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感谢贫穷,有人暑假花掉4万:别再以教育的名义去攀比


NO.996


张靓颖《我的梦》 来自我是艾小羊 03:39

文:艾小羊

文章配图: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1

707分考入北大中文系的王心仪,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感谢贫穷》。

王心仪出生在河北贫困县,母亲多病,姥爷生活不能自理,还有两个弟弟,一家六口人的收入来源是家里的两亩地和爸爸外出打零工赚的钱。

在《感谢贫穷》一文里,王心仪庆幸自己的家庭虽然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在她不到一岁的时候,母亲就教她背了很多唐诗,并且经常告诉她,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

王心仪乐观向上

8岁的时候,王心仪接受了死亡和贫穷教育。姥姥确诊乳腺癌,却因为没钱治病,只能等死。看到辛苦一辈子的姥姥,生命“慢慢变弱,燃尽,直到失去最后的光亮”,王心仪开始明白钱的重要。

或许是从那一刻开始,她决定从自己这一代人身上改变,而对于她种家境、出身的孩子来说,改变的出路只有高考。

在《感谢贫穷》的最后,王心仪写到:

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重重地踩上一脚。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会出不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当我们从一开始便遇到阻碍与坎坷,当命运看似在刁难自己,不要怀疑,她只是想让你茁壮成长。

2

很多人diss王心仪不应该感谢贫穷。如果脱离王心仪的生活,把这四个字单独放在某种语境里,“感谢贫穷”的确是一句很操蛋的话,谁还想穷怎么的,凭什么要感谢它?

然而,如果贫穷是一个人别无选择的生活,感谢它比一味憎恶它至少要好100倍,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憎恶只会使人变态,接纳才能促成改变

我们经常强调,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增长孩子的见识,改变孩子的格局。

一说到增长见识,大多数父母想到的首先是报各种特长班,舞蹈钢琴是入门级,马术、高尔夫、冰球,才区分了家长的阶层和孩子的“素质”;其次是旅游、游学、研学等等。

每年暑假,都是孩子的节日,家长的苦日,家长半年积蓄,孩子过个暑假就没了。

西安初一男生小杨今年暑假花掉了父母4万块钱,去英国游学3万,补习班1万,相当于母亲6个月的工资。

杭州孙女士的儿子在放暑假之前,就跟她打招呼,必须要跟同学们一起出国游学。孙女士觉得孩子出国,早晚都可以,去学校一打听才知道,全班就她儿子一个人没出过国。虽然要花掉全家三个月的收入,孙女士还是咬牙为儿子报了暑假出国游学。

一个家长告诉我,她为孩子旅游、游学、报兴趣班的巨大花费头疼不已,却不敢跟其他家长抱怨,怕被鄙视。

另外一个家长,比她收入还低,全家人吃土送孩子出国游学,这个家长对她说:“以后孩子拼的是见识和格局,你不让他多看看外面的世界,见识一些好东西,他跟别的孩子一比就容易自卑,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这种想法,跟“女孩子买一个贵包,别人就不敢看贱你”,出发点一样,都是以增加见识,扩大格局为名的攀比”

王心仪读初中的时候,有同学嘲笑她老土的鞋子,土得掉渣的棉袄,她哭着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淡淡地说:“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母亲既不悲愤也不埋怨的态度,成了王心仪最好的后盾。那件被嘲笑的衣服,她穿了三年,母亲那句话,她记到现在。

攀比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尽头,你害怕孩子自卑,努力让他与别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却忘了自卑是人的底层情绪,每个人都有,人必须学会如何对待自卑,而不是永远避免自卑。

3

如果见识等同于花钱,格局相当于财富,王思聪应该不会那么“厌女”,李天一也不会参与轮奸。

教育的攀比使很多家长迷茫无助、不堪重负。参与吧,真的很累,也没见孩子游学归来,脑袋上顶着考上剑桥、牛津的神光;不参与吧,不仅担心被孩子埋怨,也担心孩子真的输在起跑线上。

我要感谢王心仪。她的感谢贫穷,是给浮躁、失控的教育攀比的一桶冰水。我们总说要让孩子变得有见识,却忘了贫穷,同样可以成就某种见识。

我最喜欢的作家李娟,生活在阿勒泰牧区,5岁的时候,外婆对她说“我们没有钱了”,她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焦灼和悲伤”。那时候,她的妈妈四处流浪,外婆靠拾破烂为生。

李娟没有上兴趣班、出国旅游,但她散文中体现出的对于生活、幸福、个人成长的见识,超过了中国绝大多数作家。

4

王心仪8岁,就知道金钱关系到人的生命,人不能没有钱,这是最好的财商教育。

她的童年没有动画片、芭比娃娃,却有香郁的麦田,能捉虫子的田野,高大的桑树,她跟弟弟爬上树摘桑葚,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

最好的玩具在大自然里,这是很多家境优越的城市孩子不明白的事。

富有,使有些孩子学会了马术,冰球,这是一种见识;贫穷,让王心仪明白了“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同样是一种见识。

王心仪的班主任张秀英这样评价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只知道学习的学生。”

当我们说一个人会被贫穷限制想象力的时候,可能忘了,衣食无忧,按部就班,同样会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所有东西都忘掉以后,还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教育应该根植于每个人的生活,而不是经过攀比,变成周围的大多数人。好的教育,父母不惮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无能、生活的残酷;也不会把钱全部花在孩子身上。

即使最富有的家庭,也应该让孩子经历几次贫穷教育。这个世界不是你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钱也不能买来所有。相反,最好的东西往往是免费的,如云在蓝天,风过林梢。

避免孩子自卑,不是帮助他们去攀比。自卑是每个人的底层情绪,不必消除,而要学会处理它正视自己的现状,对于愿意努力的人来说,每一级楼梯上,都有神迹的光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外游学,游还是学?
【话题】:海外游学,游还是学?
10至12岁孩子养育的重点内容(品行、见识和教养的培养)
父母的这种“节俭”,正在毁掉孩子的格局和眼界,家长却还不自知
【家庭教育】做大格局的家长
穷养的孩子和富养的孩子差别很大?你的教育方式才决定孩子格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