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发人深思)

     


                         你还在指望养儿防老吗?

                                              文|简·爱

 



常言道: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是否真的如此?


          01

 

“简爱,在哪,下来散步吧。”夜晚七点半,收到老闺蜜发给我的短信。

 

那时候我刚下班回家,匆匆吃完饭,便下楼去找她。

 

八点的夏夜,一场大雨过后,月色朦胧如水,花园一片寂静,行人不多,人行道两旁稀稀落落停着车辆。几天未见,老闺蜜明显瘦了,神情十分憔悴。远远地看到我,她强装着笑脸,朝我挥手示意。凑近一看,老闺蜜双眼红肿,明显刚哭过的痕迹。我看着她,心里难受,也知道,此刻的她,一定有好多话要对我说。

 

昨天她父亲的病,检查结果出来,晴天霹雳,淋巴肿瘤晚期。

 

一个多月前,老闺蜜的父亲从老家来广州治白内障,本是一个很小的手术,但医生担心是由疾病引起,要求先抽血检查身体后才能做。

 

老闺蜜的父亲方才花甲之年,在乡村做支书多年,向来奉公廉洁,兢兢业业,深受当地人爱戴与尊敬。有些男人有个一官半职,便在家里嚣张跋扈,大男子主义。而他却没有半点“官”架子,能烧得一手好菜,一日三餐,都要亲自动手。

 

前年春节,我去老闺蜜家过年,她父亲的厨艺那叫一绝,什么客家酿豆腐、白切鸡、红烧土猪肉…味道可比馆子里强百倍。老人家为人谦和,极少说话,生有二儿二女,老伴专门帮儿女们带孩子,也在门前种些小菜,养鸡养鸭。老两口一向自给自足,从不给儿女们添麻烦。

 

前些日子,老闺蜜的父亲在批改村里文件时,发现眼睛看东西模糊,影响工作,由于当地医疗水平有限,只能给在广州安家的掌上明珠大女儿(我的老闺蜜)打电话,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认识老闺蜜十年,说真的,很少见到她那样冰雪聪明又漂亮能干有主见的女子。她从来都是那样的自信坚强,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打倒她。

 

可是这一次父亲的病,来得猝不及防,她忽然感觉天塌下来了。在这一个多月里,不停跑医院,找熟人,安抚父亲的情绪,承担高额的医疗费。她的两个哥哥,视而不见。

 

她的大哥风光时数千万资产,对朋友仗义,出手阔绰,常常一掷千金,可从未给父母一个子花,对老闺蜜也是相当吝啬,帮他打工,一个月开工资二到三千,有时候还得自己往里搭钱。大哥由于烂赌,这两年车子被人开走抵债,别墅让银行没收,千万家产彻底败光,还欠下一屁股债,老婆孩子如今都是让父母在老家给养着。二哥在广州开一厂子,声称工作太忙,还是在老闺蜜的强行命令之下,过来看望父亲两次,看完即走,也不提医药费之类。好在老闺蜜的丈夫通情达理,为老丈人忙前跑后,不曾抱怨半句。

 

两个这样的大哥,老闺蜜心里自然不爽,但从不在父亲面前流露出来。对于两个儿子,父亲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明镜子似的:都是白眼狼,到底还是闺女贴心。

 

            2

 

小时候,村里有户姓赵的人家,生有两个儿子,都长得虎头虎脑,人见人爱,好一个幸福之家。

 

两个孩子长大以后,老二去外地当了兵,复员后返家乡,带回来一个外省的媳妇,皮肤白皙,长相漂亮,替老赵家生了个胖孙子,把老两口子给乐坏了。老大在家乡无一技之长,偶尔打打零工,收入甚微,娶了个本地的姑娘做媳妇,模样难看,讲话尖酸刻薄,而且吝啬成性,生了两闺女。

 

两妯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干上了,常常在给老赵两口口粮和家用的问题上争吵不休,谁也不愿意给。每当老两口帮老二带孩子,老大媳妇心里不爽;帮老大带时,老二媳妇又喋喋不休。奈何两碗水终难端平。

 

矛盾原本只在妯娌间展开,可老赵的两个儿子一无主见,二无能力,懦弱至极,任由事态发展,越发严重。

 

两媳妇除了明争暗斗,还经常在丈夫面前吹耳边风,说两老偏心眼,厚此薄彼。儿子为哄媳妇开心,免不了指责父母一番。某天赵老太太无端被儿子批评,一时想不开,喝了农药,当即撒手人寰。

 

失去老伴的赵老,更加孤苦伶仃,终于积郁成疾,不久也跟着驾鹤西去,含恨而终。本以为事情就此打止,未曾料想,一场更大的家庭战争由此拉开帷幕。老赵刚断气,棺木灵堂还设在家里。两兄弟在各自媳妇的怂恿下,为争祖屋归谁所有,而大打出手。四里八乡的村民一窝蜂似的涌来围观,好心人连拉都拉不住,兄弟俩血洒现场。可怜老人家死了,灵魂也不得安息,死不瞑目。

 

            3

 

在老家,人们都拼了命想要生儿子。

 

如能如愿,那就是祖上积德、最大的荣光,走出去,脊梁骨挺得笔直。如果没能生到儿子,似乎低人一等,还会被人在背后指指戳戳,窃窃私语。

 

隔壁村庄里,有对李姓夫妻使尽浑身解数,也没有生到儿子。丈夫是个木匠,为人忠厚老实,对妻子和三个女儿疼爱有加,除了没生到儿子,几乎是完美男人的典范。

 

一次在给一户人家新房子做家具,结算的时候,因为工钱的事情,两人发生口角。对方指着他的鼻子骂:儿子生不出的人,注定断子绝孙。

 

李生无言以对,默默垂泪。

 

在农村,没有比这更恶毒的诅咒了。

 

那是八十年代,计划生育最严厉的时候。一对夫妻生两个小孩已经是超生,与政府斗智斗勇,四处躲藏,才能侥幸生到三个。那一年,李家的家具被计划生育工作组抬了个精光,四壁空空,只差没上房揭瓦,但李太太最终还是被抓去强行结了扎。那年头,科学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结了扎还能再做开扎手术。

 

时间的脚步匆快,二十几年眨眼即过。李家的三个姑娘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聪慧能干,都觅得好郎君,在几个大城市安营扎寨开枝散叶,生意做得四通八达。姐妹三个争相把父母接过去孝敬。老两口,也喜欢到处走走,见下世面,于是度假一般三个女儿家里轮番着住。每过一段时间,又回到自己的家乡,三个女儿给老两口很多钱,平时肉菜粮油煤气什么的,只需他们打个电话便有人送货上门。用家乡人的话说:真是享清福啊!

 

那些生了儿子的家庭,真正孝顺的儿子没几个,大部份不仅被啃老,老人还要发挥余热,带不完的孙子孙女,洗不完的尿布。

 

彼时瞧不起李家的人,如今都投来羡慕的目光,谁说生女儿一定不如生儿子?

 


             (4)

 

老闺蜜的老公是家里的独苗,怀大女儿胎位不正,只能剖腹,几年后在剖腹生下二女儿时,他心疼妻子以后结扎再挨一刀,当机立断让医生把妻子剖腹产时一块扎了。

 

偶尔有人打趣她俩,以后老了怎么办?言下之意,老了后总不能老呆在女儿家里吧。

 

夫妻俩异口同声,笑哈哈地说:年轻时努力多赚钱,存起来或是买保险,学习西方人,老了进养老院,一帮同龄人打牌下棋,唱歌跳舞,夕阳无限好。如今的敬老院,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有专业人员护理,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过几十年,指定更加完善。女儿要是想看我们,来敬老院便可。

 

养儿防老,如今在农村都不常见,更何况在城市,面临越来越大的住房、教育、医疗压力,别说靠儿子养老人,“啃老族”遍地丛生比比皆是。

 

现如今养儿防老的观念越来越淡化。据媒体调查发现城市居民普遍认为退休后需要靠子女养老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不到,有些发达城市只有百分之几。

 

养儿防老,是农业社会的产物,生产力低下,男丁是家里的劳动力,所以才产生这种观念。而现在是工业社会,先抛开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单从经济角度讲,养儿防老的观念,的确是时候该改变了。

 

父慈子孝,是国人所期盼的完美家庭伦理。当然,也有个别不孝敬的人,他们给老人带来的,经济上不付出还是其次,更多是感情上的伤害。今天社会,我们一直强调努力的意义。我想,努力,不仅仅是让当下的生活变得更好,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做尽可能多的储备。当然,我们不希望出现家庭不和睦的情况。但如果一旦家庭出现一些纠纷,自己的储备,也可以让自己好好生活。

 

高速发展的社会,冲击着我们许多的传统观念。在今天,养儿养女,是为了生命的延续与情感的寄托。防老,从经济角度讲,更多还是依靠自己吧。




 PS:你是否还在指望养儿防老?欢迎大家在后台踊跃留言...感谢你的参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到晚年,手里要紧握这四样东西
一场疾病过后让我发现,太有出息的儿女,有时候真的还不如身边啃老的!这原因很现实
中国人的繁殖欲,源于养儿防老的骗局
【百家】刘烨:这些事,妈妈做不了,得爸爸亲自来
谁说养儿防老?当你真的老了,才知道女儿的好,不是儿子能比的
时代背景不同了,养儿防老,防的住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