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缶这金石书法,越看越有味!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中年以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仓石、苍石、昌石,69岁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艺坛巨匠之一,他以诗、书、画、印四绝享誉海内外,对于近百年来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的走向影响深远。


篆书十一言对联


篆书七言对联


吴昌硕以临写石鼓文称誉于世,石鼓文的风格原本属于比较工稳端正一路,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却写出了一种流动感,更以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为其主要特征。


后人学石鼓文者,多以其为圭臬,反倒是学石鼓文原本工整一路风格的愈见稀少,由此也足见吴派石鼓文影响之大。


吴昌硕学石鼓文的时间很早,30岁到苏州,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杨岘学金石学和书法,即开始临写石鼓。


吴昌硕晚年曾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从现存作品看,早期临写的石鼓文,笔法受当时另一位篆书大家杨沂孙的影响很大,笔画细廋,体态平板,略显软弱拘谨。


篆书七言对联(赠施少墨)


石鼓文四条屏


吴昌硕石鼓文、王震荷花扇(赠商言志)


篆书“寿”字轴


石鼓文七言对联(赠余绍宋)


行楷题画诗卷(局部)


行草王禔润例手卷


如同他的隶书一样,吴昌硕的行草书也个性突出,用笔迅疾,具有连绵奔放、酣畅淋漓的动感特征。


体态上通常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取势,右上方转笔处多呈锐角,显得方劲果断。他的行草同样受到篆书很大影响,是将篆、隶与行草合为一体,而又统一在行草的气势之下。这种书法风格实际上又是受到了明末清初张瑞图、王铎等人的影响比较大。


行书诗翰轴


篆书七言对联(赠施石墨)


篆书“鹤寿千岁”横幅



隶书五言对联


隶书四言对联


篆书《西泠印社记》轴


行书诗翰轴(赠余绍宋)


行书七言对联(赠况周颐)


石鼓文轴(赠沙孟海)


致王禔石鼓文信札轴


(来源:书法巴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坛巨匠吴昌硕书法作品欣赏
清代书法的主要作品简介
自我作古空群雄——吴昌硕书法作品赏析
欣赏 | 吴昌硕先生对联
吴昌硕篆书
大师吴昌硕作品选(书法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