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旦新发现给癌症治疗提供思路 基因活性找到调控开关

  东方网4月7日消息: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蓝斐教授实验室和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实验室合作,在国际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取得一项新发现:在癌细胞中,染色质中的增强子失控会过度强化附近癌基因的活性,导致细胞异常甚至癌变。研究同时发现,出现在该区域的蛋白质RACK7和去甲基化酶KDM5C可以限制此类增强子的活性,使基因表达保持在正常范围,从而抑制癌变。

  这一研究发现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天出版的Cell杂志上。Cell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与Nature和Science齐名,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期刊中排名第一。

  限制增强子活性

  癌症产生的潜在原因有很多,除了发生在DNA序列上的碱基突变,还有很多DNA之外的因素。作为遗传物质载体的染色质上还有另一种物质——组蛋白,它缠绕着DNA链,支撑和保护着DNA。组蛋白在稳固基因组的同时,也调控着基因的表达:通过改变相关因子的活性来改变DNA信号的释放,控制遗传数据库的输出,进而调控生物体的外在性状。

  蓝斐教授研究团队和施扬教授-石雨江教授研究团队的创新性发现,就好比在组蛋白上为基因活性找到了一个调控“开关”。此次研究的对象——发生在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上的甲基化,是用来标记该区段DNA活性的。研究发现,H3K4me3能发生在增强子区,标记着增强子的过度活化状态,并增强附近的癌基因活性和细胞转移能力,易造成癌变。研究组顺藤摸瓜,找到了一种名为RACK7的蛋白质,它可以吸引名为KDM5C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将原本的高甲基化状态转化成低甲基化状态,使周围的基因表达保持在正常范围,从而阻止细胞癌变。

  具极大应用前景

  由于改变增强子活性比改变基因序列更容易实现,因此具备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项发现,不仅发现了表观遗传修饰对基因组信息进行自我调节的新规律、提出了“增强子过度活化态”理论,更重要的是它潜在的医疗价值:很多癌症病例中存在RACK7和KDM5C突变现象,无法对增强子活性进行限制,使得本应保持低活性的基因异常活化。如今增强子活性调控机制被揭示,不仅对癌症发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更可为癌症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思路。

最新鲜的上海生活资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复旦教授发现基因活性调控新机制 有望抑制癌变
抑制癌基因活性的“开关”找到
干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学开关_郑大中科博生
KDM2b基因是什么?
试问肿瘤耐药谁主沉浮,表观调控舍我其谁
Mol Cell | 北大罗建沅组揭示细胞应激调控新通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