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屠呦呦:人生最精彩的是实现整个民族梦想的瞬间



古墓派·李莫愁说


热烈庆祝,屠呦呦拿诺贝奖,上头条!屠呦呦上头条是科学界对娱乐界的胜利!它告诉汪峰一个简单的道理:上头条年龄不是个问题!老太太70多岁才升博导,中国科学界牛逼吧?可见在在中国当博导门槛有多高!

被猜测得诺贝奖时很多年前的事,好多人都说她会得,现在她得到了。没有人质疑诺贝尔奖的权威性,也没人说屠老太太得奖有阴谋,有黑幕。屠呦呦这位85岁的老太太这次拿诺贝尔奖是情理之中的,科学界都已经等了很多年了。最重要的是她领导的抗疟研究小组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消灭疟疾作出了巨大贡献! 祝贺屠前辈!我想没有一个中国科学家对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种级别的发现的原创性和重要性质疑的。救了无数的命加上用真真探索的方法搞出来的加上一些八卦,可以想象的推理,整个中国科学界沸腾了。中国被82岁的杨振宁搞热了11年之后,一位85岁的老太太拿着一把货真价实的宝剑站在了风口中的舞台中央,淡淡地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和沸腾的民众,轻轻的说了句:“我来了!”

李莫愁猜测屠的父母很有是地主或知识分子,在叫王阿狗,张小二,李招弟这种年代居然有这么有文化的名字。1930年底,屠呦呦出生在那里。她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名字典出“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鸣之声。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
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那些什么和平,文学以及得诺贝尔奖的时候其实还是中国人,或者某人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中国人的,需要额外的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获奖,我们可以懂,但是我们真的不想懂。屠呦呦获奖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活得长有多重要,如果老太太76岁在平均年龄就挂了?屠还告诉了我们一个简单的物理定律:地球是运动的,人不会永远在倒霉的位置。
接下来的事情可以预计:领导接见,故乡人民欢迎,同事讲她的奋斗,小领导拜见大科学家,各种名目的奖金,非973,非863非自然基金的很多钱要冲向屠的实验室。最兴奋的当然是那帮搞中医的,看我们中医伟大吧!对,中医很伟大,但是您得用屠一样的方法搞才会伟大!得搞出些西医也会佩服的东西来。
可是有几个问题是不确定的:她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得到院士?未来屠奶奶在中国那堆牛逼的科学院工程院的那帮谁都不服的老头老太太中发言权有多大?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老太太获奖对中国的科技的作用到底会有多大?老太太能不能活到100岁?



李莫愁网友评论


北大医学部北丐:隔壁一直说他们有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结果、被巳进古墓里的北医大冒出来一个未名武林高手、把他们灭了

杜林蔚:屠呦呦得诺奖的那篇文章发表在《药学学报》上。

11. 屠呦呦,倪慕云,钟裕蓉等.中药青蒿素化学成分的研究(Ⅰ).药学学报,1981,16(5):366-370.

谷歌马博士读了方舟子的,也看了撒花放炮额首弹冠的 看来看去,还是这个好---

季孔云:古墓派的东西就是说得中肯说得透

哈佛王小清博士: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张抗大侠:屠教授是我的师姐,我们都骄傲的没人样了

赵立平“屠呦呦的诺奖粉碎了中国评价自己科学家的所有指标!”

古墓丽影:这下北大借北医之手灭了隔壁的

吉利德Gilead葛东亮博士:祝贺屠先生获得诺贝尔奖。她和与她具备相同品质的人,是中国的脊梁。疟疾居世界卫生组织重点对抗的六大热带病之首,据估计2010年全球有2.2亿人患病,致死66万人。中国在解放前,每年至少有3000万疟疾病人。屠先生在科技仍在发展中的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以创新的科学发现,有效控制了一个人口大国的严重流行病学问题,进而造福全球人类,功在千秋。祝贺屠先生,向屠先生学习。

张博士:有报道说未评上院士与她的性格有关,因而不受同行认同,不知真假。让我想起Eric Betzig因为超分辨显微光学成像技术得诺奖,但也不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论水平和成就早就应该是了。据说也是因为与同行关系不好

斯坦福朱博士:杨振宁在清华的贡献老大了!82岁老男人娶28岁的少妇,这对中国的科研工作者是多大的激励啊。你不要小瞧这一点,中国的科技创新就靠翁帆了

北大牛力博士:我希望转发以后........能够取得以下效果:1,更多的人对这位不是海归不是博士不是院士的女科学家表示尊敬!2,母校有先,北大马上行动授予其博士学位然后特聘终身教授。3,某机构紧急开会,来个院士。4,某某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一下。5,赶紧发个500万科技奖。6,有人给出书。7,马上安排到处做报告。8,终于成了名人.......

刘科千人:我回国在NICE(National Inst. of Clean & low-carbon Energy)做Vice President & CTO时,我亲自邀请了三个诺贝尔奖得主做我们的advisory board member。我有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朋友。我们千人计划中在海外20余年,不少人学有所成,可以把中国优秀的人和事推向世界。这次是很好的例子!

古墓派创始人林朝英:作为1000多岁的老奶奶,看遍江湖风云。向屠奶奶祝贺。李莫愁,你要好好向屠奶奶学习。自古墓派祖师林朝英创派以来,古墓派一直致力于武功和古墓行业的不断创新,800多年间一直垄断着古墓市场。三年以前,古墓派进行转型升级,开始进军高科技和科幻行业。新时代的古墓派,承担的历史责任就是:让古墓成为科学的殿堂。

张维亮:我是来看刷屏的,中国第一个货真价实的诺贝尔奖居然从生药学中得到的不禁让人老泪纵横。以后再也不用弱弱的解释俺们不是学中药的,不是学生物制药的。俺们其实是药学的基础学科。

浙江医科大学原校长郑树:我们国家就应该重视原創者发现者认可她他们,激励后者继续創新,中医药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人群试验过千千万万,保持至今比什么临床试验都有价值,太好了,祝贺屠呦呦。

伯克利一小美女:“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 屠呦呦获奖,左中右解读各异啊。

艾星子:青蒿素是一个植物药,不是中药。后面的中医中药证据,都是发现青蒿素以后才收集到只言片语。请中医中药的各位大仙们不要拉亲戚不要给自己贴金。而且Nobel奖委员会已经出面否定这次的奖不是颁给中药的。请注意

美国李明伦博士:Inspir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she made her discovery while working on a malaria project for the Chinese military.”觉得这句话写的很清楚,客观,inspired by CTM, she made her ...

晓东博士:想想这每个Nobel prize 是无数科学家的接力赛,但总有一名科学家拿到最后这一棒冲到终点,有了breakthrough。不论是屠教授或郭教授,都值得我们骄傲。

喜大普奔感谢NIH苏新专。大华府安徽同乡会业内人士提供准确消息,是他三年前顶力推荐屠呦呦拿到 Lasker 奖的,这一次又是他为首联名提屠大夫为诺奖侯选人。他办事认真。真正在国际上帮助宣传青蒿素的是NIH研究疟疾的美国人miller和华人苏新专 他们在cell上发了青蒿素专题文章 确定了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首要贡献。

协和医院林医生:诺贝尔奖我不敢去想,院士大伽也非我的追求,我自知自已的能力有限,就是凡人一枚,从医,只为一个终极目标,治病救人,同时养活自已,遵医者之操守,尽人之善道,对于屠呦呦的获奖,我给予喝采,对那些无谓的争论深感无语,中国人不缺智慧,缺的是胸怀,诚信,正直,协作,更缺乏为他人喝采的情怀,科学界硬生生闹成功利场,政治圈,这才是中国之悲哀,医界的不幸,我只想走好从医之路,踏踏实实,功过任由后人评。(转)

肖虎:不能简单这么说是三无科学家的胜利!我们专业内的人知道:屠老师是第一个拿到青蒿素晶体的,这是她的伟大之处!但按她当时的认知能力,还鉴定不了这种新结构,最后求助于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只确定了大部骨架,但得不到最后结构。最后找到梁晓天院士,他是和钱学森前后脚归国的哈佛大学博士后,也是我的博士导师。梁先生最后创造性确定全新的双氧桥键结构,这才是世界级的发现!梁先生大家风范,从不在青蒿素关键贡献上署名!这个诺奖也是对已在天堂中的梁先生贡献最大的肯定!所以也证明了一句名言: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站着一些伟大的男人!梁先生的高风亮节和大师风范是现在我们许多学者应当学习和反思的!最后恭喜屠老师为中国本土获得第一个自然科学诺奖!

美国胡灵群医生:看似不懂的东西,遵循一个雷打不动的规则:医学的各种介入必须看到最后对临床结局的影响。不来虚的!超越了与生俱来的三个天性:名-利-性,人生反而来的精彩,至少不做坏事,不伤害百姓!希望这位载入中国史册老人的余生不受伤害,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

药物研发资深人士(楼震生博士):在成千上万的科研药中,大多为提取药,合成药只是一小部分, 这在化疗药中尤其如此。

即使受中医古籍启发,其贡献也微不足道。整个青蒿素的研发是在一种很原始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最后搞出来了,是典型的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虽然迫于政治高压,其鍥而不舍的精神仍值得赞赏,但我们绝不应该提倡这么低效不科学地搞药物研发。

研发过程中不断发现中医文献的错误,最后甚至只能彻底放弃了原药青蒿。因此,青蒿素的科学研发与中医理论和实践风马牛不相及,如硬要说有什么关系,那就是不断否定中医记载, 或证伪中医。

另外, 除了中医,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因为某药的植物来源而欢呼某种传统医学。我们现在已有足够的心智来托起国家科研和民族自尊, 不需要狭窄的民族主义来支撑麻醉我们的神经。

今天大家都在为屠科学家刷屏(致敬), 我们顺便介绍一下Dr. William Campbell为治疗河盲症做出的贡献. 他是我们Merck 前同事. 他的药物研究led to Merck's development of Mectizan(ivermectin). Merck's Mectizan Donation program reaches more than 250 million people annually, with more than 2 billion treatments donated since 1987. Congrats!

转化医学群主美国刘仁玉医生:中西药之争,个人认为没有太多意义。这是转化医学的胜利!。没有这项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惠及全世界人民。提取得再好,也难得奖。莫顿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因为他发现乙醚,或第一个把乙醚用于临床,(乙醚的发现和首次应用于临床都是别人的功劳);而在于他成功地把乙醚推广到临床。中国人,很早就搞转化医学了,从古代,到文革,以及现在。。应继续努力!

北大何伟博士:热烈祝贺!诺贝尔奖评委的决定是历史性的!诺奖向来是有争议的:个人贡献、集体主义、学位、学校或企业(基础研究或应用开发)、研发时间、国界国籍、政治因素...。1.在'30秒吸眼球'的今天,诺奖授予了对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的80-85岁高龄科学家。2. 在免疫抗癌(PD-1,PD-L1,CART)和CRISPR技术的时尚下(可能未来的诺奖),诺奖授予了不时髦的天然产物提取和应用。3. Bill Campbell 的贡献是他在美国Merck公司(美国之外称MSD默沙东)作为高级总监的研发,退休后去了Drew University。Merck研发团队及商业开发贡献也不小,但诺奖不能给30多年前的团队。4. Bill Campbell 出生于北爱尔兰,本科毕业后去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获得博士,加入美国药物公司Merck。5. 三位几十年前谁也没想为得诺贝尔奖而进行研究的(和今天的科学家很不一样)。6. 现实是不公平的,大家只能向公平努力。7. 资源是有限的,博弈是正常的,但重要的还是实实在在做好自己的研究和开发。8. 祝大家为人类多做贡献,也许未来你也可以得诺贝尔奖!


古墓神爸


古墓派见过的最神的爸爸:85年前就知道女儿会搞什么研究,起了个名字。

屠呦呦这个听起来特别。她父亲取的,出自《诗经》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有学者笑言,也许老先生早料到女儿将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神老爸


古墓派科学新闻


李莫愁这是我北大好朋友转给我的,古墓派中。帮助发一下,谢谢!转自北大校友:昨夜喜闻屠师姐获得诺奖,我们北医各种群一片炸锅一般欢腾。个个都是与有荣焉的感觉。正好与一群北大人吃饭,看见我的疯狂得瑟,他们忍无可忍,把我给灌多了。其实北大北医本是一家,屠师姐入学时是北大,毕业时是北医。就像我的导师,上的是北大,工作几年后变成了北医,最后又回归北大,她老人家是非常开心,觉得终于回家正名。我们另一位不是北大北医毕业,而在北医工作的老师,觉得是“很荣幸,变成了北大人”。而我们这些北医毕业的同学,偶尔却有失去了母校的感觉。我一直以为自己融入北大文化很好,昨夜才发现自己骨子里仍然是以北医为荣。呵呵,其实无所谓,北医的勤奋务实好学的文化,无论何时都在传承。昨夜一片高兴欢腾,今早就看见很多篇师兄师姐们写的冷静的文章。其实务实做事才是最重要的。转——上文从化学角度讲述了中国科学家与抗疟药物研究的一些故事,大部分名字十分亲切。黄鸣龙先生与周维善先生今天已经不在了,但是,今天的“被认可”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请历史记住他们!黄鸣龙先生是罕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工业研究都作出重大贡献的人。青蒿素的化学其实非常有趣新奇和挑战性的,其中过氧桥键是关键药效基团,其推演,提出,确证,合成历尽艰辛,其中,首次有机合成的主要完成者许杏祥先生曾教授我有机合成课程。在硕士实验时,与周维善先生办公室邻近,经常看他还去办公室工作。在科学的历史上,登上最高最显赫领奖台的永远是少数人。得奖固值得庆祝,但得奖绝不是目的,那些在推动科学进步中付出艰苦努力,作出卓越贡献但不一定为世人所瞩目的科学家也同样值得钦佩和学习。诺奖是对40年前中国贡献的认可,绝不代表今天我们处在世界前沿。仍需努力!




而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的饶毅在其一篇名为《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得文章中给出了比较中肯的观点。虽然对于青蒿素的归属问题争议不断,但有三点毋庸置疑:首先,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其次,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此外,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让饶毅感到不平的还有:“他们(屠呦呦和张亭栋)作出的贡献,在我看来,值得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他们在国际国内的认可都远低于他们的实际贡献。两位皆非院士,其中一人可能从未被推荐过。”在传统观念中,院士身份是评判一位科研工作者成就的一张有力的名牌。而闻名国际的屠呦呦并未得到这张名牌。这与上文提到的青蒿素的归属争议有关,还有来自街谈巷语的“人品说”“权力说”等等。返璞归真,无论蜚语再多,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都无法泯灭。正如饶毅所说: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应该推崇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成就。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屠呦呦获奖她成功地诠释了“我就喜欢静静地看着他们装逼”。她是一个三无专家: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建国前教育,毛泽东时代做出的贡献,仅培养过硕士四名,博士一名。


老教授70岁才升博导,也是对当代学术体制的讥讽,可惜,这些不会给这个体制带来任何变化。


最重要的是她领导的抗疟研究小组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消灭疟疾作出了巨大贡献! 祝贺屠前辈!



虎鲸会


虎鲸会(iShamu Club)是金庸书院下设的科学家俱乐部:

iShamu Club, the club for scientists (iShamu = imagination,Stanford, Harvard, yAle, MIT,UcBerkeley,Uc SanDiego)

iShamu Club是这六个学校的校友,互相科普、协同创新、协同创业,“用科技改变未来”的俱乐部。

虎鲸会(iShamu.org

金庸书院虎鲸会(iShamu.org)是金庸书院下设的科学家俱乐部,现有3万多科学家工程师。隔行如隔山,科学家之间的互相科普,对于促进协同创新,推出伟大的产品和伟大的发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虎鲸会(iShamu.org)的会员主体是来自于美国六大名校的毕业生和教授,现在六大名校主体的基础上已对其他学校的校友开放。虎鲸会的使命是促进科学家和工程师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如果你想加入虎鲸会,加李莫愁个人微信号:BayareaLMC,并同时关注iShamu公众号。我们将根据您的兴趣爱好,你的专业背景和你感兴趣的不同专业领域专家,把你放到相对应的技术交流群中去和技术大拿一起玩,交朋友,一起发展,互相促进协同创新。我们发现管理微信群也是一件很费时很费精力的事情,如果你愿意参与微信群的管理也请告诉我们,并请注明你的姓名、你的专业领域、你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以及你是否愿意参与微信群管理。

想参与高科技团队项目的投资,研发,市场,BD,期望加入创业团队享受财富与奋斗激情的请注明:cooper


“学二圈”——“学二代”的小圈子,为“学一代”当店小二

金庸书院虎鲸科学家俱乐部现在有很多专家,我们的孩子有些已经成为学霸,有些正在学霸的路上。我们现在正发起“学二圈”的活动,由A去采访B的爸爸,B去采访A 的爸爸,C去采访D的爸爸,D去采访C的爸爸,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让孩子可以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认识各个领域的牛人大佬,优化他的性格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第二,让孩子们建立一个小圈子,互相团结,抱团发展,成为一个高大上爱学习的学二代,沿着父辈的足迹并超越父辈。

欢迎你为你的孩子报名,如果你不是学二代,你自己也不是学霸,如果你愿意付出你的努力、时间和资源,我们也愿意为你保留适当的名额。欢迎加入,请加微信BayareaLMC,并注明“学二圈”。

如果你愿意和一些科学大师、技术大佬,科技创业成功的前辈一起聚餐,我们将为你进行1对8 (虎学鲸8+1)的晚餐活动,具体名单我们将在1个月内推出,请告诉李莫愁希望和哪些大佬共进晚餐,报名请注明“虎学鲸”。




SIMX:SIM = Science Is Magic。

科学就是魔法。阿瑟克拉克说过,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皆与魔法无异。X意味着科学技术足够现金之后一切皆有可能,X代表了科学的魔法属性。

SIMX,是由金庸书院虎鲸会与上海创客中心特别发起的科学讲座,希望能够尝试打造中国版本的“TE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等3人获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曾多次落选院士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诺贝尔奖扑面而来 //小鸟
屠呦呦获诺奖激励国人科学追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