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支付宝微信获牌照 香港电子支付战场打响第一枪?
香港电子支付格局以实体卡为主, 八达通垄断市场近二十年,加上港人对电子支付安全信心不足,即便包括apple pay在内的外来创新有诸多优势,也很难呈爆发式增长。

文|王亚娟

8月25日,香港金管局正式发行五个储值支付工具(SVF)牌照,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本土工具八达通、TNG Wallet、Tap&Go拍住赏,而Apple pay作为非储值支付工具,则无需领牌。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批出首批牌照,标志着香港的零售支付发展进入新阶段。

把iPhone靠近拍卡处,屏幕出现付费画面,输入指纹,两三秒间,支付就完成了。7月底以来,在香港各大便利店、咖啡厅、超级市场的收银台,你可能不时会看到有人在尝试这种新鲜支付方式。
 
Apple Pay是苹果公司发布的一种基于NFC(近场通讯)的移动支付功能,于2014年10月在美国正式上线并自此掀起热潮。截至2015年1月份,Apple Pay占全美非接触式消费的三分之二。目前这项移动支付服务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内11个市场,在美国本土,Apple Pay的采用率较上年同比增加400%。
 
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4500亿美元,2016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20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保持30%以上年增长率,发展前景广阔。包括扫描二维码、NFC等创新技术的数字支付方式层出不穷,基于互联网的云端技术也蓬勃发展,包含移动支付在内的电子支付正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大行其道。
 
在发布近两年、历经周折之后,Apple Pay终于在2016年2月来到了中国大陆。因受到主流银行力捧及其携带着的NFC技术因子,Apple Pay自登场便饱受关注,被视为搅动移动支付格局的一条鲶鱼,但着实步履维艰。这片土地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寡头之战早已开跑。抢红包、集「敬业福」等现象级功能已完成用户启蒙并迅速抢占市场,移动支付对民众来说不是新鲜事物,「出门不带钱包」也渐成潮流。
Apple pay先后进入中国大陆、香港市场

反观仅一河之隔的香港,电子支付格局仍以实体卡为主。 1997年由香港推出的全球第一张基于NFC技术的八达通,一度领先全球电子支付市场,在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风光一时无俩 。它也牢牢握住香港的非接触付款市场的主导权甚至接近于垄断已达近二十年。八达通之后,再无革命性发明。
 
覆盖范围极广的商户基础,与交通工具使用场景紧密结合,产品设计简单易使用,都是八达通能成功的原因。但其仅适用小额支付,使用场景无法拓展到转账、大额消费、取现等领域,且申办、挂失过程较为繁琐,不符合互联网时代民众对于用户体验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还无法突破实体卡的限制而透过移动终端来进行支付。种种局限背后,潜藏着落后的危机。

 八达通垄断香港市场
消费者使用意愿不足正是移动支付普及的阻碍因素之一。有调查称,电子钱包未受追捧与其产品本身关系不大,而在于用户习惯与市场垄断使他们没有太大动力形成新习惯。截至2015年,每位香港人平均拥有4张八达通卡。已经习惯了八达通的用户并不会轻易迁移,即便包括Apple Pay在内的外来创新有诸多优势,也很难呈现爆发式增长。

八达通为港人小额支付首选


应用场景,作为金融科技产品的主要发力环节,也关系到移动支付在香港地区能否实现突破的重要因素。大到商场,小到商铺,从消费到转账再到取现,支付手段能应用的生活场景越广,其渗透力越强,扩展也就越迅速。在美国,支持Apple Pay的场所超过300万个,为其风靡全美提供了基础。吸纳大量商户从而拓展应用场景,是八达通曾经成功的要素之一,也成为新支付方案要实现突破的关键节点。比如,用iPhone过港铁闸机的场景尚未实现,八达通的部分应用价值仍然无法被替代。

港人对电子支付安全信心不足
移动支付在香港发展势头低靡,还要归因于港人对其安全性信心不足。 MasterCard于2014年的调查显示,在大中华区,香港人对电子支付的安全最缺乏信心,当中四分之一最担忧个人资料被盗窃,包括银行户口、身分证号码、地址等。
 
港府层面也把金融安全放到首位。 2015年11月13日,《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生效,一年实施期之后,无牌发行储值支付工具须负刑事责任。对于「香港的电子支付市场落后」一说,「财爷」曾俊华并不认同。他说:「我不知道电子支付最终是否能够在香港普及,但我肯定市民非常关注服务的安全问题。这自然也是政府的首要考虑。我们一向的原则是,在引入新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前,一定要确保有妥善的监管、公平竞争的环境和对消费者有充足的保障。」
港人普遍对电子支付系统信任度低

包括政府、金融界、科技界再到民众,香港社会从上至下对支付安全的疑虑,成为众多创新电子支付平台扎根的拦路虎。创新产品的产生会伴随一些技术漏洞和社会风险也无可厚非,而香港对此包容度不够。很多地区的电子支付工具在起步期都并非万无一失,但随时间推移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日趋提升。关键在,新事物出现后,监管要迅速跟上并适当调整。

香港互联网协会网络保安及私隐小组召集人杨和生指出:「支付宝起初进攻台湾巿场时,台湾也是未预备好的,但支付宝渗透力太强,很快对人们生活造成影响,政府就此修补法例。而香港对这方面的反应,真的很慢。」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


香港电子支付前景广阔
支付是所有商业行为的基础。穆迪评级在56个国家进行研究后发表的报告指出,在2008 至2012 年间,随着更多消费者以付款卡的电子方式付款,全球经济因此获得约一万亿美元的额外增长,效果相当于制造190 万个就业职位。无可否认,电子支付的广泛应用,会对地区经济发展发挥巨大推动力量。困则思变,香港电子支付市场的留白,在另一个层面,也表示其暗含着巨大潜力与发展空间。
 
在新加坡,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85%,为全球最高。据市场预计,从新加坡本地银行以及其它外银平台进行的支付交易额已经达到新币1000万元,当地银行表示这主要是较高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功不可没。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截至2015年,10岁以上人士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到达83%。这表示,香港电子支付的发展有广阔基础。

银行,作为电子支付的重要参与者,也左右着金额科技变革的走向。他们对开拓移动支付业务同样有迫切需求。作为银联、银行和苹果联手拓展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大招,Apple Pay进入香港,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目前,全港约有40多个商户接受苹果Apple Pay方案,7家银行与其合作。
 
除银联外,三大信用卡公司Visa、Master及AE Card均有参与。花费二三十年建立起庞大客户群、同样在港人消费工具中占重要地位的信用卡,也因其实体电子货币的地位受到虚拟电子货币的冲击而逐渐呈现颓势。之后新支付工具的进驻,同样要依赖他们的积极性。 Visa香港及澳门区总经理戴嘉倩说:「非接触式支付在香港已成为日常,我们期待消费者接受以Apple Pay代表的移动支付工具,从而促使这个数据进一步增长。」
 

今年书展,TNG Wallet大派10万张电子门票,让港人眼前一亮。这款以首个「香港人电子钱包」为口号的手机应用,过去5年投资逾4亿。尽管也出现过系统停顿运作的技术故障,但其「砸钱让利」模式也集聚了一些用户。面对Apple Pay来袭,其总裁江庆恩称「不惧挑战」。而香港电讯推出的Tap&Go拍住赏,先后提供移动支付服务与实体卡并加入Apple Pay大军,势头正劲。


5家获金管局发牌
8月25日,金管局正式发行储值支付工具(SVF)拍照,包括八达通、TNG Wallet、Tap&Go拍住赏、支付宝及微信支付五家,成首批获发牌者。详细营运指引包括实名制的安排将于下月起开始公布。而Apple pay作为非储值支付工具,则无需领牌。首批获牌的储值支付工具呈现出「外来、传统、新生」的「三分天下」的格局。2016年,或为香港电子支付元年。
 
数据显示,有近四分之一的香港居民用过支付宝服务。截至今年7月,已有6000家线下实体店开通支付宝付款,范围涵盖便利店、超级市场、酒店、主题乐园等。随牌照落地,支付宝将加速拓展。10月,香港用户将拥有港币账户,无需再像过去一样使用信用卡并支付手续费。未来,他们还可将微信与香港电话号、银行卡绑定,使用转账、「利是」等功能,并且在商户使用微信支付。
电子支付产品改变生活方式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批出首批牌照,标志着香港的零售支付发展进入新阶段。

对于支付宝、微信支付这样的「外来者」来说,即使在「原产地」活得风生水起,来到香港,要推出产品理念、获取更为广阔的使用场景也要面临重重挑战。但是,获得「合法身份」无疑将有利于其进一步打开香港市场。
 

而在本土范围,电子支付战场的新生力量短期内还无法撼动八达通的寡头地位,也很难挑战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雄厚实力,它们是否真正能在香港掀起移动支付浪潮,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总体而言,前景可观。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水土不服到遍地开花 移动支付在香港“攻城略地”
《财经》杂志:小米的新战场在这里
【潮流范】Apple Pay登陆中国了微信支付宝有对手了!
Apple Pay或难撼动支付宝地位
苹果再次向支付宝微信宣战! 但街边卖菜老奶奶给出了答案
被微信和支付宝吓住了,苹果都要用小伎俩来推广Apple Pay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