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桐廬詩\陸春祥

  圖:黃公望繪《富春山居圖》(局部)

  春山半是茶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德清人孟郊到不遠處的桐廬,拜訪了朋友—桐廬縣令李明府,這次桐廬之行,讓詩人靈感大發。我們欣賞一下他《桐廬山中贈李明府》詩的前四句:靜境無濁氛,清雨零碧雲。千山不隱響,一葉動亦聞。

  孟詩人筆下的桐廬山中,富春江兩岸,竟然這般美麗:天地澄澈,草木清新,沒有一粒塵埃;清雨滴答而下,雨後的天空也沒有一片雲彩。山與山都靜靜地待着,互不作聲,極為默契;哎呀,一片葉子從樹林間緩緩跳躍着地,「啪」,似乎落地的響聲都能夠聽到呢。

  好山水,自然有好茶。

  如前述,桐廬的山水,讓范仲淹特別傾倒,他的「瀟灑桐廬郡十詠」第六就是茶:「瀟灑桐廬郡,春山半是茶。輕雷何好事,驚起雨前芽。」在北宋,桐廬茶已經很有名了,「宋時以充貢」,宋朝皇帝也喝桐廬茶呢。可以肯定的是,桐廬茶當時已經有相當的交易規模了,否則不會「春山半是茶」。就茶的品質來說,人們都比較偏愛明前茶雨前茶,這同樣也說明,飲茶之風已盛,大家喝茶都比較講究品質了。

  據《桐廬縣志》記載,桐廬歌舞的直塢山天尊岩,海拔六百米,長年雲霧繚繞,那裏產一種「天尊貢芽」茶,宋高宗喝了,神清氣爽,下旨將產茶的山名改為「宋家山」。宋家山離杭州不過百里地,有這樣的貢茶基地,和都城近在咫尺,趙構自然喜歡。

  己亥正月十一傍晚,我和茶人沈黎華、鍾明輝聊茶。

  小個子沈,原是縣農業局幹部,專業學茶,精明語快,聽說我要來,剛從宋家山的基地趕回:今天茶山就算正式開工,宋家山基地,以我們的三百二十五畝茶園為中心,再加上村裏四百多農戶的數千畝散茶,散戶的茶,他們出勞力,我們出技術,統一收購,我們有一個茶廠,還有一個研究中心,我們的主要品牌就是「天尊貢芽」,已經有綠茶、白茶、紅茶多個系列。小鍾的父親,是桐廬有名的茶人,他們經營「雪水雲綠」茶,全國都有名,我以前寫過他們。現在他接班,這位安徽農大茶專業畢業的九○後,已經和茶打了十幾年的交道,顯然,年輕人更有想法,他笑着說:去年,他的朋友圈,就賣了一百多萬茶。一千六百畝茶,還有新合村大量的青葉,他們也是一併收購,他並不愁銷路,互聯網和品牌,是他做茶的制勝法寶。

  桐廬注定要出好茶和名茶的。我的判斷源自簡單的兩個方面:一是豐厚的歷史人文,二就是獨特的地理山水了。

  清明前後,雲藍樹綠,經過一年的醞釀,茶樹們紛紛吐出青蕊。半山上,雲霧氤氳中,沾着露水的葉片嫩得都能掐得出水來。在白雲繚繞的高山上,在清澈長流的山澗邊,桐廬那六萬餘畝自由生長的茶樹,在我看來,它們近似於野茶,勃發生長,厚重味甘,粗獷而不失莊重,鋒芒而又內斂。

  桐廬茶和龍井茶一脈相承,她們都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絕美禮物。

  富春山居城

  江天一色,雲樹相依,隱士,美文,詩文寫不盡,悠悠富春江,黃子久日日徜徉其間,與天地相處,山水和他的內心,最終連結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當他不斷過濾內心那些焦慮,山水的意象越來越明顯時,《富春山居圖》,也就噴薄而出了。

  整個桐廬,就是一幅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午,我去富春江蘆茨慢生活區悠閒漫步。

  初冬的暖陽,特別舒適,我們在蘆茨新村的後街步行,點評着街道兩旁有些年份的老屋,寬敞,整齊,不少住戶的大門框,都是藏着年輪的青條石,門前還有兩個精緻的小青石門璫。有人在飲茶,有人在聊天,金黃的番薯乾,白色的番薯粉,暗紅色或粉白色的番薯絲,人和物,都在靜靜地享受着冬日的陽光。

  走進蘆茨旅遊鄉村俱樂部,它由人民公社時代的大禮堂改造而成。禮堂四周的牆壁上,掛着許多幅以桐廬為背景的山水名畫。佇立在李可染《家家都在畫屏中》前,王樟松指點着大家:鬧,這幅畫,就是李可染的代表作了,他畫的都是當年蘆茨村的實景,這是富春江水電站大壩蓄水前的景色,為了建電站,整個村就移出來了,剛剛我們走的後街那些房子,就是當年遷移過來的。

  有人玩笑接話茬問:那就是說,剛剛我們人人都在畫屏中了?

  是的,我們一直在畫屏中徜徉。

  《家家都在畫屏中》,不看畫,僅讀題,就能讓人無限想像。這是怎樣一個地方啊,如畫的風景,一定是有山,有水,山要險峻有層次,水要碧綠有深度,山要有父親樣的懷抱,水也要有母親般的溫婉。

  我想像着。一滴滴重墨,在寬闊的宣紙上漸漸地延伸,墨色滋潤,意象襲來,濃的成了富春山嶺上的樹,成了蘆茨民居黛色的瓦片,成了漁民江上行走的小舟,成了農戶院子裏大叢的花朵;淡的化為富春山上險峻的岩石,化為澄碧靜流的富春江水,化為民居灰白色的粉牆,化為富春江上的撐杆漁夫。

  繼續向畫的深處走去。

  己亥正月十一下午,董利榮陪我去莪山畲族鄉訪民宿,那裏少數民族集聚,原來是桐廬經濟最不發達的地方,近十年來,卻冒出了一家又一家的高端民宿,秘境、雲夕戴家山、戴家山八號、戴家山隱廬竹韻,一家家都隱藏在茂林修竹中,溪水潺潺,住客南來北往,為的是一份心靈的安放。咦,居然還有一家書店!這家南京先鋒書店的分店,由一幢老屋裝修而成,曲折別致,兩萬多冊精選書,和總店同步更新。店長小董,來自南京,她說,書店二○一五年十月就開張了,店員半年一輪換,場地由鄉裏無償提供,經營靠自己,能自負虧盈。樓下樓上一排排地看,最後買了一本王鼎鈞的《講理》,我特意在扉頁寫下一行字:購於戴家山先鋒書店。

  富春江邊嚴子陵釣台附近的俞趙村,有一座叫「嘉欣園」的百年老宅,宅名為康有為所題,老宅主人和康先生是至交,據說老宅的設計也出自康先生之手,在那裏,桐廬縣政府將依託老宅建設桐廬文學院和陸春祥書院。

  我給這個綜合體取了個名字:富春莊。

  我還寫了四句打油詩作為設計主旨:富春山下富春江,富春江對富春莊。高山流水擇鄰地,我在莊裏寫文章。

  我狹隘地理解,這緊鄰着嚴光富春山的「富春莊」,應該是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實景地的某處立體呈現,精神復活。

三吳行盡千山水,猶道桐廬更清美。

(北宋.蘇軾)

桐廬處處是新詩,漁浦江山天下稀。

(南宋.陸游)

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

(清.劉嗣綰)

  富春江水依然汩汩清流,時間和意念流動着的,是《富春山居圖》的深厚人文和生命境界,永恆的卷軸。

  瀟灑桐廬郡,富春山居城。去年,全世界居然有逾一千七百萬人去我家鄉體驗幸福。哈,不說了,歡迎您去桐廬感受噢。 (全文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國立故宮博物院「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山水合璧特展 最佳導讀—美學大師 蔣勳新作
他的一幅画被称作“画中之兰亭”,曾毁于战火,现保存下来的残卷却分隔两岸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江最美的一段给了桐庐,美成了一幅画!
走进富春山居图画,寻访黄公望隐居地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卷 (豆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