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娃出国游学14天,父母发38次信息都不回,发个红包却秒领了!

 文 / 掌柜 来源 / 多赢(id:iduoying)

父母对孩子一切的爱,都是为分离做准备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最近读了一篇比较扎心的文章《娃游学14天,发38次信息都不回,发个红包却秒领了》。

01

一位青春期的孩子去国外游学14天,两周的游学时间从未与父母联系过,就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在国外玩得十分欢乐,根本不记得家中还有为他担忧的父母。

孩子玩得找不着北,在国内的老父亲,老母亲却想孩子想到不行,发了38次信息没回,就主动出击发了个红包,没想到孩子秒领了,但信息就是不回。

父亲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

资料来源作者安柏,公众号:花生地


这位父亲忍不住发朋友圈“控诉”儿子,瞬间就引来了广大中年老父亲,老父母的共鸣。

“我家的孩子也是这样,春节回家,宁愿跟朋友出去打牌唱歌,都不愿意陪我看一集电视”

“高中寄宿的儿子,除了每个月发消息说要生活费,平常跟我们是零联系,给他打电话,不是说在上课,就是在吃饭,忙,说不到两句话就挂了,从来不会问下我和他妈在家怎么样了?”

“我一度怀疑我孩子是不是有自闭症,在家整天抱着手机,吃完饭,想要让他跟我们坐在一起看会电视,他却马上说“有什么好看的,我回房间了”,上了初中跟我们基本没交流!”

一边是父母想和孩子无话不谈,一边却是孩子的避之不及,连给父母回一条微信消息都觉得麻烦。

多少父母和孩子是这种状态?

明明孩子就在身边,可你却成了“空巢父母”。

一天与孩子交流不到十句话,孩子与你就像一个合租关系,时间到了,孩子就要奔向远方。

02

正在逃离父母的孩子们

如今父母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你的孩子正在逃离你”。

表弟今年上高一,大姑本来计划租一个房子去陪读,没想到却被表弟一口拒绝了,理由是“我已经长大了,学校有宿舍有食堂,你去干嘛啊”。

经过几轮的争斗,最后还是表弟赢了。

虽然读高中就在一个城市,可是大姑还是不放心,隔三差五的就自己做了好菜好饭给堂弟送过去,每天都发微信问表弟想吃什么,而大都时候表弟连一条语音都不回,不死心的大姑就掐准下课时间打电话,而那边不堪其扰的表弟直接关机。

直到有次表弟发了脾气,大姑才结束了这一来回40公里的送饭“工作”。

过年聚在一起,大姑给我们抱怨“孩子大了,养了个白眼狼,都不会体谅父母的辛苦”。而在一旁的表弟低头刷视频连头都没抬一下,大姑似乎很不满意表弟这种“忽视”,剥了一橘子递给表弟,试图想让他加入这场谈话,可表弟直接甩手走了。

长辈们都附和“孩子到叛逆期了,随他吧,再过几年就好了”。

在大姑眼里,她一直把16岁的表弟当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沉浸在被表弟需要的满足感里。

但她不明白,176的表弟长大了,他渴望独立,渴望伸展自己的手脚,渴望尝试自己的力量,他不再需要事事依靠父母了。

很多人说,中国的孩子被宠坏了,不独立,离不开父母。

实际上,是父母离不开孩子,有多少父母,在孩子离家以后,还会每天习惯性地整理孩子房间;频繁地去学校给孩子送饭、送衣服,不过是找个借口见孩子一面;打给孩子的每一个电话,其实都是在压抑了无数次想念后才拨通的……

一边是离不开孩子的父母,一边是巴不得逃离父母的孩子。

03

残酷的现实: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一位荣当妈妈的网友说,以前没生孩子时曾大言不惭的说,孩子生下来,绝对不带,而孩子生下来后,她就打脸了,只是感冒两天没抱娃,就心疼的不行,不舍得断母乳的是她,不舍得让她去读幼儿园的是她,不舍得孩子去外地上大学的还是她...

完美诠释了:

孩子走的第一天:“哇,终于走了,大解放”

孩子走的第一周:“我要出去浪”

孩子的走的第一个月:“想娃啊,怎么也不打个电话回来,孩子现在干嘛呢?”

父母对孩子的不舍,对孩子依赖的那种满足,让老父母们愈发离不开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占有欲还会越来越强烈。

一位朋友前段时间发了一条朋友圈,说他送6岁的儿子去上小学,送到学校后,他久久不愿离开,反倒是孩子从教室出来跟他说“爸爸,你回去吧,你去上班吧,我去上课了”。

听到这句话,老父亲的眼泪都不自觉流了下来,为了不让孩子看到,他强忍着泪跟孩子挥手。

慢慢长大的孩子,已经逐渐走向了独立,尽管父母舍不得,也不得不放手。

黄磊参加节目时,谈到自己的女儿多多,12岁的多多有一次晚上要去排练话剧,黄磊问她需不需要爸爸陪她一起去,多多竟然说都行,黄磊不相信,又问了一次,多多还是说“我自己去也可以的。”

黄磊感叹:听到孩子这句话时,自己还挺失落的,以前都粘着爸爸,现在女儿长大了,好像不怎么需要我。


一面希望孩子独立,一面又希望孩子依赖自己,这种矛盾的心理,也许只有当了父母才能体会吧。

04

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你,父母要接受分离,学会分离

随着孩子的出生、成长,父母应该明确地认识到真正的爱是逐渐地和孩子分离而不是一直被孩子需要。

孩子终有一天是要长大,父母再不舍放开手,迟早还是要放开的。

《我家那小子》中的朱雨辰妈妈就是一个舍不得退出孩子生活的母亲。

因为舍不得离开儿子,当儿子考上北京大学后,自己也跟着儿子搬到北京。尽管那个时候朱雨辰已经二十多岁,早已成年。

可因为想要享受被孩子一直依赖的感觉,朱雨辰走到哪儿,她就背着电磁炉跟到哪;为了当妈的存在感,她甚至不惜干涉儿子的感情生活,以至于快40岁的朱雨辰还一直单身。

然而,孩子都会长大,即使父母再不舍,到了一定阶段也要得体退出,告诉自己到此为止。

电视剧《小别离》中,15岁的女儿朵朵打算出国念高中,父母从不舍到放手,经历了一系列的挣扎,最后还是同意了女儿出国。

看着朵朵欢快地奔向崭新的世界,他们反而没那么悲伤,因为他们明白:

孩子慢慢长大了,她以后会有自己的朋友和世界,不会再对着父母天天说“我爱你”;

她以后也会组建小家庭,不再经常回父母的家;

她以后也会结婚生子,父母不再是她唯一重要的人。

一位作家曾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

天下做父母的,或早或晚,都必须经历这个过程:目送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只不过有的时候是,孩子的成长比父母要快一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磊海清师徒再度合作,《小离别》之后,迎来《小欢喜》
二胎,不生的后悔,生的也后悔!
哥哥都有压岁钱,为何却不给我?春节给压岁钱,标准在哪里?
随笔:老父亲不需要过父亲节,他需要的是一生的孝心
岳父生日女婿给五百红包,八天后刷到婆婆朋友圈,儿媳决定离婚
人老了要不要把存款告诉自己子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