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央党校给领导干部讲什么?


论问题导向

党校教员讲课要坚持问题导向,这一点恐怕今天没人会不同意。既然大家都赞成,再写文章岂非多此一举?当然不是。自己从教二十多年的经验说,赞成问题导向是一回事,而能否贯彻问题导向是另一回事。这些年常听到学员抱怨我们有些教员讲课缺乏针对性,说白了其实就是没有突出好问题导向。

曾与校内年轻教员交流过。很多人以为,问题导向是指一堂课要针对某个问题讲。这样理解虽不算错,但也不完全对。大家想想,教务部安排进教学计划的讲题哪一个不是重大问题?可为何学员反映有的教员讲课针对性强而有的教员针对性不强呢?甚至同一个讲题,不同的教员讲针对性也会大不相同?看来讲题设计要针对问题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在怎么讲。

在党校当教员,我们都曾听过别人讲课,怎样评价一堂课讲得好不好?若让我说,就要看主讲教师能否为我释疑解惑。比如之前我不明白的道理,若听课后明白了;之前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听课后却发现自己原来理解错了;之前不懂得分析的问题,听课后茅塞顿开、知道怎么分析了。这样让我有收获,当然会认为这堂课讲得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实,学员听我们讲课也有同样的期待。也正因如此,所以在党校要想讲好课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我在前面说,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讲题设计要针对问题,更重要的是整个授课过程都要针对学员的困惑。否则,如果我们讲课不针对学员的困惑,天马行空、无的放矢,学员也一定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几年前我曾听一位校外专家讲生态环境问题,本来是慕名而去,结果却扫兴而归。那位专家一开始就演示了大量PPT图片,介绍当前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有多严重;接下来他讲造成环境问题的三个原因:一是地方官员不重视环保;二是环保部门监管不力;三是财政对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最后他的结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加强领导、加强监管、加大投入。

不能说那位专家没有问题意识,生态环境本身就是重大问题,可他两个多小时讲下来却未回答我的困惑。我当时困惑是,中央高度重视环保可为何地方官员不重视环保?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治理环境除了政府投入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市场机制在生态环保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所以在我看来,他的讲题虽然针对了问题,但讲课却未针对听众的困惑,并没有贯彻好问题导向。

是的,讲课所强调的问题导向,关键是要针对学员的困惑。这是说,教员要想讲好课,课前首先就得对学员有何困惑做到心中有数。问题是我们怎知道学员的困惑呢?当然是到学员中去调研,要是不调研,闭门造车,讲课难免会放空炮。我们常说理论要联系实际,对讲课来说,其实可理解为理论联系“问题”,这里的“问题”,就是学员的困惑。

说到学员的困惑,具体讲我认为有三方面:一是在讲题所涉领域学员目前尚未想到或者被忽视的问题;二是学员想到了但普遍存在疑惑与误解的问题;三是学员想到了而且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教员备课时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是否清楚?若不清楚,你最好先去做调研,做完调研再回来来写讲稿。

以上三方面问题清楚了,那么水到渠成,讲课也就有了针对性。说一件我自己亲历的往事。1992年我从人民大学毕业后到党校任教,那时候党校不像现在有这么多班次,年轻教员上讲台的机会不多,主要任务是跟班听课。想来也是幸运,当时进修部组织员王雪玉同志安排我为省部班学员作一次集体答疑。说是答疑,其实是讲一堂课。没想到课后学员会对我那堂课好评如潮,之后我也因此取得了进入主体班上课的资格。

 

人贵自知,那堂课能够大获成功,并非是我有什么过人的本领,而是那时侯天天与学员一起听课、一起研讨。朝夕相处,我知道学员的困惑在哪里;加上是答疑,所以备课时我把握了一个原则:凡是学员懂得的道理我皆不讲,重点只讲那些学员有疑惑或有误解的问题。当时我并不懂得“问题导向”,纯属无心插柳,不过那次意外的成功,却让我领悟到了讲课“针对性”的奥妙。

前面我将学员困惑分为三类,是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不知别人怎么看,但我自己觉得很管用。当年在经济学部任教时,每当接到新的讲题我都会去与学员研讨,目的是投石问路,看看学员对我的讲题有何思考,有哪些疑惑或误解,有哪些问题需要我提供论证,讲课时我就针对这些问题讲。这办法屡试不爽,许多学员毕业多年后还说记得我当年讲课的观点,说明那些观点曾引起过他们的共鸣。

我说这些并非王婆卖瓜,而是希望年轻教员要舍得花时间了解学员。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真正了解学员,讲课才会有针对性。这么说吧,假如你讲课能将学员引导到一个新的思维层面,或是你能澄清学员普遍存在的某些误解,又或是你能为学员提供分析某个问题的新角度与新方法,学员绝不会认为你讲课脱离实际、没有针对性。

最后要说的是,问题导向固然重要,但讲课要想满堂彩仅有问题导向不够,同时还得有学理支撑与恰当的讲课艺术。没有学理支撑,面对学员的困惑你会力不从心;而有学理支撑若无恰当的讲课艺术,照样也会美中不足。至于何为学理支撑与讲课艺术,限于篇幅我将另文谈。

谈学理支撑

前篇文章我说要讲好一堂课仅有问题导向不够,同时得有学理支撑。我还说过,党校教员讲课与地方或部门的领导作报告不同,领导作报告是根据中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提具体要求,用不着讲学理;教员讲课则是帮助学员领会中央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是没学理支撑,学员就不会把你当专家看。

党校的学员都是高中级干部,久经历练,大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来党校学习并不是要让教员为解决某些具体问题支招,而是希望在理论上进行充电。相比而言,我们教员缺乏实践历练但却有学理方面的优势,这样各自扬长避短,学员向教员学习理论,教员向学员了解实际,教学相长、各取所需,彼此正好可以优势互补。

可目前的现实是,我们不少教员上课却热衷于讲对策,对学理分析反倒不重视。在上学期培训部召开的座谈会上就有学员直言不讳地建议:老师上课不要过多讲对策,应把重点放在理论分析上。暑假前征求中组部驻班联络员的意见,他们也说讲对策并非教员的强项,理论没讲透就急于讲对策,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让学员认为你不懂实际。

作为同行,我明白我们教员为什么会热衷于讲对策。多年来学员一直有反映,说我们教员讲课容易理论脱离实际。为了不脱离实际,于是有人以为应重点讲对策。其实这看法是一种误解。我曾在中青二班当过一年的学员,据我所知,学员抱怨某些教员理论脱离实际,是指讲课空对空、没有针对性。要是有针对性,学员并不要求教员讲对策,倒是希望更多地从学理层面作讲解。

前篇文章我提到过生态环保,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校内主体班的重要讲题,这个问题怎么讲?若是讲对策,恐怕你我都可以提出若干对策来,而我们教员经常提到的是关闭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往深处想,这类企业真的能一刀切么?若是能够一刀切政府又何必等到今天?再说,这样的对策难道学员自己想不出?所以提对策要以学理为基础,要考虑可操作性,绝不可拍脑袋、想当然。

就用这个例子,让我说说如何用学理分析吧。研究生态环保问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理。别的学科我不懂,但我知道用经济学怎样分析。经济学认为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因是企业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分离。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断排放废水废气,而企业只承担私人成本(料、工、费),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却不承担,正因如此,企业才肆无忌惮地污染环境。

由此看,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关键是要将社会成本内化,让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成本。怎样将社会成本内化为企业成本呢?经济学有两种思路:一是庇古方案,即将社会成本与税收挂钩,由政府直接向污染排放企业征税;二是科斯定理,即由政府根据交易费用(社会协调成本)高低给企业分配排放权,并通过排放权的市场交易将社会成本内化。显然,前者是政府调节的思路,后者是市场调节的思路。

到此学理就算讲清楚了。学理清楚了,教员可以讲对策。不过,讲对策应重点针对体制机制,不要为具体问题开处方。比如内化社会成本是通过征税还是通过市场是体制问题,我们可以提建议;但对排放权具体怎么分配,是给甲企业多一些还是给乙企业多一些,此类具体问题不必讲。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我们不可能知道各地不同分配方案可能产生的交易费用是多少,既然不知道,我们凭什么替人家拿主意?

是的,教员应将重点放在学理上,对策要少讲甚至可以不讲,学理讲清楚了学员自己会知道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从科学方法论讲,现实问题也必须用学理解释,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比如下雨天你看见有人摔倒,有人摔倒是个事实,下雨也是事实。如果你解释有人摔倒是因为下雨,那你是用事实解释事实。而用学理解释,则是路面摩擦力小。这是说,如果摩擦力够大,下雨不会让人摔倒;摩擦力过小,不下雨也会让人摔倒。

学习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教员讲课注重学理分析,目的就是要引导学员运用学理指导实践。所谓学理,简单说就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理论原理,是理论分析框架。如果我们能让学员懂得学理,学员也就掌握了规律与分析框架,今后遇到现实问题他们自己就可举一反三,自行应对。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看,加强讲课的学理支撑正是我们教员的职责所在。

说到这里另有两点要提醒:一是用学理分析现实问题需对现实作学理转换。事实上,很多现实问题是不能直接用学理分析的,如果不将现实问题转换到学理层面,理论会派不上用场。前面我们之所以能用科斯定理分析生态问题,是因为先将生态问题转换成了社会成本问题。我反复思考过,过去学员说我们有些教员“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症结就在没有作这种转换。

第二点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讲课要有学理支撑,教员自己得有厚实的学术功底。学术功底从哪里来?当然是要多读书。马列经典要读;中央文件要读;其他经典也要读,只有读书多了功底才能扎实。可现在我们有些教员不愿坐下来读书,总想走捷径。教务部曾编过一本上世纪50年代前后党校一批名师的《老讲稿》,建议大家去读一读。读这部讲稿给我的感受是,若不博览群书绝对成不了一流教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断提高案例教学针对性实效性 李贵贺
学习时报:怎样写好决策咨询报告
聚焦课堂:关于上好党校专题课的几点体会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县级党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我看“研究式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