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很简单,韩信没有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和门路。

提到韩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兵仙”,其军事水平在古代可谓是首屈一指,那句“韩信带兵,多多益善”,正是对他军事水平的一个最佳写照。

不过,在我们赞叹韩信军事方面造诣出神入化的同时,也会发现一点,那就是纵然如韩信这般经天纬地之才,但在早年间却落魄到饭都混不上。

并且,在当初韩信尚未发迹时,由于饿得实在太狠,曾尝试去河边钓鱼,但结果一连几天都没能钓上来一条。

若不是那位洗衣服的老大娘看他可怜,送给他了几块饼,说不定韩信早就被饿死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兵仙”韩信在早年间,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呢?其实很简单,一来是韩信从来就没学过什么谋生手艺,二来则是心高气傲的他,也根本不屑于学这些东西。

如果有一个人,家里很穷,又不学无术,同时也没有工作,并且还特别喜欢蹭吃蹭喝,另外品行极为不好,那么你会对这个人作何评价?

相信绝大多数人,甚至是几乎所有人,都会评价此人是“没救了”、“无赖”等。

没错,这个不学无术、没有工作、喜欢蹭吃蹭喝,且道德品行十分低下的人正是韩信,准确地说,是未曾发迹的韩信。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韩信的祖上也曾经风光过,但到了韩信这一代时,早已落魄的不成样子。

落魄到什么程度呢?韩信不仅自己饭都混不上,并且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连埋葬母亲的钱都没有。

那么,韩信为何会混得这么惨呢?

首先,家道中落导致他很穷,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原因。

韩信的祖上,据说曾经是楚国的贵族,但随着六国被秦朝兼并,以及多年的战乱,曾经的贵族大多烟消云散,后人也因此而落魄。

当然,这仅仅是客观原因,类似于韩信这种因家道中落而变穷的人,在当时不在少数,比如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祖上也曾经阔过,但到了刘太公时,同样和寻常人差不多。

但人家刘太公,靠着勤劳的双手,通过辛勤劳作,不仅挣下了一份产业,同时也有能力让自己的儿子去读书,这就说明,勤劳虽说不能大富,但至少能让自己活下去。

因此,家道中落不丢人,只要付出劳动,总会有口饭吃。

但问题是,同样属于家道中落,韩信却不具备像刘太公这种勤劳的品质,如果他能有刘太公一半的勤劳,那也不至于连饭都混不上。

所以,四肢不勤,也是韩信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一个原因。

除了家道中落和四肢不勤之外,导致韩信连饭都吃不上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他的品行十分不好。

“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史记.淮阴侯列传》

都哪里不好呢?《史记》中只列举了一点,即韩信经常厚着脸皮去别人家蹭吃蹭喝,至于其他有什么不好,太史公没明说,估计也是为了给韩信留面子。

但太史公纵然没明说,很多人也能想象出来,说不定韩信也干过类似于吃霸王餐的事情,不然也不过落一个“贫无行”的评价。

又穷,又不愿意劳作,同时品行也不好,这样的人,混不上饭吃再正常不过。

不仅如此,由于品行不好,除了导致韩信被周围的人厌恶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想找工作都找不到。

为什么呢?韩信所处的时代,普通人要想当一个衙门里的官吏,那就只能通过“保举制”,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别人的保举推荐,谋一份衙门里的差事。

比如秦朝的丞相李斯,就是通过吕不韦的保举,当上了秦国的一个小官,继而才有大展宏图的机会。

不过,秦朝对于保举制,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举人要对被保举人的行为负责。

换句话说,如果被保举人犯了什么罪,那么保举人是要受到牵连的。

因此,当时的人在保举某人出任官吏时,都会十分谨慎,不仅要考察其家世、才学等方面,还要考察其品行有无问题。

而像韩信这种对外风评不好的人,根本就不会有人愿意保举他。

在这种情况下,韩信即便是想去谋一份差事来养家糊口,但也会因为自己的品行不好而无法实现。

没有工作,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自然也就要挨饿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没办法当官吏,也不想辛苦劳作,那么可以做点小生意,这样不就可以糊口了吗?

比如像樊哙,早年间不就是以“屠狗”为营生吗?还有周勃,曾经为了养家糊口,还干过在别人的丧事上吹唢呐的事。

既然别人都能做点小营生来养家糊口,那么韩信应该也可以吧。

事实上,别人能做,不代表韩信也能做,且不说韩信有没有做小生意的本钱,单说他的秉性,就注定了他不愿意去干这种事。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多年后韩信遭到刘邦的打压,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某次去拜会樊哙,而樊哙出于尊敬,跪拜着对韩信恭迎恭送。

而韩信出门之后,却说自己居然混到与樊哙这种人为伍的地步了。

“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淮阴侯列传》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韩信是不屑于和樊哙这种人为伍的,之所以会这样,除了韩信带兵打仗的本领高过樊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樊哙曾经是个商人。

古代讲究重农轻商,尤其轻视贩夫走卒,而樊哙早年间则是个卖狗肉的,这样的人,韩信自然看不上。

这就说明,韩信颇有些心高气傲,而这么心高气傲的一个人,让他去做小生意养家糊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既不愿意辛苦劳作,又找不到工作,同时还不屑于做小生意来糊口的韩信,必然会穷困潦倒,吃不上饭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并且,韩信的软实力也不行,换句话说,就是他欠缺为人处事这方面的能力。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韩信曾经在早年间得到过下乡南昌亭长的资助,当时这位亭长可能是看韩信“有大才”,因此就时常邀请他来自己家里吃饭。

而韩信接下来的行为,完美演绎了什么叫做“低情商”。

自打那位亭长开始邀请韩信去他家里吃饭后,韩信连续好几个月,都风雨无阻地去亭长家混饭吃,期间从未间断。

这叫什么?这叫逮着一只羊硬薅羊毛,这样做必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而最终,这位亭长倒是没说什么,亭长的妻子不乐意了,就不再给韩信这个混吃混喝的主儿准备饭,这样一来,韩信就失去了蹭饭的途径。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结果?很简单,就是韩信自己造成的,若是他能间隔几天去一次,也不至于让亭长妻子因此而恼火。

除此之外,韩信对于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也相当有问题。

亭长妻子不再为韩信准备饭后,韩信感到十分羞愧,当然也十分生气,而他自此之后,居然再也不去亭长家里了。

“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史记.淮阴侯列传》

初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既然别人都摆脸色瞧不起自己了,那么自己干嘛还要去呢?总不能用热脸去贴吧?

但实际上,韩信“怒”的莫名其妙,“绝去”更是不合礼数。

首先,韩信本身就是去亭长家蹭饭吃的,人家愿意帮助他,那是对他的一种情谊,而不愿意帮助他,也没有什么错。

而韩信居然因为人家不愿意再给他饭吃发怒,这意思就等同于,蹭吃蹭喝的人还有理了。

并且,因为发怒,自此“绝去”,这就相当于,把那位亭长之前对他帮助的情谊全部抹杀,这又是什么道理?难道亭长帮助他也错了吗?

通过这件事就足以说明,韩信这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真的不行。

反观刘邦,他在早年间,也是一个“混子”,除了游手好闲之外,同样也到处蹭吃蹭喝,但他不仅没有被人嫌弃,还被推举为了亭长。

这就说明,刘邦在为人处事上,要比韩信强得多。

并且,通过韩信在成名之后的所作所为,以及他最终的结局,也确实验证了他真的是一个情商不高的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韩信才会混得连饭都吃不上。

韩信确实有很高的军事天赋,他领兵打仗的能力也是世间少有的,但除了他本身的能力之外,让他得以名垂青史的原因还有那个特殊的时代。

如果没有秦末的乱世,那么四肢不勤、没资格做官吏,还不屑于做生意,同时又不懂得为人处事韩信,极有可能一辈子都是个无法解决自身温饱问题的二流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早年如此落魄,连个人温饱都难解决?
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何早年却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韩信拥有经天纬地之才,早年的他却为何连自身温饱都解决不了?
为何刘邦的酒肉朋友,起义后迅速变成军事天才?寻常人不会明白
流氓亦能得天下
韩信:没想到我这么招人烦,你们无情,你们冷酷,你们无理取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