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讲座 | 陈纪言: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的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选择
讲者 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纪言教授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尽早进行介入治疗、开通罪犯血管,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而对于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运重建能否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CCS患者抗栓治疗指南推荐

2019 ESC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管理指南提出的CCS概念,包括了除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外,所有冠心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该指南对窦性心律CCS患者的抗栓治疗进行如下推荐:

  • 既往有心肌梗塞(MI)或接受过血运重建的患者,建议每日服用阿司匹林75mg~100mg(Ⅰ,A);

  • 氯吡格雷75mg/d仅作为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的替代治疗(Ⅰ,B);

  • 对于高缺血风险且无高出血风险患者,应该在考虑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增加一种抗栓药物进行长期的二级预防(Ⅱa,A);

  • 对于缺血性事件发生风险中危和无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在阿司匹林基础上增加一种抗栓药物用于长期的二级预防(Ⅱb,A)。

CCS患者临床治疗循证研究

1.OMT是CCS的基础治疗

2007年William E. Boden等发表于NEJM 的COURAGE研究纳入2,287例CCS患者,冠脉造影显示2/3患者属多支血管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最佳药物治疗(OMT)组和PCI(OMT联合PCI)组,中位随访4.6年。研究结果表明OMT联合PCI治疗并不能降低死亡、心梗或其他主要心血管事件;PCI组和OMT组主要终点(所有原因死亡或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分别为19%和18.5%(HR,1.05;95%CI,0.87-1.27;=0.62),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图1)


图1. COURAGE研究主要终点事件(PCI组&OMT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


AHA 2019 期间公布的ISCHEMIA研究纳入5,179例中重度心肌缺血的“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所有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侵入性治疗组和最佳药物治疗组,旨在探讨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血运重建可否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在侵入性治疗组中,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运重建(选择CAG引导的PCI或CABG),而优化药物治疗组的患者只有在OMT治疗失败后进行冠脉造影(图2)。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CV)、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搏骤停复苏以及因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侵入性治疗组为13.3%,而药物治疗组为15.5%(HR,0.93;95%CI,0.80-1.08;P =0.34),无显著统计学差异(HR,0.93;95%CI,0.80-1.08;=0.34)


图2. ISCHEMIA研究设计


图3. ISCHEMIA研究主要终点结果


2.FFR在介入决策中的角色

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COURAGE研究没有显示出PCI优于药物治疗的趋势。2012年ESC会议上公布的FAME II研究结果给了我们新的启示;该研究纳入1,220例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采用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冠脉是否有严重狭窄性病变。主要终点为死亡、心梗或紧急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FFR检测有狭窄性病变的患者中(FFR<0.8),单纯优化药物治疗组和PCI组的紧急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差异显著(9.5% vs. 0.7%, HR 0.7, P<0.001),两组患者的死亡和MI发生率均较低。FAME II研究表明在有狭窄性病变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PCI的确具有优于药物治疗的优势。FFR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扮演重要角色。

CCS患者血运重建指南推荐

2018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提出了对稳定性心绞痛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血运重建指征。CCS患者可从症状判断血运重建指征,主要包括:
  • 大面积缺血(>10%LV)或侵入性FFR检测结果异常(I,B);

  • 单支残余冠状动脉狭窄>50%(I,C);

  • 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冠脉狭窄合并运动受限的心绞痛或与心绞痛类似的症状,且对最佳药物治疗反应不佳(I,A)。

血运重建可改善预后指征:
  • 左主干病变狭窄>50%(I,A);

  • LAD近端狭窄>50%(I,A);

  • 双支或三支血管病变,狭窄>50%且合并LV功能受损(LVEF≤35%)(I,A)。

该指南还新增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收缩性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35%)患者血运重建建议:多支病变且外科手术风险可接受的患者,CABG为首选的血运重建策略(I,B);单支或双支病变的患者,若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PCI可作为CABG的替代选择(IIa,C)。
小 结
综上所述,OMT是CCS患者治疗的基础,临床实践中冠脉造影并不能完全准确的指导PCI,尤其是处理临界病变的情况;FFR功能学检查可提供更为可靠的指导,且为循证研究所证实。CCS患者若没有出现明显缺血症状,延期行PCI是非常安全的;若出现明显缺血症状,尽早介入可降低不良事件(主要是MI)的发生。临床实践中对于左主干病变、多支血管病变、LAD近端或缺血面积大于10%时,血运重建可以改善患者预后。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血运重建手术应基于缺血的客观依据,而不仅限于解剖。

文章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心血管年会(CSC 2019)暨中原心脏病学大会、河南省心血管病学年会、河南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年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到底该不该放支架?ISCHEMIA试验深度解读
三赢的结果!?最大规模该不该“放支架”研究:稳定型心绞痛者血运重建不能防心脏病发作,但可改善症状
为什么EuroCTO研究意义非凡?对于CTO-PCI,我们的最新认识是......
柳景华:对DECISION研究的十个质疑——CTO病变治疗临床实践新思考
装支架vs药物治疗,谁是最佳手段?这项研究说清楚了……| ESC 2020
葛均波:2018年心血管介入治疗年度盘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