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应该这样与父母相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前天和堂妹还有另一个姑娘一起去玩。

中午吃自助餐的时候,堂妹说这家店味道不错,下次要带婶婶过来尝尝。那姑娘连声阻止了,她说上次带她爸去吃牛排,一个人吃一份不过只要七八十,比起外面大城市已经很便宜了,可是她爸爸却认为七八十能买两斤多牛肉,比吃什么牛排划算多了,还为此叨叨了一路。??

最后,那姑娘总结陈词说,我们(指她和父母)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根本不是。堂妹认同地说,是啊是啊,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全然忘了她之前要带婶婶来尝尝的话了。??

我一直听着,没有说什么。只是想到,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也认为我和ta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怎么办?我会不会难过?会不会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变了这副模样???

初十的时候,一个朋友说她已经去学校了。我惊讶地问,怎么这么早?过完元宵再去不是挺好的嘛。她说和父母待不下去了,一分钟也不想在家里多待。??

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经常听她说父母不理解她,而且做事古怪。但我不知道她与父母的关系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我的观察,能与父母建立深刻且亲密的亲子关系的人寥寥无几。??

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更像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熟悉的陌生人。虽然彼此之间有说话(ps.我用的是“说话”,而不是“交流”或“沟通”。因为交流沟通是主动的,是双方的有用信息的相互传递;而“说话”只是单方面传达出自己的想法,不涉及了解对方的想法),但是这联系是微弱的,不深刻的。就像老树上缠着的藤蔓,虽然二者表面看来紧紧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实际上它们是分离的。??

在子女眼里,父母与他们没有话题聊,父母是老古板,父母不理解他们,在家里呆着父母嫌宅,出去玩父母又说一天到晚不着家,想做个什么事也基本不与父母商量,因为知道他们肯定不同意......??

而在父母眼里,孩子在家里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叛逆不懂事,出去玩很晚才回家而且不会短信电话通知他们,做什么事都是任意妄为,不与他们商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把所有造成父母与子女关系出现隔阂的因素总结为一句话:父母一辈人陈旧过时的观念及处事与孩子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及精神追求方面的矛盾。??

我们的父母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们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文革,从小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动荡,所以他们喜欢安稳,也希望我们安稳,所以他们常常劝我们考公务员进事业编,常常在我们耳边说“谁谁家孩子进银行了,谁谁家女儿又嫁了个有钱人”;等到他们二三十岁成家立业之时,国家经济刚刚起步,就业难工资低,可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于是不得不紧衣缩食,精打细算过日子,所以他们舍不得花钱,也见不得我们“浪费”,所以他们总担心我们乱花钱。??

而我们这一辈人基本是95年前后出生的人。与父母相比,我们生在了好时候——国家经济开始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以虽然有时候我也会嫌父母思想落后,观念老套,但是我也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只是他们不小心生在了我们前面,做了我们的父母。有时候想想他们曾经经历的困难,再想想他们为今天的我创造的局面,我觉得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或许是因为想通了这个吧,我越来越能体谅父母了。也因为学习和增长见识的缘故,我不再只听表面的话,不再一听到父母的话就炸毛。

我越来越体会到中国式父母甚至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善于表达感情。这一方面体现在不敢表达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情,觉得没必要表达感情;另一方面体现在用错误的、甚至是相反的、伤害人的方式去表达感情。??

比如说我爸爸,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打电话和他聊天,结果有一次他问我是不是缺钱用,我一边觉得好笑,一边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因为在他心里可能觉得没事就没必要打电话。沟通感情,增强父女关系对他来说可能不必要,或许他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比如说我妈,每次冬天她见我穿那么一点衣服(其实我一点也不冷),怕我着凉感冒,她想关心我,想让我多穿点衣服。但是她说出来的话却是“你个死孩子,穿这么点也不怕冻死!到时候感冒了还不得我照顾你!”以前我一听这话就生气,然后就反驳“我就不冷,就是冻死了也不要你管”;现在能听出这责备凶狠的话里蕴含的关心,所以我都是笑呵呵地说“妈,我不冷,不信你看?”,然后把我热乎乎的手(为什么想到了热乎乎的馒头~~~~)伸过去抓住她凉凉的手,“你看,你手都是冷的,我手是热的”,每次都是以我妈开心地笑着结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我另外一个强烈的感受和建议是:父母之所以对我们不放心,爱管教爱啰嗦,多半是因为我们表现的不够成熟,不够让他们觉得放心。只要知道父母真正想的是什么,不被他们表面的言语和言行所欺骗激怒,然后用正确的方式打消父母的顾虑,让他们知道其实我们很好,我们能照顾好自己,父母多半都会理解的。??

有人可能要问(好吧,其实没人要问,是我自己要问。。。。),为什么我们要主动去理解父母,而不是父母改变观念或者学习新东西来理解适应我们?因为在我看来,即使不站在亲情和道德的角度,就以一个路人的身份去看,与二三十岁的我们相比,四五十岁的父母是弱势群体。无论是精力体力学习能力,还是其他各方面,我们都是完胜父母的。我们像上午十一二点的太阳,发光发热,朝气蓬勃,有很大的后劲和潜力,但是父母却像下午三四点的太阳,虽然还能发光发热,却也离落山不远了。??

但是谁没年轻过?谁没发光发热过呢?只是父母曾经发的光和热都照在我们身上了,所以于情于理都该是我们主动理解父母照顾父母。??

我所观察到的还有一种情况,导致父母与子女处不好关系。那就是父母思维僵化,行事古板。若是真碰上这样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在父母面前认个错,让他们消了气,私底下我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因为有差距是难免的,但是绝大部分都远远没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也没必要上升到三观不合、觉得与父母不是一个世界的地步。

因为中国式父母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有父母的权威。有的父母就觉得自己是家长,孩子就像自己的附属品,就该什么事都听自己的。对于这样权威欲比较重的父母,在小事上让一让,满足做父母的面子和威严,事情也就过去了。在大事上,明面上认个错,私下自己该怎样就怎样。

最后,我想说:与父母相处融洽,不仅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而且对我们以后的亲子关系也有积极的影响和的心理暗示。

所以,多试着理解父母,和父母沟通吧。虽然很多时候他们对我们的关心是我们不需要的,但是他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感|“我分手了,女友说出原因,才知道我的童年被原生家庭伤得很重”
命理答疑: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趋势(文字版)
孩子是否孝顺和父母有关,长大最孝顺的孩子,大多出自这三种家庭
缺陷
父母和子女之间,没有所谓的“感情债”
父母的感情在子女长大之后突飞猛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