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鉴别晕针和过敏反应?

导语


临床上有时会遇到病人在刚注射完或在注射过程中突然发生晕厥,这种情况下有可能是发生了过敏反应,也有可能是晕针。这两种情况的处理是不一样的,我们该如何准确判断呢?


晕针

晕针属于血管迷走性晕厥,与短暂性脑供血障碍相关。其症状分析符合迷走神经亢进综合症。由于迷走神经亢进,内脏血管扩张,出现心跳缓慢和心肌收缩无力,造成脑供血不足所致。

多见于年轻而体弱的女性,由于注射时恐惧疼痛、空腹、出血、高热、悲哀、焦虑、剧痛、闷热、情绪紧张、通气不良、疲乏、失眠、体位突然改变等引起。

晕针常有短时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晕,继之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心率减慢,血压正常或偏低(严重者可以有明显血压降低),多持续5~10分钟自行恢复,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它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的意识丧失。

因此,晕针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是血管阻力下降的循环系统障碍和脑部供血不足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很少有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更不会出现血清病以及皮肤过敏反应等。晕针病人过敏试验阴性。晕针反应呈一过性,一般5~10分钟能自行恢复,继续用药不再发生反应。病人一旦发生晕针,一般无需用药,将病人抬到空气流通处或吸氧,使其平卧,并将患者下肢稍抬高以增加静脉回流,数分钟后即可缓解。但对有心脏病的病人,则需加强监护,以防发生不测。


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诱导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起病突然,约半数患者在接受抗原5分钟内即出现症状,半小时后发生者占10%。最常见受累组织是皮肤、呼吸、心血管系统,其次是胃肠道和泌尿系统。

患者症状一般有胸闷、喉头堵塞及呼吸困难且不断加重,并出现晕厥感,面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后期可出现意识不清、昏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病人发生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需分秒必争,全力以赴,按照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就地抢救。


如何鉴别

从临床表现二者较难区分,都可有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欲吐、血压下降等临床症状。晕针易误诊为过敏性休克,以下几点可以帮助大家初步辨别。


1.有无晕针史或过敏史。

2.有无使用药物:未使用药物(如针灸),先排除过敏性休克。

3.药物是否具有致敏性:药物有致敏性,首先考虑过敏性休克。

4.注射前患者有无紧张、恐惧、饥饿、疲劳,如有易致晕针。

5.以前有无打过针,或用过同类药物,经常打针的人很少晕针可暂不考虑。

6.看血压:晕针一般血压正常或稍低(极少数严重者可以明显降低)。而过敏性休克则血压明显降低。

7.看发生时间:晕针在注射的当时或1~2分钟内发生,恢复较快。过敏性休克则很少即时发生,发生时间上比晕针要稍微长一点,甚至可在注射后数小时发生,病情逐渐加重。

8.看是否有皮疹:若有新出现的皮疹,要高度怀疑是过敏性休克。




来源:医学之声(I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晕针还是过敏反应?教你鉴别!
晕针、过敏性休克、换气过度综合症的鉴别
急诊观察病人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
基层医生应警惕过敏性休克!
少见却致命:紫杉醇过敏性休克的预防和抢救
过敏性休克抢救11步,一文全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