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苹果奖获奖绘本《辫子》是怎么编出来的?


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说说“金苹果”。


不光希腊神话里有“金苹果”,在我们儿童图画书界也有“金苹果”。在我们这儿,它虽不是引得三大最美女神争夺不休的宝物,却也是在国际上美术界和儿童插画界占据着无可争议重要性的关键奖项。


颁发“金苹果奖”的组织就是我们俗称的“BIB”,中文全称“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它由斯洛伐克共和国文化部提供全部资金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斯洛伐克委员会以及国际儿童艺术剧院组织实施。 BIB每两年举办一次,一般是在奇数年份的秋季(9月和10月)举办,举办地为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




作为《辫子》一书的编辑,对于这么一本出自中国原创新生代的作品能摘得金苹果,我既激动又骄傲,因为在BIB评选50年历史上,只有三位华人获得过这个奖项,距离中国本土原创大拿蔡皋老师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已经过去了22年时间。


在许多普通读者看来,图画书字少图多、经常不过薄薄一册,然而要拿出一本有分量的作品,这期间编辑和作者共同付出的各种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与《辫子》这本书有着不解之缘的张明舟先生(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执委、BIB国际评委)建议我把参与这本书制作的编辑经验记录下来,于此分享给大家,仅为抛砖引玉,也让更多人能窥探到图画书制作背后的一些故事。


初见




我跟《辫子》的作者黑眯第一次见面是在2013年熊亮老师的墨水社开幕式上。她是个特别纯真的女孩,让人喜欢得不得了。如果你叫错了她的名字,她会很认真的告诉你:“是黑眯,皮肤黑黑的黑,眼睛眯眯的眯。”


特别巧的是,我与黑眯初次相见的那天,张明舟先生也被邀请去做了一番讲话,当时他讲的正是2013年BIB获奖作品《云朵一样的八哥》([英]郁蓉)。


《辫子》最早的雏形是黑眯的毕业创作:一个放在柜子里的童年故事,15张铜版画被按顺序安排在有很多抽屉的柜子里,有连贯的,也有碎片的,等待观者去打开并走近她的童年时光。


画如其人,这是我看完这个毕业创作的第一感觉。当进而得知这是她小时候和阿嬷 [ 阿嬷即奶奶(潮州话)] 之间的亲历故事后,我心里愈发萌生出要将之改编成图画书的念头:这个故事不仅有代表性,也挺中国的,那些铜版画面极具当代语言,虽是静止,却分明自己会说话、有气氛、也有语言,能读到强烈的情感,能迅速拉近距离,让人看到第一眼就很受其吸引。



我迫不及待找黑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再跟社领导提议,并在张总编的支持下,我们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长达一年多的改编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


文图交错,并行不悖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故事和结构的调整。


黑眯的毕业创作是一个装置,整个阅读的过程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通过观众和作品的互动来完成的,所表达的感受也较片段式,故要把它们统统转换成图画书的语言,成了编辑工作中首当其冲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经过反反复复的讨论,我们决定,文字和图像相互交错,同时进行,而不要割裂处理,先做这个再做那个。图画书的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全息的思维过程,所有的元素不该割裂存在,而是整体的、互补的。


在装置作品中,每张画面相对独立、缺乏相互间的联系,而图画书最大的魅力正在于不断翻页所带来的变化和惊喜,需要画面和画面之间存在默契和呼应。在这方面,经过三番五次改草稿,我们也终于达成一致,定下了最终的画面结构。


画面从小到大到满出画面,表达了小女孩不断放大的情绪:一件被大人忽略的事情,却在小女孩心里激起千层波涛,她用自己的方式寻找情绪的出口,情绪不断放大,直到冲出现实和梦境的边界,孤独得好像在山谷里喊了一声,得到的只是来自自己心底的回声。



最后回家看到“阿嬷正躺在床上休息,斜阳温柔地打在她的脸上和胖胖的肚子上”,这么简单的一幕,小女孩心情归于平静,并得到安慰。


她其实深深爱着阿嬷,对阿嬷有着浓浓的依恋,释放了自己情绪后的她选择对成年人的不理解释怀,而这心中温柔、包容的一面也让她成长。


每一张画面的精雕细琢


结构调整后有大量的画面需要重新制作。我们先商量好哪些部分需要补画,哪些部分需要重画,哪些地方要更注重画面间的连续性和节奏,哪些地方需要强调或者突出气氛??黑眯独自辛苦创作的历程开始了。


制作铜版画需要很多材料和空间,黑眯没有自己的工作室,最后在朋友帮助下联系了学校的铜版画工作室,但只能趁晚上别人不用的时候去制作,每天得弄到很晚才能回家。


铜版画不好控制也成了难点,创作过程中出现了特别多技术上的问题:对材料的运用、对腐蚀的控制、印刷的不确定性等等??



在此期间我最担心的是:艺术工作者容易在二次创作时找不到感觉。黑眯确实也遇到了这样的瓶颈,但是她的专业精神让她很好地克服了这个问题。


有时我觉得已经不错了,但黑眯总是坚持“再改改,还可以更好”。应该说,我非常幸运, 碰到了一个对自己作品如此投入的作者,故而我选择完全相信她的专业水平,尽量少干涉她对画面的想法和经营。不知道她反复琢磨和修改了多少次,终于拿出了大家都觉得满意的效果。




文本再编辑


在脚本润色阶段,由黑眯先在原作的基础上写出更加详细、完整的文稿,我们再进行集体整理和编辑。除了使文字能够简洁准确地表达故事外,我们尽可能保留了黑眯的感受和记忆里的细节,比如“潮湿的草席味一丝一丝沁了上来”、“衣服被墙角蕨草上的露水打湿了”??这些味觉和触觉补充了画面没有传达到的细腻感受。


在文稿的规范和润色上,我们得到了张总编的许多帮助,而我的另一个笨办法就是一遍一遍再一遍的朗读,朗读的过程中自然会发现很多问题,有的地方可能是读起来拗口,有的地方可能是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


于无声处细琢磨


完成了文图的改编,稿件可算基本成型了,接下来进入排版和设计的环节。


排版的基本想法其实在最初结构设定时已经想得差不多了,需要拾掇的是各种细节,包括图片的修整、文字的摆放等。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惜时间也不惜人力地进行了一些有效、但也可能最终觉得无效的尝试。


比如黑眯曾刻了一整套手指页码,最终因为觉得对故事本身没有帮助,并且使画面看起来不太协调,我们放弃了使用。


再比如因为我们都希望这本书在视觉上能呈现出恰如其分的“完美”,黑眯又反相刻了所有的文字,而我则花了很多时间逐个处理了这些文字的大小、字距、行距,并改正错字。结果发现有的字腐蚀得不够,线条过于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识别;同时也因为纯手工的关系,整套字体大大小小,虽然非常稚拙非常个性,但在阅读的流畅性上打了折扣。这就像很难给出唯一准确答案的难题,反复考虑,只能从更加综合全面的角度做出选择,各种不舍各种纠结,最终还是选择了印刷体版。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细节不能一一赘述,一本书的打磨不容易,不光编辑作者,还有诸多老师、朋友无私地投入了心力,特别是张总编、熊亮老师、纪人萍和王拉拉同学。写到这里心中不胜感激。


记得我和黑眯得知《辫子》荣获2015BIB金苹果奖时,我俩都有点不敢相信。要知道这是黑眯的第一部图画书作品,能得到这样的肯定,确实是莫大的鼓励。


对于黑眯而言,《辫子》并不是一部一气呵成的作品,而是中间遭遇了各种沉淀和记忆的作品,大约从初高中起,潮汕老家的人们、各种生活细节就萦绕在她心头,从那时候起,她的心里就始终有要把它们全部画成一个故事的念头。


可能图画书的创作者始终无法完全脱离自己的童年来创作吧,也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交出真正沉积在心底、真正可以打动人的诚意之作。


《辫子》

作者:黑眯

编辑:罗曦婷

出版社:天天出版社

出版年:2015-2-1

装帧:精装

ISBN:9787501609147


一个平常的下午,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外村人来到女孩住的村子,外村人是收头发的,女孩从此失去了她喜欢的长发。可是女孩喜欢自己留着长长的辫子。于是她想了很多办法找回自己的辫子。用妈妈做手工的棉线一根一根系在头发上;用补鞋大叔的鱼丝线一根一根系在头发上;甚至打算用一捆铁丝系在头发上,都失败了。她伤心地在清冷的街道游走,不小心迷了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艺术工场 · 市井与神明,她的画从搜索杂物堆中的怪故事开始
给孩子挑书挑花了眼?那就来pick一下这些大奖作品吧!
40岁开始画画,47岁获得BIB金苹果奖项,她是中国第一人!
绘本及世界重要绘本奖项
第四届丰子恺图画书奖入围书单揭晓
绘本《抵岸》:寻找可以停靠的精神家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热点新闻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