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被讥讽,刘彻能忍,刘病已却动了杀机,只因两人的底线不同

在西汉历史上,如果比较汉武帝和汉宣帝的功绩,很难分出高下。论武功,刘彻定独占鳌头;说文治,刘病已则当仁不让。不过,两个皇帝倒是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曾被直臣讥讽过。按照一般的认识,刘彻一生杀伐果敢、独断专行;刘病已宽厚谦恭、体恤臣民。应该是刘彻的反应更为过激一些。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一代雄主汉武帝选择隐忍、宽容,中兴之君汉宣帝却立现杀机,实在让人始料未及。

汉武帝剧照

汲黯和盖宽饶分别是武帝和宣帝时期两个非常有名的直臣,有很多的相似点。他俩的脾气同样是“又臭又硬”,但都被重用过;他俩都把京城权贵得罪个遍,仍然至死不改;他俩也都曾用过很尖酸刻薄的言语讥讽皇帝,被人劝诫也“屡教不改”。可结局却是:汲黯得以善终,盖宽饶含恨自刎。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汉宣帝刘病已剧照

1、两位皇帝的治国策略有所不同

严格来说,汉武帝和汉宣帝的治国方针都是法家结合儒家,也就是所谓的“霸王之道”。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略有不同。刘彻尊儒,虽然没有罢黜百家,但更看重儒生在治国过程中的作用。

  • 第一,儒家思想讲究民俗教化,期望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使人民自觉遵守。尤其是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等理念后,更是让汉武帝觉得此种思想有利于其统治。
  • 第二,儒家思想可以打破黄老、无为对当时人们的思想统治。从惠帝、吕后到文景之治,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汉朝子民被黄老学说影响极深,这严重制约了汉武帝各项改革的进程。建元新政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例子。

董仲舒画像

所以,对外,汉武帝重用董仲舒、公孙弘这样的儒生,教化民俗;对内,重用张汤、赵禹这样的酷吏,从严执法。从而开启了一种新的封建制度管理模式。总的来说,武帝一朝,儒生都得到了重用。

刘病已即位后,虽然也采用了“霸王之道”的国策,可跟武帝朝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 第一,刘病已也尊儒,也承认儒家思想的重要性,但很大程度是因为这是武帝制订下来的国策。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官方教学都是儒家经典,且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运行机制,不是他想改就改得了的。
  • 第二,刘病已对儒生非常反感,他认为儒生好是古非今,好虚名,且提出的建议多不切实际。当时的名儒王吉多次进谏,以儒家思想为主治国,都遭到否决,太子刘奭也因为过于偏爱儒生差点被废黜。

汉宣帝刘病已剧照

所以,如果说武帝执行以法家、儒家并行的国策,宣帝则更倾向于法家治理,只是他的执法并没有武帝朝那么苛严。两位皇帝治国方略的不同造成了他们对大臣态度的差异,汲黯和盖宽饶迥异的命运也正是来源于此。

2、两位直臣大相径庭的结局是因为皇帝有着不同的底线

说起汲黯,此人在武帝一朝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人见人怕,鬼见鬼愁,就是皇帝见他都礼让有加。当然,这一方面是源于汲黯本人刚正不阿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刘彻确有容人之胸怀。而汲黯讥讽皇帝已经成为了朝堂上一道奇特的风景,如果长时间不“开炮”,汉武帝都会感慨:“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

汉武帝名臣汲黯剧照

根据《史记 汲郑列传》的记载,汲黯共有两次当面讥讽汉武帝。

  • 第一次,汉武帝刚开始招天下儒生,正准备说话,汲黯就发言了:“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仿唐虞之治乎”。
  • 第二次,起初张汤、公孙弘等人位都在汲黯之下,最后都超过了他。于是他就对汉武帝说道:“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画像

被这样讥讽后,汉武帝只有苦笑,无奈地说道:“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接着也没有处罚他。那么,脾气一向不好的刘彻为什么会放过屡屡顶撞他的汲黯呢?

首先,汲黯信奉黄老学说,非常讨厌儒生。在汉武帝尊儒后,被众朝臣抵触,这本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任何新事物的出现,必将在一段时期内互相博弈。

其次,汲黯的讥讽之语并没有触及到国策。其实,这些话更像是人身攻击、发牢骚。汉武帝也许不能容忍别的大臣如此做,但对于汲黯却是特例。因为他的刚正不阿,满朝文武人尽皆知。另一方面,汲黯只是不喜欢公孙弘、张汤这样为迎合上意,阿谀奉承的行为,对儒家治国的思想并没有太深的抵触。这是汉武帝不处置汲黯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能放过汲黯,汉宣帝为什么就不会对盖宽饶手下留情呢?

盖宽饶是个典型的儒生,且刚正奉公,谁的面子也不给。刘病已就任命他为司隶校尉,主管京城的监察工作。因为刘病已轻儒家,重法家,也任命了很多宦官担当要职,这让盖宽饶心里非常不满。根据《汉书 盖宽饶传》的记载,他给皇帝上了一道奏书:“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接着他又说了一句最不该说的话:“功成者去,不得其人则不居其位。”同为讥讽的话,盖宽饶的这番言语要致命得多。

汉宣帝刘病已剧照

首先,可以批评皇帝重用宦官有所不妥,但不能为了尊儒家而诋毁国家的方针战略。刘病已不喜欢儒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总喜欢照搬上古时代的礼乐制度去约束当代的人。这一点,很多人都劝过盖宽饶,不同时代需要有不同的制度。然而,他从来都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建议。不得不说,这是那个时代儒生的局限性。

其次,刘病已的出身注定了他的胸怀没有汉武帝宽广。刘病已这个皇位,说天意也好,说运气也罢,总之跟汉武帝是没有可比性的。这也使得他更在意别人如何评价他,而盖宽饶最后那句话是在质疑他是否有能力担任这个皇帝吗?虽然,我们无法揣测盖宽饶是否真有这层意思。但是,刘病已却可以这么认为。而一旦这么认为了,盖宽饶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死!

汉宣帝刘病已剧照

结语

同样讥讽皇帝,汲黯最多只是批评刘彻这样一个个体,并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盖宽饶不但抨击刘病已的治国策略,还质疑其个人能力。两个皇帝的底线不同,两位直臣的命运也就各异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华夏之基石秦汉王朝(二十一)少年天子不容易
汉武帝生平简介 他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汉宣帝让西汉重新走向顶峰,甚至超过了汉武帝,却没有什么知名度
前72年,汉宣帝想给曾祖父汉武帝加庙号,...
汉武帝初期的改革尝试,失败了
【西汉·茂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