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中文里一个字可能有几种读音,而相同的词语放到不同的语境之中又会有不同的意思。加之进入新时代后,各种社交平台层出不穷,方便快捷,日常对话多使用白话,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不再成为人们的首选。

时代变迁,语言体系的简化,让我们对以往古诗词出现了一些有失偏颇的解读,例如《道德经》中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出现了一些偏颇,那我们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老子与《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是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道家时至今日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百位历史人物之一的老子

关于老子的身份与生平,经过时代的变迁,存在着诸多的争议,直至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后人便以其为依据

根据司马迁书中所载,老子为春秋时期陈国人,其一生多半的时间都在为周朝效力,曾担任周朝的柱下史,负责管理古籍图书。平王东迁开启东周时代,东迁后,周朝逐渐无法控制诸侯国,加之实力衰弱,眼见周朝逐渐走向灭亡,老子便决定离开故地,云游四方。

在到达函谷关的时候,由于把守此地的长官很是敬佩老子,知晓他来此处,很是兴奋。但得知老子要出函谷关云游,又觉得非常可惜,便设法想要留住他。于是便开口对老子说道:“先生若想要出关,得留下一部著作”

老子听罢,便在函谷关留宿几日,几日后,他便交给长官一篇几千字的著作,据传,这便是后来的《道德经》。但后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并非老子一人所作,也并非作于一时

关于老子其人的著述,大多神话色彩偏重,道教将其尊为始祖,又称“太上老君”。而老子本人学识渊博是毋庸置疑的,就连孔子也曾三次去请教问题。

而关于《道德经》也有诸多的探讨。《道德经》顾名思义,其以“道”为主。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探寻“道”为何物,就连孔子也曾参不透“道”,孔子从阴阳、古籍中都无法参知“道”,可见其深奥

老子认为“道”是先于天地而生的,“道”是无为的,却有规律。因此不同于儒家倡导的“三纲五常”,道家则提倡“无为而治”。放在现代社会中,或许会翻译为不作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无为而治”是指不过多的进行干涉,让百姓在不违背规律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可能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非现今汉语中可能会翻译的“不作为”,诸如此类的可能会出现的有失偏颇的解读还有很多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实际上,《道德经》中所出现的偏颇还不止于此。近些年来,不论是影视剧还是小说中总是将人们所遭受的一些苦难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来笼统的概括。这句话放在这里便理解为,上天并不宽厚仁慈,只将万物作为没有生命灵魂的贡品

如此翻译不光有悖我们自古以来认为上天、神仙都是善良的化身,是会拯救黎民百姓的传统认知,更为重要的是,这句话如此理解是有失偏颇的。道家思想提倡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又如何会出现这种话呢

何为刍狗?实际上提起狗我们并不陌生,狗是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远古时期,获取食物并不容易,且那时以狩猎为主,因此,狗也就成了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古人不懂天地万象,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加之等级制度束缚,所以常常会祭祀,祈求得到祖先和神灵的庇佑,而狗便成为祭祀的一种祭品

随着人们的不断进化,人的体力、思维和道德都在不断发展,能猎捕到更多的食物,而且狗也可以看家护院,还可以帮助猎捕食物,因此,狗就不再被人们当作一种食物,所以每当祭祀时,就用一只草扎的狗作为祭品,而这种草扎的狗便称为“刍狗”

何为“仁”?仁代表着对人友善,是一种广泛的道德观念,而将其用于君王社稷,治理国家之中,便形成了儒家所倡导的“仁政”。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继而发展出“仁政”思想,此思想也一直成为统治者所尊崇的思想

关于儒家思想,我们所学甚多,对于“仁”便更是非常熟悉。我们一直将其作为修身养性的根本,是对自我道德的一种约束。那么“不仁”,从字面上解读就是不仁义,对人不好

实际上在道家思想中,“不仁”代表着不偏爱,不加干涉任何的人、事、物,而是在遵循规律,遵循“道”的基础上允许每个人自由发展。关于“仁义”,老子与孔子也曾进行过讨论。

实际上儒家尊崇的是社会伦理,因此他们提出“三纲五常”和“君臣之道”,用来维持社会等级秩序,所倡导的“天下大同”也是以己出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仁爱,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这也是“仁”的归途。

而道家更提倡遵循自然,在不违背自然规律和“道”的基础上,每个人可以极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道家尊重世间万物的差异,并允许各种差异充分展开

而这句话的含义便是天地对待万物,没有偏袒。天地不会对谁好,也不会对谁差,而是如对待草扎的狗一样,不会干涉,在道和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任由其自我生长,而万物生长的好坏,也与天地无关

现如今有很多人将其用非常直白的话解读出来,而得出的意思却和原意南辕北辙,其实那种理解还是有失偏颇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

古往今来,名人名言、各种著述已经不知有多少,产生歧义的诗句也不知有多少。其中有关女子的著述更是颇多,在古代,女子不光要相夫教子,更有人提出了很多有失偏颇的说法,认为女子不必通晓四书五经,而应专心修习女红,多看《女训》、《女诫》一类的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按照张岱的说法是“女子无才辩是德”,他认为女子不与人争辩能显示出道德修养。而“便”和“辩”的不同则是因为通假字。

古往今来很多人将它直白的翻译出来,认为女子没有才华才是贤良淑德之人,才宜嫁人。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是男子应该看的,因为男子要报效国家,女子常居于后院。照顾丈夫、儿女,管理家事才是世人眼中女性应该要做的“正事”。

多少古代的女子因这一句话,便虚度了一生。这句话的上联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对比而言,这是古代对女子的压迫,是封建社会对男女不同的价值衡量标准和道德要求

处于封建社会,就算是位高权重者的女儿,也很难有施展才干的机会,更何况这在古代通常也是不被许可的。宫廷里的女人不可参与朝堂之事,宅院里的女人不可参与夫君的为官之事,普通人家的女子甚至连受教育的机会都没有。这是统治者治国的一种手段,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

还有一种说法是将其与儒家结合起来,形成严格的封建礼教。读书可以增加见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与儒家贯彻起来则渲染女子一旦读书,有了学识,便会有了思想,会“不安于现状”,继而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事情

而清代李渔却对这句话有不一样的见解。他认为这句话是激愤之语,为防以后出现难以收场之事,便鼓励女子不要有才华。实际上,在古代并不反对女子有才华,只是要在丈夫面前避其锋芒,“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便是“妇德”

而这句话最为大众所接受的意思是女子若没有很好的才能,那便会有很好的品德,亦或是女子拥有自己的才学,可以明辨是非,是非常难得的美德。

实际上,上述的很多观点都是时代和制度造就的男女差别。在古代有权有势家的女子较之普通人家生活的要好很多,但整体而言,女性的整体地位始终不如男子。

进入现代社会后,我们崇尚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摒弃糟粕,宣扬男女平等,女性也可读书,社会和各个行业也给予女性更多的包容,从多角度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

总结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经各个朝代,就史料记载的名人就已经多到数不清,还有很多未被记载的人,他们的言论和著述更是车载船装,一些诗句或者言论可能在当时所处的时代就已经发生歧义了,并流传至今

大多数的歧义是为了方便统治者管理国家和人民,还有一部分原因则可能是市井人民在谈论或吟唱之时造成的,剩下的一部分则是因为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之间语言的不同,相对于文言,现代更多的讲白话,因此造成很多思维习惯也和古代有所区别,从而产生歧义。

正如上述所言有关女子的歧义,不知荼毒了多少女性。不论贫贱与否,在那个时代的女子大多都是相同的命运,在既定的结局中一直走下去,并一辈辈灌输,从而使女子丧失思考的能力和对自由的渴望。这些歧义都是对女子的压迫,以及巩固男子为尊的社会现象。

进入现代社会后,女子跳出牢笼,打破了世人对女子的偏见,女性也有了大放光彩的舞台和机会,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女性的努力

而在有关道家言论的歧义中不可否认的是,《道德经》本来就是深奥的,有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参透,但是一些有歧义的言论还是需要我们去详细了解,这是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宝库,值得每一个人去用心研读

以上述的两个古今有歧义的句子为例,古今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在解读诗句时,不应光用现代思维去解读,而是应将其放到诗句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加以解读,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需要细细的去体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解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被误读千年
古人讲“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 何谓刍狗? 老祖宗的智慧之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真正理解它的意思吗?
《道德经》精解第五章,道似无情却有情,不走极端居中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