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不注山——济南的文化坐标
华不注山——济南的文化坐标

2012-10-16 09:16:00   

八、桥上桥

 华不注山前的华阳宫现存的宫门是古代建筑群中的第二道门,前面的开阔地带是过去的一宫门和钟、鼓二楼。老人们传说:“一宫门供奉的是哼哈二将,二宫门供奉的是四大天王。”一宫门外面,是小清河故道,这条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质拱桥,叫蓝桥。关于这座蓝桥,流传着一个非常著名的爱情故事——蓝桥会。后来,根据此传说编排出著名的吕剧《井台会》。

 关于蓝桥的确切位置,由于多年淤埋,现在已很难加以辨认。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华阳宫前面的田地中,曾经挖出崇正桥的碑额。也就是说,这座桥早已埋在了地下。据常理推测:桥在河上,石碑又在桥上,碑额应是桥的最高点,也就是说——这座桥至少埋在地表以下三、四米的地方。但对于这座桥的名子,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是蓝桥,有人说是崇正桥。

 前几天,与关震霆先生共同登华不注,他给我讲了一个情况。“‘桥上桥’的事你知道吗?”“大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华不注山前面修公路时,在华阳宫前面的地里挖土,发现了桥上有桥的情况。”他的这个说法,让我顿开茅塞。

 当伪齐的刘豫命人开凿小清河后,华不注山前便有了河道。有了河道就意味着有一些原来是湖泊的大片地方变成了陆地。这时,小清河要比过去自然的水流量要大得多了,从陆地到华阳宫里去,必须要经过这座最初的桥。后来,沧海桑田,随周围地势的不断淤埋、增高,这座桥埋到了地下,河床明显升高了。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又重新架起了一座桥。这座桥仍然是正对着华阳宫的大门,而且大体位置没有变化。但是,过去了许多年后——极有可能是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小清河的故道连同这座桥又被淤埋到地下。这样推测,现在华阳宫前面的田野已经比元朝以前的湖面高出了大约八、九米的样子。“桥上桥”的发现,能准确地说明华不注周围由湖底变为陆地,又一次次地被淤埋抬高的真实状况。

 蓝桥早?还是崇正桥早?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可能会随着华山湖的重新挖掘,由考古人员去破解了。

 从刚刚得到的明朝嘉靖十一年(1532年)陆釴写的《崇正祠碑记》中,可见“通以津梁、引以川源”的记载,标明当时的确在这里修建了桥梁。

 前王村东侧,至今有几百米南北方向狭长的芦苇塘,一直延续到华阳宫前,与东面的水域基本连接。这是小清河的部分故道,我们仍然大致可以推测出古代小清河的样子。

 http://hi.baidu.com/xiyutang2012/item/56218bfd4cd77014ce9f32c6

因水辨山——五、湖光山色中的华山

五、湖光山色中的华山

 在济南市的北部,鹊山与华不注山之间,曾经有过很大的湖面,人称“鹊山湖”。据考证,鹊山湖形成于汉后,那时济水泛滥,将鹊山围淹于水中。此说正与“济水在西汉王莽时出现过旱塞”相符,济水旱塞后,在鹊山和华不注山之间才形成大面积的湖水。

 郦道元(470年——527年)在《水经注》中说:“济水又东北,泺水入焉”。这表明,此时的济水已经正常流淌了。

 北齐的历城参军尹孝逸(550年——577年)在《题历城房家园》中有这样的诗句:“风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这是笔者发现的最早的、描写华不注山附近水面的诗句,说明此地已有大面积的湖水。

 唐朝大诗人李白(701年——762年)与友人一同从大明湖乘船至华不注山前,弃船上岸,深为华不注山的秀美、挺拔之姿所陶醉,挥毫写下《古风    昔我游齐都》,为华不注山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诗篇。其中有“绿翠如芙蓉”和“含笑凌倒影”之句,也表明华山周围存在大片水域。

李白在《陪从组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中,都描绘了鹊山湖的宽阔和周围风光的美丽。

 其一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其二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其三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1]

 南宋建炎四年,伪齐的刘豫投降金国。他这个儿皇帝当得也很窝囊,所有的收入和开支都要向人家报告,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但是,他发现了一条快速发财的重要途径——向内陆贩运海盐,通过垄断海盐的运销牟取暴利。

 为了打通这条发财的水运通道,他下令开挖了小清河(1130年——1137年)。

 经过现在专家的考证,小清河的中下游基本上是借用了古济水的故道,在今天的堰头村附近堆堰,以调节小清河的河水流量。通过开凿、疏浚小清河,济南市北部的原有大片水域迅速减小,并演化成湖湾交纵、半水半田的格局。(由于土地肥沃浇水方便,这里一直是济南市的大菜园,这种地貌特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还十分明显。)

 小清河开通后,尽管湖水的面积已经减少,但华不注山仍然保持着湖光山色的秀丽风光。

 好问(11901257)在金亡后的第二年即元太宗七年(1235),应好友李辅之之请,由散曲家杜仁杰为伴,饱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他在《 杂诗其三      咏华山》中写道:

 华山正是碧芙蕖,湖水湖光玉不如。

 六月行人汗如雨,西城桥下见游鱼。 

 此时的华不注山,仍然是“湖水湖光玉不如”。

 

因水辨山——六、从五篇游记看华不注山周围水的变化

六、从五篇游记看华不注山周围水的变化

 1、王恽的《游华不注记》

 王恽(1227年——1304年),字仲谋,好秋涧,卫州路汲县人(今河南卫辉市)。元朝著名的学者、诗人、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他一生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是元好问的弟子。

 元至正二十年(1283年)秋,王恽客居济南,任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副使。他在济南的时间并不长,但却留下了著名散文——《游华不注记》。

《游华不注记》

 济南山水可游观者甚富,而华峰泺源为之冠。余到官八月,湖光山色,朝夕与对于庭戸几席间,若无所覩,心有所不在焉。然每以历居卑湿为念,或有云:堰头者,乃自昔潨引诸泉入大清之峻口也,一锸之力,不崇朝,可彻而陆之,常欲一往而未遑也。冷灶节得暇且寛,宪使耶律君游邀余暨签书杜君为兹小游,且寻堰头之盟,诺焉。逮十有一日,遂自历下亭登舟,乱大明湖,经会波楼(沧海按:今作“汇合波楼”)下出水门,入废齐漕渠所谓小清河者是也,帆灧东行,约里余,运肘而北,水渐弥漫,北济黄台,东连叠径,悉为稻畦莲荡,水村渔舍,间错烟际,真画帧也!于是绿萍荡浆,白鸟前导,北望长吟,华之风烟胜赏,尽在吾目中矣。是日也,天朗气淑,清风徐来,水平不波,鸣丝歌板,响动林谷。举酒相属,开口而噱。少顷,扶掖登岸,相与步入叶阳道观。主人方布几延宾,仆以疾作遽还,二君为愀然也,至于罔获陟连云绝顶,追谪仙之逸驾,呌苍梧之暮云,富览江山以尽游观之美,特闲适余事,初不讶其从违,正恐山灵独回俗驾,造物者有所靳耳。既归,伏卧舟中,怦怦焉,如宿醒在懐,殊伊郁也。但闻两舷间风水之声,自宫自商,拍拍盈耳,殆魏献子之歌钟,石钟山之水乐也。且念华峰之胜,乐在近郊,因以步里计之,自历亭北至华阳院下,廿里而远,游水门抵黄台北诸,十八里而近,以苇汀渔箔,周折湾叙,从城东北阿至舣舟山家,盖且十曲矣。时至元甲申清明前一日也,谨记。

 在这篇散文里,我第一眼看到了“堰头”。这是一个与我老家相邻的村子,位于华不注山东北的大清河(今黄河)边上,再早时,流经华不注山前的小清河从这里注入大清河。伪齐的刘豫开挖小清河后,在这里叠堰,以调节大清河流到小清河的水量,便于航运,村庄由此而得名。王恽此游,距小清河开挖后不久。

 接下来,王恽的笔墨引人入胜,勾画出一片迷人的山水胜景。    “出水门,入废齐漕------北济黄台”真实地记录了古人自大明湖至华不注的水道,而且对各段水路的里程也记载的清清楚楚。

    2、袁洪愈的游华不注漫记

 嘉靖奎克仲春既望,周明溪约游华不注,质谏有'棋敲石上云,并拟蓬莱仙侣。杯饮溪边月,同开寰宇尘襟’之句。至则日霁风和,人情畅如也。

 李西谷、刘吾男对弈山隈之堂。亢水阳与明溪浮白饮联句而吟,余翘首以观,有凌霄之想。刘东明撮衣攀跻随之。造其巅,有诵经者危坐窝中,不知何许人也。窝下有泉,甘冽可漱。南有坊曰:无极。北有台曰:遨游。布衣台上,酒数行。月出东岫,景至奇也。因叹:此月之明,此山之高,始天地而始焉,终天地而终焉。吾人者,寓行两间,能几何时,而与造化者相为不朽,则必有适矣。徘徊四顾,超然亡物。盖周君之善赋也,即复合饮华阳宫良久。乘舟而归,漏下四十刻矣。西谷名豸,水阳公名思谦,左右藩伯也。吾南公臯(此字应上自下木)司宪制也,都阎(大意)二公,周名嶅,刘名焕,王竹泉伦以足疾不至,翼日遇春,袁洪愈漫记。”         

    本文约成于15632月,在漫记中提到八个人周明溪、刘东明、刘焕、李西谷、亢水阳(思谦)、袁洪愈、刘吾南、周嶅、王竹泉(未到)。

 袁洪愈(1516——1589),号裕春,苏州吴县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解元,次年成进士。他性格耿介、刚而不挠,曾上书弹劾严嵩,被调任外官。严嵩败后,曾任吏部尚书。袁洪愈为官一生,“不增一椽,出入徒步”,死后清贫,由巡抚周孔教捐金成葬。

 袁洪愈曾任山东提学副使,这篇游记即为此时所作,现刻于华不注吕祖祠摩崖。 我们从这篇游记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关键点: “乘舟而归”。这说明,此时由济南城里至华不注山仍为水路交通。

 3,亢思谦的《续游华不注峰记》

 癸亥春仲,东省诸大夫为华不注之游,裕春袁公记之详矣。游未十日,麓泉徐公以大参至自江东。甫阅月,方山韩公以大宪至自西晋。再逾月,虹洲春公以副宪至自浙西。胥闻兹峰之胜也,欣欣仰之,欲寄目偿所愿焉。端阳,届期明溪、东明、竹泉乃崇酒张具,邀群公续前游。方山、虹洲亭午集同文阁,麓泉及予继至,继自湖南浮小舟,访后乐亭,出北水门,历三闸,舍舟而乘,入华阳宫。薄暮,复陟峰末,则见裕春所为记,东明已大书勒诸崖石矣。因易苔藓,辨石上旧迹,得往昔纪游名氏仅数人焉。乃相与概叹曰:“自有兹山,则名贤达士穷高而远临者,盖不知其几也!今可考而知者,仅若而人,得非以兹刻尚存耶?时旧游惟予及明溪、东明在,西谷则以行县莅济阴,吾南则以迁秩入闽粤,裕春亦以校士历东莱。夫春仲迄今未三月,而同游数公往来聚散若浮沤飞絮,倏忽变幻,已不可定执如此。矧其远者,磨灭无稽,又奚足异耶?”诸公佥曰:“诚然哉!诚然哉!胜会难常,良朋易失,今日之游,毋俾即泯泯可也?”乃为述其语,以为续。韩公名朝江,徐公名光启,秦公名梁,春游诸名阀已具前记中。晋安亢思谦记。

  亢思谦,明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一名进士。临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著有《慎修堂集》二十卷。

  在这篇游记中,可以看到:

  1、此文与袁洪愈作《游华不注漫记》的时间大约才过了两三个 月左右。

  2、提到了济南同文阁与后乐亭两处名胜。

  3、前进路线同样是从大明湖南岸乘舟,出北水门,历三闸。

  4、“舍舟而乘,入华阳宫。”这句话很重要——这说明水路已经不能直接到达华阳宫,需要“登乘”,乘马或乘轿就不好考证了。在此以前的记录中,均为乘舟到达华阳宫前,这说明刘豫开挖小清河,彻底改变了华不注周围水泊环绕的风光。华不注作为一座历史名山开始走向衰落,应自此始。

  4、全祖望的《游华不注记》
 
全祖望(1705年——1755年),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史学家,字绍衣,号谢山,人称“谢山先生”。乾隆元年(1736年),举荐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因受张廷玉排斥,仅以知县用,愤而弃官,不复出。

 全祖望为户部侍郎李    所重,曾入山东济南学政衙门幕。据《年谱》记载:

 “(雍正)八年庚戌,先生二十六岁,入京 。春北上时,新例许赴选人之籍,入对阙下。先生但投牒,成均而已。山东学使罗竹园先生邀佐文衡,赴之。 

  九年辛亥,先生二十七岁。春夏游山左,秋南归 。自旧秋至是夏,在罗竹园幕。遂遍游三齐诸胜,皆有纪志题咏。为蓬莱王孝子立传,应黄昆圃先生之命也,秋七月,自厯下南归省亲。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大约是在1730年至1731年秋,全祖望在济南,而且不止一次到过华不注山1731年,在即将离别济南时,又专门向学使罗竹园借骑游山,并写下著名的游记——《游华不注记》

 “予以辛亥七月,从歴下南归。先束装之一日,向罗学使竹园借骑,往城东游华不注峰。以前此往游时,苦寒弗果登,而前辈盛称鹊华秋色,故再过之。是日尙觉炎熇,华阳宫沙门笑曰:檀越之来,不寒则暑,山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何自苦为?予不听,策杖至山半,有洞宾祠,葢遗山所梦地也。沙门汲华泉至,拾乱薪烹之,小憩,登其巓,直见渤海。时则天风飒飒,始知秋气。山门青绿隐隐,初有萌芽,道元“单椒秀泽、虎牙兀立”之语,可为神肖,不能复措一词。沙门为予言,明德邸在歴下时,此闲(间)花鸟之盛,不下虎邱。今则华泉一线渐淤为小沟,游人亦鲜过者。于是西爽渐斜,仆夫促驾,遂循鹊山而西。竹园方治具,话别,乃书此以柬之。”
   
从这篇游记可以看到:

1、这是全祖望第二次游华不注。

2、“直见渤海”可能是作者凭揣测,实际上看不到。

 3、明朝时,华不注非常有名,能与“虎丘”相媲美。

 4、华泉已经淤塞成一条小沟。

 5、全祖望骑马而来,已经完全没有水路客可走了。华不注水波浩渺的风光不再,游人已经很少了。

    5、康有为的《新济南记》

 康有为(1858年 ——1927年),原名祖治,字长厦,号长素、更生,生于广东省南海县银塘乡,人称“南海先生”。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曾先后七次上书光绪帝,主张变法图强,为“戊戌变法”的主要谋划者。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国外16年。

 1913年,他结束流亡回国。于1917年、1923年和1927年三次游历济南,对济南很有好感,认为:“南京钟山紫金峰、北京翠微山、煤山,扬州的七星山、苏州的横山……然山水之美皆不如华不注也”。

 康有为在《新济南记》里写道:“诚宜移都于华不注前。”主张把中国的首都迁移到这里,可见华不注山一带的山水是何等秀美、适于居住!

他写道:“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今驰道已至黄台山,黄台桥有农林学校在焉。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以华山为公园,稍缀亭台,偱花木,先移名学校于山前,驰道间设一公堂,为吏士公会之所,徙酒楼女闾其间,因人情之燕乐,藉以开辟之,则游人率而来,车马杂沓,咸愿受一尘而为氓,乃为限定园宅之令,宅地必方十丈双外,宅必楼,瓦必红,宅式不得同。庶几青岛之闳规美观焉。不十年,新济南必雄冠中国都会。”

 康有为在这篇游记中说:“今驰道已至黄台山,黄台桥有农林学校在焉。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至此,由济南到华不注山已经完全是陆路交通,完全没有水路的影子了。

 

  作者: 阴波    来源: 历城数字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济南 泉水 华山 尊碑 华不注
[提要] 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山。济南城区北面有两座山非常奇特——— 从北向南,像是朝拜,像是守卫;从南向北,像是两座山阙,通门而望,直通京城门户!这两座山一个因人命名,称鹊山,是为纪念神医扁鹊;一个因形命名,叫华不注山,简称华山。


  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山。济南城区北面有两座山非常奇特——— 从北向南,像是朝拜,像是守卫;从南向北,像是两座山阙,通门而望,直通京城门户!这两座山一个因人命名,称鹊山,是为纪念神医扁鹊;一个因形命名,叫华不注山,简称华山。
  本文说的是华山。

  从地理上讲,华不注山非常独特。泰山山脉在向北绵延起伏几十公里后,出现了一段难得的开阔地,这段难得的开阔地就成了古齐州即现在济南市的载体。然后在古大清河,即现在的黄河南岸散落星点,其中最大的一个点像一个惊叹号矗立在东端,古人根据她的形状称之单椒,又形象地称其为“华不(fū夫)注”,源取自于《诗经·小雅·常棣》,其诗曰:“常(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华”即“花”,“鄂不”即“萼跗”,谓之花蒂。山名“华不注”,意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古字华花通字)。说其独特,是因其平地树单椒,水中起芙蓉。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
  黄河自古便与山东源渊。汉代中期(公元11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利津一带入海。造成支流灌注,济水泛滥。华山、鹊山附近形成一个大湖。至唐称莲水湖,时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枝荷花。李白有诗为赞:“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可谓形象。元人王晖则更有气势:“齐州山水天下无,乐源之峻华峰孤”。
  看出泰山的霸气来了吧,结尾也给你一个华丽的震撼!
  从古文记载讲,亦为源远。最早见于《左传·成公二年》的“齐晋鞍之战”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时齐晋反恶而交战。齐大败,被晋师追赶绕华不注三周。这场战争因齐的傲慢而起,却成就了一个忠臣,齐臣逄丑父舍身救主,后被塑为忠臣之冠。
  说起对华不注山的最初感识,还是从学习这篇古文开始的呐。记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电视上听古文讲座,济南师范的安建华先生一身中山装,正襟危坐,娓娓道来。时间已逾三十载,其它内容很难记全了,但有一段至今还能朗朗上口:“六月壬申,师至于糜笄之下,齐侯使请战,……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其垒,曰:'欲勇者贾于馀勇。’”多少年了,课本中学过的东西遗忘殆尽,唯独这篇《鞍之战》记忆犹新,成为我与华不注山的不解因缘!
  从人文上讲,华山是齐烟九点的最靓点,也是制高点。说起这齐烟九点,可是济南人骄傲和自豪之处,齐风向以粗犷豪放著称,唯这齐烟九点似增添温文典雅之气。至今,济南城的规划设计都以不得遮挡这个视线作为标准。
  那么,齐烟九点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李贺说起。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人周游圣迹,历览前贤,情发乎于山,发乎于水,于是诗载吟咏。平者以抒情怀,精者则因传诵而成精典。
  昌谷鬼才李贺,是一位“天纵奇才”。当年,他来到当时为齐州的济南。那应该是一个春天,在盎然的春意里,他登上了千佛山。至半山腰时,有一转折处,年轻的诗人转身举目北望,但见山下杨柳依依,水积空明。似见趵突水花,似闻泉水潺潺。不禁再往远处眺望,这一望,诞生了济南的千古奇景!
  李贺发现,这齐州实在是一个优美的地方。南依历山为本,北临清河灵气,中有泉水湖泊为魂。更奇的是,在大小清河两岸,几座丘峰参差错落,大小不一,点缀于青水绿林之中,或奇或险,或陡或缓,高低不一,大小各异。远远望去,云蒸霞蔚,烟笼雾罩,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正因人谓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之境界。有趣的是,他发现这大小不一的九座山峰,正好像在一个敞口的酒杯中,古代的酒杯亦称觞,像人手撑起的虎口,两边翘起,中间稍低。这一发现,鬼才的诗兴上来了!他把这千佛山比作天宫,自己居高临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远处错落青黛,岚霭缭绕,不过几点青烟;近处湖水泊流,云雾润蒸,仅为手中杯水。遂口拈一句:“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李贺,自诩“笔补造化天无功”,这一次,真的验证了他的才气!
  至此,济南的一个标志性人文景观诞生了!——— 这就是齐烟九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观大全之济南华不注山
济南有座华山,华山脚下有座华阳宫,那里的神仙最全
聞鍾記郵 | 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华泉
走遍济南——出水芙蓉华不注
鹊华秋色图
超强攻略:你要的济南“鹊华烟雨”和“黄河夕照”都在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