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论篇:3、听所有的孩子讲那阳光的故事
            编者按:2002年9月,武汉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三应届毕业生艾天接受美国弗里曼基全会的资助,前往美国威斯里安大学学习,为期四年。弗里曼基全会为艾天提供机票,并承担四年期间的全部书费,学费和生活费等费用,总合额为I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0万无元。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汪这一消息,不仅仅是因为艾天获得的资助金额之高实属罕见,更重要的是他申请奖金的过程及其结果。在上海弗里曼夫妇主持的面试会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托福高手,共同角逐该基金会每年给予中国地区的唯一的一个名额。艾天的托福成绩并非最高.比他成绩高者有之,甚至有两人获得了托福满分.艾夫却凭借自己的综合素质,最终力挫群雄,获得了这份高额奖金.这一结果既出人意料,更引人深思:是学习成绩重要.还是人的综合素质更重要?据悉,一年来,艾天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非常愉快,在威斯里安大学很快成为学生活动的核心人物,并且还成为今年弗里曼奖学金中国地区的面试主持者.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专门组织了一次“教苑论坛”活动.由广少奎主持,对艾天获共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活动以对话形式,在周洪宇教授.广少奎博士主之间展开.以下即为对话的主要内容.广少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研究生):据介绍,艾天不仅能自立自强,而且乐于帮助他人。他那豁达无私的内心、灿烂自信的笑容,使他具有着同龄人所少有的亲和魅力,常常成为活动与交际的中心。他的周围,不是聚集着学习上的密友,就是跟随着游戏中的伙伴,因此被人们称为“阳光男孩”。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教育局副局长,全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土生导师):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大都具有自私、孤僻、任性、偏狭、唯我独尊等毛病,生活和生存能力较差,专家称之为“独生子女综合症”。艾天能成为这样优秀的孩子,被人们称为“阳光男孩”,说明他所受的教育是很成功的。这种教育,我想可以概括、提炼成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阳光教育”。广:阳光教育? 周:我曾经听说过不少家教成功的事例,也读过许多家教方面的书籍,对于各种家教成功的案例,一直未曾找到一个恰当的理念来加以概括。艾天的事迹启发了我。我认为,用“阳光教育”来表达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比较准确,也比较形象的。“阳光”既是一种比喻,也是一种意象。如果要对它做一番描述,那么“阳光教育”就可以表述为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广:可不可以进一步说,既要自己“阳光”,还要用“阳光”去“照亮”别人?周:你说得很对!“阳光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爱心教育,要使孩子充满爱心,家长就得首先有爱心,因此,家长只有自己先“阳光”起来,才能“照亮”孩子;而一旦孩子“阳光”了,他就能像“光源”一样,“照亮”他人,“照亮”社会。此外,众所周知,阳光既给人带来光明,还给人以温暖,因此阳光教育还可以诠释为一种光明教育、温暖教育。我认为,阳光教育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教育方法,而应该理解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教育理念,包含了母爱教育、亲子教育、亲职教育、爱心教育等许多内容;阳光教育也不能仅理解为一种教育结果,更应该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多向互动、多向反馈、多向影响的过程。 广:说到家庭教育,我觉得目前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第一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第二是独断专行、强迫命令;第三是纵容溺爱、包办代替。另外,不少家长把家庭教育变成了变相的“第二课堂”,或者学校活动的延伸。有的家长亲自出马,或者聘请家教,在家里为孩子加班加点,增开“小灶”;有的则威逼、利诱孩子去学习各种乐器,或者参加各种培优培训,而不管孩子的天赋、个性、承受能力和发展可能性究竟如何。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并且被家长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冠以种种堂皇的理由。殊不知,这种对孩子的过分关心、设计与期望,恰恰是对孩子的活泼成长最大的戕害。 周:我认为,家庭教育,当然首先要有爱,因为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但仅如此是不够的。爱孩子,是每位家长都能做的事;但并非每位家长都能对爱做出恰当的分析。<情商启蒙>一书曾对父母之爱作过分析,分为十二种。我认为,删繁就简,常见的父母之爱主要有以下八种:一、爱孩子是因为他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二、爱孩子是因为他是夫妻爱情的结晶;三、爱孩子是因为他是传宗接代的象征;四、因为在生育、哺育、养育方面花费了心血,所以爱孩子;五、因为孩子能给生活带来欢乐和笑声,所以爱他;六、因为孩子能给自己的人格带来骄傲和满足,所以爱他;七、因为自己的人生已经萎缩,而孩子能给自己带来安慰、寄托、开脱和解脱,所以爱他;八、孩子是自己的财富,是今后生活的依靠,所以爱他。以上八种爱都是人之常情,有的还相当高尚,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些爱都是从父母立场上出发的,是出于某种目的、基于某种需要、作为某种投射而产生的爱,因而严格说来,这些都只是父母爱的动因,绝非爱的实质内容。家庭教育所需要的爱,应该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为孩子的发展着想,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愿望、个性、潜能、气质、天赋等作出分析,再施以父母的爱;具体内容则表现为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沟通、欣赏、鼓励与关怀。这才是家庭教育应有的爱。这才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或者说,这才是家庭的“阳光教育”。 广:既然阳光教育爱的内容表现为对孩子的尊重、理解、沟通,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来实施阳光教育呢? 周:我认为阳光教育应该从五个方面着手,或者说,它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给予孩子理解和信任两种关爱;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意商三种品质;使孩子做到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四个学会;对孩子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合育五种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提供一个环境、给予两种关爱、培养三种品质、做到四个学会、实施五种教育。具体说来,提供一个环境是阳光教育的前提,给予两种关爱是阳光教育的动力,培养三种品质是阳光教育的内容,做到四个学会是阳光教育的目标,实施五种教育则是阳光教育的途径。以上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以阳光教育为统摄,共同构筑成—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广:您的这番论述让人耳目一新,看来您对阳光教育的思考已进入了学理的层面。那么首先我想问,您为什么把“提供一种适宜的环境”作为阳光教育的前提?您对此是否还有其它的思考? 周:我认为创设一种适宜的环境,是成功进行某种教育的必要条件。这种环境,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宽和。宽和乃是寓规范于无形,是一种张弛有度、交流畅通、互动和谐、其乐融融的状态。 可能有些家长会担心,提供了这种环境,孩子会不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在某些能力的发展上滞后于其他孩子?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说,首先,宽松绝不是放任自流的同义语。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了缺点和毛病,家长当然有责任进行批评和纠正。由于有了这种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之爱的环境作保证,而且是在互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的,家长的批评就不会引起孩子的敌意,相反,孩子会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会把父母的殷殷教诲变成前进的动力。其次,提供了这种环境的确有可能会使孩子的发展在一段时间内滞后于其它孩子,因为目前各种培训班层出不穷,接受各种培训的孩子也如过江之鲫,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一方面,这反映了家长们攀比、盲从、浮躁等不良心态,另一方面,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过早地对孩子实施高强度定向训练,虽可收一时之效,但这不仅戕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剥夺了他们童年的快乐,而且阻塞了他们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窒息了他们原本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所以,给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不仅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全,而且能使他们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广:那么,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是否就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不会出现其它问题?周:这就要涉及到阳光教育的第二个方面了。适宜的环境只是为阳光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氛围、条件和前提。要使阳光教育顺利进行,还需要具有相应的动力,就是要给予孩子理解、信任两种关爱。现在孩子面临着许多压力,有来自学校的,还有来自同伴的。例如,现在学校动辄就搞竞赛、排名次,孩子会感受到压力;周围的同伴好象一个比一个“聪明”,经常获得这奖那奖,孩子还会感受到压力。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面临的处境,不给孩子减压,而是提出一个又一个目标,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生活的乐趣。孩子需要理解,也渴望受到理解。对于他们,“犯错误”是天经地义的,不犯错误倒十分可怕。他们的错误其实不能叫“错误”,而是叫“探索”,叫“成长”。用这样的眼光看孩子,家长就会少一分错怪,多一分宽容;少一分埋怨,多一分释然。有理解才有沟通,有沟通才能消除代沟,消除代沟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真诚的爱,乐于接受父母的期待与关怀,从而为阳光教育的实施注入动力。 在我看来,孩子固然需要理解,但更需要的是信任。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面对身高体健的成人,往往会感到自己的孤独、弱小与无能。如果成人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肯定、认可与尊重,会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完成任务的力量,增加知难而上的信心。如果把孩子比喻成幼苗,那么其潜能就是叶绿素。只要给予理解的阳光、宽和的空气和信任的水分,他们就能够产生光合作用,能够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广:您的这个比喻很贴切,它形象生动地阐释了宽和、理解与信任的关系。 周:还可以再做进一步引申。要使幼苗根深叶茂,仅仅依靠空气、阳光和水是不够的,还需要增加智商、情商和意商。 广:这正是我接着想问的问题。智商大家都比较熟悉,您为什么在阳光教育中又加上情商、意商两方面的内容呢? 周:这主要是基于目前的现状。现在人们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智商,却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健康的情感和优秀意志品质的培养。 先说情商。严格地说,情商应该叫情绪智力,而不是像人们望文生义地认为是情感商数或情绪商数的简称。在我看来,情商是人在情感过程中产生的,用来调控自身情绪、寻求心理平衡、协调人际关系、驾驭人生风帆的素质和能力。所谓培养情商,具体说来就是要使人尽力做到以下四点:一、认知和调控自己的情绪;二、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三、构筑和形成动机、兴趣和自我激励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四、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 广:可不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培养孩子的情商也就是要教会他们怎样求得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迎接人生的挑战? 周:可以这样理解。我上面谈到的四点,概括起来就是要使入学会怎样对待自己,善待他人。广:那么什么是意商呢?周:意商是用以反映人的意志品质及其发展水平的一个概念,包括意志的自控性、果断性、坚毅性、持久性等。它是与人的意志过程密切目关的,是人在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如克服干扰、知难而上、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等等。这是我在吸收了心理学家关于意志问题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后提出来的。广:这样说来,您所说的意商主要是衡量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素质和能力了。这是不是您有意识针对独生子女的现状提出来的?周:确实如此,另外还有一种考虑,就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在社会竞争已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可以肯定,未来的社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求他要有广博的知识、较高的创造才能和平稳健康的心态,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往无前的精神和直面竞争的勇气。因此,优秀的意志品质,是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一大素质。广:您的观点我完全赞同。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天赋和机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具有较高的智商、情商和意商呢?周:我认为应该学校、家庭双方密切配合,共同促成年轻一代的健康发展。在此方面,多元智力理论给了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这一理论向人们指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八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同。这 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确立积极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从这样的角 度来看,学生的问题就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了,而是在 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基于此,教育工作者应 该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 的选择。其次,要确立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即因材施教与 对症下药。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无论何时,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不善于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势必造成许多学生智力的僵滞与萎缩,这对个人对社会无疑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以上所说对于家庭教育同样适用。对家长来说,首先要改变观念,摒弃一些不良做法。比如,不要太看重孩子的分数、名次,不要搞加班加点、疲劳战术,更不能把家庭变成“第二课堂”。其次,要善于发现孩于身上的优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使他们始终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或情感。有人说,天才是“夸”出来的;有人说,鼓励是家庭教育永远的第一语言;有人说,家庭教育最好的语言是“你能行”,最坏的语言是“你不行”。这些都很有道理,因为这些说法都充分重视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至于如何培养意商,同样也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既然意商与人克服困难密切相关,家长就不应该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点挫折和困难大惊小怪,更不能事事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困难。要相信孩子身上有着家长未曾发现的、比想象的要大得多的潜力;要相信只有通过挫折的砥砺,孩子才能真正成熟起来。对学校而言,更应该在学生意商的培养方面责无旁贷。然而我发现,尽管挫折教育已在教育理论界提倡了好些年,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并没有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如果我们培养的是一些除了会读书、能应考就别无所长的“专才”,培养的是一批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奇才”,培养的是一群一有挫折便“缩头”,偶遇困难就“袖手”的“怪才”,那么我们就造就了一代精神上的“缺钙”者。这将是学校教育最大的失败和悲哀。 广:这可不可以看成是阳光教育的目标呢? 周:当然可以。不过更确切地说,阳光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使孩子获得自由、和谐、健康的发展,具体目标则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 广:这四个“学会”好像在联合国的有关报告中也有所提及。那么您是从什么角度提出阳光教育四大目标的?其内容又是什么呢?周: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这是我国教育方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国情”。四个学会就是立足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并结合我国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而提出来的,其中还包含着我对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至于其内容,简要地说,学会做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为什么要学会做事;二、要学会做什么事;三、怎样做事。学会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认清学习的本质、意义与价值;二、明确学习的内容;三、掌握学习的方法;四,拓宽学习的途径。学会关心则包括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五个方面,即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环境和关心人类。学会生存则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自主、学会自信、学会自律、学会自强。以上四个学会即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由学会学习始,至学会生存终,构成一个由低到高的完整的阳光教育目标体系。 广:看来您对阳光教育目标的思考已是相当成熟了。您能进一步做些解释吗? 周:好的。不过我们是在对话,不可能对每一个目标都详细展开,只能扼要来谈。我主要就学会学习谈点看法。一提起学习,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个无需深究的话题,因为人们每天都在学习,或者目睹别人学习。所以学习在人们心目中会有一些常识性的概念。陈建翔博土曾对这些“常识”作过如下精炼的概括:第一,学什么?人们的回答往往是:书本;第二,怎么学?通常的反应是:记住它;第三,何处学?答案常常是:在学校;第四,何时学?行人会不假思索:在课堂;第五,为何学?学生会脱口而出:为考分。以上概括虽不能说十分精当,也不一定只有广泛的适用性,但至少代表着一些人对学习的通常看法,因而可称之为“常识”,正是这些“常识”,造成了这样—种可笑而又可悲的现象:有些人每天都在“学习”,却还没有真正地学会学习!在我看来,要真正地学会学习,至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学习就其本质来讲是人们认识自我和探索未知的一种活动,是人充实自身、日新又新的有效途径。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一项任务,才算真正懂得了学习;二、学习的过程固然伴随着艰辛,但也蕴含着艰辛之后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只有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而不是苦差,才算真正理解了学习;三:与上述相联系,“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精神可嘉,但方法有害。只有确立了“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观念,才算真正把握厂学习:四、学习的内容固然要求来自书本,但更多的要来自于社会、人生这部大“书”。只有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才算真正领悟了学习;五、学习固然是一种继承,要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学到探索未知的途径和创造新知的方法。因此,只有把学习由接受型变为发现型、研究型,才算真正学会了学习。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学会学习的几大真谛。广:现在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把他们关在狭小的天地里,不与他人、社会接触,让他们一味地学习。学习成绩好了,便“一俊遮百丑”;成绩不好便冷脸相向,甚至是呵斥打骂。殊不知如此做法,只能造成孩子的任性、偏狭与压抑。让孩子学会关心,才是成功的助推器,发展的加速器。周:你说得非常好。不会关心,可能是当今独生子女最大的缺陷。让孩子学会关心,不仅是阳光教育要达到得目标,也是当今时代的一大教育课题。从关心自己开始,由此及彼、层层推进,孩子的心胸就能够不断开阔,最终成为充满爱心、爰洒天下的人,而且会像光源一样,照亮他人,照亮社会。广: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关心呢?周:从阳光教育的理论体系讲,除了前面所述的要培养孩子的情商外,还要对孩子实施合育。广:合育?周:是的、合育是我所设想的阳光教育应该实施的五大教育之一,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补充,并行不悖。广:我们向来所说的全面发展教育,一般是指德、智、休、美、劳五育。您为什么用合育替代了劳动技术教育?是否经过了慎重的考虑? 周:合育就是从当今世界教育界高度重视学会生存、学会交往这一重要趋势出发,以和合、中和理念为指导对年轻一代实施和谐、合作、合群、协作等方面的教育,使它们既能善待自己,又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社会和整个世界的一种教育。合育首先应贯彻和合、中和的理念。和合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思想,也是21世纪中华文化生命智慧的体现。其要义是自己敞开自己,以阔大的胸怀对待周围的一切,成为天地的辅相者、参赞者。中和则首先休现了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即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同时也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基和依据,即所谓“中山者,天卜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其次,合育要使年轻一代成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人,能够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但这并不是要使他们成为特单纯、特幼稚、不辨是非,不讲原则的人,更不是要对他人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对社会不良现象充耳不闻、随声附和,而是要结合着对人、对社会的理解和判断,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和善恶,并且能够扬善抑恶、扬阳隐阴,具有较高的交往智力和社会行为能力。人不仅是自然人、生物人,更是文化人、社会人,因而合群应是人所必备的—种素质;随着未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分工与协作的日益加强,合群更应为人所必备。从这种意义上讲,合育将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其内容来讲,合育至少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平和地对待自己,即人要不断地调适自己,具有一种平稳而健康的心理;二、谦和地对待他人,即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包容、宽和的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三、和谐地对待社会,即要有——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阔大胸怀,与社会融为—体,而不是成为独往独来的孤家寡人;四、中和地对待世界,即要有——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心胸,关心自然,关心世界,关心人类命运。以上四个方面也是由此及彼、从低到高,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合育内容体系。一句话,合育是融当今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古代生命智慧于一炉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重大创新,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限于对话的形式,这里不能展开,有机会找会详细论述,这个话题暂且先说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班主任如何指导家庭教育——钱志亮
吴国平:挫折教育不可少
家长注意:别做孩子智力发展的绊脚石!这3种教育方式万不可取!
家长会讲话稿(幼小衔接)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极限教育,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李玫瑾:养育男孩,父母要坚持4个原则,儿子未来阳光有担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