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的最后一年 [25年前的圣诞节,他接过美国人的圆珠笔,签下了苏联解体的文件]

 登山望岳 凭海观潮 

 明是辨非 激浊扬清 

凭海观潮 ID:phgchao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至今整整25年。25年时间,或许还不足以让人们用冷静客观的目光来评价这场帝国瓦解,有时候,历史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摆脱附加在它身上的种种意识形态,呈现出最客观真实的一面。



苏联的最后一年是在物资短缺和“政变”中度过的。香烟从商店里消失了,买面包也要排队。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开始的改革失败,最终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世界版图上消失。

01

苏联的最后一年



1990年底,苏联对日用品实行凭票限额供应制,并准备进行商品价格改革。1991年1月,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立陶宛发生危机,维尔纽斯市爆发了反对涨价的大规模示威游行,随后演变成骚乱,苏军对此进行镇压。图为1991年1月,维尔纽斯市街头的立陶宛人。


1991年2月,高喊反共和反戈尔巴乔夫口号的示威游行几乎每天都有,2月26日,戈尔巴乔夫下令军队开进市中心。图为1991年3月10日,抗议者聚集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旁边的马涅什广场,要求戈尔巴乔夫和苏共放弃权力。摄影|Dominique Mollard


苏联境内罢工不断增多,甚至有一些矿工来到莫斯科,在俄罗斯饭店附近支起帐篷,宣布绝食。图为1991年3月15日,乌克兰顿涅茨克市,矿工们罢工,进行示威游行,要求涨工资和戈尔巴乔夫下台。供图|AP


1991年3月17日,苏联人民就“保留苏联作为平等权利的各个共和国的联邦”举行了全民公决。参加全民公决的公民数量占法定人数的80%,其中投票支持保留苏联的公民占76%。图为公决当日,叶利钦出现在一个投票点。叶利钦时任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


在1991年3月17日这一天,俄罗斯在举行全民公决的同时,通过公民投票的方式确定俄罗斯也将设立总统一职,俄罗斯总统在俄罗斯境内的权力超过苏联总统。图为1991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问哈萨克斯坦,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一起为列宁纪念碑献花。


1991年6月,戈尔巴乔夫前往挪威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他在发言中说:“我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第一句是从‘我们想成为透明的’开始的……已经不止一次有人怀疑我的乌托邦主义倾向,但我不准备改变自己的观点和决心。”图为戈尔巴乔夫在颁奖礼上。


1991年6月12日,俄罗斯进行了总统选举,叶利钦以57.3%的票数当选,这个选举结果是对政治对手戈尔巴乔夫的打击。图为1991年7月10日,叶利钦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就职仪式。当叶利钦手握“俄罗斯宪法”宣读誓词的时候,他的身后站着戈尔巴乔夫。


此时,苏联各地门店门前的队伍没有变短,食品店货架仍然是空荡荡的,任何商品只要一上柜台,就会被抢购一空。图为1991年7月16日,市民在莫斯科百货大楼购物。摄影|Olga Shalygin


1991年7月30日,为了签署《限制于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美国总统老布什访问苏联,戈尔巴乔夫夫妇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布什夫妇。苏美两国总统和双方代表团的大部分会谈都在新奥加廖沃别墅举行,叶利钦也被请来参加苏美高层会晤。    


期间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和纳扎尔巴耶夫请到新奥加廖沃,举行秘密会晤,他们主要谈的是新联盟条约问题,这个条约的目的是在苏联从前的位置上拟议建立一个新的松散的邦联国家,签字时间是1991年8月20日。1991年8月4日,戈尔巴乔夫到克里米亚福罗斯别墅休假。资料图片。


这份新联盟条约草案竟然在8月15日被报纸发表,引起很多苏共高层领导人的不满,他们认为条约是在事实上消灭苏联这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8月17日,在克格勃的一个秘密据点里,苏联克格勃主席和总理以及几个部长开会,决定去福罗斯跟戈尔巴乔夫谈判。图为福罗斯别墅内景。资料图片。

1991年8月18日,一个代表团飞到了福罗斯与戈尔巴乔夫谈判,希望戈尔巴乔夫签署实施紧急状态的总统令。总统没有签,随后被软禁。8月19日,“政变者”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图为参与政变的领导人:从左至右:内务部长普戈、副总统亚纳耶夫、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


在莫斯科,“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调动了克格勃特种部队、坦克团、摩托化步兵团、图拉空降师等部队。8月19日,叶利钦从家中乘汽车赶到“白宫”——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布置工作,一路被克格勃跟随。几千名莫斯科市民赶到“白宫”,在附近搭起防护栏保卫“白宫”。




1991年8月19日中午,叶利钦走出“白宫”,跳上坦克向人群发表讲话。之后,他签署总统令:以所谓“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名义颁布的所有决议都是非法的。此时,聚集在克里姆林宫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组织者开始六神无主。


1991年8月20日上午,“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做出攻占“白宫”、拘留叶利钦的决定,但没有人给军队下达任何明确的、书面形式的进攻命令。图为1991年8月19日,莫斯科市中心的坦克。最后,“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决定撤军,并再次飞去福罗斯见戈尔巴乔夫。


但戈尔巴乔夫没有接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任何成员。1991年8月22日,戈尔巴乔夫的专机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2号机场。几乎同时,刚从福罗斯返回莫斯科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陆续被捕。图为戈尔巴乔夫同驻俄罗斯的外国大使们讲述被软禁的遭遇。


“8·19事件”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流血和伤亡,但仍然付出了代价。“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之一内务部长普戈、苏军元帅阿赫罗梅耶夫、苏共中央事物管理局局长克鲁奇纳自杀。另有三个年轻的莫斯科人在街头失去了生命,莫斯科为这三人举行了葬礼,死者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


1991年8月22日日傍晚,大批游行群众从“白宫”转移到捷尔任斯基广场,这里是克格勃总部所在地。人们试图用钢索拉倒克格勃的创立者捷尔任斯基雕像,被莫斯科副市长阻止并承诺政府会拆除所有类似雕像。当晚9点,捷尔任斯基雕像被政府派来的起重车拆除。


1991年8月23日,戈尔巴乔夫应叶利钦的邀请到“白宫”参加俄联邦最高苏维埃非常会议。在会上,叶利钦交给戈尔巴乔夫一份速记记录,称这是苏联内阁会议宣布支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一份记录,事实上,当日苏联内阁会议没有通过任何支持政变者的决议。


在8月23日的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叶利钦签署了停止俄共活动的命令,并宣布查封苏共中央委员会大楼;戈尔巴乔夫在这次会议上收到了一张写有“总书记应立即下令暂停苏中中央委员会活动”的纸条,他在上面签了“同意”。图为1991年8月23日,苏共中央委员会大楼前的示威群众。




1991年8月2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停止苏共在全联盟范围内一切活动的决议。根据叶利钦的命令,苏共所有建筑物和资产划归俄联邦国有财产。图为1991年8月23日,在苏共中央委员会大楼前进行保卫工作的苏联警察。


1991年9月1日,一位立陶宛女孩坐在一座倾倒的列宁像上。就在俄罗斯进行总统选举的同一天(6月12日),圣彼得堡在同一天举行城市名字的公决,广大市民不顾苏共中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坚决反对,将城市名称由列宁格勒恢复为原来的名字——圣彼得堡。


1991年10月5日,莫斯科红场上聚集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要求保护列宁墓。此前,苏联各地已经拆除了很多列宁雕像,莫斯科市长甚至宣布关闭红场旁边的列宁博物馆。


1991年9月28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一场苏联有史以来最大的西式摇滚音乐会。50万人聚集在飞机场观看了摇滚乐队的表演。莫斯科的年轻人异常兴奋。摄影|Massimo Alabresi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维斯库利景区签署了一份新条约——“别洛韦日协议”,条约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的现实已不复存在”,条约的第一条规定:“最高缔约方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新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在阿拉木图诞生了,这是由11个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联合体。11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和终止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言。图为1991年12月10日,在莫斯科市政厅前讨论苏联是否仍然存在的莫斯科市民。


1991年12月21日晚上,莫斯科红场,这是苏联国旗在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的最后一段时光了。


1991年12月25日晚7点,戈尔巴乔夫签署了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的声明,并发表电视讲话。在戈尔巴乔夫做电视讲话的时候,克里姆林宫顶上的苏联国旗降下,升上了俄罗斯的三色旗。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摄影|刘香成

本图集参考资料:《苏联的最后一年》罗伊·麦德维杰夫著

来源:新浪网新浪图片


02

25年前的圣诞节,

他接过美国人的圆珠笔,

签下了苏联解体的文件


来源:海那边


25年前的圣诞节,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签署苏联解体的最后文件时,忽然发现自己的笔已经没有水了,这时候,一位美国媒体人员递过来一支圆珠笔,戈尔巴乔夫接过来,在这份”帝国瓦解“的文件上签字,正式宣告了苏联解体。这支圆珠笔被美国人迅速收回,如今在美国冷战博物馆进行展览。



千里之提,溃于蚁穴,最早宣布脱离苏联这个庞大组织的国家,是弹丸小国立陶宛。


区区200万人口的立陶宛,在苏联最精锐的坦克部队逼近“镇压”的时候,100万立陶宛人手拉着手走向国境线,一位美丽的立陶宛少女,手持一捧火红的玫瑰花,爬上坦克往炮口里插上一朵朵鲜花,枪炮与玫瑰,成为了反战反暴力的标志。





面对“玫瑰的抵抗”,坚硬装甲里的苏联士兵,无法再让坦克的履带前进一步。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正式独立,成为了第一个脱离苏联的加盟国。


苏联政府恼羞成怒,启用空降兵占领了立陶宛的机场,准备将装甲车直接空运,越过立陶宛的“玫瑰人墙”。


苏联的装甲车刚从运输机上下来,手无寸铁的立陶宛人民就已经站在了他们面前。妇女、儿童手持鲜花、蜡烛、十字架,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苏联军队。



白发苍苍的老妇手捧耶稣圣像,跪在装甲车前。




孩子们把自己的画作,挂在苏军隔离的铁丝网上。



还有象征着和平的玫瑰花。




苏联军队束手无策,立陶宛人民取得了胜利。


象征着苏联的列宁雕像被立陶宛人民推倒。




立陶宛独立后,就启动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从1991年的4月9日格鲁吉亚独立到12月25日俄罗斯的更名,8个多月的时间里,14个成员国脱离苏联,盛极一时的帝国就此落幕。




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成员国,他的独立也极具戏剧化。


1991年8月19日,苏联政府的几位元老级人物控制了军队,并宣布当时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辞职,史称“8.19事件”。



该事件的策划者:左,前苏联内务部长鲍里斯,苏联副总统根纳季亚纳耶夫,和Oleg Baklanov,苏联国防委员会第一副总统 。这些人是自己组织的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员,这个委员会是反对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而成立的。




在宣布戈尔巴乔夫辞职的同时,也宣布了苏联进入戒严状态,晚上10点以后,谁敢出现在大街上,就立刻逮捕。


结果戒严令发出的第一个晚上,10点以后的莫斯科大街,人山人海,市民们全部走出家门,戒严令彻底失效。


仅仅3天时间,这场由苏联最强力部门发动政变事件,宣告失败。






当时俄罗斯总统是叶利钦,在这场这场政变发生之后,他走上街头,呼吁人民罢工,来表达自己对政变的抗议。




气急败坏的“苏联国防委员会”,指使军队包围了俄联邦大厦,试图武力逼迫叶利钦就范。


此时叶利钦查办公室的电话居然没有被切断,他立刻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英国梅杰首相、德国总理科尔致电,这些大国领导人表示坚决支持他,粉碎这场非法政变。


有了底气的叶利钦走出大楼,登上坦克,发表演说。军队瞬间倒戈,坦克调转炮口,开出了俄联邦大厦,兵不血刃解决了这场危机。



众叛亲离的“苏联国防委员会”解散,戈尔巴乔夫也被解除了软禁,与叶利钦等人组成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商讨各国独立,苏联解体事宜。


1991年12月25日,正值西方圣诞节,统治了俄罗斯72年的帝国解体,克林姆林宫上苏联的镰刀斧头红旗降下,红白蓝三色的俄罗斯国旗升起。






戈尔巴乔夫掏出自己的金笔准备签署在任的最后一份文件——苏联解体文件。忽然发现笔已经没有水了,此时无数摄像机对准了他,亿万人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仪式,尴尬之时,一位美国媒体人递过一支圆珠笔,就这样,戈尔巴乔夫用一支美国圆珠笔,签署了苏联解体的文件。




由于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解体中的行为,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5年6月,德国统一委员会给他颁发“阿尔法检查站”德国统一奖。2008年9月18日,在美国受颁自由勋章。2012年5月3日,被俄罗斯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俄罗斯最高荣誉圣安德烈勋章。




25年时间,或许还不足以让人们用冷静客观的目光来评价这场帝国瓦解,有时候,历史需要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摆脱附加在它身上的种种意识形态,呈现出最客观真实的一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19事件:苏联解体的加速器,事变失败前后6天苏联经历了什么?
从苏联到俄罗斯
1991年“8·19”事件中苏军的无作为拯救了叶利钦
戈尔巴乔夫
红色帝国与十字路口
前苏联元帅亚佐夫被叶利钦关进监狱,为何普京连续三次为他授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