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究︱宦官专权?外戚乱政?东汉到底因何衰亡?
问答
视频
话题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颜威
字数:2096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
中国历史上有三段宦官弄权比较严重的时期:东汉后期、唐朝后期和明朝。相比之下我们耳熟能详、知名度最高的恐怕是明朝宦官,魏忠贤、刘瑾、汪直、王振个个都是赫赫有名,响当当的人物,影视剧中的常客。虽然明朝宦官的知名度颇高,但宦官能耐最大是唐朝,唐朝宦官不仅弄权,而且废立皇帝,甚至弄死皇帝都不在话下,这就更加恐怖。而东汉的宦官就温和多了,他们不仅名气上比不了明朝宦官,而且弄权上也比不上唐朝宦官。他们只是东汉后期皇帝夺权而依靠的政治势力集团,充当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工具而已。
换言之,东汉宦官并非是王朝走向没落的原因,他们还在一定程度上,是维系王朝权力平衡的一股核心力量。这就要来看看东汉后期的皇权结构。
东汉前三个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和汉章帝刘炟,这三个皇帝都有能力维系皇权,而刘秀活了62岁,刘庄活了48岁,刘炟活了31岁,皇帝的寿命越来越短。
紧接着汉和帝刘肇,10岁继位,活了27岁;
汉殇帝刘隆,刚满月就当皇帝,仅八个月后就夭折。
汉安帝刘祜,13岁继位,活了32岁;
汉顺帝刘保,11岁继位,活了30岁;
汉冲帝刘炳,活了3岁;
汉质帝刘缵,活了9岁;
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稍微长点,分别活了36岁和34岁,但恒灵二帝是著名的昏君,把王朝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由此我们看出,自从汉章帝刘炟之后,皇帝不仅年幼,而且继位年龄也小。这就留下了权力真空。那么,这个权力真空谁来填补?
首先是外戚。皇帝年幼,太后临朝称制,外戚上位。
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掌权;
安帝时,邓太后临朝,邓骘掌权;
婴帝时,太后阎姬临朝,阎显掌权;
质帝时,大将军梁冀掌权;
灵帝时,窦武掌权;
少帝时,大将军何进掌权。
但人总是要长大的,长大成人后的皇帝自然不高兴皇权旁落,要君临天下就要夺回权力,权力失衡就必须再平衡。而皇帝能依靠并有效的力量只有宦官。于是,东汉便上演了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集团,一方唱罢,另一方登场,直到同归于尽的闹剧。
两大势力集团第一次较量是和帝时,宦官和外戚窦宪的竞争,结果皇帝获得权力,宦官集团胜,窦宪被处死,外戚失败。第二次是安帝时,宦官同外戚邓氏竞争,这次又是外戚失败。第三次是顺帝时,宦官孙程等同外戚阎显竞争,结果阎显等皆下狱被杀,宦官大胜。
第四次是桓帝时,宦官单超等同外戚梁冀斗争。梁冀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靠着外戚身份一跃掌握实权,此人素来残暴不仁、肆意妄为,连皇帝都说他是专横跋扈的将军,可怜小质帝因此被梁冀派人毒死了。这实在太恐怖,继位的汉桓帝怎能不提心吊胆?于是依靠宦官单超等人干掉这个跋扈将军,梁冀被诛,满门抄斩。
当外戚被消灭时,皇帝盼来的并非大权在握,而是宦官弄权。年轻的皇帝虽然依靠宦官进行权力再平衡,不过权力到来时,掌握权力的并不是皇帝自己,而是宦官。比如灵帝时,以张让、赵忠等人为首的“十常侍”。他们把持朝政,卖官鬻爵,祸害百姓,无法无天,却无人敢管,甚至灵帝本人都说:“张常侍(张让)乃我公,赵常侍(赵忠)乃我母。”
巧合的是东汉皇帝都是短命鬼,所以,当皇帝逝世后,换了个名字的外戚们又卷土重来,于是东汉政治就陷入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时代。王朝被外戚和宦官们搞得是乱七八糟,派系斗争的结果是没人顾老百姓的死活,民众水深火热。
而当外戚和宦官斗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王朝的文官集团们又干嘛去了?
可惜,两汉并没有隋唐以后可以远远不断地,并且原则上可以不论出身的为帝国输送人才的科举制。两汉的察举制和荐举制换来的虽然是一批读书人,但事实上是一批带着严重派系色彩的利益集团。东汉时,士人通过察举而当官,被举荐的人成为举荐者的门生故吏,他们为了利益,不惜攀附和贿赂,从而形成小圈子、关系网,结成利益集团。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他们不仅世居高位,而且垄断仕途,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形成士族地主利益集团。
虽然士人集团是一群趋炎附势的人,但毕竟也是读书人,气节还是有的,所以,他们实在看不下去,可惜,结果是“党锢之祸”。党锢之祸后,清正的官员不是被害就是被禁锢。当国家的知识精英们遭受大面积的打压后,结果必然是小人们更加为所欲为,残害百姓,苦难不堪的老百姓实在忍无可忍,于是有了“苍天已死,岁在甲子”的黄巾起义。黄巾军推了这个摇摇欲坠的东汉王朝一把,东汉也就走向了灭亡。
再说宦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王朝的衰亡,但事实上东汉之亡的罪名真的不能怪宦官,他们也只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因为最后一刻,外戚和宦官都同归于尽了。
本来支持东汉帝国的三根柱子:外戚、宦官和士人,但到了最后,外戚和宦官都倒了,只剩下士人。当宦官和外戚火拼并杀死大将军何进时,宦官也被士人袁绍赶尽杀绝,这就打破了一种动态平衡结构,独木难支的东汉帝国终于坍塌了,之后军阀上台。
由此,东汉帝国之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制度的腐败。这个诞生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中央集权帝国制度,走到东汉后期其实已经腐败不堪,它需要新的思想、新的血液注入,所以,中华的历史势必走向魏晋南北朝。
这个动乱的几百年,正好是帝国制度、农业文明注入新的思想和血液时,之后便是涅槃重生。宦官也好,外戚也罢,他们终究只是权力倾轧的牺牲品,历史的推动在于文明的意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帝国的领导者却为了自己的私利破坏根基,敲响了帝国覆灭的警钟
汉光武帝刘秀一手构建的权力架构没想到存在致命缺陷
党锢之祸:外戚与宦官皇权的争夺战
权力终局:以天下奉一人
东汉王朝何时衰落?
东汉政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恶化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