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译序常常比译文还叫人跌破眼镜

中国的译书,译序常常比译文还叫人跌破眼镜。反正在那些前辈的眼里,西方作品大抵都只能是批评的靶子,即便熬出了托尔斯泰那样的一把白胡子,也得戴上顶“唯心主义”的高帽子乖乖改造一番。当然,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从早些年的耿济之,到后来的查良铮,再到今天的黄灿然,这些用心又用功的译者为我们奉上的都是一场场精致的盛宴。只是好几道开胃菜老早就过了期,店家还不给换,着实苦了食客。君不信,随手翻翻人民文学一套“名著名译”,那些译序都还穿着绿油油的中山装吧。

这本《到灯塔去》译得干净。一个个精挑细选的文字跟着伍尔夫的思绪服服帖帖地排好了队,读起来像缓缓饮下一杯温热的茶水。尤其难得的是起首一篇序言,深得伍尔夫个中三味,一下就让我记住了瞿世镜这个译者。

如序中所说,这是伍尔夫精心设计的一篇小说。灯塔是夫人全副精神的象征,整篇小说“长—短—长”的结构“恰巧合乎灯塔之光在黑夜中茫茫大海上照耀的节奏”,寓意着夫人的内在精神战胜了死亡的吞噬和时间的消磨,像灯塔一般忠实地为周遭人物的未来航程坚定了方向。如果再借用黑格尔的手段,“长—短—长”是结构,“正—反—合”则是内在的意蕴。第一部从正面描摹尽夫人的精神意志;第二部则让死亡这个最绝情的对手向夫人的意志施以反面的冲击;到第三步才让夫人的精神像旭日一样从身边人物的未来中冉冉重升,这是对第一部的变奏,更是基于前者的升华。瞿先生作如是讲,伍尔夫也算知遇解人了。

一部翻译小说的序言,谈结构而不谈主义,至少在中国算很不易了。趁着劲头买了上海译文一套推出的《达洛卫夫人》,还刻意留着心先看序言。却不想,这一篇就不是瞿先生的文笔,又回到老路上去了。

读《到灯塔去》,我叹服于英国中产家庭的主妇五十多岁犹能守护着自己的风韵和一家的秩序。我却常常在阅读的间隙想起我的母亲。中国的母亲大概都比西方的苦,自己的风韵早就马马虎虎随手拿橡皮筋扎到了脑后,一家的上上下下老老小小也常常打理得满面尘垢。我印象中的母亲全是厨房里油烟密布中的那个被铲子铲得嘣嘣作响的锅,被菜刀剁得硁硁作响的菜板,或者洗衣房里哗哗不息的流水声,和啪啪拍打着地面还溅起了水的那杆旧拖把。

我想,她,也是值得立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伍尔夫:幸福的人生就是每隔三四年就打乱之前的生活
书人的假日:到灯塔去
冷淡的夕阳
用一枚书签,让读书变成赏心悦目的事
人生必读之八十四——《到灯塔去》
[一诗一天] 伍尔夫逝世纪念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