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策划编辑

这张照片是某天在cafe de sofa拍的

和文章无关


我不知道别人都是怎么当上策划编辑的,至于我自己完全是个意外,而这个意外即使讲给新人听,也没有参考价值,总之是在像儿戏一般的情况下,我开始了我的策划编辑之路。


从最初的“我想做我喜欢的东西“的最简单想法开始,到了终于有一天开始思考自己工作的价值,这个中间有过几次冲突与反思。


我做的第一套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第一套书的作者当时有一位经纪人。其实在出版领域有自己经纪人的作者并不多。(曾经有一位作者问我是否可以做他的经纪人,我想了想说,在国内,一般的作者需要经纪人吗?)


在做第一套书的时候,我自己从选题定位到找到合适的作者做了很多前期的工作,到最后终于找到最合适的作者时,非常开心。而且更加幸运的是,这位作者本身对图书内容的把握能力很强,我提出的所有希望在书中实现的内容,他都完美呈现。再加上我那时是新人,虽然这位作者也仅仅是第二次出版图书,但是对我作为编辑能力的提升给予了很多帮助。(如果你看到,希望你能感受到我的谢意。^ω^)


在图书出版过程中,作者的经纪人做了两个工作:最开始的作者牵线(当时作者留的是经纪人的联系方式),以及合同条件的谈判。然而在最后图书出版印刷的时候,经纪人要求把他作为图书策划写在封面勒口处。作为新人的我虽然觉得不对劲但还是照做了。


日后越想这个事情越觉得不合理。他是图书策划我是什么呢?我做的是什么工作呢?当时和作者已经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和他嘀咕这个事情。他说:“不要争这个事情啦,反正这个书都是我写出来的。”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策划编辑这个工作似乎非常无形,你到底做了什么有时候很难说清楚。如果是非常成熟的作者,策划编辑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第二次让我更加直视这个问题以及给予反击的是两年后做另一本书的时候。


那本书的内容是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的。坦白讲,我根本不知道具体讲的是什么,因为是很专业的内容。但是却可以感受到内容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我当时想,这么好的内容肯定已经有出版社签约了,但还是抱着聊聊看的想法和作者联系。


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没有签约。作者说,很多出版社和他联系,但是一方面鉴于内容太过专业可能受众会小,另一方面,内容太多,出书的活会很厚,担心成本太高风险大,所以找来谈的出版社很多,但没有一个确定下来。


我当然毫不犹豫的签了下来,我觉得有价值。其后,我主要在针对这本书的特性如何定价,如何让图书看起来显得装帧不错但是成本还不要太高方面考虑很多。如果说当时有没有害怕赔本,其实还是有的。总之各种纠结后图书出版了,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价值,《北京青年报》的文艺副刊给了整版的关于作者和图书的报道,当然,这些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我当时受到了这样的质疑,一个汉声的编辑可能是很喜欢这本书,所以不客气的对我说,这样的内容任谁做都能卖。


这其实是我们在看到很多卖得不错的书时都会发出的不屑声音,让猪做猪都能做出来。不过我当时反问道:那你当初为什么不签?


如果说第一次是我对于策划编辑的价值感到迷茫,那么这次的一个自然反应让我开始走出迷茫。我开始觉得,找到有价值的内容将它出版就是我的工作价值。


我一直在做原创图书,即确定选题点找到合适的作者实现。作者水平千差万别,一定有水平好到几乎交稿就能出的,也一定有需要编辑不断沟通和引导的。那么对于有一定知名度而且水平较高的作者,策划编辑是不是就可以不存在了?


2012年,在我生完第一个娃后出版过一套书。这套书的作者在我生娃之前就有聊过,她当时已经出版了一本繁体字版的图书,最开始聊,是谈出版这本书的简体字版。按理说,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作者最好的内容,因为这是她的第一本书。


后来因为生娃产假等原因就断了联系。等我产假回来再和作者联系的时候,那本书已经和其他出版社签约并已经在制作中了。不过很幸运,作者原意和我重新合作出版一本书。


作为策划编辑,想着作者和其他社出版图书的内容与形式,再想着同类型其他图书的样子,如何做得不一样是那时候一直在想的。这位作者在图书内容把握上非常棒,但是第一次交来的样张我并不满意,因为我看不出特色与区别。


即使是同一作者出书,难道就不能创新吗?


很巧合,生娃以后看了很多儿童绘本,所以给了我非常重要的启发。将这些启发用到了这位作者的新书的整体结构和设计,甚至是书名起法上。作者很棒,理解了我想要的样子,并且实现得非常精彩。作者事后说,这套书是她做得最累也是最用心的,而结果也回应了所有的付出。


非常戏剧性的是,这位作者在三家出版社签约的三本书竟然在两个月内同时上市了,这个意外很有趣。另外两本书除了书名不同外,并没有大的创新,最后的销售结果,仅从当当评论上看,我们合作的这本是另两本的2~3倍。


这件事让我更加认清自己工作的价值。策划编辑可以做到的并不是仅仅把内容拿来直接印刷出版,是可以帮助作者做到更多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策划编辑的付出是隐形的,更是随时可以被抄袭的。这位作者前不久告诉我,另一个出版社编辑拿着我们曾经出版的这套书去和某电商谈,照着这个样子再做一套,某电商欣然接受。


作者作品的抄袭有法律保护,有道德谴责,但是图书的策划工作却永远没有保护,因此对于策划编辑来说,只能不断挑战自己,否则只能沦为那个拿着别人的书去谈合作的人。



《甜心笔记》


前不久我策划编辑的新书《甜心笔记》上市,我曾说我是亲妈,有朋友纠正我说,作者才是亲妈,我后来改口为亲“干妈”。为何始终不愿意去掉“亲”字?因为一本书里有我的思考与心血。


作者和策划编辑往往是一起去思考甚至去完成的。即使是版权图书,一个策划编辑在出版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有重新赋予的能力。即使不是编辑所“生”,但却是编辑所“养”,所以这就是亲娃。


曾经因为评价一个漫画家的作品是否适合出版和朋友争执起来,朋友大概的意思是,你怎么知道你的判断就是对的,你怎么就能代表读者的想法。这个意思于我而言就是,你的工作其实没有必要,你无法代替读者去选择。


那么,这个世界真的不需要策划编辑吗?


如果没有策划编辑,现在你们手里的很多书将不会出版,尤其是那些没有那么热门的作者的作品。我相信,很多策划编辑还是抱着自己的出版理想在做这份工作的。是这些人在抵抗着外界对自己的压力,出版着各种各样的图书。策划编辑在筛选掉一些作品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推荐一些作品。策划编辑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有趣而存在的,不是吗?


……


刚到新公司时做名片时,最摩登的木果说,方便工作,我想印什么头衔就印什么头衔,我想了想,还是印了策划编辑。对我来说,这是最能说明我的工作内容的头衔,也是我最喜欢的职位。我喜欢用这种方式实现我的价值,当然,我也捍卫我作为策划编辑的价值。


作者 陈瑶是做書第一期课程的学员,目前在日知图书供职

木果是包括陈瑶在内的7位编辑和2位美编共同参与维护的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书利益分配谁多谁少
如何出版一本书1:选题策划篇
悟空问答
畅销书是怎样策划出版的
从书稿变成书,编辑都做了些啥?
文字出版工作,一本书的故事,不只是编辑发行的梦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