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轻人学点易经有多么重要?蒲松龄vs袁了凡的一生告诉你答案

浅说易经奥秘,学用国学智慧,我是青齐子。似乎一直存在一种误会:《易经》只适合上了年纪的人品读,不适合年轻人触摸。而事实恰恰相反,年轻人更需要读读易经,并且是越早越好。本节分享的内容,我想用蒲松龄和袁了凡这两位历史名人的命运经历做个透析。什么是人生的命运轨迹?顺命运之势和逆命运之势的结局会有多大的悬殊?

蒲松龄和袁了凡这两位大神级人物,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他们的生平此处不赘述。还不太清楚的朋友请百度。

蒲松龄在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有三件事给他挖了三个坑,让他一陷再陷,一条路走到黑,穷困潦倒。

袁了凡在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有三个人给了他三道台阶,让他顺风顺水,步步向荣,超凡入圣。

老年人的命运已成定局,看看易经是想对自己的人生得失找个合理的说法与安慰,而年轻人读易经是要得到一种现实的指导。为什么这么说呢?年轻人思想和行为都不成熟,看不清事物的真相,容易我行我素,跟着感觉走,关键时刻做错了选择,导致一系列无效的折腾,耗费青春。易经是一部先哲著述,代代流传的人生智慧宝典。让你透过纷繁的人生表相看清事物的本质。告诉你适合干什么,你的长项在哪里?不适合干什么,你的短板在哪里?从而扬长避短,关键时刻做对选择。告诉你人生的轨迹,把握穷通顺逆,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断舍离,不纠结,乐天知命故不忧。避免无效折腾,珍惜光阴,让自己生命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让人生的成就最大化。

言归正传,我们先比较一下两位的仕途命运和对后世的影响。

袁了凡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本无欲求官,却命中有官,虽才资平平却考场得意,童生三次会考的名次是:县考14名,府考71名,道考第9名,但仕途却一帆风顺,人生轻松加愉快。他相信一个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所注定的,而运气来得快或者慢,也都有既定的时间,所以对于世上的一切,就看得非常平淡,不想汲汲营求。后来在云谷禅师的教诲下幡然悔悟,勇猛精进,突破命数局限,著述《了凡四训》传世,简短数言,却光耀千古。

蒲松龄是一位虚幻主义者,文思敏捷,少年才俊,19岁初应童子试,便以县、府、道三试均为第1名而扬名乡里,然而此后却屡试不中,生活异常贫困,但是他却毫不气馁,写下了如下激励人心,牛气冲天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但是这种顽强的意志并没有改变命运之神对他的眷顾。40多年间,蒲松龄一共参加过几十届科考,每次都是抱恨而归。直到年过六旬,他仍然不肯放弃。生活家徒四壁,举家饥肠辘辘。失意中将理想寄情于花妖鬼魅,著述《聊斋志异》传世。无论其文学艺术水平多高,都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不是社会主流文化推崇的对象。

蒲松龄直到垂暮之年,老妻实在不能容忍了,才毅然劝阻,让他放弃执念:“咱命里没有这个福气,如果有的话,现在都可做司道阁老了,你就认命吧!”蒲松龄终于在人生的最后一步认了天命,从此不再应考。但是他的大半生光阴已经挣扎耗费在了科举的路上,直到年逾古稀,方才援例取得了个岁贡生的科名。数年后就与世长辞了。

蒲松龄从一个青年才俊对科举考试的执着开始,经历屡遭失败,以致穷困潦倒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每个人的穷通顺逆都有天命,人不能跟命较劲,不能跟命过不去!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成为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出自《论语尧日篇第二十》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一生何尝不是踌躇满志?为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周游列国,却屡屡不受待见,如丧家之犬。才回家安心做学问,研读易经,感叹自己学易经学晚了,否则不会犯这么多过失。他提出了遵循人生命运消长的常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还说:“五十读易,可以无大过矣!”据传说,孔子在五十岁以前,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孔子五十读易的时候,那是相见恨晚。

我们看蒲松龄没有遵循人生的消长常理,一直在科举的道路上僵持纠结,不肯回头,反复循环,一心想要在仕途上有所抱负,直到变成一种执念,愿望与现实错位,让他陷入了复杂纠结的人生,一条路走到黑。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这落魄的一生呢?从消极的方面讲是“命运”,他确实尽人事了,但天不遂人愿。其实从易经的观念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人生的三个关键段,他踩了三个坑,每一个坑都让他不能自拔。

1、少年得志,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以神童才俊名闻乡里,让蒲家人脸上增光,让他过早的带上了荣耀的光环。以为前途无量,荣华富贵,非我莫属。为衰败的家族重新赢得荣光,这是他执着科考的第一个坑。

2、青年失意,宦游生活让他透支了对荣华富贵的向往。31岁时应聘南游做幕僚,开阔了眼界,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缙绅生活。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他有机会接触思想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更让他对仕途生活充满向往。安逸多彩的生活滋长了他热衷于虚幻事物的心念,而不是研究现实的事物。他满脑子的虚幻故事,与科考的内容和精神是背道而驰的,这使他在不觉中滑向人生的第二个坑。

3、中年困顿,让他感到只有朝目标继续奋进,才能挣脱困境,改变现状。他没有别的生活技能来养家糊口。南游归来后只能坐馆教书、耕田度日,困于场屋,只能读书、教书。然后就是沉溺在鬼狐故事的虚幻之中写书,不顾现实,纯粹是一种“文艺青年”的思想作为。这使他坠入人生的第三个坑,仍然寄希望于科考来改变自己的困境。

我们再看袁了凡步步向荣的人生,谁给了他三道台阶?

1、少年苦难,母亲让他面对现实。袁了凡童年丧父,孤儿寡母的生活。母亲要他放弃读书考科举的学业,而改学医术。她说:“学习医术可以养活自己,将来的生活有所保障,也能济世利人;而且学得一技之长,可以成就声名。因为科考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如果考不了官,就白白耗费了光阴。人安身立命,首先要有能力养家糊口。袁了凡的母亲深谙生活最朴素的道理,根据家庭的现状给他设计了一条现实的人生之路。因为袁了凡的才资并不象蒲松龄那样突出,母亲没有对他在科举之路上抱有太多希望。母亲给了他第一道坚实的台阶,一切从现实出发。

2、青春年华,高人孔先生给他精准地绘出人生的导航。在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空降出现了一位孔先生,他精通易经象数之学,得到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之正传,命中注定应该传于袁了凡。孔先生给他算定:“你有做官的命,应该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考中秀才,进入学宫,要赶紧去读书呀!”并为他推算一生命运,过去之事毫厘不爽。袁了凡临阵磨枪,只用功一年时间就考中秀才。然后,他的人生就从此顺风顺水,按照孔先生给他绘制的导航图运行。于是更加相信,一个人的功名浮沉,都是命中所注定的,而运气来得快或

者慢,也都有既定的时间,所以对于世上的一切,就看得非常平淡,再也不想汲汲营求了。这一点跟蒲松龄一生在仕途误打误撞是天渊之别!孔先生给了他第二道台阶,命中有的岂能错过,及时努力!

3、中年无为,云谷禅师开示他超凡入圣。在他无欲无求,消极避世的状态下,又和一位大德高僧偶遇。在栖霞山经过云谷禅师“命由我作,福由己求”的精辟开示,力行断恶修善、谦卑自牧,以期改造既定的命数。云谷禅师给了他第三道台阶,人生可以勇猛精进,自我超越。经与其妻锲而不舍的精诚实践后,命运终得改观,福报自然现前,从而摆脱了“宿命”的窠臼,获致真实的幸福人生。遂作训子文《了凡四训》传世,本书经过有识之士的广泛流通后,传遍了神州大地,受到书香门第之青睐,将其奉为“传家之宝”,成为炎黄子孙的无上荣耀。它的价值和地位是《聊斋志异》不能企及的。

凡读过《了凡四训》的朋友,一定能感受到其中深刻体现《易经》精神的内核。格物致知,看透事物的真相,才能有正见和正确的方法。《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才能不断拓展人生的境界;《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才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所以建议年轻人读读易经,掌握其中精华的智慧,那一定是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不仅能照亮我们脚下的路,也能照亮我们的心。如果本文的分享对你有启发的话,欢迎讨论,转发,继续关注我以后更多更精彩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定胜命——[日]稻盛和夫
从《聊斋志异·司文郎》看蒲松龄的晚年思想
悲欢都是人生-曹雪芹与蒲松龄
《了凡四训》:命运不顺的时候,请多做以下三件事
为什么要学习周易?周易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杜甫——苦难是一道又一道的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