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家说| 袁钟:做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  袁钟

袁钟,医学博士、编审、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1999年被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任卫生部生命伦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学与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卫生部政治思想委员会卫生文化分会常务副会长、作家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副主委、北京市保护健康协会副会长。从事中西医比较医学、医学文化、医学伦理、医学出版和健康科普等研究及工作。

“为什么收入增加、职称提高,幸福感却下降?为什么技术水平提高,恐惧感却没有降低?为什么每天工作越来越忙碌,心里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的幸福到底在哪里?”

4月7日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医学博士袁钟教授在我校江宁校区至诚楼三楼报告厅为南医师生答疑解惑,一起和大家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医学的文化内涵。

“不是牙,

而是长牙的人来找我们看病!”

“把所有病人都当敌人?每一个病人都是可疑的炸弹?”袁教授说道——“视周围人为天使,你就幸福生活在天堂。视周围人为魔鬼,你就痛苦生活在地狱。一切尽在你把握之中!”

什么叫医疗?医疗起源于同情心,人贵在有同情心。最初人们因为看到有人受苦受难,就去帮他,这才叫做医疗!什么叫医院?中世纪时,基督教派的社会有很多流浪的、无人管的乞丐穷人。因此,他们设了一个场所让他们缓解苦难,最后慢慢形成了医院!

“因为爱才有了医疗和医院,如果这个精神泯灭了就不再叫医疗,那叫交易,它不可能有尊严。”袁教授以现今最热门的医患纠纷为切入点,开始与大家分享他的观点。然而,就像爱因斯坦曾经后悔没有找到核技术的正确使用方式一样,袁教授也认为现今的医疗纠纷更多地来源于人文层面而非生物层面。医生是一个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认识的知识体系,从多方位看待疾病,我们才能全面地认识医学。“不是牙而是长牙的人来找我们看病。”对此,袁教授风趣地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我们的医生应该学会和人打交道,我们不能只会和疾病打交道。”

有着科学家的技术

兼备传教士的灵魂

“人才不是单纯的成绩好、工资高,只有德才兼备的才是人才。有德无才的人是次品,而无才无德的是废品,最可怕的是有才无德的人,其于社会而言就如毒品。”

有了满身功夫可以干两件事情,一是见义勇为,二是拦路抢劫,现在大医院里不乏掌握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专家。曾有位医生告诉袁教授,他在消化科上班的第一天,他们科室要完成的指标还没完成,快要下班时来了一位患心血管病的农民因为挂错号找到了他,但他当天有位病人没来就诊,因此当时就违背良心给这位农民看病开了药,病人抓药再回来问他时,他觉得内心实在过意不去。他就告诉这位农民再去挂一个心血管的号,那个农民突然哭道——“我钱都用光了!”这位医生后来说道,他当时有一种坐台的感觉,从此告别了医院,不再做医生。

医学人文就是塑造医生的价值观,人内心的文化决定你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人这一辈子干嘛来了,如果有机会去新疆的沙漠看看,如果有一摊水,就一定有草,有草就有牛羊,有牛羊就有人。草的价值就是让牛羊活的好,牛羊的价值就是让人活的好,人的价值就是让其他生物活的好,这个社会有了你多一份美好,千万不要让这个社会因为有了我而多了一份痛苦或者不好。”

袁教授也着重向我们介绍了他所耳濡目染的协和文化。“有着科学家的技术,同时兼备传教士的灵魂。”他这样概括协和医生的特点,“他们相信一切都是至高无上的安排,因此更具使命感和神圣感。”不仅如此,协和始终坚持着人文的治疗方式以及严格的治疗监督。“追求、赞美、向往、努力”这四个词始终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标准。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协和医生很少出去聚会、逛街,而是在查文献,研究病案,一个病案后面附12篇文献。看到,网上盛传医生工作辛苦劳累的照片,一名年轻的协和血液科医生说:“不想给自己一个偷懒的理由。”

“如果医生只看患者的口袋,

患者会恨死你!”

从医学发展史的角度,袁教授将社会的形态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血缘至上的年代,第二阶段为信仰至上的时代,而第三阶段,即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阶段,利益共同体的时代。

“医院今年5亿元,医院8亿元,医院20亿元”;开总结大会时,有院长说:“过去的一年,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我们医院的住院患者增加了20%,我们的门诊患者增加了30%,我们的收入增加了10%。”可能大多数主任和医生都会觉得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这些话,医院院长说出来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呢?袁钟教授指出:“其实,这不应该是院长说的话!医生不是商人!医院院长该怎么说?院长应该说的是——‘我们治愈了多少人,我们帮助了多少人。’想赚钱,千万别当医生!”

医学是以道德为根,以科学技术为专,以人为社会为博的知识体系,“医生不应牺牲善良来谋求利益!”袁教授介绍,维吾尔族人认为人去世了可以升天,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升天,要经过集体讨论,像贪官、坏警察、坏城管要被打入地狱,但只有两个职业可以不经过讨论集体升天,那就是医生和教师。“什么叫尊严,我也是一名医生,我非常有体会。当一个人找你看病,把所有隐私告诉你,把衣服脱光了让你检查,把所有痛苦告诉你,把生命都交给你,医生是仅次于神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如果作为一名医生不好好看病,而是只看患者的口袋,患者会恨死你!”

科学是有局限的,

只有靠爱来弥补

“白墙壁、白大褂,再加一个惨白色的脸,会让人感觉太恐怖啦!”袁教授说到,科学是有局限的,只有靠爱来弥补——“输液先输情。其实,在当今中国,大家在乎的并非你真的做到与否,更多的在于你是否让病人觉得你已竭尽全力。”“您好、请坐、慢走,三个词虽然简短,但给人以温暖!”袁教授讲道,“多一点耐心,多一句问候,多一份关怀。往往,一个暖人的微笑,一次心灵的触摸,一个亲切的称呼,能够改变一切。”

虽然当前医患之间冲突的表现各异,从表面上看其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从深层次看,绝大多数都是非技术方面的,也就是说都可以归结为文化的层面,即医生对于患者的文化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甚至根本就不了解,使得医生无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导致医患之间冲突不断,乃至引发了医务行业的信任危机。若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先从医生自我做起,即做一名与文化相适应的医生。

“如今,无数医生在医学人文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技术为武器,维系苍生的健康,缓解苍生的病痛,重视百姓的尊严和幸福!在医生这个群体里,我们欣慰地看到人类的本性所表现出来的一切优秀品质:善良、仁慈、温柔、睿智、勤奋、坚毅、勇敢、执着、细腻、谦虚、无私。”

最后,袁教授向大家倡议,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今医学生们的要求——“以救厄立志,以气节立人,以学问立身。”

袁钟教授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听了我感觉就像喝了一碗温暖的、浓浓的心灵鸡汤,丰盛而富含营养,这当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善良,用善良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应对世间万事万物。”、“今后,我也要做一个灵魂高尚的好医生!”

文字 / 陈远 姜海婷

摄影 / 郑志伟

编辑 / 陈思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协和医院袁钟教授:夷医都知道自己不行
协和袁钟教授演讲
协和医科大袁钟教授
揭秘“协和三宝”之教授:汇集众多院士,屡创医学先河,对病人关怀备至!
协和医大袁钟教授犀利发声,振聋发聩!
(7)钟南山院士的传奇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