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泰坦尼克号的非浪漫真相
泰坦尼克号已经在大西洋底静静躺了百年之久。在拍摄电视迷你剧《泰坦尼克号》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By RORY EVANS
字体largesmall |Print it | Email it
Related Stories
寻回庐山之美
航天飞机 光荣退役
关于伟大的发明家 你知道多少?
那些注定无法生还的乘客
关于沉船事件流传最广的说法之一是,在1912年4月15日那天随船沉没的1514名遇难者中,人数最多的极有可能是三等舱的男性乘客。但根据为拍摄新的《泰坦尼克》电视迷你剧所做的调查,真相也许并非如此——死亡人数最多的其实是二等舱的男性乘客。这部分乘客中只有8%的人幸存,幸存人数是统舱幸存者的一半,头等舱幸存者的四分之一。最为可信的解释是,二等舱的男性乘客太想让别人看见自己“做了正确的事情”,因此在船员开始命令“只有妇女和儿童”才能登上救生艇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遵照执行;而头等舱的男性乘客认为自己比别人拥有优先权,因此立即把船员的命令理解为“妇女和儿童优先”。
另一方面,这次的调研也并没有否定这一事实:很多统舱乘客没能及时登上救生艇是因为他们的舱门被上了锁。移民官员为了不让这些乘客混在其他人中传播疾病,就锁上了统舱舱门。灾难发生时,船员没能尽快打开其中的一些舱门。但那些幸运地来到甲板上的统舱乘客则争抢着爬上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一条救生艇。
粗毛猎犬的传说
泰坦尼克号上有十几只狗,基蒂就是其中一只。她是一只万能(一种棕色粗毛猎犬),主人是美国商人、百万富翁约翰·雅各布·艾斯特。邮轮快要完全沉没时,这些狗被人从笼子里放了出来,它们的出现让甲板上更加混乱。最终,至少有两只狗存活了下来,但基蒂没能幸存。
关于泰坦尼克号上这支犬类小分队的最离奇的传说与一只名叫里格尔的狗有关。据说这只体型高大的纽芬兰犬的主人是大副威廉·默多克。根据《纽约先驱报》1912年4月21日率先刊登的报道,这只勇敢的猎犬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游了三个多小时。正是因为它一直大声吠叫,一只救生艇才没有被前来救援的卡柏菲亚号撞翻。
遗憾的是,这个生动的故事实际上毫无事实根据。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表明默多克带了一只狗上船,在卡柏菲亚号的船员名单中也找不到一个叫约纳斯·布里格斯的人——而《纽约先驱报》刊登的故事据说就是由这位船员提供的。
最后的华尔兹
泰坦尼克号上以乐队指挥华莱士·哈特利为首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乐队在甲板上一直演奏到最后一刻。人们普遍相信,他们演奏的最后一支乐曲是《更近我主》,非常契合当时的情景。但是,他们当时真正演奏的乐曲也许并非如此伤感。
根据泰坦尼克号无线电报务员哈罗德·布莱德的证词,乐队最后演奏的是一支他称作《秋天》的曲目。这应该是阿切博尔德·乔伊斯的爵士乐曲《秋天的梦》,是白星航运公司的固定曲目中的一支,这组曲目还包括一些舞曲和当时的流行乐曲。据其他幸存者回忆,他们还听到过欧文·柏林的《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无论布莱德是否正确,哈特利和他的乐队成员很有可能是从这些固定曲目中挑选演奏乐曲的。
那么,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在走向死亡时,为他们伴奏的也许并不是严肃的宗教音乐,而是与当时的情景极不相称的流行音乐的活泼旋律——在某种意义上,这更加令人动容。
谁应该为悲剧负责
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英国组成了由法官默西爵士为首的调查委员会,对此次海难进行调查。不少幸存的乘客都指责泰坦尼克号所属的白星航运公司常务董事布鲁斯·伊斯梅,认为是他授命泰坦尼克号全速航行,而速度过快正是邮轮撞上冰山的主要原因。媒体称他是胆小鬼,因为他选择了从下沉的船上逃生。目击者则说,他迫使船长去争取打破横渡大西洋最快纪录的蓝绶带。
然而,调查委员会未能提供支持这些指责的证据。在公众心目中,伊斯梅的名声已经臭了。但事实上,那个看上去是被利用的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也难辞其咎。
伊斯梅知道泰坦尼克号不可能打破横渡大西洋的最快纪录。她的最高航行速度是23节(1节即1海里/小时,也就是1.852公里/小时),而冠纳航运公司旗下船型更小的邮轮马里塔尼亚号的最高航行速度能够达到25节,曾创下4天10小时51分横渡大西洋的纪录。事实上,让伊斯梅自豪的并不是泰坦尼克号的航行速度,而是其舒适的环境和可靠性能。
在灾难发生前,史密斯船长曾数次收到泰坦尼克号可能撞上冰山的通报,但他仍然命令邮轮以21节的平均速度前进。各项报告表明,如果泰坦尼克号没有沉没,她最早可能提前半天到达纽约港——也许,史密斯船长希望这艘邮轮能够在其处女航尽早到达目的地。
是英雄,还是罪人
令泰坦尼克号出名(或臭名昭著)的是,这艘邮轮携带的救生艇太少——邮轮搭乘了2224名乘客和船员,却只有20只救生艇,可容纳不到1200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一情形因为那位在灾难发生时沉着应变的高级船员而更加糟糕。
在1958年拍摄的影片《冰海沉船》中,泰坦尼克号的二副查尔斯·赫伯特·莱托勒勇敢果断地指挥惊慌失措的乘客疏散,安排他们登上救生艇,是一位受到赞扬的英雄人物。然而,这位由肯尼斯·莫尔扮演的英勇船员却也有可能是让死亡人数增加数十名的罪魁祸首。
莱托勒本人在事后回忆,他把没有坐满的救生艇放了下去,因为他担心坐满乘客的救生艇会因为压力太大而中途损坏,或者因为乘客“不适应乘坐救生艇”而发生事故。但是,至少他的第一点担心是没有根据的。他并不知道,救生艇已经通过各项测试,完全可以承受满员的重量。因为不了解这一情况,他在救生艇只搭载了其载重量三分之二的乘客时,就将这些小船从邮轮上放了下去,再让水手长的助手和船员打开一扇舷门,好让其他乘客可以在底层直接登上救生艇——结果是,这些船员再也不见踪影,而很多救生艇上却有不少空位。
邮轮上的救生艇数量不够,这似乎是个丑闻,但在当时却是完全合法的。在海事管理机构看来,救生艇就像渡船,其作用是将出事船只上的乘客摆渡到前来营救的船只上。1909年1月,佛罗里达号在靠近马萨诸塞州的海岸撞沉了白星航运公司的共和国号时,救生艇所起的正是这样的作用。那次轮船相撞事故造成了6人死亡,但共和国号上的700多名乘客和船员都被安全送到了对方船上。然而,泰坦尼克号乘客当时面临的问题是,他们乘坐的邮轮沉没了两个小时之后,救援船卡柏菲亚号才赶到。
电影并没有错
有些观众认为,他们在1997年上映的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发现了一个大错。当大副默多克接到警报,发现冰山就在邮轮正前方时,他大声叫道:“右满舵!”但在影片中,舵手却将舵轮(和船)向左转,而不是向右转。事实上,卡梅伦完全正确——《泰坦尼克号》的新戏也表现了类似的场景。
很多大船曾经用舵柄控制方向,当舵柄向右(右舷)转动时,船会向左(左舷)转。19世纪末之后,新的大型蒸汽船开始改用舵轮控制方向,但1912年时的英国商船仍然沿用“舵柄口令”——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为了保留传统,部分原因是为了不让在不同类型船上干活的船员弄混了口令。令人惊讶的是,这一口令系统直到1933年仍在使用。轮船相撞事故并没有因此而更加频繁发生,这真是个奇迹。
(姚媛/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12年泰坦尼克号罕见旧照(组图)
泰坦尼克号唯一幸存的日本人,一生受尽唾骂,隐忍到死才揭露真相
泰坦尼克号上的六名中国幸存者:被侮辱与被伤害的
泰坦尼克号
还原真实的泰坦尼克号沉没,当细看了真实历史后,远比电影更悲惨
历史上的今天 1912年4月15日 泰坦尼克号因擦撞冰山后沉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