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难怪悟空宁愿被念咒,也要打死白骨精,你看他用火眼金睛看到了啥
userphoto

2024.01.05 云南

关注

《西游记》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故事,西天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关山迢递,不可谓不艰难。

师徒四人一路上除了面对各种妖魔鬼怪的侵袭,还要互相磨合互相信任,达成一致才好前行。

师徒四人,唯有唐僧一人是没有法术傍身的凡人,所以辨别不清妖怪的事情时有发生。也有妖怪借此机会离间师徒,以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

其中三打白骨精的剧情就将这种信任危机体现得淋漓尽致。孙悟空术法高超,聪慧且悟性极高,只要他在,没人能伤唐僧一根汗毛,也必定有其他办法躲过责难。

三打白骨精

那么他为什么非要犯唐僧禁忌,在唐僧面前多次“杀生”,宁愿被误会念紧箍咒,也要打死白骨精呢?

话说师徒四人行至一处荒山,久不见有人家,无法化缘,于是便遣悟空腾云去寻。悟空担心自己不在,两个师弟保护师傅不够安全。

于是使了金箍棒画了一个金色圆圈,言明万万不可出圈,便腾云驾雾而起,去往远处摘果子去了。事实证明,悟空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

此地荒山野岭的,竟有一个貌美村妇路过。正是白骨精所化,她欲接近圈内的师徒三人,却被金圈所伤,败退下来。

一计不成,只好软下身段,佯装来给他们送些吃食,猪八戒是第一个动了凡心的,一听有吃食,便不管不顾起来。好在有沙僧及时劝阻。

她也不气馁,又寻了个理由:“家中父母都是吃斋信佛的,若是得知今日怠慢师傅,是要被父母责罚的,不如去往我家,必定好生招待。”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唐僧也不好说什么,一口答应下来。眼看就要走出悟空所画金圈,白骨精也蓄势待发,等着和尚走出来就将他拿下,好吃那唐僧肉。

好在悟空及时归来,火眼金睛之中,只看到貌美村妇的皮囊下不过是一副白骨,原是妖怪。一经确实,悟空哪肯和她虚以委蛇,直接抡起金箍棒就要打死。

白骨精不敌而走,只留下早已死去的那副村妇皮囊。那皮囊因是确有其人,而非幻化。即便死去,也是真实的尸体。这反倒像是真杀了人一般。

唐僧怨他野性不改,又造杀孽,不应久留。悟空蒙了冤屈,也不馁。只插科打诨:“若是师傅不能将我这头上的紧箍解去,就还带我去西天走走吧。”唐僧无法,只好随他。

一招不成,白骨精又化作一个老妇人,来寻找久出不归的“女儿”。故意接近师徒四人,以待时机。见“女儿”已死,便哭着要向唐僧索命。

孙悟空当然不会让她轻易接近师傅,三两下就将白骨精打出老妇躯体,空留一副躯体。悟空再追,终是被白骨精逃了去。

白骨精这次虽未得手,但是却发现了他们师徒之间的内部矛盾。于是又化作一个在家中等待妻子女儿归家的老翁。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语,见了唐僧众人便开口询问。

得知真相句句诛心,就是要激孙悟空杀他,离间师徒。悟空果然被她三言两语惹怒,实在对妖怪忍无可忍,出手击之。

白骨精见计谋已成,舍弃凡身而去,那老翁便变成一具白骨。只是这次漏洞百出,连沙僧都可以看出这是妖怪所变,但唐僧经过先前两次,师徒之间已有嫌隙。

此时白骨精虚化出来的一封黄书从天而降,上书逆徒不除,难上西天。唐僧这下无论如何也不信了,只道果然是佛祖降下旨意,悟空是强留不得了。

三言两语与他断了情谊,独行而去。后头三个徒弟穷追不舍,也难以改变他的心意。悟空万般不情愿,但也无法,只好拜别唐僧,回花果山去了。

至于悟空走后唐僧被抓,才看破一切,又由猪八戒去花果山寻回悟空,悟空除怪之后师徒又互诉衷情和好如初,都是后话了。

三除贪嗔痴

孙悟空自从被忽悠戴上紧箍咒后,时时受限,早已经尝过苦头。那么他为什么宁愿冒着被念紧箍咒的风险,也要将白骨精打死呢?或者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安排呢?

其实三打白骨精,对应的是师徒四人三除贪嗔痴。要想取得真经,不但需要行万里路,历经重重磨难,更重要的是要攻克内心的难关。

所谓众生相者,非众生相也,是名众生相,见众生相非众生相,即见如来。诚如金刚经所言,唯有真正感悟,才可堪取经重任。

佛教中的三除贪嗔痴,实际上就是道教所说的除三尸。人有三尸,乃鬼怪之属,时刻监视其言行,隔三差五便要上天向神明言明宿主罪行,不曾美言。

它们都贪图享乐,盼望宿主早死,由此卸去责任脱离此体遨游天地间逍遥快活。是以三尸是人体“恶”的象征,不除不可以得道。

苦修之人欲成仙,先斩断三尸,需得恬淡自守,无私无欲。古人常说三尸五鬼,三尸为三恶,五鬼则为五瘟,各有名姓。传说知其姓名,鬼不敢来扰,三呼其名,其鬼自灭。

鬼神之事本玄之又玄,但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倒是常见,三打白骨精作为八十一难其中一难,也正是孙悟空除三尸,斩断贪嗔痴的过程。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磨难而已,否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不出一日便可取经归来。何必劳神费力,要一行人或骑马或徒步而行。

白骨精化作村妇前来送吃食时,猪八戒就动了贪念,一心只想将那食物取来吃了,全然不顾那人是否是妖怪所化,是否会危及唐僧,此为贪。

唐僧身为取经团队领导性的人物却肉体凡胎,看不清白骨精的诸般变化,深受佛学熏陶的他,或许姑且算是个得道高僧,却一意孤行。

只相信自己亲眼所见,而不相信一路上保护他的悟空不会滥杀无辜。只记得悟空最初犯过的戒,也抱怨他不曾改过,对他时有嗔怪,这是嗔。

沙僧虽然相对于唐僧八戒较为冷静,却也欣然接受悟空被唐僧误会一事。明明心中有所想法,却始终保持中立,没有极力去阐述心中所想,去争取,这大抵也算一种痴吧。

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将整个取经团队的问题展露无疑。但出现问题,也并非一种坏事。唯有发现它,才能解决它。而解决它,就是大彻大悟的第一步。

此事一过,非但没有在师徒之间留下嫌隙,反而使得这支队伍更加团队,每个人都有所感悟,唐僧对悟空不再轻易念紧箍咒。

悟空此后捉妖打怪也不再只顾当下,而是尊重优先,充分沟通。这也侧面这件事情确实对悟空影响深远。

取经团队之间的内部矛盾

白骨精并不是西游记中武力值最高的,但却是最懂得玩弄人心的。她知道孙悟空武艺高强,单靠打斗是行不通的,必须让这支队伍从内部开始破裂。

她从化作村妇时就大致摸清了猪八戒和沙僧的心性,又在第二次化作老妇人时发现了唐僧和孙悟空这对师徒的细微矛盾。

细致观察过后心中有数,谋定而后动。根据每个人的性格制定计划,在第三次化身老翁时就开始实施。

取经队伍有孙悟空这样强大的存在,另外两个徒弟虽不及悟空,也是在天上当过神仙的,能够对付些许妖怪,保护一个凡人岂不是绰绰有余?

但这支取经队伍看似坚固,其实只是冰底流水,内里正波涛汹涌。只要适时推波助澜,就能让它破碎,其中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尤为明显。

白骨精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故意三番两次激怒悟空,让他在唐僧面前多次造下杀孽,又辅以佛祖的诏信,彻底将争端引起,将矛盾引爆。

她这样谋划布局,也确实成功了,孙悟空借唐僧之手被逼走,她也终于能够毫无顾虑的将唐僧抓去,只待吃下腹中,就能成全长生不老梦。

但最后还是被孙悟空赶来救下,成为了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的经验包。但这个情节并不是没有意义的,三次幻化,三次都有所指代,都被悟空一一击之。

是暗示取经并非一蹴而就,修佛则更甚之。需得洗涤心灵,相互信任,不怀恶意。当然这些并不能仅仅靠白骨精这一次教训就能直接养成。

凡事都有过程,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三打白骨精只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前面的磨难,取经队伍有所磨合才是正常的。

三打白骨精,初现极端矛盾,这也是唐僧第一次逼走悟空,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此后他们还要经历许多次质疑与被质疑,分离又聚合。

众人经历此事后虽都有所改观,但终究不能治本。取经路上,道阻且长,此后还有许多磨难等待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西游记只有白骨精一个妖怪?
啦啦啦啦啦啦啦
白虎岭山神土地为何敢不听孙悟空指挥?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撑腰?
妖精捉住唐僧为什么不直接吃掉,真相残酷又无奈
《西游记》里的白骨精为什么被称为“白骨夫人”?她嫁人了吗?
白骨精前世是天庭仙女?为何孙悟空无论如何要打死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