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上海穿弄堂
      昨天等米仓放学出来时,一祖父走过我面前,飘过来一句:“可以穿弄堂回去啊。”“穿弄堂”一词真是多年未听见过,很入耳。上海的街区一块一块的,内中有无数弄堂是两头通的。那些弄堂有的窄到仅能容身,自行车都要下来推才能过去,放到朱家角,导游又要说是“摸乳弄”了;有的宽大笔直,甚至成了今天网红弄堂,如愚园路愚谷邨、延安中路“中苏友好大厦”对面四明村、岳阳路建国西路建业里、乌鲁木齐路木齐里(被拆除了)等等。
愚谷邨(愚园路361弄),1934年由广东潮阳人陈楚南投资建造
四明村(在延安中路913弄与巨鹿路622号之间),
系四明银行于1912年与1928年两次投资兴建
建业里(位于上海市建国西路496弄1-80号),于上世纪30年代建造
有传说,抗战时敌伪规定:上海走不通的弄堂铺水泥地,四通八达的弄堂以鹅卵石铺“弹咯路”,此说存疑,为啥?上海不是一天建成的,至少在1950年代初期已经不是这样了。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大炼钢铁”,要以年产1070万吨钢,“在15年左右时间内赶上和超过英国”,(这是大人在“过家家”,大家练戆)于是,但凡弄堂,所有铁门都拆将下来作废铁,穿弄堂更加毫无障碍。
    我小时候喜欢穿弄堂走,其实穿弄堂不一定是走近路,只是小孩变着花样打发无聊时光。我住在常熟路上时,每天走到大木桥路肇嘉浜路口的59中学读书,早上出门由华亭路向南,半小时的路,可以穿过新康花园、敦和里等许多弄堂,一段接一段,最后从那时还是滚地龙般的嘉善路走出来。沿途可以招呼三二男生嘻嘻哈哈地同行;见到女生虽脸红心跳也不理不睬,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风气。
新康花园,淮海中路1273
(建于1934年,由马海洋行设计。为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放学回家则是一大拨男生一起走,再穿其他各种各样弄堂绕回家。那时功课不多,更主要是功课不好,所以,浪费在穿弄堂的时间很多,回家放下书包就做功课的事情几乎没有的。大人接送或者乘公交回家,那时也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虽有钱人家孩子,也与大家一起漫不经心地这样穿过一条条弄堂走回家。冬天,走到最后了,天也黑了,穿完钱塘街到斜对面,最后一条弄堂是淮海中路通往延庆路上的大德里,出来后五分钟就到自家弄堂——善钟里,前面是华亭路,后弄堂是常熟路。
到1990年代后,我搬到了徐家汇老街末端的新居,那徐镇老街更是传奇般有无数进出口的“弄堂组合”,穿弄堂而过是日常作业。女儿小学放学,从徐家汇天主教堂下,可以在七拐八拐的小弄堂里一直走回家。她有一次骑车,撞翻了屋檐下人家摆放的晚餐桌,人家嚷嚷:“叫你阿爸来赔。”很像米仓前几天敲坏了学校落地钟的玻璃。
弄堂里穿过,弄堂生活一览无余。像新康花园这样弄堂安静肃穆,维持着上等人家生活的优渥氛围,每家院子外面都是一样的;日常小径弯曲的弄堂,则可看的多啦:倒马桶、生煤球炉、拦路晾衣服、吃饭桌摆到门口,夏季还有乘风凉人群。头顶上挂着的竹竿上晒着尿布、裤衩、汗衫,像万国旗在飘动,传说是在下面路过一定要跳三跳,以免将来长不高,只是那些 “挂件”一进一进地在头顶上横过,来不及跳的。那时的人普遍不高,可能是弄堂穿得多了。
现在日子好了,再破的弄堂也有物业接手画地为牢了,大多数弄堂锁起了大门,穿弄堂成了难得一做的事情。如淮海中路新康花园穿到通复兴中路的黑石公寓,两头门都锁着,一老到的门房以洞穿一切目光优越地在铁门内看着你。以前,我的一位老友住在内中,(他家楼上住过陈阿大一家,现在住着黄宗英一家)报出名头可以穿过弄堂去,现在老友走了,我再也不会去那条弄堂穿了。
吴晓明(201911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中路1350弄愉园
上海秘境-18套老洋房
深挖魔都的美 探访上海八大弄堂之最
【旅游】沪上8条不得不说的特色弄堂
即将消失的上海里弄
去过这些弄堂才算真正了解上海【搭地铁探寻里弄生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