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专题——黄埔军校旧址(包括东征烈士墓)、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前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原为清朝陆军小学堂和海军学校校舍。1924年6月16日,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简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1926年3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5月更名“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同年9月又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9月迁往南京

广州解放后,广州市政府和驻军修复了军校部分建筑。1962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埔军校军服的设计及管理




黄埔军校在创办时,为了与以往的军队在军服上有所区别,特别设计了自己的军服。由于早期主要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等人早年曾在日本学习,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因此早期的黄埔军校军服他们试图在日本式样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即翻领,领后高而领前低,扣子一个;改内袋为四个外袋;改五个扣子为七个(实际仍为五个);刀袋只在仪式上用,战时不用;军官都用黄色的皮脚绊以及黄皮鞋。另外,黄埔军服以臂章替代竖式肩章来作为军衔的标志。

黄埔军校有详细的军服发放管理细则,军校明确规定了入伍生和军官生领取服装的种类和数量。黄埔军校从第三期开始,将军校学生的学习阶段划分为入伍生教育和军官生教育两个阶段。

入伍生期满后,进行升学考试,考试合格的学生升为军官生。入伍生和军官生都能领到灰军服和白衬衣等物品,但黄军服和胶底鞋则要到军官生教育阶段才能领到。

黄埔军校学生军服

在这些物品当中,军帽、黄斜军服、单灰军服、白衬衣、卫生衣、军毯、皮带、被单、布枕、蚊帐、炒米袋、雨帽罩、胶雨衣、水壶、饭盒、脸盆、包袱、铜古帽、黄绑腿、灰绑腿、线绑腿等属于贷与品。贷与品是指受领人只能使用而不能自由处置,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使用,毕业或因事离校须照数缴还,有损失应负赔偿责任。

第一期部分川籍学生在广州合影,他们穿的就是黄埔军服





黄埔三杰




黄埔军校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复试、总试三关,内容涵盖极广。所谓黄埔三杰是指黄埔军校第一期中最突出的三名学员,陈赓、贺衷寒、蒋先云。

1924年三人同时参加了黄埔一期的招生考试,早已以一笔锦绣文章饮誉湘江的蒋先云笔试成绩名列第一,贺衷寒排在三名之外,但在口试中以滔滔不绝的辩才受到蒋介石的赏识,陈赓成绩平平,在口试中以堂堂军人相貌打动了蒋介石。

在1924年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1925年的东征中,陈赓以其眼疾手快、动作麻利先后两次救蒋介石脱离险境。北伐中陈赓为了周恩来和蒋介石的联络一夜走160余里山路。所以,黄埔学生中传着: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

三人都是共产党出身,因深受蒋介石赏识,因此在黄埔系中让人另眼相看。只不过因蒋先云英年早逝、贺衷寒走向中共对立面,仅余陈赓大将一员,故黄埔三杰后人所知甚少。

黄埔三杰





国共两党烈士唯一共葬的地方—东征阵亡烈士墓




1924至1925年,黄埔军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平定滇桂杨希闵、刘震寰军阀叛乱,“六二三”沙基反帝示威游行,前仆后继,屡建奇勋,对统一广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12月,军校在万松岭修建大型墓园,安葬各次战役中为国捐躯国共两党的516名烈士。墓的西边是十七将校墓,为一座仿巴黎凯旋门式建造的建筑,上书“东征阵亡烈士纪功坊”。纪功坊的后面是入伍生和学生墓群,东边是一座单人墓——蔡光举烈士墓。那时正是国共两党为革命共同奋斗的顺利发展时期,两党精英,为民族的独立自由,为国家的统一振兴,在战斗中,许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东征烈士墓可以说是国共合作唯一的,保存完好的两党烈士众骸共葬的墓冢。

东征烈士墓园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1927年,黄埔军校该校官生人数日多,校址狭小,所以在广州燕塘训练第七期入伍生,该分校于1927年成立(原燕塘干部学校),1931年改称广东军政学校。

1936年夏,余汉谋投靠南京国民政府取代陈济棠,蒋介石派陈诚、陈芝馨接收燕塘军校,1936年秋,蒋介石明令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蒋介石兼任校长,第三路军总司令陈诚兼主任,陈芝馨为副主任(后升任主任)。

1936-1937年间,广州分校续招第十四、十五期生3000多人。

1936年冬,第四路军的军官总队共4个大队约1000余人,编入该校,以陈克球为总队长,办了两期后改为补习总队。燕塘干部学校原第三期生作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一、十二、十三期生,毕业后有资格投考陆军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机轰炸广州,校部迁往白云山,学生总队迁往龙眼洞上、下元岗,军官总队迁往肇庆,校内只留守卫兵1个排。后该校又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




中国自辛亥革命以来,历经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黄埔军校曾为国共两党培养出许多军事家和将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元帅中就有五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林彪和陈毅。解放军首批授衔的十位大将中也有三位出自黄埔军校,他们是陈赓、许光达和罗瑞卿。周恩来、陶铸、刘志丹和左权等,也在黄埔军校工作和学习过,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黄埔军校旧址,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堂

除上文介绍的黄埔三杰外,黄埔军校还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有意思的事件大家可以慢慢地发掘:

【黄埔四巨头】

蒋介石、周恩来、陈诚、王柏龄

【黄埔三杰】

蒋先云、贺衷寒、陈赓

【黄埔四凶】

邓演达、恽代英、张治中、高语罕

【八大金刚】

何应钦、陈诚、顾祝同、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

【十三太保】

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

三十六官佐:

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李济深、周恩来、邵力子、汪精卫、方鼎英、何应钦、王柏龄、邓演达、陈诚、包惠僧、顾祝同、聂荣臻、张治中、叶剑英、陈继承、陈果夫、刘峙、严重、蒋鼎文、钱大昀、鲁易、熊雄、李宗仁、毛泽覃、恽代英、肖楚女、白崇禧、周佛海、缪斌、张国焘、张申府、陈毅、高语罕

七十二弟子:

陈赓、蒋先云、蔡炳炎、蔡申熙、廖运泽、陈明仁、邓文仪、曾扩情、杜聿明、范汉杰、酆悌、桂永清、关麟征、贺衷寒、侯镜如、胡宗南、黄维、徐向前、李之龙、李默庵、郑洞国、许继慎、刘 戡、宋希濂、左权、宣侠父、唐 澍、王尔涿、周士第、张耀明、阎揆要、邱清泉、廖昂、卢德铭、余洒雅、覃异之、郑介民、周逸群、陈修和、戴安澜、姜镜堂、康泽、毛人凤、王耀武、常乾坤、段德昌、郭化若、李云尔、刘志丹、林彪、张灵甫、唐生智、吴起舞、曾中生、谢晋元、彭士量、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邱行湘、赵尚志、郭汝瑰、廖运周、陶铸、郑庭笈、赵一曼、廖耀汀、戴笠、孙明瑾、罗瑞卿、王诤、程子华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文博资讯

我们公司能提供以下服务

【文物巡查管理】【电气火灾云监控】

【电子票务】【客流监控】【温度遥测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赓在黄埔军校时期和谁关系最好~
国保寻踪(100):百篇纪念——我一年前的黄埔军校旧址朝圣之旅 | 静思斋
黄埔与国民革命军时的军装与标识
漫话黄埔军服及枪械
90年前鲜为人知的历史——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刘咏尧:黄埔一期最小学员,36岁成为中将,孙女靠一首歌红遍全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