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牛!他在上海最贵地段,几元的小馄饨卖了几十年



位于南京西路1025号的静安别墅,几乎是上海最著名的弄堂。一条道走到底,十二排三层红砖洋房整齐排列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蔡元培、于右任、郑小秋等许多名门望族和社会名流都曾居住于此。解放后,这个原本需用金条付租金的联排别墅,被重新分配成了72家房客的弄堂格局。家家建阁楼、搭棚户,公用卫生间、灶披间。





“在弄堂里做小生意,

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阿跷一家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搬进静安别墅的。当时,十来个平方不到的地方,愣是住了他们家六口人,四个小孩两个大人。那时的静安别墅,大户人家百户有余,弄堂里有个老王,挑担卖柴爿馄饨。“当时一大碗馄饨,才1角9分。他卖馄饨的时候,我会去吃吃,然后偷偷摸摸学点手艺,后来他不做馄饨了,我就接他的班做了。”






三年前,102岁的老王去世了。静安别墅也面临全面整顿,阿跷的馄饨摊只得另觅他处。路人路过他家,只见蓬下空落落,忍不住叹息一声:“阿跷啊,侬只馄饨摊头呢?” 休业后的阿跷,一直被问何时再开店。他头脑一热,倾尽过去几十年积攒的七十几万,拿出厚厚的一刀现钞,将他的馄饨摊开到了附近繁华的威海路上。因诸多不习惯及租金压力,在开店初始他甚至还患上了忧郁症。


而在威海路上,百米之内就有两三家馄饨店,唯独只有阿跷的馄饨摊从早就开始排长队。老上海、小年轻、拖着箱子的游客,还有外国人,都爱吃一碗这里的小馄饨。馄饨氽熟,搁在海碗里,撒上葱花、紫菜、虾米、蛋皮,骨头汤一浇,馄饨齐齐浮起。再撒上一把胡椒粉,点几滴麻油,热腾腾、香喷喷。






要说做生意,阿跷或许很不“专业”。有的客人吃完没带钱悄悄走了,他也不追;他也很大方,加面不要钱,有时甚至会送一份八宝辣酱……这些年,房价翻了又翻,物价飞涨,阿跷家的馄饨从1角9分也涨到了7元。不少人劝他,“可以涨价来”,或是“开家分店吧”,他总是笑笑,够用就好,还真把它当生意做啊。



“我想在这里待下去,

待到老。”

阿跷今年58岁了,在这个弄堂里,阿跷住了大半辈子,离开些许时日还会想念。他说:“天凉点,搬张凳子,大家一道吹着牛,多开心啦。搬到新工房住,就没有这种邻里亲的感觉了。”







所谓城市的味道,是因为将对故乡的情感寄托于食物,随着那份记忆食物才更令人念念不忘。而对于弄堂里长大的老上海人来说,那一碗馄饨、里弄与上海所有的伟岸与现代化建筑具有同等的价值,无论多么卑微与细小,这就是他们心底的家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静安别墅的天价弄堂里,他坚守着让老上海念念不忘的“味道”
弄堂砂锅小馄饨
静安别墅美食地图:悠家小铺、Vale 192、弄堂小馄饨
看上海,看什么(21)静安别墅
他们对上海的记忆,始于此
上海市区弄堂小馄饨(阿跷馄饨),排队等位络绎不绝究竟有何魅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