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腰椎不稳的基本概念和影像学原理

学习目的:

  1. 描述结构性腰椎不稳(LSI)的定义,直接和间接放射学特征

  2. 审查各种放射成像技术及其优缺点,以评估LSI

腰椎不稳是腰痛、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可能与严重残疾相关联(Leone A,2007)。腰椎不稳定(LSI)是确定脊柱融合和减压手术指征的重要因素(Mulholland RC,2008)。虽然已经发表了很多关于LSI的相关文章,但仍然缺乏对不稳定性的定义。

Frymoyer J等人将LSI定义为:对施加负荷的异常响应,其特征在于运动节段中的异常运动超出正常约束,这损害了小关节,椎间盘,韧带和肌肉等约束结构。脊柱不稳定性诊断的主要内容是功能性脊柱单位(椎骨,韧带和肌肉复合体)稳定性的丧失,这可能导致弹性降低、活动度增加、和运动异常(Manfre L,2007)。 在分析LSI之前,定义不稳定的主要概念很重要(Ross J,2016):

前滑脱--椎体相对于下方的前移位;

anterolisthesis- anterior displacement of vertebral body relative to one below;

后滑脱 - 椎体相对于下方的后移位;

retrolisthesis- posterior displacement of vertebral body relative to one below;

脊椎前移 - 椎体完全向前移位,下移位至下一级;

spondyloptosis- vertebral body displaced completely anteriorly, with inferior displacement to level of one below;

退行性腰椎滑脱 - 在完整神经弓存在的情况下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的前滑动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anterior slippage of vertebral body on another in presence of intact neural arch

基于维持该过程的病理生理机制存在不同的不稳定模式:退行性,创伤性,术后性和肿瘤性(Muto M,2016)。

退行性不稳定被定义为脊柱功能单元之间关系中矢量力的变化,产生异常,不平衡,矛盾的运动(Izzo R,2013)。 椎间盘退变导致三关节复合体(自诱导退行性疾病)的生物力学功能,损伤和紧张退化的丧失。 不稳定不是一种全有或全无的现象,但在退行性疾病中总是以不同程度和形式存在,调节其症状和进化(Izzo R,2013)。 Kirkaldy-Willis和Farfan定义了退化级别:

功能障碍阶段或微不稳定性:受影响的部分具有异常的病理运动而没有结构变化

Dysfunction phase or microinstability: the affected segment have abnormal, pathological motion without structural changes

不稳定:在受影响的部分中,异常运动增加并且观察到退行性变化

Instability: in the affected segment abnormal motion increases and degenerative changes is observed

恢复稳定:受影响的节段的纤维化和骨赘稳定,没有病理运动

Restabilization: fibrotic and osteophytic stabilization of affected segment without no pathological motion

图1:Kirkaldy-Willis和Farfan(1982)描述的退行性分级。 一级:功能障碍阶段; 二级:不稳定;三级:恢复稳定

创伤性不稳定与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之间的区别密切相关。 所有脊柱结构都有助于稳定。 每当创伤损坏柱元素时,它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Denis将脊柱元素分为三列,并将不稳定性定义为对两列的伤害。 识别稳定性与不稳定性骨折最重要的发现是后韧带的状态(Muto M,2016)。

图2:三柱Denis分类。ALL - 前纵韧带; PLL - 后纵韧带; ITL  - 横突韧带; ISL  - 棘突间韧带; SSL  - 棘上韧带

肿瘤不稳定性被定义为与运动相关的疼痛、症状、或进行性畸形、和/或生理负荷下的神经妥协相关的肿瘤过程丧失脊柱完整性(Ross JS,2015)。 当需要手术稳定时,在椎管狭窄或压缩性骨折发生之前识别情况是很重要的。 稳定椎体病变的经典临床指征是(Izzo R,2013):椎体塌陷超过50%,椎弓根转移受累,半身或前后元素转移受累。 有很少的评分系统可以预测不稳定性,但没有一个对患者管理有重大的临床影响。 新的脊柱不稳定性肿瘤评分(SINS)已导致脊柱肿瘤文献中统一报告的改善,但目前,SINS的预后价值存在争议(Versteeg AL,2016)。

术后不稳定可能演变为脊柱广泛椎板切除术或脊柱不稳定,晚期并发症为邻近的上下关节加速融合(Ross J, 2015)。

LSI患者通常会出现急剧的下背痛和活动能力丧失。 过伸--过曲位X线片可以显示,对于具有功能不稳定的患者,由于腰椎节段性不稳定引起的腰痛的估计患病率约为33%(Alyazedi FM,2015)。 然而,X线摄影不稳定性仅基于图像发现,并且即使患者表现出射线照相不稳定性,它们也不总是表现出不稳定的临床症状(Takayanagi K,2001)。

图3:20岁的女病人,从5楼跌倒。 进行全身CT(WBCT)多创伤成像方案。 A-矢状图显示L1 I°爆裂压缩性骨折; B-轴位图显示L1上1/3的骨折; C-轴向图像显示L1下部1/3的骨折线

图4:脊柱不稳定性肿瘤评分

图5:21岁男性患者,双腿进行性疼痛3个月。 A  - 腰椎X线片显示L3体内的多环溶骨性病灶; B,E-矢状位T1图像显示L3体内的等信号肿块,伴有椎旁和硬膜外扩张,上下端板破坏; C-矢状位T2图像显示,在L3体内等信号肿块里面有高信号成分,伴有椎旁和硬膜外扩张; D-矢状T2图像TIRM显示背侧骨窄水肿; F-轴T2图像显示L3椎弓根水平的肿块,椎旁,硬膜外扩张到两个椎弓根; G,H轴向T1 fs和c / m(h)图像显示不均匀对比增强(组织学 - 尤文肉瘤)

图6:74岁女性患者,患有腰部疼痛,涉及胃,两肋,活动能力受限。A-矢状位CT图像; B-椎弓根水平的B-轴CT图像;C-轴向CT图像显示T12 / L1切面水平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浸润椎弓根,扩散到骨骼边界以外,具有不均匀的对比度增强。 脊髓狭窄,T11棘突的溶骨性病变;D-平扫CT图像; E-CT增强扫描,不均匀对比度增强;F-MR矢状位T1图像显示T11,T12椎弓上的低信号肿块; G  -  MR矢状T2图像显示T12水平的肿块; H-MR STIR图像显示水肿和周围组织浸润; I-MR轴位图像,T12椎间盘; J- 肿块闭塞双侧椎间孔,硬膜外扩散,强烈增强; K-MR矢状T1 fs显示强烈的增强(分化差的腺癌转移(来自肺部))

建立脊柱不稳定性的诊断标准已经改进,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开发了各种成像技术,来评估脊柱不稳定性的存在,每种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然而,LSI评估缺乏放射学标准,诊断通常基于异常椎体运动的间接和直接成像结果。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是腰椎过屈-过伸 - 放射摄影术,但CT和MRI也有应用于该领域的专用方案。 在这篇材料中,我们回顾了不同的成像技术,并区分了有助于诊断LSI的间接和直接放射学特征。我们将在不同的成像方式中区分LSI的间接征象,这些将表明脊柱不稳定或与脊柱不稳定有关。

1、平片

提供了几种间接征象,例如中度椎间盘退变,伴有轻度椎间盘狭窄,骨硬化和椎体终板骨赘(Kirkaldy-Willis W,1985)。 牵引性骨刺(Traction spur),位于距离终板2-3毫米处,具有水平方向(Remy S Nizard,2001)。 椎间盘内的真空征(Vacuum phenomenon)(Leone A,2007)。 X线平片属于初始检查,但具有不确定的诊断价值。

图7:40岁女性患者,患有进行性,长期背部疼痛,神经源性跛行。 A,B腰椎X线片显示约7 mm的L4前滑脱; C-MR矢状位T1显示~5 mm L4前滑脱,L4变形,退行性椎间盘; D,E  -  MR两侧的矢状T1图像 - 绿色箭头显示关节内的缺陷; F-MR T2轴位图像 - 关节积液伴关节积液,右侧关节囊肿(绿色箭头)使椎管狭窄; G-MR T2轴位图像显示关节积液伴有关节积液和轻度肥大的韧带。

2、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可以提供脊柱退行性变化和小关节定向的详细视图。 CT可以证明潜在的易感解剖因素,如小关节不对称,单侧凹陷狭窄,椎间盘突出,可能导致椎骨轴向旋转异常(旋转性滑脱)(Muto M,2016)。 CT对于椎间盘内的牵引性骨刺,小关节关节和真空征的检测,具有比普通X线摄影更高的灵敏度(Larde D,1982)。 然而,这些发现与脊柱不稳定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怀疑的。 在创伤的情况下,CT可以精确检测中柱和后柱的骨折,揭示潜在的不稳定病变,可以很好地评估椎体对齐和脱位骨碎片的空间位置(Campbell SE,1995),并且是首选的成像方式。 急性多发伤患者。

图8:36岁男性患者。 A-MR T1矢状图像; B-MR矢状位图像; C-MR轴位T2图像(2009-03),无异常影像学表现; E-MR T1矢状位图像,F-MR T2矢状位图像(2017-02)显示L4 / L5椎间盘脱水伴椎体变窄; D-MR轴位T2图像显示椎间关节关节炎,轻度肥大的韧带。 功能性X射线:G-屈曲,H-伸展 - 表示腰椎不稳

3、磁共振成像

MR成像检测软组织异常(椎间盘退变,小关节)高度敏感,可以观察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导致脊柱不稳定(Splendiani A,2015)。 牵引性骨赘和环状撕裂与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有关(Splendiani A,2015)。 MRI对患者不稳定机会增加的鉴定可能具有临床相关性,可影响功能性X线片的适应症(Iguchi T,2004)。

动态和轴向负重放射体位,可以通过实际观察的椎间不稳定,或两个椎骨之间的异常运动来识别直接LSI特征。

图9:52岁男性患者。 CT图像:A-软组织窗口,B-骨窗 - 矢状图像显示L5,L4 / L5、 L5 / S1椎间盘膨出与真空征,轻度软骨下硬化约3 mm。 MR图像:C-矢状T1,D-矢状T2,E- STIR-显示L4-S1终板的Modic I / II改变,椎间盘脱水和膨出的迹象; F-L4 / L5,G-L5 / S1小关节关节炎。 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脊柱不稳定的间接征象,应该为该患者推荐功能性X射线。

4、功能位X线照相术

具有直立前 - 后位、中性正侧,过伸位,过曲位的功能性X射线照片,是诊断椎间不稳定性的最广泛使用的成像方法(Pieper CC,2014),其在日常实践中以其低成本和广泛可用性。 然而,它具有非标准化技术的局限性,准确性可疑且测量重现性差(Jang YS,2009)。 Segundo S.等(2016)提出了一种执行屈曲X线片评估节间不稳定性的技术:

      患者坐在长凳上,双脚完全支撑在地板上,膝盖和臀部略微弯曲,双臂交叉放在胸部,指示患者尽可能向前弯曲躯干以获得 此时的图像,在此之后,指示患者执行最大的主动延伸以在该时刻捕获图像。 然而,患者定位或X射线束方向的轻微变化可能导致椎骨移位范围的10-15%变化(Leone A,2007)。 此外,由于患有不稳定的患者经常出现相关的椎间盘和根管病变,因此常规放射摄影术在其评估这些结构中的诊断用途受到限制。

图10:51岁女性患者。 功能性X射线(2007-01):A-中性,B-屈曲,C-延伸 - 没有异常。 MR图像:D-T1矢状,E-矢状T2-显示L4 / L5椎间盘未明确的退行性改变; E,G-轴T2-显示小关节增生,伴有积液。 黄韧带功能性X射线(2017-01):H-中性,I-屈曲,J-延伸 - 证明L4不稳定

图11。80岁女性患者。 功能性X射线:A-中性,B-屈曲,E-延伸 - 证明不稳定的L3前滑脱。 CT图像:D-矢状软组织窗,E-矢状骨窗 - 显示L3 / L4椎间盘的真空现象,椎管狭窄。 G-轴软组织窗,F-矢状骨窗 - 小关节关节,伴有L3 / L4,水平的真空现象。 黄韧带肥大,椎管狭窄。

椎体滑脱放射学测量,通常通过沿着椎体的上终板绘制基线来测量,而另外两条垂直线,一个通过椎体的上后缘,另外一个通过相邻椎骨的后下缘绘制(White A,1990)。 用于描述退行性不稳定的标准:

动态滑动>屈曲/伸展3mm

静态滑动≥4.5mm

角度> 10-15°(Ross J,2015)

功能性X线摄影的价值是值得商榷的,然而,大多数外科医生仍然使用它们来表示不稳定性。

图12:24岁男性患者。 CT矢状图:A-骨窗,B-软组织窗 - 显示L5的14mm前滑脱,椎间盘变形,真空现象和L5 / S1椎体终板下硬化。 C,D CT矢状图像显示双侧峡部缺损。MR图像:E- STIR图像显示L5滑脱与L5 / S1椎间盘变性。 F-T1矢状位图显示L5 / S1椎间孔狭窄。

图13:68岁的女性患者。 MR图像:A-T1矢状,B-T2矢状,C-T2 tirm-表现出约4.5mm的L4前滑脱。 MR T2轴向图像D,E,F-显示L3 / L4,L4 / L5,L5 / S1的退行性变化。 功能性X射线:G-中性; H-延伸; I-屈曲证明L4列表是稳定的。

图14:Dupuis的测量技术。 通过沿着上部和下部椎体的后皮质绘制线U和L来测量矢状面平移。 沿着上椎体的下端板绘制第三线I,并且通过线I和U的交叉点平行于L绘制第四线R.平移被定义为平行线L和R之间的垂直距离。 为了避免由于X射线放大因子引起的不准确性,平移被测量为上椎体宽度(W)的百分比。 通过绘制垂直线到后体线(U和L)来测量矢状面旋转。 如果角度的顶点在椎体后面,则角度为正; 如果它是前面的,角度是负的。

5、轴向负荷CT和MRI 

MRI和CT通常在患者仰卧时进行,因此脊柱无负荷,而腰痛患者在站立或坐着时常常出现,与仰卧位相比症状可能增加。理想情况下,站立位置的成像对于施加在脊柱上的正常重力是最佳的,然而,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已经开发了几种装置,其在CT或MRI检查期间以仰卧位置轴向地加载到脊柱。装置由非磁性X射线透明护套组成,带有连接到踏板的带子。通过拧紧或松开压缩部件上的调节旋钮,可以调节负载并均匀地分配到两个腿。在轴向加载期间,紧固侧带以将躯干上大约60%的患者体重压力施加到足板上。Hiial(AL)MRI或CT模拟正常重力下的直立位置,模拟腰椎轴向压缩状态,检测动态或隐匿性变化,如硬膜囊或神经根的机械压迫(Hiwatashi A, 2004)。与标准成像相比,AL扫描可能表现出更多且经常共存的异常,包括:椎间盘形态,椎间关系,小关节,黄韧带,棘突间,棘突移动和椎间孔形状的变化(Manfre L,2007) 。在AL期间最常见的变化是椎管狭窄的增加,已经在预载MRI研究中出现,增加的椎间盘突出,黄韧带韧带增厚,滑膜囊肿的存在或滑脱加重(Manfre L,2007)。然而,研究表明腰椎在仰卧位轴向负荷下的对齐参数,包括椎间角,椎间盘高度和前凸角,并不完全等于在实际站立位置观察到的参数和当患者处于仰卧位时,不能正确地复制站立位置的腰椎的轴向负荷程度(Hioki A,2010)。

图15:MR成像期间的轴向负荷。 患者佩戴L-Spine背心,将患者的脚放在压迫装置的足板上。 通过收紧带子,在成像期间对患者的脊柱施加轴向载荷。

图16:用于扫描多个位置的开放式MRI系统:站立,坐下,弯曲或躺下。

 6、动态MRI

磁体和梯度线圈的最新进展,已经开发出一种开放式MRI系统,其为研究脊柱运动学,特别是椎骨不稳定性提供了机会。MRI是唯一直接评估韧带完整性的成像模式,这对于脊柱稳定性至关重要。动态MRI可用于评估腰椎的不稳定性,检测已经存在于仰卧位置的突起和/或突出椎间盘的隐藏修改(Splendiani A,2016)。它还有助于评估腰椎滑脱和腰椎管狭窄的存在或改变。

参考文献

  • Alyazedi FM, L. E. (2015). The inter-rater reliability of clinical tests that best predict the sub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segmental instability: structural, functional and combined instability. The Journal of Manual & Manipulative Therapy 23(4), 197-204.

  • Beazell JR. (2010). Lumbar instability: an evolving and challenging concept. J Man Manip Ther., 18(1), 9–14.

  • Bram J, Z. M. (1998). MR abnormalities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ks and adjacent bone marrow as predictors of segmental in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 Acta Radiol 39, 18-23.

  • Campbell SE, P. C. (1995). The value of CT in determining potential instability of simple wedge-compression fractures of lumbar spine. AJNR Am J Neuroradiol 16, 1385-92.

  • Cartolari R, A. G. (1998). Axial loaded computed tomography (AL-CT), and cine AL-CT. Riv Neuroradiol 11, 275–286.  
    Frymoyer JW, S. D. (1985). Segmental instability: rationale for treatment. Spine, 280-286.

  • Hanely EN. (1995). The indications for lumbar spinal fusion with and withought instrumentation. Spine 20(24), 143S-153S.

  • Hioki A, M. K. (2010). Lumbar axial loading device alters lumbar sagittal alignment differently from upright stand- ing position: a computed tomography study . Spine 35, 995-1001.

  • Hiwatashi A, D. B. (2004). Axial loading during MR imaging can influence treatment decision for symptomatic spinal stenosi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5, 170–174.

  • Iguchi T, K. A. (2004). Lumbar instability and clinical symptoms: which is the more critical factor for symptoms: sagittal translation or segment angulation? J Spinal Disord Tech 17, 284-290.

  • Jang YS, K. H. (2009). Radiographic parameters of segmental instability in lumbar spine using kinetic MRI. J Korean Neurosurg Soc 45 , 24-31.

  • Kirkaldy-Willis W. (1985). Symposium on instability of the lumbar spine: Introduction. Spine 10, 254-55.

  • Kishner S, M. M. (2015). Lumbar Spine Anatomy. Medscape.

  • Larde D, M. D. (1982). Spinal vacuum phenomenon: CT diagnosis and significance . J Comput Assist Tomogr 6, 671-676.

  • Leone A, G. G.-P. (2007). Lumbar Intervertebral Instability: A Review. Radiology, 245(1), 62-77.

  • Manfre L, C. R. (2007). Spinal Instability — Axial Loaded Imaging of the Spine. In: Van Goethem J.W.M., van den Hauwe L., Parizel P.M. (eds) Spinal Imaging. Medical Radiology (Diagnostic Imaging). .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 Mulholland RC. (2008). The myth of lumbar instability : the importance of abnormal loading as a cause of low back pain. Eur Spine J 17 :, 619-625.

  • Muto M, G. F. (2016). Neuroimaging of Spinal Instability. 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 24(3), 485-94.

  • Pieper CC, G. S. (2014). Radiographic evaluation of ventral instability in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 do we need extension radiographs in routine exams? Eur Spine J 23, 96-101.

  • Remy S Nizard, M. W.-D. (2001). Radiologic assess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instability and degenerative spondylolidthesis. Radiol Clin North Am 39(1), 55-71.

  • Splendiani A, P. L. (2015). Lumbar spinal Instability: an updated rewiew. OMICS J of Radiol 4(1) .

  • Takayanagi K, T. K. (2001). Using cineradiography for continuous dynamic-motion analysis of the lumbar spine. Spine 26 , 1858-1865.

  • White A, P. M. (1990). Clinical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 2nd edition.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 Ross JS, Moore KR. Diagnostic Imaging, Spine. Amirsys; 2015

  • Izzo R, Guarnieri G, Guglielmi G, Muto M. Biomechanics of the spine. Part II: spinal instability. Eur J Radiol. 2013;82(1):127-38.

  • Fox S, Spiess M, Hnenny L, Fourney DR. 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 (SINS): Reliability Among Spine Fellows and Resident Physicians in Orthopedic Surgery and Neurosurgery. Global Spine J. 2017;7(8):744-748.

  • Versteeg AL, Verlaan JJ, Sahgal A, et al. The Spinal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core: Impact on Oncologic Decision-Making. Spine. 2016;41 Suppl 20:S231-S23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科手术早知道061: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
中英文字幕:侧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从终板炎到Modic变之(四)——分级完备暨结局篇
针灸整脊实例诊疗腰骶病症
腰椎融合术
当前脊柱内置物的成像:腰椎(高清多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