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息肉和结节

前几天我们发布了《体检发现了这些问题,不要太紧张之上篇》,反响热烈,小伙伴们纷纷追问,下篇啥时候出~

于是乎,下篇来了。今天我们讲的是息肉和结节

随着健康意识提高,越来越多人会在体检中增加癌症筛查。以肺癌为例,低剂量螺旋CT就是肺癌筛查的手段,当有的人看到体检结果上写着“肺部结节”都会很恐慌,以为自己就跟肺癌沾上边了。

息肉、结节,体检结果上写着的这些名词,大多数伴随着某些敏感器官,比如直肠、胆囊、肺、甲状腺……这些名词的出现往往让人内心感到一阵焦虑,这些指标是不是往往跟癌症相关?会不会有恶化或者癌变的可能?

息 肉

它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很难被发现,这些病变多数属良性,但有一部分会有恶变倾向。专家建议只要在体检中发现息肉就应尽可能切除,随后送去病理活检,确诊息肉类型,防止复发

▲病理检查

肠息肉:肠镜检查也可切除息肉

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道多出来的一块肉,只要及时发现将其切除,随后保证定期做肠镜检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有效预防其复发及癌变。随着肠镜技术的发展,现在肠镜不单纯只是检查,在发现肠道息肉后,征求患者同意的话,在做肠镜检查的同时就可将息肉切除。

因为肠道息肉有很多种类型,其癌变几率也有不同。第一种是腺瘤性息肉,由基因突变引起,有癌变倾向,此类息肉一般认为如不做处理,3~8年就会癌变。第二种是炎症性息肉,由肠道炎症引起,如肠炎、经常腹泻等都可能出现炎症性息肉,但此类息肉一般被认为没有癌变倾向,随着炎症的好转,息肉也可能逐渐消退。第三种是增生性息肉,其成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其癌变几率较腺瘤性息肉低,较炎症性息肉高。

因此,一般建议,肠镜时只要发现肠息肉就立即切除,随后送去病理活检,确诊息肉类型。

另外,肠息肉容易复发,所以并非切除就完全解除癌变风险,患者还要做好预防工作,病理活检给后续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如果是炎症性息肉,那么无需太过担心,但如果属于腺瘤性或增生性息肉,则建议每年做一次肠镜。

也许有人会问到,息肉大小与癌变相关性大么?从概率学分析,确实息肉越大,其癌变几率越大,但对于小息肉也不能掉以轻心,一些小息肉最小直径只有1~2毫米,在检查时非常容易被漏查,尤其是右半结直肠处的扁平状息肉,漏查后任其发展,其危害比大息肉更高。

胆囊息肉:确诊息肉性质很重要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多发息肉已成临床最常见的息肉类型之一,此类息肉为胆囊内胆固醇沉着而非真性息肉,目前也尚无恶变报道,大多数患者可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

但由于少数胆囊息肉可能是早期胆囊癌或是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发现胆囊息肉后一定要重视。患者可进行进一步检查,做下常规超声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声学血管造影检查,内镜超声检查或CT增强扫描,以确定胆囊息肉是肿瘤性息肉还是非肿瘤性息肉。

对于胆囊息肉,如果患者已有明显不适,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宜行手术治疗,通常可采用微创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术。

此外,非肿瘤性胆囊息肉也存在一定癌变风险,所以如具有以下恶变危险因素,也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即患者年龄超过50岁;息肉直径≥1厘米;息肉逐渐增大;单发病变;合并胆囊结石。而对于无明显症状、无危险因素胆囊息肉患者,不建议手术,应每6个月B超复查1次,追踪病情变化

结 节

结节在近年来的体检里检出几率越来越高,到底结节是什么?

其实,结节只是影像学上的一个描述性名词。通常在影像检查中(如CT或胸片)发现类圆形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病灶通常描述为结节灶,当直径小于1厘米时常被描述为“小结节”,而直径小于0.5厘米时就被称为“微小或细小结节”。随着影像设备和检查技术尤其是近年来多排螺旋CT的出现,分辨率和薄层成像的能力大大提高。小结节或微小结节发现得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640排动态容积CT检查

肺部结节:并非都是癌

肺部结节并不是一个明确的诊断。一般来说,年龄大的、肺部有基础疾病的人,做检查容易发现肺部结节。形成肺部结节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炎症性的肺部感染,如肺结核、肺真菌病等,还有良性肿瘤如错构瘤软骨瘤,及肺部恶性肿瘤或肺的转移瘤(由全身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到肺部)等。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肺部结节都直接指向肺癌

以前体检一般都只做胸片,由于辨别率低,小于1厘米的肺部结节漏诊率高达80%。随着经济和技术的提高,现在很多人都会在体检时加检低剂量螺旋CT,能够辨别出越来越多的小结节或微小结节,这也是现在结节被大量发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发现肺部结节也不需要过于恐慌,因为其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最后被证实是肺癌,大部分人都是炎症性的和良性的肿瘤。一旦发现肺部结节要找专业医生进行鉴别判断。

对于小于5毫米的微小结节,一般建议仅做随访观察,3个月到半年重新做一次CT检查,观察结节的生长速度。如结节没有变化、没有异常增大,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有的甚至会随着时间变化慢慢消失。

对于1厘米以上的大结节,则建议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特别是肺癌高危人群需更加慎重,定期进行复查。

甲状腺结节:99%都是良性

甲状腺结节是指在甲状腺内的肿块,可随吞咽动作随甲状腺而上下移动。甲状腺结节在中年女性群体中较常见,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等都可以表现为结节。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不足1%,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

甲状腺结节高发的原因与现在检测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以前做甲状腺检查时,多采取外科触诊的方式,现在B超普及了,可以检测出比较小的、位置比较隐蔽的甲状腺结节。

有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这其实有很精确的界定。如结节影响甲状腺功能,或伴随有炎症,通常需要治疗。甲状腺结节治疗的依据不仅只看结节的大小、多少,还要看“样貌”。如结节的边缘清晰、圆滑,没有钙化迹象,一般可继续观察发展;而结节轮廓毛糙、不光滑,且摸上去明显有硬度的就需警惕了。大部分良性甲状腺结节不需治疗,6~12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一般来说,甲状腺结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需警惕

1、单个结节比多个危险;

2、单个结节硬、固定、不痛;

3、长得快;

4、超声提示结节有微小钙化点;

5、超声提示为低回声结节且边界不清,低回声结节比中、高回声结节恶性可能性大;

6、实性结节比囊性或囊实性结节危险大;

7、邻近的颈淋巴结有肿大;

8、引起压迫症状或出现声音嘶哑。

下篇就到这里啦~感谢观看!

本文部分源于老人报

记者:殷鑫、黄旭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囊肿、息肉、结节……
结节、息肉是不是癌?要不要治?
结节、息肉、增生……哪些会“癌变”?答案来了~
胃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甲状腺结节、肺...
体检查出结节、息肉、囊肿、增生……应该怎么办?
体检查出增生、结节、息肉、囊肿……哪个是癌症的先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