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考古 | 新疆伊犁首次发现世界最早用煤遗迹

6月至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发现了极为重要的青铜时代铸铜遗迹,从青铜时代延续到宋元时期的墓地。在整个发掘区域青铜时代中晚期(距今约3500左右)的堆积中,发现大量的煤灰和未燃尽的煤渣,是首次发现的世界上最早使用煤炭的遗迹。其中在T2灰堆内发现有小颗粒状铜珠,出土有铜刀、铜扣等。这一发现,将煤的使用历史上推近千年。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文物局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重点科研基地主任李延祥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在秘鲁一个接近3000年的遗址中发现过用煤的遗迹。而这个遗址年代大约在3500年左右,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用煤作为燃料的遗迹。”


遗址目前已发现有房址4座、灶址2处,灰坑10余座。尤为重要的是,在位于T2内的F2西壁中部出土陶范两件,其中1件侧面有拼接用的子母口,另1件陶范应为铜镜和铜锥等的合用范。


考古执行领队王永强介绍:“整个遗址最初的发掘是从墓地开始的,在墓葬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被墓葬打破的更早期的房址等遗迹。F2是在发掘墓葬M56的过程中发现的。”F2建筑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在房址的边缘位置发现有石构建筑,呈列状围绕房址构筑,但这种石构建筑相对松散,不似构筑房屋的墙体结构。“昨天,我们在F2西侧两列石构建筑之间,发现5个柱洞,其中1-3号柱洞间距较均匀,相距60厘米。现已清理出2个,柱洞深约60里面,底部各平放一块片石。柱洞的发现对于我们认识该遗址房屋建筑结构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F2内还发现有灰坑、灶址等遗迹现象。发掘还在进行中,期待更多重要的遗迹现象。”


李延祥认为,从这些用煤的痕迹和出土陶范可以推论T2很有可能存在铸铜活动。但由于在遗址周边还没有发现矿石堆积处、冶炼区、生活区等,虽然在煤渣、煤烬中发现了一些锈透的铜颗粒,但煤炭是否在3500年前就已经用于铸造铜器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检测论证。


截至目前,已发掘墓葬近60座,清理遗址400余平方米,大致确定了墓地布局、葬式和葬俗,初步掌握了遗址规模和性质。


该墓地不同时期墓葬有着鲜明的特征,共计出土遗物70余件。依据墓葬封堆、墓室结构、人骨葬式和随葬品等将其分为青铜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晚期、早期铁器时代、塞乌(塞人和乌孙)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六大阶段。墓地中最早的青铜时代中晚期墓葬数量少,封堆不明显,均是在发掘晚期墓葬时发现。为竖穴土坑墓室,屈肢葬,随葬平底陶器,并出土少量铜器。


此次发掘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既有遗址也有墓葬。第一阶段墓葬出土的陶器与遗址中发现的较为一致。通过遗址内出土陶、铜等器物的对比,以及墓葬的佐证,发现遗址与安德罗诺沃文化联系紧密。安德罗诺沃文化的绝对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3000年之间。这一时期狩猎经济已经衰退,锄耕农业和畜牧业占重要地位,铜矿冶炼发达,近年来新疆伊犁河流域、塔城、帕米尔地区等地均有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存被发现。


在伊犁河谷近年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了较多的青铜时代墓葬和遗址,如尼勒克县汤巴勒萨伊墓地、乌图兰墓地、恰勒格尔遗址和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地等,一系列的考古发现显示在河谷地带分布着丰富的青铜时代文化,为探索伊犁河谷流域早期文明提供了有力支撑。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发掘较之以前,遗址分布面积更大,房址更为完整,遗迹现象较为丰富和全面地揭示了伊犁河谷青铜时代遗存面貌。这些发现,为喀什河流域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尤其是冶金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对深入探索伊犁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2015.8.16 中国文物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犁河谷探秘 璀璨的早期文明—2015年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考古大发现
人类用煤史上推千年:考古发现青铜时代开始用煤|煤炭|考古
新疆尼勒克县青铜时代聚落遗址
新疆考古
2016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纪要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2015~2016年新疆考古收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