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沫若批明版《管子》

失书记之十四


韦力 收藏家,北京


十余年前的一天,布衣书局的老板胡同先生给我来了电话,说有人要卖一批古籍,他自己不敢收,问我是否有兴趣,于是开车接上胡同,一同前往书主之家。一路上开到了东北五环之外,此处的道路跟城区完全不同,在北京的近郊还有这么破烂的地方,没想到。胡同告诉我,这一带住着一大批专置旧货的人,当然这里的旧货是五花八门。布衣书局是以旧书而闻名,胡同当然会更关心旧书的货源,他说这里的人是从收废品者手里挑选旧书,分类整理之后再卖给经营旧书者,如此说来,这里也是旧书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将车停在了一条极窄的土路上,真担心如何掉头回返,眼前看到的是几排整齐而破烂的平房,我猜测这些旧房原有的用处应当是四十年前的兵营。因为停车的声音,其中一排房子几家都打开了门,从里面探出头来张望,其中一位看到胡同就马上迎了过来,将我二人带到其中的一间平房内。这里应当算是他临时的家,门口还站着他的妻子及女儿,房间里没有任何的装饰,一间不大的房子,中间还打了隔断,变成了两小间,外间屋有几个简陋的书架,看样子也是从废品收购站淘来的战利品。里间屋应当是卧室,我没好意思走进去张望,把眼光先落在了那几个书架上,一眼扫过去,基本上都是花花绿绿的畅销书,让我提不起一点兴致,在这种地方还能有线装书?我疑惑地瞥了胡同一眼,他明白我的意思,停止了跟书主的寒暄,请他把书拿出来看看。


书主走入里间,转身吃力地拎出一个很大的透明塑料袋,看他那吃力的样子,这个袋子应当很沉,他的妻子赶了几步搭了把手。这个塑料袋是透明的,能看见袋子里面有一层水汽,我看不清里面的情形,但心里想,书在这里面,那肯定完蛋了。书主把袋子放在外面的空地当中,打开口,然后弯腰拽住袋底,哗啦一下子把书倒在了凸凹不平的砖地上,袋子里的书和里面的水瞬间让地面变了颜色。我自己收书二十年,还真没见过如此粗野的收书姿势,这倒不是我少见多怪,因为胡同兄也忍不住责问书主:怎么会这样?这不把书毁了吗?书主忙着跟胡同解释,说他是从某出版社收购来的这批书,这里的水和书不是他倒进去的,因为他收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他了解到的情况是,那家出版社把这些书存放在地下室里,后来管道跑水,把地下室里的书都泡了,于是,出版社就把这些书处理给了收废品的,而他自己又从收废品者手里花高价买来了这些书。我问他为什么不赶快晾干,还要用塑料袋封起来,书主说,这是别的书商告诉他的一个方法,因为晾干了,书就曲卷了,没办法卖。


我蹲在地上,把这堆书一一摊开,平放在砖地上,让地上的残砖尽量地吸走一些书里夹带的水分。书大概有二十多部,大多是线装书,一半带有函套,我小心地打开滴着水的函套,看到里面的书还算完好,但有些书封面因沾水而掉下色泽,已经将函套的内册染了色,好在字迹还能看清楚。我突然觉得那个给书主出主意的人说得有些道理,如果书主把这些书都晾干了,再打开时,恐怕就把里面的书页全都撕烂了。把这些书慢慢地翻看一过,发现所有的书都是《管子》的不同版本,版本中最好的一部是明末刻的朱墨套印本,此书虽是闵凌刻的一种,却是闵凌刻中的稀见品种,到民国年间就已稀见,当时的宋哲元还影印过该书,且此书影印和制作均称精良,以至于后来的书商把这部民国影印本做旧后来充明版。今天看到的这部《管子》,虽然洇湿一片,但仍然能断定这是明代的原版,看到这么一部书,我就觉得今天来值了,其它的线装书基本上都是清刻本,版本方面不足称道。在这被人遗忘的城乡接合部,能够看到这么多线装书,以至于让我有些微微的神志恍惚,颇疑自己身在何处。


线装书外,这里还有几册平装书,我先拿起最后的一册,此书也是《管子》,为民国排印本,这本不足为奇,然而,翻开内页,立刻觉得别有洞天,每页书的天头地脚字里行间几乎批满了密密码码的小字,字迹有些眼熟,因为着水的原因,略微有些走形,我在脑海中迅速地搜索着记忆,同时也在手下慢慢翻找着书中的落款,猛然间想起来了,这些字一定是出自郭沫若之手,这个判断让自己瞬间大喜,接着翻书,又感觉到书内还有另一个人的笔迹,这个笔迹我在记忆中找不出对应者,感觉到很是陌生,细看之下,竟然看到了“一多批”的字样,难道是闻一多?继续翻看下去,果真有“闻曰”,看来另一个批校者是闻一多无疑,两位大家集于一身的批校,太过难得,让我颇感兴奋,这一册平装书的价值,恐怕那一堆线装书也顶不了,顿时间让我对其它书失去了翻看的兴趣。


胡同在旁边一直看着我只翻书不言语,误以为我看到这么一堆破书的情形有些失望,小声问我怎么样,我告诉他很好,他低头问书主,这本书卖多少钱,书主回答说这一堆书,他是花二千块买来的。我对他强调,说自己只想买这一本,书主坚持让我开价,我丝毫没有犹豫地说二十万。书主一惊,张着嘴直直地望着我,我真切地看到了他大牙上有个黑洞,我的这个报价可能让胡同也没想到,他也在直视着我的脸色,一瞬间书主说那行,然而,他的“行”字还没有落音,其妻上来拉了一下他的衣角,书主马上改了口气,说我先考虑考虑,明天再答复你。


回城路上,胡同一上车就埋怨我,你开的价太高了,这书肯定买不成了,书主说他二千块钱买来的,那是瞎说,我在此前已经打听过,他花的价钱只是几百块,他报二千块是为了让你还价,如果你说全部买下一千,今天肯定就买成了。我说自己担心已经有别人给他报过价,如果我们报的价低得太离谱,那人家肯定就不理我们了,再说了,就那部书的价值,何止二十万,我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胡同,他也觉得很有价值,但认为无论如何,这书也不值二十万,我几次叮咛胡同先生,让他一定要盯紧书主,防备我的报价成了人家的底价,同时跟胡同说,如果有人在二十万之上加价,我可以接着加。


第二天上午,我忍不住给胡同去电话问结果,他说还没消息,劝我不要催得太急,否则书主还会抬价,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忍耐住继续等。到了第三天一早,我还没打电话,胡同就主动打了过来,他还没张口,我从他的喘气声就知道,没戏了。果真,他说书主把那本书卖给了别人,尤其让他生气的是,他卖出的价钱是二十二万,胡同认为那天我猜对了,别人就是在我的报价之上又加了一口。胡同跟书主说,即使别人加价也应当告诉我们一声,我们来决定是否继续加价,他生气地说这些经营旧书的人一点信誉都不讲,太气人了,看着胡同如此生气的样子,我安慰他说没关系,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说明我跟此书无缘。


事情过了几天后,接到了琉璃厂某熟人的电话,他说收到了一部极稀见的书,里面有郭沫若和闻一多的批校,我问他什么价格,他说一百二十万,我笑笑说太贵了,不想要,因为这个价位差让我脆弱的小心灵承受不了。又过了一天,某拍卖公司的经理给我来电话,提到的还是这部书,报价已涨到了一百八十万,这涨价的速度远远比芝麻开花节节高快多了,我倒多少来了兴致,真想看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砸在谁的头上,然而现实没能满足我冷眼看戏的阴暗心理,此书之后就没有了消息。


几个月后,某书友来电话,说他买到了一部好书,刚刚修整完毕,请我去开开眼,我如约赴宴。此老兄却很有耐性,只吃饭喝酒谈天,就是不把书拿出来,吊足了我的好奇心,在我的几次催促下,才从包里拿出来了一个包得整整齐齐的纸包,拆开三层包装,赫然看到的就是那部《管子》,但我要承认比我初见它时,已经俊朗了许多,称得上是“整旧如新”。细看之下,书修得的确看不出痕迹,这位修书者一定是位高手。友人看我面对此书脸色平静,问我是否已经看过了,我含糊其辞地回答说,好像是看见过,您是多少钱收到手的。他无不自豪地说,二百六十万,便宜吧?!


  • 分享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废品收购站和造纸厂
【书店】冉大缥缃书局:偷艺宝岛,书陈民宿(上)
京城旧书商系列|大飞访谈录
还要去“淘宝”
做个S型女子
地摊上的线装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