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孩子太懂事”,儿童心理专家提醒,内容值得深思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或许都是这样的人: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一旦别人有所请求,我们可能因为一些原因违背自己的意愿去答应他。

往往我们答应之后也做到了,对方也会认为理所当然,看似并不感激。但当我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完成请求的时候,却可能会遭到对方的埋怨。

然而,当我们需要对方帮助的时候,对方却总能找到让我们“不好意思”的理由拒绝我们的请求。

很不幸的是,我自己以前就是这样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个“老好人”。

从我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他人分享的一些故事来看,我发现:“老好人”大多是从“小好人”成长而来的

做“好人”有多难

我大学毕业没多久,就进入了一家已经上市了的全国连锁教育机构工作。相对来说很顺利,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客户们的一致认可,自然也有不错的收入。

我的一个表哥,他的大儿子比我小一岁,只上了大专,所以我毕业的那年,他也毕业了。不同的是,他可能没有我那么幸运,能够找到一份能养得起自己的工作。

我工作了半年的时候,表哥从老家打电话过来跟我说,让我想办法把表侄子也弄进去。他的话有软有硬,又“句句在理”,我只说让他自己来单位面试,我也没什么能量,可他不能理解。就这样,我只能答应他试一试。

我厚着脸皮跟我的主任打了招呼,说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在找工作,个人能力也挺不错的,希望她面试的时候能够多给点机会。或许是我当时的业务能力确实还不错,主任想了一下就答应了。

接着便是面试,他算应付过去了。然而后面问题就很多了,为了让他能早点在公司站住脚,我一直在帮他助单或者让单给他,他基本上没有独立完成过任何一个订单,因为我很难拒绝他的请求,

但这件事一方面影响到我自己的业绩,另一方面也被领导知道了,他自己其实不太适合做这份工作。

他做了3个月之后,公司还是把他辞退了。

本来一直还蛮感激我的表哥父子俩便有了很大意见,不知道表侄子是怎么跟他讲的,我说什么他都不信,表哥各种怪我不帮助侄子,侄子甚至怀疑是我把他“挤走”的。

为此,他们家这么多年都从没跟我主动联系过,这让我很有些郁闷。

我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父母虽然对我不强势,但偶尔一两次的“立威”便让我在内心里对其有深深的敬畏,我从来不敢拒绝他们的要求。

由此而来就养成了一种习惯,虽说答应别人的请求不是因为惧怕,但“不”字很难从我嘴里说出来,后来在老师或者领导面前甚至有些唯唯诺诺。

小的时候,我也一直是别人口中“懂事的孩子”,长大后,我成了同学同事口中的“老好人”。

我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可是每每到了需要拒绝别人的时候脱口而出地答应了下来,为此让自己一直忙忙碌碌,很多时候自己的事情都无法完成。

当了老好人不被感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很难跟别人开口提出自己的请求,我们会不好意思,也会因为别人随口而出的拒绝而放弃。

“别让孩子太懂事”,儿童心理学专家提醒

作为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单位常常聘请各方面的专家来为员工做培训,这其中也有两名心理学专家。有一名姓仇(qiu)的儿童心理学专家的一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的课程主题就是:“别让孩子太懂事”。

课程中他分析了很多“老好人”的成长经历,他的结论是:一个人的基础性格养成是在12岁以前甚至更早,父母过分的“听话”、“懂事”、“要乖”等教育思想让孩子成为“小好人”的概率大大提升。

作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要听话、要乖!”、让孩子懂得分享,甚至强制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

现在细细想来,前者其实是我们“怕麻烦”,我们担心小孩子不听话而做一些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比如弄脏衣服、家具等。我们这么做除了想保障孩子安全之外的另外一大原因是他们不听话会给我们增加很多家务负担。

而后者更在于我们自己“爱面子”,我们希望从别人口中得到夸奖,因为别人口中的“您孩子真懂事”在我们心里会理解成“您教子有方”。

我儿子快两岁了,昨天周六,我们带了足球在公园的小球场玩,后面来了好几个5、6岁的孩子,于是便一起玩球。

开始的时候,儿子本能地护东西,不愿意分享,然后宝妈跟他讲要懂得分享,告诉孩子,不分享的话,别人都不愿意跟他玩,儿子似懂非懂的就松手了,但球一脱手就一副要哭的样子。

一方面是自己不愿意分享,另一方面是他太小了,根本赶不上其他小朋友,而那几个小朋友也没有要照顾他的样子让他碰一下球。随之而来的,他便开始大哭起来。

到最终,我们还是感觉“很没面子”。

反思我自己的成长经历,似乎这些事情早在自己身上都有发生过,我能成为“老好人”跟自己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

仇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性格强势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太“要面子”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高的父母、情商太低的父母,往往会让孩子从不懂得拒绝父母开始不去拒绝其他人的不合理要求。

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教育孩子要学会与人分享,要大方、要友好,这样才能博取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一般来说,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懂得分享且慷慨大方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但是,对于别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或者是自己无法完成的请求,我们也应该让孩子懂得拒绝。就个人经历以及跟我有同样问题的人的体会而言,有时候找到合适的方式拒绝别人,反而更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答应了却不想做或者做不到,更会影响自己的“体面”。

拒绝别人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多时候不会拒绝别人是因为不好意思而不敢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再者是无法摸清对方的真实意图担心产生误会。

但经过多年的练习和成长,现在的我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那些困惑,这里分享3点供您参考。

1、孩子在受到他人拒绝的时候,我们不要过多干预,而是让他自己有更深更多的体会。

孩子被拒绝多了,自然就能学会拒绝别人不合理请求了。把它放在第一位,并不是这种做法最可取,而是因为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

很多像我一样的“老好人“,不都是这样转变过来的么?

2、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对于别人的一些要求,如果孩子不愿意答应,家长不要太“识趣”地站出来帮其说明。而是要鼓励孩子自己直接跟对方讲出拒绝的理由。

而且,当孩子不听我们话的时候,我们不可过于盛气凌人,强制让其遵循我们的意思,要告诉孩子:“你不想做不想听,请把你的理由大声告诉我,只要你有道理,我不是不可以妥协。”

对于小孩子,我们很难教会他们真正懂得“委婉拒绝”,这是跟一个人的阅历和心智有关的。对于孩子来说“童言无忌”可能比“言之无物”的编造理由更容易让人接受且不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3、教孩子用正确的口吻和别人交流

当孩子与别人的意见产生分歧时,如果他表现得很不耐烦或者严词拒绝,很容易让对方反感甚至激怒对方。相对来说,商量的口吻更容易达到好的交流效果。

又或者说学会推迟请求也有不错的效果,比如学会说“我考虑考虑”、“我想好了再告诉你”等话语,对方一般能明白里面的意思,不至于太尴尬。

说话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成人世界的标准,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也这么做,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这么做来给孩子建立学习的模板。

任何场合遇到任何人,能够做到言辞条理清晰、有理有据都是一个人的“优质”表现。

对于一些表现出很明显“老好人”特征的孩子,这些方法可能还不够,个人经验来看,有一种方法是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那就是心理暗示

那时候的我,在做决定时,会在心里默念:“我应该拒绝他的要求”、“没关系,解释一下,他一定能理解的。”、“我的友谊不能太廉价。”这些话。

这些心理暗示对我的转变有很大帮助,事实上,当我懂得拒绝别人不合理请求的时候,别人反而觉得我是一个有自己“人格魅力”的人。

写在最后

孩子最终都会离开我们身边,走向社会,生活在更大的群体中,他们懂得与人分享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支持和尊重,这一点毫无疑问。

可是任何事情都最好有一个度,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让孩子变得唯唯诺诺、不懂拒绝,将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困扰。

“太懂事”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会过于压抑自己的内心想法,而这些想法又容易被家长们忽视,孩子不能自己想明白又得不到及时疏导的话,很容易在一些事情上有过于偏激的做法。

而很多时候“老好人”很难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老好人”的友谊也太廉价,与其让孩子自己处处为难,不如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的不合理要求。

虽然这一点很难做到,但孩子具有这种能力,一定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今日话题:您是别人眼中的“老好人”吗?您的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困惑?您认为太懂事的孩子还有哪些弱点?欢迎留言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想孩子被人当“软柿子”捏,请牢记这3点,孩子长大才不被欺负
懂事的人,最委屈
对女人太好是一种病?
老板并不喜欢只会说"好"的人,适当说"不",很有必要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拒绝
逗逼邓超又黑女儿“吐槽”小花吃饭像汉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