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习练太极拳如何做到“不动手”

一、以古典拳论为指导原则,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松静沉着,周身一家。

太极拳属武当道家功法,其内意气运行,其外上下相随,而非肢体的局部运动。这就是太极拳的内涵,也是太极拳的精髓。习练每招每式,都要按照这个原则去做。比如云手,若果意气不催,腰身不随,只是挥动双手上下左右的划圈,就很难练就圆转自如、松静沉着和周身一家的太极功夫,“就找不着太极拳的味道,只有太极拳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李雅轩语)。又如杨式传统套路的揽雀尾,其所有的动作均以意气腰腿催动而完成,手相对不动。掤、捋、挤、按均靠转腰、弓腰和拉腰来完成,手不自动。其他招式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用意用气,用腰身带动四肢,是做到“不动手”的关键所在。

二、一切动作由腰带动,做到以腰为轴,以身带手。

拳谚说:太极腰,八卦掌。说明用腰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腰在各个招式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处处以腰先动,带动四肢运行,只要正确用腰,就可避免手的自动和妄动。

三、拳式动作方向的正确与否,也是腰带手脚转动的关键之一。

武禹襄先师在《十三势说略》中说:“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此论虽说是与敌交手的原则,但同样适用于行功走架。其意为与人交手,须随机应变,要有上下、前后和左右的意识。如向上(打)须有向下(引动)的意识和动作,前后左右皆然。行功走架也是如此。如白鹤亮翅,欲往上打(拦),先寓下意,即胯腿下沉,带动左手下采的同时往上拉腰,把右手送至头额前。这样,腰身上拉下沉,形成一股对拉劲,既中正,又沉稳。又如倒撵猴、肘底捶或金鸡独立打完后,右手欲向前推出,即寓后意———右闪腰带右手向后转至右耳根,同时退左脚坐实,用腰腿的对拔劲,把右手向前送出。左撵猴亦然,唯左右互换。再如右野马分鬃,右脚随腰向右前方出脚时,身体必须寓左,转向左前方,弓步分鬃时,腰向右转,带动双手左采右挒。左分鬃要领相同,唯左右互换。其他招式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手脚自动与妄动的弊病。

四、无明显腰身动作的招式如何做到“不动手”?

腰身转动明显的招式,腰带手、腰带脚都容易做到,但腰身转动不明显,甚至腰身不动的招式如何带手?拳架中确有不少招式在外形上并无腰身转动的动作,这些招式如何用腰,使之做到“不动手”?

大家知道,太极拳功夫在内不在外,腰的动作在外表看,无论其明显不明显,都靠意气催动它带动四肢完成拳式动作。诚如起式,当意念和内气催动双手慢慢向上平举时,即想象腰是一根能收缩自如的“弹簧腰”,然后用意将“弹簧腰”慢慢上拉,从而带动双手。双手平肩后,再将“弹簧腰”慢慢下压,催动双手下按,回到预备式姿势(收式要领与其相同)。又如右分(蹬)脚,双手左右分开时,意想胸腔也是一组横向的“弹簧”,用意念把它左右拉开,带动双手向预定位置分开,然后“弹簧腰”上拉,带动右脚向右上方分(蹬)出去。左分(蹬)脚要领同样,唯左右互换。十字手同样是将腰身上拉,胯腿下沉,带动两臂向前向上交合,腰带两臂微微向前掤出。

其他一些招式的用腰也是同样的道理。手挥琵琶、白鹤亮翅、高探马和金鸡独立均微微向上拉腰。提手与上步七星用的是松腰和沉腰。凡腰脊上拉的招式,胯腿必须同时向下沉实,形成上下对拔之态势,保持身体之平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谈太极拳的“不动手”
知道这三句话,你的太极拳就达到不动手而浑身都是手的境界
陈式太极拳进阶l 连载 · ⑨
蓝守正 谈太极拳架与应用
灿友学拳*我的翻译官
太极拳揽雀尾与内劲结合训练的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