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伴您走好第一步(家长培训演讲稿)

伴您走好第一步(家长培训演讲稿)

各位家长:

  今天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孩子教育的一些问题,作为学校的老师我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感谢你们对学校工作和老师工作的支持。我们怀着同样的心情,拥有共同的目标,也就是把这一批孩子培养成才。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以《伴您走好第一步》为主题,从“今天的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作为父母您在扮演什么角色”、“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开好头起好步”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几方面展开,大家都知道,要想成才,必先成人,学校召开家长会的目的就是让你们了解现代教育形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以便在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先成人,再成才。在小学阶段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能在各方面全面发展。把孩子培养成材是学校和家长的共同责任,共同的愿望。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放学回到家时,您是否问过他今天老师教了哪些知识,你又学会了多少,今天表现怎么样?给我们展示一下行吗?作业完成的怎么样?是否了解过您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各方面情况?说到这些,有的家长同志可能又会说我忙呀!说句实在话,谁不忙?您把孩子交到了我们老师的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给他知识与方法,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有的家长可能又会说老师您多费心了,我们费心那是我的职责所在,但如果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做到家校合一。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做一浅谈。

 一、今天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一)当今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1、过分溺爱:爱的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

 2、严厉专治: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

 3、期望过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

 4、重养育轻教育: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关爱。

 5、重智育轻德育: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地养成。

 6、重智轻能:“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人有一定市场,许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于是督促孩子拿到文凭作为第一目标。

 

7、重她律轻自律。

 

8、包办代替:父母不明确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责任应当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长说:“我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叫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放学后要陪他做作业,检查作业,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这颗心全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数,然而您却做过头了。真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9、重言教轻身教:忽视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 

 

(二)、当今父母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1、父母应加强学习,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者孩子的成长。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盲目追求近期教育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2、孩子在家庭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伴随她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儿童成就人生的基石,推进“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行为养成模式,是青少年儿童再平常的行为和实践中的道德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还要民主协商,做到家庭教育的内部一致性,保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加强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交流,保证孩子在幸福地环境中成长。

 

教育家论家庭教育:

 

    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毛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

 

                                                 ―――――陶行知

 

二、作为父母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的角色是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奖励者、合作者、评价者,约束者、惩罚者。您别扮演错误的角色。

 

(一)、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角色万花筒,您也许不是演员,从未在舞台上进行过表演,但在您自己的家庭舞台上,您却的的确确是位主角。作为孩子的父母,您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关心者

 不错,您确实是关心者。您每天都在为孩子的事情而忙碌,孩子是您心中的全部,甚至在睡梦中您还在牵挂着他。您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他是不是长高了?是不是生病了?能不能拿100分?今天的作业带了吗?也许你在上班,孩子一个电话,你急忙请假去买.但仅仅这些吗?还不够,您还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品德、心理健康……

 孩子之所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因为得到父母足够的无原则的关心。(举例:家长送书)

  期望者

  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长,您就是期望者。您对孩子恰当的、热切的、真诚的期望将促使孩子成功。爱因斯坦的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始终对爱因斯坦报有热切的期望,即使在他被认为没出息、没用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尤其在他困难的时候。(举例:游泳遇到困难的故事)你只看到别的孩子的结果,不注重平时的过程,盲目的和别人攀比。

 

    鼓励者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经常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你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您的鼓励是他进步的催化剂。

 

    指导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无数的困惑和难题,您是他人生的指导者。经常与孩子交流,及时发现他的问题并予以指导。

 

    奖励者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欣赏被夸奖。想想看,如果您今天为家人的生日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他吃了一口却说:“你怎么做的菜,怎么这个味道。”您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比我们成人更需要肯定。试着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做一个敏感的家长,对孩子每一个微小的长处、进步和努力予以认可,及时给予奖励。(举例:40分的考卷签字)数子十过,不如奖于一长。

 

    合作者

 

    您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权威吗?或者您正打算朝那个方向努力吗?从现在起,放弃这个目标!去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尝试与孩子合作,而不是命令,您将惊喜地看到,哇!原来他也能这么听话地做事情!

 

    评价者

 

    孩子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有时候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他却想试试,此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进行评价,正确的就积极肯定,予以表扬;错误的更要及时指出,不能不置可否,甚至还错误地鼓励。这样,你的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学会评价。

 

     约束者

 

    孩子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此时您应扮演什么角色?——约束者。约束不等于强制,约束是平等基础上的约束,您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对孩子违规的行为进行约束。(举例:党课上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事)

 

    惩罚者

 

    不管您愿意不愿意,您都不可避免地会充当惩罚者。的确,惩罚可以阻止或削弱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父母管教的有效工具。但是,如何做一个正确的惩罚者却是您要格外关注的问题。你的惩罚后孩子是否不在犯同样的错误。

 

A、惩罚:不是体罚。

 

    B、要温和,不要过度。

 

C、不要伤害孩子的情感。

 

D、不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

 

E、与教育相结合。

 

    (二)、您应具备的育子观念

 

    1、您的孩子是21世纪的人才,他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

 

    A、从学会学习到我会主动学习。

 

    B、学会做事到我会主动做事。(举例:学生交作业及做值日)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发展。     

 

为了孩子的明天,请您从现在就培养他全面发展。

 

    (举例:爱而不骄(“娇生”不“惯养”事例))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途中的阳光,把您的爱永远地、无条件地给予孩子,无论任何时候,都让他感受到您的爱。但爱不等于娇惯,娇惯孩子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因此,我们要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

 

    2、孩子有自己的权利

 

    孩子是一个人。这我还不知道吗?您也许会想。不错,您会知道这一点,但只要是一个人,他就有自己的愿望、要求和权利,您尊重他的愿望和要求了吗?您将他作为一个有自己权利的成员对待了吗?所以,不妨重新换位思考一下!    

 

 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往前走

 

长期关在笼中的小鸟,一旦离开主人的饲养,便会面临巨大的生存困难.因为它们已在原来的优越的环境中丧失了捕食能力。您的孩子早晚会离开您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社会,如果您也过度保护,处处代手,那孩子的生存能力从何而来,以后他又将处于怎样的境地?如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让我们最烦心的是部分孩子们没有责任心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孩子们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具,写作业时不知道抓紧时间.作业没做完就玩去了;做清洁,用完扫把不知道放回原处、拖把倒了.或书掉在地上,他能从上面跨过去,也不去捡,只要一下课,就冲出去玩得满头大汗.做值日的也不见人影了;笔、书本摊一桌子,抽屉垃圾塞得连书包都放不下等。上美术课有人没带画具,上综合实践课有人没带书,就连语、数课也常有人忘了带书带笔。每当老师帮助教育时,孩子们都是一个理由"忘了"。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孩子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被培养起责任心。

  有一天我正上语文课,教室的门开了,一个学生满脸泪痕地被推了进来,不知所措地站在门口,紧接着一位家长伸进头来大声解释迟到不能怪孩子,是家长睡过了头。类似情况,有的家长不能来,就让孩子带纸条,解释迟到的原因,承担迟到的责任。我想问问这些家长,上学究竟是谁的事?迟到了应该由谁负责?现在许多家长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如果孩子想帮大人干点什么,大人便会说把你的学习抓好,考试上去了比什么都强,家里的活不用你管。说实在话,我们替孩子做得越多,照顾得越周到,孩子就越不会料理自己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们会成为自己事情的局外人,一切责任都有人为他承担。而有些家长也非常乐意承担责任,孩子成绩没考好,家长说我不知道要考试,没给他复习,孩子的学习用具没带,家长又说忘了给孩子准备。其实承担责任是很累的。有的家长三天两头请假给孩子送东西,过去还有的家长怕孩子爱委屈,有的家长就干脆叫孩子把画笔,长期放在教室里,省得孩子记不住,造成孩子不爱惜学习用品,更放纵了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基于孩子不负责任和家长过分承担责任的表现,您应该重新确立教育孩子的观念父母责任重于泰山

 

(三)、成才与成人哪个重要?

 

    一位有见地的家长说:成才固然好,但未必人人都能成栋梁之才,大多数的人是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要实现幸福人生,需要有道德、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和和谐的人际交往。因而,家长的首要责任是培养孩子成人,在此基础上,配合学校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将其培养成才。

 

    这位家长的意见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1、要成才,先成人。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是父母的主要责任。为人父母,修养先行。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不可不注重修养。

 

    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

 

    想想看,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得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鸟、养鱼,都先要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孩子,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绝对不能。做一个好父母,您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并且要不断学习。    

 

2、一言一行显修养

 

    父母的言行是无声的教科书,孩子每一天都在此中浸染,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所以,千万不要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您要做到:

 

    A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B说话算数,不说谎话。

 

    C讲文明,有礼貌。

 

    D干净、整洁。E不拿孩子出气,有理智。

 

    F关心、尊重他人,助人为乐。

 

    3、伴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从幼儿园来到小学,地位也从“小朋友”晋升为“小学生”,生活发生了全新的改变。作为父母的您会发现,您的偶像地位也随之而降格,“我们老师说……”这是孩子经常反驳您的经典语言。此时,您怎样教育孩子,怎样让孩子在新的环境里健康成长,怎样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呢?

 

    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是不行的,因为孩子已经成长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孩子一起成长。

 

    A了解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

 

    B阅读报刊杂志、家教指导用书,学习教育孩子的常识。

 

    C参加学校或社会举办的家长学校和有关的活动。

 

    D与其他家长相互切磋,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

 

    E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效果,以期自我改进。

 

      每解决一个新问题,父母与孩子就共同前进了一步。在共同解决问题中,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四)、指导低年级孩子如何适应新环境

 

    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较大的跨度,孩子适应起来比较困难。虽然有一些孩子经过老师和家长正确的引导能够适应小学生活,但仍有一些孩子适应不了,这种情况有时能持续到二年级。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要与老师一起,找出孩子的几个关键问题,逐一制定计划并解决。您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孩子有兴趣,才会愿意学、用心学,才可能有理想的效果。

 

    一位妈妈本想让孩子学钢琴,孩子说不喜欢弹钢琴,而喜欢拉二胡。这位妈妈没有强迫孩子,她领孩子到一个教二胡的老师家中,陪着孩子看别的孩子学拉二胡。看了几次,妈妈问:“你也看到了,拉二胡是很苦的,需要很认真地训练,你现在还想学吗?’孩子说还是喜欢,再苦也愿意学,妈妈就把孩子送去学二胡了。

 

    这位妈妈做得很对。首先她尊重孩子的兴趣,不根据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做选择。其次,她能考虑到儿童兴趣的易变性、不稳定性,没有立刻接孩子的意愿作出决定,而是陪孩子去亲自观察和体验,当孩子了解了其中的难度和困难以后,仍然表现出浓厚兴趣时,妈妈才最终决定。经过这样一番过程作出的选择,孩子会很欢迎,学习的过程会很快乐。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也会积极克服,最终取得好的结果。

 

(五)、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您能正确辅导孩子学习吗?

 

    孩子在做作业,刚刚遇到一个难题。爸爸一会儿走过来,看见孩子还在想这个问题,马上说:“别磨蹭了,这道题还不简单?”说着就拿起笔帮孩子做了。这是正确的辅导方法吗?不是。孩子遇到难题是常见的事,这时正是训练其思维的时机。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独立思考。如果确实不会做,您这时再给他进行必要的启发,争取让孩子在启发之下自己做出来。如果仍然不能独立完成,再进行讲解,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果您像上面的家长那样,不耐烦地急忙给孩子做出来,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只要见到稍难做一点的题目,就等着家长来帮忙。这怎么能让孩子学会动脑筋呢?

 

    学会做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父母应注意到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选择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内容。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可以从事劳动项

 

目包括:

 

    生活处理劳动,包括洗手、洗脚、洗脸、洗澡、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家庭炊事劳动,包括淘米、择菜、蒸饭、炒简单的菜、刷碗

 

    简单的缝补,学会使用针钱、剪刀,会缝补袜子,钉纽扣

 

    简单的生产劳动,包括种植,管理蔬菜、花木,饲养和禽、家畜。

 

    简单的购买活动。

 

    怎样指导孩子做家务?

 

    要求明确

 

    指导孩子做家务,父母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做什么?

 

什么时候做?做成什么样?父母都要明确指出来。如“现在去把被子叠好”就是一个明确的要求。而“把床收拾收拾”就比较模糊,孩子可能不明白到底怎么样才算收拾,很可能干脆就把被子堆在墙角了事。

 先作示范

 有些比较复杂的家务活儿,父母要给孩子做示范。炒菜、煮饭、钉扣子等,在给孩子示范时,父母要进行讲解,掌握正确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三、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开好头起好步

(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学习时注意力要集中,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孩子要认真记录,父母不能替孩子问老师或同学家庭作业是什么,孩子写完作业要学会自己检查,制定学习计划。(举例)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遵守纪律的习惯。这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应该是同步的。孩子自学能力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因而家长应严格要求并经常提醒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用心听讲,聚精会神。回到家时要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让孩子养成放学及时做作业,按规定时间完成作业之后再做其他事情的好习惯。另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帮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认真细致、勤于动脑、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举例)

(三)良好的家庭环境

 

    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利呢?一些教育家作出了这样的口答: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对家庭承担义务,每人至少有一件必须按时做的事。

 

    大家都按一定时间吃饭、睡觉、娱乐、工作和学习。

 

    孩子的课外作业和阅读放在游戏、看电视或其他事之前进行。

 

    孩子功课做得好,或者成绩优良、有进步,家长给予表扬。

 

    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有做功课的书桌,还有学习资料和其他书籍。

 

    父母和孩子一起谈论新闻、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或电节目。

 

    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历史遗址等有教育意义的地方。

 

    鼓励孩子使用优美的语言。给他纠正错误的字句,并帮助他掌握新词。

每天全家吃饭或有其他餐会时,共同谈论当天发生的事。同时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

知道孩子现在的老师是谁,孩子在学校做了些什么,现在用什么课本。了解孩子的长处和缺点,能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鼓励和特别的帮助。和孩子谈谈将来。谈话中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是应该适当的批评,但是孩子很努力,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我们该做的是跟他一起努力,想想怎样才能把他的成绩搞上去,多关心他的学习情况。不光学习,其他方面也是这个道理。

1、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作用。你要求你的孩子语言文明,举止得体,为人正直,你首先就得是这样一个人;你要求你的孩子做事专心致志,你就不能虎头蛇尾、草率马虎。要尽量的多抽出一些时间陪陪你的孩子,多了解一些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实际行动中的做法,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他才能听从你的教导,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2、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长远、全面发展。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象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

3、针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和老师联系,及时勾通。我们班的学生比较多,我作为班主任和各位家长的联系都不是很频繁,其他老师和各位家长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我觉得在育孩子的问题上,首先要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家长和老师们携起手来,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才能真正有效果。家长朋友们多和老师取得联系,一方面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学生形成一种前进的动力。现在有个别的学生,家长、老师两头瞒,自己到落的个逍遥自在,结果可想而知。假如我们提前做好这些学生的工作,我想至少可以使他们进步一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交流。

4、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

 家里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您首先需要知道他的生理发展特点,并依此进行指导。小学生:   

 

    A骨骼较柔软,脊柱和胸廊易变形,应注意坐立走的姿势。

 

    B低年级孩子小,肌肉发育较差,应通过写、画、弹、编织等活动促进其发育,同时又不能要求过高。

 

    C消化系统尚不健全,恒牙相继萌出,应注意饮食及口腔卫生,预防龋齿。

 

    D神经系统尚不成熟,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调节,避免长时间单调刺激。

 

    E血液循环系统继续发展,不应使其从事剧烈活动和过分紧张、繁重的劳动。

 

    F肺活量显著增长,应使其通过合适的体育活动和劳动增强肺活量。

重在品德培养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共同的努力,一同为我们的孩子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而不懈的奋斗!                  

(四)、强调家庭教育和家长言行对孩子成长影响的重要性

1、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最终千成材,除了学校、社会、教育之外,最重要的的还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父母在家庭中所实施的教育,对孩子能否成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长们都知道,老师所教的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平时老师实施的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的知识都是相同的,而学生的成绩却千差万别。学生接受的学校,社会教育是相同的,这种差别是怎样形成的呢?当然是家庭教育的差异造成的。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错,孩子的父母最初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变化起着很重要的奠基作用。而且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常言道:染于苍则苍,染于红则红,父母的言传身教,每时每刻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希望各位家长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举例略)

2、生活中,家长的语言,行为要规范,如果做家长的平时说话粗俗,语言不规范,一旦让孩子学去了,在学校老师纠正起来就很困难重重。

3、家庭成员相处要平等,和睦,家庭气氛应轻松和谐,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如果父母不和,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和低估

4、为了孩子的发展,能够健康成长家庭的布置应考究。平时,动植物养殖要多一些,因学生做文经常要求写动物,植物。这样一来,便于指导孩子进行观察。以便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5、家长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学习娱乐的小天地。尤为重要的是,应给孩子设立一个书橱,购置充分的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刊,以便拓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举例:书香溢校园)

6、对孩子既要关心爱护,又要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家长不能娇惯纵容。合理要求,应该满足,无理要求坚决不答应;有理时,充分辩解,无理时,闭口,不准强词夺理;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鼓励;有了缺点错误,好不客气,批评指出,责令改正;天真,允许;撒娇不行;有益的玩耍,支持;放纵式的阻止,我的要求,你做到了,你的要求,只要合理,满足。

 

 

7、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好多习惯都是在家庭从小形成的。就学习习惯说,好的家庭,重视对孩子教育的父母、从孩子刚会说话就已经开始,有教养的家庭教孩子识字、认识事物,而有些家长说话从孩子骂人开始,能让孩子打一巴掌,觉得快乐,天长日久,坏习惯形成了,很难改正。一年级学生可塑性还很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起来。孩子学习之前先给提出一定的要求和目标,要及时检查,完成了表扬,完不成不客气。时间久了,他知道那样不行了,非这样不可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他们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我讲第一点“保持快乐的心情”

      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虽然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是从做了父母第一天起,就感觉到很累。(举例)

       家长们要学会在面对孩子时微笑,平时即使再忙再累,回家之前,一定要把单位带回来的情绪留在家门外,进了家门就是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很阳光、很温馨的。否则你用一种处理公务的效率和方式来教育孩子是不可取的,这样也根本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教育孩子需要家长保持一份好的心情,才能真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否则,只是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孩子也会慢慢地学会敷衍了事。

       接下来我讲第二点“营造快乐的环境”

      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一门古老而新鲜的学科。绝不是识识字、学学英语而已,在适当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才会他们终身受益。

      当有记者问一位获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一身最有影响的教育是在哪个学院,哪个导师那里获得的时,这位著名的科学家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那里老师教会了他要讲礼貌、把玩具放整齐、学会面对挫折,还要保持清洁的习惯……由此可见,幼儿阶段的情商教育是多么重要,而培养孩子的情商,没有一个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环境又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举世闻名的教育家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从零岁教育开始的早期教育,德国人卡尔•威特,日本著名教育家、小提琴家铃木镇一都是其中的代表。

      据我了解,很多家庭里都是母亲担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而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管得相对较少,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是不太圆满的,甚至成为一些家庭不快乐的因子。在幼儿园、小学现阶段,孩子接触到的大多数是女教师,在家里又是和母亲接触比较多,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存在一定的缺憾,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夫唱妇随的家庭乐章才是真正完美的,才能奏出快乐的家庭旋律。因此,父母一起来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将有助于快乐家庭环境的形成。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大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对待孩子的态度都不应该改变。对那些存在隔辈教育现实的家庭,最好能把两代人教育子女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真正快乐的成长环境。

      我认识的很多家长,他们经常把孩子带到广场、公园,或者在接送孩子时,参加家长会当中,主动地跟别人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也有部分家长在网上查找教育孩子的方法,我相信,随着专业家庭教育咨询业务的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地参与进来,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

      下面我讲第三点“学会快乐的表达”

      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少家长认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自然就会学会说话,所以没有对这个问题特别上心。很多家长热衷于孩子参加各种器乐、舞蹈班等等,其实只要稍稍留心,就能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特长,而且根本不用花钱去学习。

      比如有一位家长曾经问我,他的女儿都上小学了,还有一部分字说不清楚。做家长的很着急,但是又觉得当面纠正会伤孩子的自尊心,她有时也怕别人笑话,问我该怎么帮助她女儿呢?其实一切问题放在0~3岁来解决都不是问题,年龄越大的孩子要鼓励他们多和别人进行语言的交流、多朗读课文、练一些绕口令,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正如卡尔•威特的家庭教育理念所说的那样:“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越少。这就是儿童潜在能力的递减法则。”

       接下来我谈一下第四点“享受快乐的动手”

      有些家长没有让孩子动手的习惯,或者可以说是“残忍地”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举一个什么例子呢?就举一个吃饭的例子。

      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孩子夹一个丸子,夹了半天没有夹起来,孩子的奶奶就想帮他夹,被我拦住了。为什么呢?孩子完全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做得慢也好,家长不能代劳,否则,日积月累,就害了孩子。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道,在德国,老师把饭盘放在孩子面前,大点儿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纪小的、不会用勺子吃饭的孩子就用手抓着吃。一个刚刚入园,只有3岁大的格碧妮小朋友站着不动,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老师让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势启发她自己吃饭。可是,格碧妮不会抓着吃,呆呆地坐在那里。老师耐心地用手比画着教她,却丝毫没有要喂她的意思。直到吃饭时间结束,格碧妮一口没动的饭菜就被 “没收”了。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都有些不解。但是请大家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德国人从来不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饿了,自己会主动吃的。格碧妮现在不会自己吃,下次就会了。”苏珊娜博士说:“孩子不会做的事,老师只在必要时给以言语或者行为上的鼓励和暗示,大人不要强迫他们做什么,也不包揽,因为那样可能会抑制孩子‘独立行为’的发展。帮他完成某些事,日后他就只会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而缺乏创造性。” (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为什么吃饭这样的规定动作却要妈妈来帮助呢?我觉得主要的责任不在孩子,而是在家长,因为作为家长,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连孩子吃饭都要喂,孩子怎么能独立?怎能学会关心别人?又怎么能享受到自己动手的快乐?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进了监狱,他的母亲为了凑够去看儿子的路费,变卖了家里仅有的一些值钱的东西,又花了几个晚上嗑瓜子,准备了一袋瓜子仁送给狱中的亲人……孩子都进了监狱了,母亲还在替他嗑瓜子,这位母亲替孩子操劳得还少吗?我认为这是一种没有理性的母爱,但是有人告诉我,这是亲情,但是我觉得,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因为往往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没有理性的爱导致孩子产生了错误的世界观,这样的孩子也很难产生自立自强的信心。

      春节前后,是很多单位招聘人才的高峰期。有一个大学生参加面试,刚进门,就被考官pass掉了,为什么呢?因为考官在这个大学生进门的瞬间,看见了这个考生是父母陪同来的,更可笑的是父亲为了给儿子打气,帮他推开了面试的大门,母亲为了镇定儿子的情绪,又给孩子“喂”了几口水。

所以我觉得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动手,让他学会为别人做点什么,而不是总在等待别人为他做点什么。

      最后讲一点,也就是第五点“给快乐一些约束”

      快乐和约束,好像是一对矛盾体,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约束就没有快乐。很多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从幼儿园以玩为主过渡到小学这个排排坐的课堂教学阶段,可能一时难以适应下来。我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呢?”我儿子站起来说了几条,其中一句就是: “小学很沉重,幼儿园很轻松。”这也代表了他的真实感受,他感到课堂是一种束缚,其实这都是人之常情。上一年级的孩子每节课有40分钟左右,要求孩子始终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客观上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孩子的自控能力一般比较差,完全靠家长讲道理,然后孩子自觉执行是不现实的。所以,对有些特别好动的孩子来说,需要在“斗争”中成长,可能“斗争”的时间还会比较长,所以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因为一个孩子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自己意识到了错误愿意改,再加上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至少也需要三周以上的时间。

      还有一个家长普遍遇到的问题,很多孩子都有不能按时起床,办事拖拖拉拉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我跟家长们讲,你不能一味地训斥他们,以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正确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段”,也就是提前叫醒孩子后,放一段时间的录音,允许孩子有一个躺在床上从睡眠转化到清醒的过程,而不要求他猛然起床,这样也比较符合生物钟的规律。

      其实孩子做别的事也是这样,比如让正在看电视的孩子吃饭,让正在游戏的孩子写作业,都要给他们一个“缓冲时间段”,提前预告一下孩子可以再玩多长时间,不要踩“急刹车”,否则,一种“惯性”会使得家长和孩子都不快乐。

 

(五)、怎样使孩子消除自卑感

  在现实生活中,确有许多孩子存在着对自己缺乏信心、瞧不起自己、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无法赶上他人的自卑感。孩子的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自己沮丧、孤僻,以至悲观、失望。那么,怎样使孩子克服自卑感呢?

   1、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2、不要贬低孩子。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3、不要滥贴“标签”。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4、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5、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例:艾可旦学拼音)

   6、要注意扬长避短。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小时候,我们耳边经常会飘荡着一首熟悉的歌:“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不管是一针线,还是那一粒米……”勤俭节约的观念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这辈人脑子里。但是,让人遗憾的是,这种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却很少被这个时期的孩子传承下来,他们变得虚荣、奢华,爱攀比,不拿钱当钱,只知道肆意挥霍(举例:教室里文具的浪费)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广东省某一中学的食堂搞得不错,但很多中学生却到校外的餐馆就餐。当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时,他们居然回答:“多花点钱不要紧,到餐馆吃饭不用自己洗碗。”这是一个简单的答氛却也同时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答案,让整个社会为之哗然!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批评的行列,批评这代孩子极度缺乏勤俭意识,不懂得节约的重要性,恐怕将来无法担负起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重任。

然而,当我们正在口沫横飞地肆意指责时,我们可曾真正反省过我们自身的责任?要知道,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父母更是除了教师以外最应该为孩子们的品行负责任的人。

 

孩子的勤俭意识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而身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们更应该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份责任,一味地责怪孩子,既不公平,也毫无用处!

 而要培养学生们勤俭节约的美德,绝不是一两次枯燥乏味的德育课程。一两本简单空洞的德育课本就可以达到的,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正是我们本身的人格力量,是父母那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光辉形象。示范性,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塑造性很强,模仿性也特强,会以你的一切行为规范为准则。

 也许,你会说,“我挺有节俭意识的啊!”这句话当然是真诚的、正确的。但是,“有意识”并不一定代表你就能够真正将勤俭的美德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而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品格往往是从非常生活化的小事上养成的。

 

    勤俭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节约,更是一种执著和追求构筑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人生的智能、做人的态度。而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把勤俭这种品质内化成学生们认同的价值取向,从而让他们受益终身。

 

四、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众所周知,培养一名学业优秀的孩子是我们在座家长梦寐以求的事。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有效学习?首先,我们应明确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因为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孩子抓好学习。各位家长,也许以为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就是聪明的脑袋,其实不然。

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天遗传决定,一谈到智力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智商,智商高的人反应快、记忆强,学习起来很轻松,它只能是为孩子搞好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智商高就一定学习成绩优秀吗?当然不见得,第一个案例已生动地告诉各位,智力超常,而最后却平平庸庸,问题在哪儿呢?爱玩、不爱学习、学习习惯差等也就是非智力因素极差。可见智力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是不起决定性作用的。

智力超常的人很少(大约2%),绝大多数人却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案例去年的准东文科状元刘靖就是正常智力范围内的一员,她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为什么这么好?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完全通过教育培养,后天才能改善提高的,可见她的父母在这方面化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大多是那些智力中上而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只要我们共同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调整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培养非智力因素确实很重要,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又该怎样培养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智力的因素。通常有二种解释,一种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因素,另一种是专指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这些方面的因素。

低年级是培养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时期,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都是在小学一年级阶段逐渐养成的。下面我就重点来谈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思维的训练。

1、怎样引导孩子乐于学习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在这里,我要向大家问一个问题,孩子从小倍受长辈的宠爱,家长们在孩子身上寄予了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非常迫切,当你的孩子所做作业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要求相关很大时,你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有的家长会用“没出息、笨蛋、废物”等词来刺激孩子,重者甚至用打等粗暴的手段来解决。如果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严重的话会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让学生不再为学习而苦恼是需要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配合,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应毫不吝啬地表扬几句,使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同时,可以定时提出更高更远的要求。但当孩子失败时,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适当的鼓励,让孩子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学习习惯高于学习成绩

各位家长,你们的孩子在校学习快一个月了,现在大部分的孩子已经逐渐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但好动、好玩、爱自由是孩子的天性,因此部分孩子上课时爱做小动作,经常开小差,老师在上面讲,他却在下面玩。回家作业边玩边做,缺少作业习惯等现象屡见不鲜。现在的家长往往存在一种误区:现在孩子还小,与学前班相比已进步多了。学习习惯等孩子大了,懂事了自然会养成的。熟不知,一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许许多多的家长很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学习习惯比学习成绩更重。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教授就遇到这样的一位家长。一位母亲找他做心理咨询,说她的儿子很聪明,脑筋很灵,但学习成绩很差。为什么呢?这位母亲自己没有觉察到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危害。她说,这孩子一到做作业时不是吃东西就是喝饮料,书上,笔记本上小食品的渣子很多。喝饮料也不是一口一口地喝,而是头往上一仰,就往嘴里倒,有时呛一口吐出来,满桌子、笔记本上、书上全是。他做两小时的作业,实际真正用在做作业的时间也就有半小时,其他一个半小时在玩。

这位母亲很感慨地说,孩子养成这些坏的习惯我也是有责任的,我看这孩子聪明,玩就玩,哪知道坏习惯养成之后就不好改了。

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样,每个家庭父母的素质不一样,每个家庭子女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家教模式。但是,王教授从对60多名1999年全国高考状元的访谈中总结出六条家教特点与经验,尽管不能把它奉为经典,但是,对于广大渴望孩子成才的父母们确实有借鉴作用。王教授归纳的状元家教的六大秘决是:1.做人教育是家教的灵魂;2.父母的表率作用;3.尊重孩子的人格;4.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5.不给孩子学习加压;6.从小培养孩子的习惯。显然,这是一个深刻的总结,值得父母与教师铭记不忘。

很多孩子贪玩,不爱动脑筋,对这一点父母不必感到惊慌。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贪玩并不奇怪。父母要做的是如何把孩子的玩与学习的兴趣联系过来。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让孩子从自己喜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从要解决遇到的“困难”中产生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学习的形式很感兴趣,父母可以根据他的这个特点进行引导。比如孩子不喜欢读书.您可以邀请孩子和小伙伴一块儿朗读,或者一家人赛读,孩子很喜欢这种形式.便会大声朗读。

②低起点与扶正祛邪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上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杨思中学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成功,因为成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矫正。这样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学生是在课堂上分化的。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读一样的书,听一样的课,而学生却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是否用心在听,是否与老师同频共振,是否有创造火花闪烁,成了学习成败的分水岭,进而有可能会影响整个人生。

 

如何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以前课堂上是老师讲,学生听。现在新课标要求课堂上力求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同学间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使学生在低段就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课堂上思维灵活的学生成主角,思维慢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是不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发展的。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孩子的思维缓慢,表现在老师讲课时他注意力不集中,也理解不了复杂的问题,成人则认为他们是没有仔细听课才反应慢,其实是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够强,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因此,多对孩子进行一些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概括性的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注意能力的提高,下面的游戏父母们不妨在家中试一试。

1、填表游戏:(略)

2、哪一个不是:

给孩子呈现几张图片,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不是同类的图片。这个游戏很方便在家中进行,父母可以从报纸、杂志上找到一些实物图,然后把它们制作成小卡片。每一类事物都要有几张图片,如家具类,可以有几张床、桌子、书柜的图片,动物类的就要有猫、狗、大象等动物的图片。这是一个帮助孩子学会分类的游戏,可以锻炼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成人也可以找几个孩子一起进行这个活动,让他们进行比赛。谁找出的图片最多,谁的得分就最高,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呈现时间的长短,可以越来越短,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3、分扑克牌

每个孩子一副牌,要求大家在短时间里把自己手里的牌按照桃花、红心、梅花、方块四种方案分好。谁的速度最快,谁就是胜利者。当然,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种,比如,可以让孩子把能被2整除的和不能2整除的牌分开等等。家中三口人也可以进行这个游戏。

以上进行的都是分类活动,这类活动训练孩子发散性思维,孩子可以通过联系,归类等思维活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注意力。

下面我们还给父母们介绍一些推理活动,这些活动同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1、棋类活动

父母可以教会孩子玩一种棋,有时间的时候和孩子一起玩。中国的围棋、象棋、五子棋等棋类活动,都有很强的推理过程在其中,一般孩子玩的跳棋、军棋等也十分有利于推理能力的发展。父母应该注意的是,让孩子学习一种棋类,要坚持到底,不要让孩子放弃。而且,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经常练习,不断提高。同时父母也不要老是让着孩子,在练棋的过程中也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和独立性。

2、图形推理

让孩子坐好,父母给孩子呈现一个图形,这个图形缺少了一部分,让孩子从另外几个图形中选中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图形添到空缺中去。这样的训练要从易到难,逐渐复杂。也可以找几个孩子一起来做这项游戏,每答对一题给一分,计算每个孩子的得分,最后可以比一比谁的分数最高。

 

 3、培养读书乐趣

您也可以从其他读物人手.每天命家人坐在一起,每人找一份自己喜欢的东西读,其他人要注意听。可读的范围很广:可以是报纸或杂志上的趣闻.可以是孩子语文课本中的段落等等.以孩子喜欢的形式人手.孩子会很乐意参与.读后评比。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你的孩子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各位家长不妨去试一试

 

总之,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即便是给予孩子一些约束,也让孩子感到能快乐地接受,并且意识到,这些约束是为了让他们更加快乐地生活。但是,如果老师和家长没有耐心,那么孩子就会失去耐心。近年来,我接触过很多家长,为他们解答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我也接触过很多孩子,他们的状况使我深深感到,快乐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学习科学教育方法的过程,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他们共同营造了一个快乐之家。就像今年春节晚会上的歌曲《吉祥三宝》里唱的那样:“太阳星星月亮就是吉祥的一家”,“花儿叶子果实就是一家”。

      各位家长,教育孩子的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耐心与信心。但我要说辅导低年级的孩子更艰巨、更重要。因为上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因此我想对父母说的是,不要以为孩子上学了,父母就可以松口气了,甚至错误地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全看老师的教育和孩子的努力了。其实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而且是主导的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永远代替不了的。正象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决定未来的是孩子,决定孩子的是父母,坏习惯比无知更糟糕,无知好比一块空地,可以耕耘和耕种。坏习惯则像一块长满杂草的荒地,几乎无法把草拔尽。一年级的孩子是幼稚的,幼稚产生崇拜,崇拜诞生模仿,模仿形成习惯,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民族的未来掌握在父母手中。”做父母,当家长,培养孩子有责任心的去自觉主动做事,学会用心听,任重而道远。

今天我要讲的就这些,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注意啦!这些事老师真心教不了!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成就!
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7种家庭,请家长都读一读!
老师不是万能的,有些教育必须靠父母!(转给家长)
只有指望您娃才能养成的9大品质
小学生说谎行为个案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