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鸣惊人的道理

“一鸣惊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有才能的人不一定非要在一开始就展露出来,把握时机比过早暴露更为重要,要明白大器晚成这个道理,告诫大家要沉得住气,等有把握再一击命中问题的中心。

“一鸣惊人”原义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出处: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正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人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干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韩非子·喻老》

释义:

楚庄王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他在谜语中暗示楚庄王,说:“臣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半年以来,楚庄王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隐士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出兵攻打齐国,在徐州击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大会诸侯,楚国称霸天下。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有大才干的人成就往往比较晚,而大的声音会让人听不到。”

由此提炼出成语“一鸣惊人”。

拼音:yī míng jīng rén。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石破天惊。

反义词:身败名裂、默默无闻、丢人现眼。

成语结构:主谓式。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例句:他平常成绩并不出色,竟然考上了第一志愿,真是一鸣惊人。

造句:

1、他果然具有实力,首次公演便一鸣惊人。

2、他果真是一鸣惊人,让人不得不佩服教练的眼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志,修身,蛰伏
成语: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是出自什么典故?
成语“一鸣惊人”背后有什么典故?与楚庄王有何关系?
楚庄王
成语故事:一鸣惊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