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肥胖家长别再坐视不管——中国食品报网
儿童肥胖家长别再坐视不管
来源:中国食品报 时间:2012-09-04 

  ◆新学期开学了,一个暑期过后,是不是发现身边的小胖孩儿更多了?甚至连营养专业人士的孩子也不能免俗。出差时,遇到一位营养资深人士的上小学的儿子就长成了个“小相扑”的体型,在饭桌上胃口极佳、饭量超群,尤其嗜好肉类食品;虽然小小年纪,但身形沉重,走路爬坡时,别的小朋友跑前跑后,“小相扑”却是没走两步就气喘吁吁,以至于需要妈妈扶着走。

  ◆令人不安的是,很多小胖墩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节食”和控制体重不利于生长发育,因而采取听之任之、静观其变的做法。

  ◆近日,美国凯萨医疗保健机构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可能会加重人们对于儿童肥胖的担心。研究人员发现,与拥有正常体重的普通青少年相比,超重青少年患胆结石的几率高一倍。胆结石以往被认为是成年肥胖者易患的疾病,如今却已发生在肥胖儿童的身上。这种因肥胖导致的疾病(还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的年轻化迹象,为家长们敲响一记警钟。

萱萱减肥成长图片记

  身边的小胖孩越来越多

  多重可以算作肥胖?

  在感觉里,好像小胖墩越来越常见。事实上,这种印象是有确凿依据的。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韩磊介绍说,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经济发达还是经济落后地区,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率都在逐年增加,城市尤为明显。一份省会城市1991年和2000年的对比统计显示,城市男生的肥胖率从3.79%增加到了14.36%,女生的肥胖率从1.76%增加到了7.34%。城市儿童的超重肥胖率的增长速度已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

  学龄前儿童的情况也很严峻。根据全国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协作组对代表了100多万孩子的84,766名0—6岁儿童的检查发现,0—6岁儿童的肥胖、超重总检出率分别为7.2%、19.8%,意味着每5个学龄前孩子中就有1个超重了(表1)。其中,小男孩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9%、22.2%,小女孩肥胖、超重检出率分别为5.3%、17.0%。较1996年分别增长了3.6倍和4.7倍,增长速度极快。小男孩的超重肥胖发生率比小女孩高,从地域看,北方高于西部,中南部居中。

  超重、肥胖是怎么判断的呢?那些看上去有些胖的孩子到底算不算肥胖?

  从简明的概念说,孩子体重超过同性别、同年龄孩子平均体重20%以上,就可视作肥胖。用数值衡量的话,0—6岁儿童肥胖的判定标准是采用统计人群标准身高体重值的偏差计分法,在85百分位上的数值作为超重的临界点,在95百分位上的数值作为肥胖的临界点,表2可以做一个参考。

  对于7岁以上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判断则通常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的体重指数值的分类标准(见表3)。不同性别孩子在每一个年龄上都有各自的标准体重指数值。体质指数(BMI)是身高(米)与体重(公斤)的二次方的比值(体质指数=体重/身高2)。以一个10岁女孩为例,身高1.35米,体重40公斤,BMI是21.9,对应表格,就属于超重(>20.0),但未达到肥胖(<22.1)。

表1  0—6岁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

表2  0—6岁各年龄男童、女童平均身高(身长)、体重和BMI百分位数分布

  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下来吗

  小胖墩要不要减肥?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长大了、个儿长高了,肥胖自然就会改变了。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营养医生刘燕萍表示,这是一个误区。孩子胖了,通常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出现了问题,不能寄希望于生长发育的消耗会自然降低体重,必须帮助他们逐渐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该活动多活动,不该吃的不能吃。
         韩磊医生介绍说,肥胖儿童约有25%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超过正常,15%—20%血压偏高。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中,80%—90%超重或肥胖。肥胖儿童约有60%伴有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高血脂或高血糖。35%的超重儿童会发展为成年肥胖,且其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成年期发胖的患者,因此,在儿童时期进行超重和肥胖的预防,对预防成年期肥胖及其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美国凯萨医疗保健机构的研究发现,超重青少年患胆结石的几率2倍于体重正常的青少年,中度肥胖青少年和重度肥胖青少年患胆结石的几率则分别上升为4和6倍。

  胆囊结石是一种小石头,通常情况下它们毫无症状,但发生收缩或压迫时可诱发剧烈的腹部绞痛(胆绞痛)。胆囊结石可阻碍胆汁进入肠道,反过来它导致严重的胆源性肝胆及胰腺损伤或感染,耽误或拖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过去的研究发现,成人肥胖与胆囊结石发病关系紧密,而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了成人疾病的年轻化趋势,那些成人疾病也会发生在肥胖或极度肥胖的孩子身上。

  因此,对孩子的肥胖坐视不理是不可取的,等到孩子已经将糟糕的生活方式变成顽固的习惯或罹患疾病,再来减肥就为时已晚。

  身高发育会缓解肥胖只是一些家长的一厢情愿。据介绍,肥胖儿童开始时发育快于同龄儿童,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肥胖儿童身高发育停止早于同龄儿童,表现为矮胖体型,容易出现X型腿和O型腿。肥胖还可以影响儿童的头型发育,间接影响智力的发育。

  减肥影响生长发育吗

  让孩子变苗条有多难?

  在探讨如何帮孩子科学控制体重之前,先来看一个案例:

  萱萱和萱萱妈的减肥成长记

  萱萱现在快6岁了,身高1.12米,体重19公斤,BMI已在正常范围内。但从萱萱4个月大到5岁,一直都是小胖丫头。

  萱萱妈说,萱萱刚出生时其实并不胖,因为母乳不够,小时候是混合喂养,从小就把胃撑大了,能吃普通食物后越发能吃。在4个月的时候,体重达到了7.2千克,身高只有64厘米,跨出了超重的下限;3岁半时幼儿园检查身体,萱萱的BMI达到17.2,向肥胖靠近。

  萱萱爱吃,特馋。3岁的时候,一顿能吃10个大饺子;幼儿园吃包子,别的小朋友就吃一两个,她得吃4个半,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饱。3岁多时,有一次晚饭吃了太多的饼,到夜里很难过地吐了,后来又发了高烧。

  肥胖的孩子反而体质比较弱,爱生病。萱萱上幼儿园以后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吃的多了就长胖,一胖了就生病,生病后因为没什么食欲,就开始瘦下来,然后病慢慢好了,恢复以后又开吃,然后又胖,又生病……如此反复,几乎两个月就要去医院输液。

  萱萱妈终于意识到必须要控制萱萱的饮食和体重了。

  她告诉萱萱,饭要吃饱,但是吃饱了以后,即便是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吃了,不管什么吃多了都会不舒服的。

  能吃的孩子一般都爱吃肉和主食,萱萱不算太挑食,但对绿色蔬菜不太感兴趣。萱萱妈就“处心积虑”地讲条件和诱导,比如,萱萱想吃鸭腿,没问题,先把面前的一小碗青菜吃掉;萱萱喜欢可爱活泼的小白兔,萱萱妈就告诉她,小白兔就是爱吃萝卜爱吃菜的。此外,萱萱妈教萱萱认识各种粮食、蔬菜,比如告诉她黄豆最开始长什么样子,黄豆是怎么做成豆浆、又怎么变成豆腐的,豆腐干又是怎么做出来的,等等,让萱萱对这些食物有更多的认识,她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会变得有兴趣选择。

  萱萱妈还有意识地让萱萱少吃零食,为了避免萱萱吃,自己也把零食戒掉了。带萱萱多运动,萱萱妈说,小孩一般都是好动的,只要家长勤快些,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孩子的运动量便可以保证。
         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差不多经过两年的时间,萱萱的BMI从17.2降到了15.1,小姑娘变得更加有活力、更清秀也更自信了。

  韩磊医生表示,纠正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控制体重,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合理的营养,减去过度摄入的负担,反而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韩磊曾主持的一项对青岛1000名小学生的肥胖干预研究显示,儿童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饮食及生活方式偏差为主。父母肥胖、家庭收入高是儿童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家长和孩子有控制体重的愿望,但不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体重。肥胖儿童经常在运动后再大量进食,造成体重不减反增。她强调说,要成功地使儿童超重肥胖率下降,需要学校、老师、家长、营养专业指导人员配合,形成联动的营养教育干预模式,任何一个环节有疏漏,往往都会功亏一篑。

  在干预中,对老师和家长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告诉他们给孩子吃多少食物是适量,教给他们计算食物和运动交换份的知识。例如,1个鸡蛋=1片面包=1听啤酒=1勺油=90千卡热量;1个运动单位=散步30分钟=跳舞20分钟=游泳10分钟=消耗90千卡,每人每天不少于两个运动单位,形成吃动平衡的概念。要为孩子制定控制体重方案,超重肥胖儿童在干预期间每天填写《健康饮食管理日志》,每周由营养专业人员根据日志的记录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还要制订运动方案,由体育老师在学校协助超重肥胖儿童完成。通过这样的干预,孩子们超重率从16.73%下降到15.01%,肥胖率从16.81%下降到13.92%,效果明显。

  韩磊告诉记者,孩子自控力差,又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减肥比成人减肥更复杂,应在以下细节上多注意。

  1.与孩子一起吃饭,并吃同样健康的食物。儿童对饮食的了解大多来自对父母饮食习惯的观察。因此,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吃高脂肪的零食,他们也会得到心理暗示去做同样的事。

  2.创建良好的生活模式。创造全家一起运动的机会。切不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这样会因无意识进食而过度摄入,并且,涉及饮食的电视广告会干扰孩子对健康食物的挑选。应该坐在餐桌边进餐,父母可以控制孩子的饭量,避免进食过多。

  3.让孩子学着帮厨。在家帮厨能让孩子学到许多关于营养的知识。不要总吃方便食品,这些食品不但热量高,还会剥夺学习厨艺的乐趣和教育机会。

  4.不要以糖果作为奖励。大多糖果除了含有较高的糖分没有更多营养,饭后偶尔吃点糖果并无大碍,但如果作为奖励,就会强化孩子脑中对糖果的追求。

  5.培养细嚼慢咽,纠正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短时间进食大量食物,会增加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还会促使食欲更加旺盛,加重肥胖。

  6.控制零食。睡前1—2小时不吃零食,平时两餐间吃低热量、高营养的零食,如牛奶、酸奶、果汁,而不是薯片、蛋糕和冷饮。

  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少儿减肥以每周下降0.25公斤为宜,不可超过0.5公斤。每天运动多消耗300千卡,坚持一年,就可以减少5—10公斤脂肪,这是一个持续坚持的过程。

  刘燕萍提示说,帮助孩子减肥,应关注心理因素,多鼓励,多身体力行,多陪伴,少埋怨。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敏感,体型不正常对他们的压力已经很大,家长的苛责只会火上浇油。幸福快乐的孩子,心理动力强,克服困难的成功率也高些,而本身忧郁敏感的小孩儿,则要困难得多。

责任编辑:王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胖墩”减肥的妙法
终止儿童肥胖不能只靠口号 专家:把吃出来的肥胖再吃回去
肥胖不再是城市孩子的“专利”:农村“小胖墩”为啥越来越多?
沪儿童肥胖率超高多因祖辈娇宠
告别小胖墩,一生更健康
重庆中小学生近15%营养过剩 “小胖墩”数量快速上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