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宜春赋
 
宜春赋
江西散文网    2007-08-07 15:34

  ●聂冷

  雄踞吴头楚尾,地当湘赣孔道。江湖之广八千里,连绵九岭一线牵。西接湖湘而通黔滇,东临鄱抚而引瓯越;北连修水而邻鄂境,南溯赣江而达两广。京九浙赣大动脉,高速公路贯四方。明月机场指日待,空中来客已可望。自古赣西形胜地,泉润四时而名宜春。昔三苗之乡,汉初始置为县邑;因高士之隐居,故以其姓而又号袁州①。春风秋月乾坤旋,沧海桑田宏图展;墨客骚子赞不绝,悠悠千载传佳篇。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②;犹有土城遗址,彰显先民之伟力③;吴城青铜,一新郭老之史识④。至于蒙山之银,宜丰瓷土,丰高之煤,新坊钽铌,皆古今驰名之宝藏。若夫平川之稻,丘陵之桑,旱地之麻,九岭之竹,锦岸之畜,三爪之鲵,樟树之药,袁州油茶,乃享誉全国之物产。温柔之乡,富庶之地,天灾无虞,旱涝保收,实乃国家粮食安全之屏障。

  “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继而科举状元,首开江西之纪录⑤;华林书院,一门五十五进士⑥。至于鹧鸪之诗⑦,晏殊之词⑧,二刘之史⑨,德清之韵⑩,均举国赞美之华章;更有况钟之廉,朱轼之尊,子龙之功,杏佛之胆,应星之著,有训之学,皆众所周知之楷模。才俊之域,高士之境,清官廉吏,贤哲辈出,可谓文明高尚风雅之沃土。

  尤为佼佼者,生态之美也。昔昌黎诗云: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信哉斯言!且看明月山前:乘清风以跃层峦,跌飞瀑而成秀水。沐温泉而帝后惊艳,隐丛林而禅僧传心。郁郁者,原始森林也;葱葱者,田园禾稼也;悠悠者,化成晚钟也;呀呀者,祖庭颂经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天蓝水碧空气净;鸡鸣农舍,牛逐草滩,优美新村画屏中。又见天柱峰下,碧波荡漾一鉴开。山影重重,如摇曳之龙宫;巉崖磊磊,似天上之宫阙;若夫秋月当空,金风送爽,波光潋滟,水明山幽,会二三友人,悠然荡舟天光水色间,丝竹声中,举觞临风,开怀畅饮,慷慨高歌,则神仙愧其莫如矣,何论瑶台春色?更有国家命名,园林城池,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街巷阡陌,纤尘不染;公园广场,青草如茵;秀江穿城,袁山耸翠,城在山间,山在城中,山环水绕,秀色可餐;昌阁飞檐于袁山之巅,袁水旖旎于春台之侧;卢洲月影移,钓台燕子斜;有笙歌之动听,而无噪声之乱耳;享都市之繁华,而无交通之壅塞;可沐可饮,明月富硒之泉;宜旅宜居,江南佳丽之地;养生休闲,招来四海之客;托老疗疾,引至五洲之宾。善哉,生态立市,环境取胜,确保发展可持续;实乃科学决策,上佳之政也!

  若夫经济发展,战略名曰“心圈廊”。煤电并举富丰城,财政翻番过十亿;盐化酒药兴樟树,国字品牌天下扬;货运物流壮高安,车轮滚滚遍神州;奉新上高客商旺,工业园区气象宏;有机农业誉万载,花炮之乡产业新;山区走廊创特色,保护资源兴旅游;中心城市强筋骨,优化环境百业荣。一村一品,农村经济产业化;龙头企业,带活农户百千万;网上交易,现代信息进农家;工业递进,招商引资追沿海;全民创业,小工小商齐发家。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宜春处处争典范。

  至若教科文卫,则先进经验传遐迩。和谐社会,民生工程有保障。五届全国农运会,名震天下誉空前。版画摄影之乡,技压群芳竞风流;高安采茶之戏,孙成打酒醉群生;万载傩舞,古典风雅羡世界;农村义务教育,铜鼓举国称先进;国级科研项目,设区市中站前列;全民医保,弱势群体得关爱;油路村村通,农民乐开怀。道不拾遗,的士觅失物之客;睦邻友善,城乡无争斗之众;民风淳朴,街市少欺诈之徒;干群融洽,百姓颂党政之德。

  壮哉!实力宜春,活力宜春,魅力宜春,和谐宜春;宜春处处见精神,宜春地地底蕴深,宜春人人献智慧,宜春时时在腾飞!

  城市沿革:

  宜春秦时属九江郡。汉高祖6年,灌婴筑城设置宜春县,辖整个袁水流域;三国时,东吴政权于袁水上、下游分设萍乡、新渝两县;宋时又划出宜春县的一部分设置分宜县。隋朝开始设州治于宜春,称袁州,管辖整个袁水流域各县。宋以后900余年,袁州一直管辖宜春、萍乡、万载、分宜四县。之后,宜春多为道、专区治所,辖地多时20余县;1958年12月以后通常辖安义、新建、南昌、进贤一线以西17县。1969年,萍乡、南昌、新建、进贤从宜春划出;1983年,新余、分宜、安义又从宜春地区划出。2001年,宜春撤地设市,辖丰、樟、高三市,靖安、奉新、上高、宜丰、铜鼓、万载六县及袁州区。宜春自古为赣西重镇,人文汇聚,生态优雅,气候宜人,素称江南佳丽之地。

  注释:

  ①东汉中期,袁京弃蜀郡太守之职,隐居宜春城北之山麓研究《易经》,多有著述,时称高士。后袁山、袁水、袁州均因其得名。

  ②王勃《滕王阁序》所引“龙光射牛斗之墟”和“徐儒下陈蕃之榻”两个典故均出自今丰城市。前者喻宝藏之奇,后者谓人物之杰。

  ③土城位于樟树市郊,学名“筑卫城”,为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新时期地表建筑。

  ④吴城青铜遗址,位于樟树市吴城镇,1973年出土大量商代青铜器,打破了青铜文化不过长江的历史论断,著名史学家郭沫若为之振奋不已。

  ⑤唐会昌年间,宜春人卢肇首开江西人考中状元之纪录,三年后,同乡易重又中状元,成为江西佳话;此后宜春人考中进士者连绵不绝,向有“宜春进士半江西”之说。

  ⑥高安华林书院的创办者胡氏家族,在宋朝曾累计有55名子弟考中进士,有“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之盛名。

  ⑦唐代宜春著名诗人郑谷所作《鹧鸪》一诗脍炙人口,故号郑鹧鸪。

  ⑧晏殊,宋代著名文学家、词人,靖安人。

  ⑨宋代著名史学家刘恕、刘 分别为高安和清江人,协助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为实际执笔者,居功甚伟。

  ⑩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高安人,所著《中原音韵》,为我国现代普通话语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代名将邓子龙,丰城人,为救援朝鲜,在与日军海战中英勇捐躯。

  宜春明月山温汤镇夏协之女,沐温泉而得天然之美,被宋孝宗册封为皇后。

  中国禅林五家中,有三家的祖庭在宜春丛林之中。宜春禅林文化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可估量的韵味。

  宜春多名的士司机多次不惜代价追寻失物乘客数百里,送还乘客钱物,多者一个包内现金即达数万元,为宜春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编辑: 刘佳惠子
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宜春进士
UC头条:消失的记忆——宜春旧城巡礼
宜春台联赏析
细说宜春主要街道名称的来历!(宜春人一定要知道的家乡历史)
郑谷奔袁——晚唐宜春诗人之殇 刘密
袁州行@桑梓情@游子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