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一辈子这样的农民,你会吗?



脱了鞋子直接踩在泥水里,太阳烤在身上,人和牛走在田埂上,周华诚越来越怀念这种感觉。他的父亲,是一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田。为了让孩子不再种田,父亲教导他努力读书。二十来岁,周华诚成了一个城里人,不用像父辈般风吹日晒挥汗如雨。他想把父亲接到城里,可这个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住不惯也不喜欢高楼。





“有些故事,说来平淡,

可是却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年轻人在城市寻找梦想,父亲却成了无事可做的人。可他在乡下、在水稻田中就不一样。周华诚总是记着这样的画面:夕阳西下,金黄的稻田里,拾穗的父亲弓着背,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很长,这让他恍然回到小时候的乡村。






而周华诚,他在城市之中,工作体面,生活舒适,但他的心常常回到那个叫“溪口”(浙江衢州常山县)的小村庄。而当他回到老家,发现家乡再也不是记忆中曾要逃离的农耕小村子。整个村庄只有两头耕牛了,耕牛不是被卖便是被杀,曾经和父亲一样耕田的老农,大多老了干不动了,或是已逝去了,几乎没有人耕田。


村子空了、田地荒了、耕牛卖了,可是他的父亲,还在孤独地种田。父亲耕种着三亩水稻田,遵循着祖祖辈辈农民传下来的古法,用温暖的大缸给种子催芽,春天播种,秧田长好去插秧,田里有了杂草用手去拔。夏天灌溉,等到水稻成熟用镰刀收割、用打稻筒脱粒……






种水稻,面对的是大片的荒芜和空白,需要漫长的劳作、耐心的等待。比起城市的快,水稻的生长太缓慢了,哪怕是两季水稻,一年也只收两次。近60岁的父亲,从10岁种水稻开始算起,最多也只有100次,这大半辈子就过去了。


父亲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并不觉得当农民光荣,也觉得干农活辛苦,也不寄托于此赚钱养家。周华诚一直想为村庄做点什么,过了而立之年,在和村庄本应渐行渐远之时,他却开始理解父亲。他越发珍惜劳作的价值,发起“父亲的水稻田”项目,全程记录关于水稻的故事。越来越多城市里的人也开始去到乡下,体验踏入黄土地的感觉。







“我希望,未来更多的农民,

都能因为农民这个身份而感到骄傲。”

一直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一粒粒稻米的生长,竟要经历如此漫长辛苦的劳作。周华诚的父亲,像教小时候的他一样,教孩子们如何插秧、栽种。父亲开始收获作为一个农民该有的价值感和尊严,村子里也开始有农户加入其中。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与乡村建设有关的事情,只是在勤勤恳恳的劳作中,寻回了农民的自豪感,留住了这最后的农耕。



(本期节目部分图片由嘉宾提供)







挣扎在泥潭中、坚守一方土地的农民,得不到尊重,看不见未来。在这遍地英雄的时代,沉默的劳动者同样值得被赞美。多少人惋惜乡村的远去,却少有人真正为它做些什么。但乡村不是用来怀念的,更重要的是守护这最后的农耕,让劳动者的汗水更有价值,让农民这个身份更有尊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周刊·随笔】麦田里另类的守望者
新农人和土地的故事:写给城市的田园诗
“父亲的水稻田”
大手牵小手 稻田研学庆丰收
专访周华诚 || 裸辞、种水稻,他告别媒体,出版“雅活书系”,打开另一种生活
稻田守望者—--周华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