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看曹操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历史人物留在书里的印象,通常都是由一面格外强烈性格凸显的。尽管人物都是矛盾复杂的,但在史书记载之中,通常只注重表达最主要的一面。比如,曹操时期的人物,刘备的善用人和仁治,孙权的英勇形象,诸葛亮的谋略和博学都为人所深知。但是刘备的胆怯,孙权的狭隘,诸葛亮的骄傲却都被淡化了。


正式史书的编写,总不可避免被王权左右,而史书作家在编写的过程中必然也会带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视野,因此在人物事迹,性格的描写上都会有一定的取舍。而且随着时间的拉长,民间涌现的大量艺术作品,使得历史人物本质的表达更加模糊。例如,今天绝大数人对三国人物的印象应该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这是一本伟大的小说,但它只是一本演义小说而已,里面带着太多作者的个人情感,并不能当做完整的历史资料来使用。




回望任何一段历史,任何一个人物,对于现今的我们都具有一定的反思意义。为什么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它们留在世人的心中的是那个印象?从这个流传的印象之中,我们可以思考那个时代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取舍。


道德的评价很难有一个标准,因为每个时期都不尽相同,但是回望这些却可以帮助我们思考,什么是人类不管发展到哪个阶段,面临哪些威胁都未曾间断的。


曹操父辈是从商爆发的,祖父辈(认的)是宦官出身。在汉末,宦官的势力大到可以和任何政治权利抗衡,一方面因为他们是皇帝亲信的人,另一方面和他们自身的发展愿望也分开。宦官专权对社会和国家的迫害是剧烈的,历史上,汉末,明中后期,满清后期可谓是宦官势力最大的三个时期。而曹操处于的这个时期,儒家已经开始在政治权力上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儒家士大夫,太学察举仍是官员选拨最直接的道路。但是由于宦官和士大夫的激烈矛盾,曹操在这条道路上前进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少年曾经立志当游侠的曹操几次试图谋杀宦官头目和上书皇帝斥责这种现象,使得曹操得到了原本鄙视他的士大夫的重视,褒扬。时势造英雄,坚持自己不妥协,以自己的勇敢为自己争取,能把个人利益置之身外的人,注定要成为不朽的人。后来,曹操的故事就和我们所知道的大致差不多了,从他用自己的绝对优势建立曹魏帝国,和吴蜀权衡,三国鼎立,到对于自己继承人上的取舍,这些故事都通过许多的形式被我们记得。


写到这里,我又想到了项羽,项羽与曹操有着同样的抱负,但截然不同的结局,我认为应该归于文化,儒家或者正式的教育的影响。有人说曹操受的儒家教育却是法家的言行,无论是哪种思想,思想上的教育是会影响到人更本质的里面,包括行为言语,动作心胸,那不仅是胆识,更是大丈夫的魄力。而项羽,应该就是少了这样一份心胸。


读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情,更应该从中吸取经验,使历史上的错误不再重演。过去的已经是过去,而我们还在前进着,人类的历史还在书写着。


文丨李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阅读历史书?
袁绍集团的崛起与覆灭(上)
国学资讯 - 曹操之谜的人文追寻:一代枭雄原生于宦官之家 -
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时, 司马孚为何痛哭流涕
诸葛亮与中国士大夫精神(转)
三国:司马氏为何只强调孝,而不忠孝并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