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多患者放支架一年后又来做手术

我们以不高的GDP占比,维持了13亿多人口的健康,这非常不容易。我国大中城市人均预期寿命已超80岁,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对于成绩,必须加以肯定,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治疗手段进步,疾病也越来越多,经济负担也越来越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预防和诊疗后的慢病管理上。

我国是一个慢病高发的国家,慢病已经给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患者、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给许多家庭造成了非常多的痛苦。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年来烈性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但慢病的发病率却在不断提高。比如“三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心脑血管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骨科系统疾病等,对家庭可能产生巨大影响。

大家经常觉得医院就是一个保险站,我进了医院,医生就有义务和责任把我的病治好,此后就没问题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念。

为什么要把诊疗分成3个阶段?就是想告诉大家:医院可以帮你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更重要的在于个人管理及家庭管理,特别是慢病。

举个简单例子,近10年来我国心脏介入手术(即放支架)发展速度非常快,从每年大约10万例病人,发展到2016年近70万例。

这种手术确实挽救了很多病人生命,但术后还需管理,我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放了支架后,患者就觉得身体已经恢复了,病治好了,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

我们统计过,许多病人以前放过支架,可一年左右时间后,他又要来再次做手术,因为后期管理不到位。

在今天,我们还没有建立一个特别强的、行之有效的、能够追踪的诊疗后管理制度。北京健康促进会正牵头组织全国最著名的一些心脏科专家,选取足够数量的患者,通过随机对照型实验,研究经诊疗后有规律的慢病管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颈动脉堵塞怎么办?航空总医院金永健
慢病管理不得不关注的“大夫”——涛大夫
胡大一教授:谁最需要“4S”级的心脏保养计划|心脏| 心血管
世界青光眼周专访:王宁利教授谈青光眼的诊疗现状
“无效治疗”被曝光,医生直言:很多手术无需做,很多药无需用
冠脉球囊也进入百元时代 医生成了没人疼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