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态度 | 海清“我最大的信仰就是爱”


导语


这一年的时间里,海清连拍了三部戏,没有间隔,等到最后一部杀青就是年底了,刚刚好12个月。忙碌,让她始终怀抱着对 “最好”的渴望,不断追求更优秀的作品,一路超越自己,为了心中所向往的完美境界。



— 品牌鸣谢:梅赛德斯-奔驰 —



采访当天时间排得紧张,连约见都要赶在夜里,最后一组照片结束,全园区已是一片漆黑,很多人的大脑已经开始了神游的状态。“你也许会觉得很多故事写成文字,会变得干巴巴的。”海清并不太爱接受采访,她自己也不爱用文字表达。“写出来之前已经在我脑子里损失掉太多了”组织语言的需要对于一个太会表演的人显得没那么重要,一颦一笑,一个眼神,一个鼻音——这都是天生的演员与别人交流的方式。


傲骨之心


为人妻,做人媳,《双面胶》的胡丽娟、《王贵与安娜》里的安娜、《蜗居》中的郭海萍,可能还没到《媳妇的美好时代》播出,江湖中就再没有人能撼动她“国民媳妇”的地位了。但相对于高产并扎实的电视剧来说,电影里能见到她的机会却很少,一年露一脸已算是对观众最大的恩惠了。既然为人妻,做人媳离不开生育,那我们就聊到了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在戏里海清染了一头打眼的银发,那是一个独立到可以自己去生养的女同性恋角色。


“其实我从一开始是有一点抵触和拒绝的,并不是针对那个角色。即便是拍完,我们也不能明确地知道这个角色会不会在公映前被拿掉,毕竟涉及到同性之爱的话题。我对角色真的是特别喜欢的,我的心里也住着一个男孩子,我能接受生活里有这种方式,好奇妙,既然是姻缘造成,那何必要遮掩。不回避现实,无视并不代表不存在。”好的演员,读戏,懂戏,更有天分出众者,是在拿自己的生活或者生命在演绎。


海清不回避很少接拍电影这个事实,“电影市场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当需求量不大的时候,就会更谨慎地选择。”在可遇不可求的时候,做出选择那一刻就像是在牌局上的牌手,好牌手总在手里默默藏下了可以决定胜负手的底牌,要等到最好的出手机会,“我是知道我自己有一些底牌还没打出来,有些牌在底牌中,还有一些牌我还在孕造中”。对观众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我们一如既往地充满期待,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


表演是我恪守的坚持


采访录音里有一段是海清随口来演绎“我爱你”这句台词。那一刻话碰巧讲到兴头上,她说'那三个字我起码可以讲出1000种不同”,随即便脱口而出。或快速,或深情,或一腔抱怨,在每一次的短短三个字里饱含着。


见面那天只是例行公事地带上了采访机成了最大的遗憾,和演员海清匹配的只有摄像机。“我不给你讲了,你看我给你演吧”是后来在录音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10余平米的化妆间时刻精彩如小剧场,偶然,随机随性,绝不重复。


海清也活得率性与真诚:她讲话语速快,看似不假思索,直,冲,丝毫没有芥蒂。“我不是一个明星,我也当不好一个明星,明星对于我来说太累太难。最难的那一点是我其实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戏里戏外,一种有别于这个行业里目前普世成功守则的行事风格让她保持着一种特有的美丽,一副傲骨始终凝聚在这个纤细的身躯里面,让她有足够的资本去舍掉那些往往是行业里会觉得“珍贵”的东西。




我是一个手艺人


大概在六, 七岁的光景,这个生在南京一个京昆世家的孩子自己选择了去少年宫学舞蹈,开始需要父母的接送,后来就是自己独自一人坐公交车前往了。“坐在车里的那段时间,我脑子里其实在想着各种情节和画面,然后就会开始自言自语,当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十七八岁了”。演戏这事可能真的要靠点天分,我们在屏幕之前略带遗憾地指责某人没有演技的时候,可能还真有点过分。这点的确强求不来。像海清这样天生的演员更显得弥足珍贵。


“你不感兴趣的东西就算是一开始你勉强去沾(也不成),你勉强得了一时,勉强不了一世吧。我就只对演戏感兴趣,别的事情我假装不来。”兴趣爱好成了海清最大的“软肋”,她也知道弄好了,兴趣和爱好就是一个情绪的出口,可是偏偏没有,“我只能去拍戏,没别的选择。”“我也在努力培养除了拍戏之外的兴趣,但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不出所料,手艺人成了现在这个环境下一类稀缺人群的最好也是最在乎的称谓。“我一直都觉得我是个手艺人,手艺人就是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在乎的东西商人不会在乎,手艺人只是关心和手艺有关的部分,其他的部分,你关心也求不来。”


我的困惑留给时间来解决


和一个用生命在演戏的人对谈时,很容易便走进了对方营造的世界里,真实也丰富。海清讲了和作家六六的一段事。“六六有一天跟我说,屎不好吃,钱不好挣。这话听起来挺糙的,但想起来一点没错。如果你真的为了挣钱接戏,就干脆不要把自己弄拧巴。没人会像以前那样陪你搞艺术,这话是不是听起来也特别讽刺?”


在海清上大学时,导演丁黑曾经找过她演电视剧,那时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拍电视剧,我觉得我会永远站在舞台上,不管是谁找我(拍电视剧),我都拒绝,我想我才不会把生命浪费在拍电视剧上呢。后来毕业了,我要北漂首先就是要活下去,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站着又把钱给挣了的事儿呢。”


困惑这样的事终归无可回避,“解决不了就让时间去冲淡吧。好在我一直有一个信仰,是爱。”




表演超越我表达的精彩


已经成了“国民媳妇”代言的人的海清,至今没有考虑过自己演出的受众问题。这一点从她嘴里讲出来一点都不叫别人觉得奇怪。“我从来没想过受众群,现在也没有想过,我没想过我的受众群是多大,多少算多呢,全世界呢,全亚洲呢,全中国呢,朝阳区呢,我住的小区呢,我一直说我在我们小区可有名了。”说到这的时候她忍不住大笑,随口讲了宝贝儿子蛋妞(Daniel)的一件趣事。


那是带着儿子去积水潭医院看病,即便母子二人都戴着口罩,海清也是被热心的观众一眼认出,被索要签名,儿子在一旁偷偷问:


“妈妈, 有这么多人认识你吗?”

“嗯,所以以后妈妈讲话你要听。

过了一会候诊的扩音喇叭里大声叫出蛋妞的大名。

“妈妈,妈妈你看现在全医院的人都知道我了。”

“那你怎么还不进去看病。”

“我等他们再叫一遍。”

事情并没有这样结束,过了一段日子,又遇到了一个要求合影的影迷,儿子在一旁说,“你也跟我合影吧。”

“为什么呢?”

“我也是名人,在医院很有名。”


表演天分这件事可能真的要信点遗传学的。而海清这样的任性好妈妈也真的不多见,在很多家庭内部教育的“对手戏”中,海清会对儿子说,“妈妈刚才那条说得不好,现在可不可以重新来过一遍。”儿子的答复就是“yes mama”。


有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叫做喜怒哀乐皆成文章,用到海清身上还真有些贴切。她的生活已经进化到了和舞台表演不可细分的境地,融合了,她坚持并默默恪守着生活的准则,严苛,细腻,动人,又活力十足,跨越了一般人眼中时间与年龄的界限。也许这一切在她看来都是顺理成章的,心所向,必然驰以恒。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时尚集团与梅赛德斯-奔驰联合出品的视频节目《星耀最访谈》,了解关于海清更多的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涂松岩:那个掐海清,打周迅,啃周翊然的“渣男”,其实很暖
【很哥解密】北电的海清,中戏的陶虹,非科班的咏梅,谁是小欢喜中的演技担当
《张卫国》堪称顶配阵容,黄磊海清又双叒叕搭档,还有2位老戏骨
海清:牵挂与别离
他是陶虹大学同学,演《双面胶》海清走红他没红,名字总被人说错
盘点热播剧《安家》中的十大老戏骨,看看谁的演技最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