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一个编辑,你该如何做到无可替代?

编辑衔接着出版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如果自己不能更主动前进一步,编辑这个名词则会慢慢地被其他人的工作所淹没,抑或是留下一个个无法弥补的间隙。


【设计师是导演,编辑是什么】


我去年认识了一位很有趣的纸商朋友,对纸很痴迷,对自己研发的纸更是充满了手艺人似的自豪感。他家的纸很多都用于高端图文书。在他的割肉帮助下,我上个月出版的《美好如素》得以用他家最好的纸来印刷。


因为工作原因,他和很多知名图书设计师有合作,我经常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不少设计精美的图书,受到很多启发。直到有一天看到他朋友圈里的一句话,我不太淡定了。




设计师是书的导演,编辑是什么?


我一边疑惑这个结论的由来,一边试图给编辑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位。但是很意外的是,编辑工作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具体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与其他环节衔接,都没有统一规定。


如果以电影为参照系……编辑不是投资人,出版方才是;那么编辑是制片人吗?我特意去百度百科查了下制片人的定义:

  

通俗地讲,“制片人”有三种:


一、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策划人,负责摄制生产,以及资金融资人;
二、是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目制作人;
三、是指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一般仅只是署名,非专业制作人)。


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编辑策划一本书,找到各个环节上的人,然后协调关系,顺利出版发行可以做如下类比:找演员和剧本,如同约稿找作者;找导演摄影,如同找设计师;找电影投资方,如同找合作出版平台;找电影发行方,如同找图书发行渠道……


似乎是有些相似的地方,但也的确缺少一些什么。图书编辑要做更多一些关于书的具体事情。


【编辑工作应该做到哪里】


最近看到杨林青老师的一篇演讲《MOOK的诞生》时,我似乎有些明白为何很多时候会忽视编辑在图书整体上的作用。




文中对比了编辑给的文字稿和最后设计师设计成稿的区别。可以看出,这是文字向图像的彻底转化。编辑在这里做的工作是文字的收集和整理。最后文字的图像呈现全部交给了设计师完成。换个角度说,编辑并没有考虑内容具体如何表达,版面的整体规划。


再让我们看一下日本图文书的编辑与设计师的衔接。




左上是编辑交来的原稿。A,B,C分别是设计师设计后的版面。很明显,这里编辑做的工作要比上面杨林青老师的例子中编辑的工作更进一步。


我们知道,日本的图文书,包括绘本漫画的发展比国内成熟很多。我曾特地向日本的图书编辑请教过日本图文书的制作方式。得到的回答是,就版面来说,需要编辑、设计师、插画师(如果需要的话)共同商讨完成。大家的工作是紧密联系的。


“编辑”和“设计”的一些工作其实是重合的。两者在何处交接棒,反映了这一出版领域的成熟程度。像杨林青老师这样的设计方式,目前并不能广泛用于更多的图书,非杂志类图书、普通大众类图文书的工作中。我们很多图书的预算还无法支撑图书整体设计的费用。所以,我们很难看到数量众多的版面精美的原创类图文书,更不要说国内原创类图文书的整体版面水平了。但这并不仅仅是国内图书设计水平的问题,也是国内图文书编辑水平的问题。


【编辑只是选题申报的途径么】


前阵子在某知名公众号看到一本原创图文书的推广文。第一眼就被图书及其周边产品的整体外观设计所吸引,正准备下单购买时,看到了内文预览。与设计上毫不匹配的内文插画,马上让我这个处女座瞬间失去了购买欲。后来听朋友转述过这本书设计师的话:书中文和图都不太好,卖的就是她的设计。


现在图书出版圈越来越重视图书外观设计,设计师在图书出版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获得国内、国际最美书奖经常会成为一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但,这是本末倒置的表现。重视设计是好,但是图文本身的内容才是主体。一名图文书编辑如果在约稿组稿时,对图文本身缺乏鉴别鉴赏能力,只想依靠最后设计师的口碑力挽狂澜,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做法。


我有位画儿童绘本的朋友,有一次谈起了他的一个出版计划,我本想说可以仔细思考一下,从适合的渠道、销售方式、目标销售等角度全面去考虑下如何出版,但是他很快表达了他其实有经常合作的出版机构,想出版的话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事情,直接报给那边编辑就可以了。


编辑只是申报选题的途径。对于很多能够独立完成书稿,对图书市场也有一定把握能力的作者来说,编辑的作用微乎甚微。


但是果真如此吗?我最近在准备一本绘本,到了封面图绘制阶段。作者说她可以自己进行封面设计。我说,你可以进行视觉效果的绘制,但是需要设计师去做最后的整体设计。我的作者一开始对此并不理解,“都是平面设计,好看就可以嘛”。


什么都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图书是纸面上的立体表达,与电脑显示或者一张纸上的画是两回事。除去字体字号这些细节问题,单是印刷纸张选择、色彩印刷效果、特殊工艺考虑,以及拼印其他产品等,都不是单纯的平面视觉设计可以概括的。


对于图书各环节会遇到的问题,如果编辑自己不能全面了解,恐怕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合作者的疑惑或者误解也无法回应,那么编辑也终将成为只是申报选题的途径而已。


【编辑本是种神奇的技能】


编辑是琐碎的工作,正如前面所说,编辑工作衔接了出版上的各个环节。即使设计师或者其他环节上的人做了更多的工作,我想,那是代替了部分编辑的工作,而不是不需要编辑的工作。


编辑工作无法像设计工作那样有一个很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效果,同时编辑工作是叠加在作者内容上的,这也是导致很多人,包括业内人士无法看到编辑工作的原因。或者忽略、或者夸大,各种情况都会出现。也正因如此,很多时候,讨论编辑工作的好坏,只能以做的书“卖了多少册”来衡量。


卖得好就是好的编辑工作,卖得不好就是不好的编辑工作吗?


我最近在某公号上看到另一本书的推广文。这是一本引进版的图书,有很棒的内容,是讲述55对结婚50年的恋人之间的故事。我很容易被这一内容吸引,因为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是这么珍贵的照片和采访。我相信这将是一本卖得不错的书。




这是原版的封面,题目是《The Lovers》。



这是原版的内文,图片清晰、文字布局恰当。作者是一位摄影师,我们看到的这一页是书中文字最多的页面了。所以这本书在美亚是当作摄影集来分类的。


这本书被国内引进以后,做了比较颠覆的改变。我并不喜欢这本书重新编辑的方式。这绝不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只能是编辑的工作带来的改变。对我来说虽是反例,但却很好地说明了编辑工作的具体表现。





从封面和内文版式的改变可以看出,这本书被重新定义包装为一本小清新图文书。照片只是文字的辅助,所以这本书只用了没有涂层的纸张进行印刷,照片色彩与细节完全丢掉。图书封面和书名,更是迎合了现在鸡汤类图书的风格进行设计拟定。从原版的摄影集,变成现在这样甜腻的小书,不得不说编辑下了功夫。这样的改变一定是编辑有意为之的。


这篇文中我不想深入讨论这样迎合市场的改变是否值得肯定,但是却想以这样的改变说明编辑在做什么,真正主导了什么。并不是有了内容有了设计师,任何编辑都可以做出一样的书。


对于一本引进版的图书,在已有内容大都确定的前提下,编辑都可以作出如此大的改变,更不要说一本原创类的图文书,从策划思路开始,不同编辑之间想法就已千差万别。


在出版如此繁琐的链条中,我遇到的大多数情况往往是每个环节的人在做着自己脚下的事情,但是每个临界的地方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晰。这个时候,编辑如果不能自己向前踏出那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技能去把临界的间隙衔接好,那么一本书的出版必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无法弥补的间隙。这些间隙就是好书与坏书的区别,也应该是编辑们最想跨越的鸿沟。


我曾经看过一部日剧,叫做《怪怪怪的妻子》,讲的是日本著名漫画大师水木茂的生平故事。居中除了主角,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就是在水木茂贫困潦倒的时候,一直坚信水木茂的漫画是好漫画,并且倾尽全力出版水木茂漫画的那个人。至今我都能想起那个人因为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水木茂的漫画而流下自责、心痛的眼泪时的画面。尽管我不觉得那个人有很强的能力,但是他是个值得尊敬的编辑和出版人。


【把做书当作兴趣,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


本来不想写这样的内容,我觉得,做出来会比说出来更好。但是,上周和米茶老师进行了一次烧脑的聊天后,我渐渐觉得记录下这些想法或许最受益的是我自己。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总是会骗人的。


如果有机会能以此为契机,和更多有趣的人交流,那将是非常美秒的事情。那么,现在写的文字就真正成为一种有意义的分享。


谢谢上次的编辑手记发出后所有人给我的留言,很受鼓励。因为这样的一种连接认识了新的朋友,感觉非常奇妙:)


至于独立策划这件事,本身并不代表成功或是优秀,这仅仅是编辑工作平台的变化,我做的事情其实并没有改变。


离职这近一个月,我被问到最多的是有什么出版计划。其实并没有,离职的目的就是不想再像在职时那样考虑出版计划和出版进度,我并没有想要踌躇满志地开展我的“出版事业”,我只想把做书这件事当作我的兴趣。或许对我而言,这样才能不计成本地投入进去。


这近一个月来,我做的最多的事情,是继续做完前公司遗留的四本书。虽然那四本书已经与我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关系,如果就那样丢在前公司,自然也会有人接手。但是就如同我今天的文中所讲,那必定和我想做的书不同,这会是我比较在意的事。


另外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或许因为我做的书大部分的内文我都会自己设计、排版,甚至很多本的封面都是我自己做的,所以这个月里竟然有三位朋友找我来帮助设计排版。对此我真是哭笑不得。谢谢朋友们对我的书的肯定,但是设计排版对我来说只是工具,是我在弥补间隙时才做的工作,但是还无法从我作为编辑的整体工作中剥离出去。我无法不站在编辑角度去考虑设计和排版的事情。


文章经 夏日星(summerstar2009

文章经 夏日星(summerstar2009) 授权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了十年图书编辑,我看过这些“专业书”
书籍设计之美——“世界最美的书”奖得主吕敬人专访(已发表)
论与设计师的持久战
回归到书的本真
一本书的诞生
编辑应该具备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