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戰國豬噬人飾件/小 可

  圖:豬噬人,人反抗。文物飾件反映勇猛力搏精神/作者供圖

  今年是己亥豬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現有「己亥說豬」展覽,展期至五月五日。展覽展出逾二十件與豬相關的文物,當中有收藏家藏品,也有該館館藏,同樣珍貴。筆者對其中一件特別感興趣,那是夢蝶軒名為「金豬噬人飾件」的藏品,製作於戰國晚期。

  不少外地人喜歡香港的原因之一,是香港這個國際城市,一千一百○八平方公里的土地,佔了四分之三仍然是郊野。彈丸之地,竟有着群山巔峰、草地密林等無數宜人風光。那麼,此地有野豬出沒也就並不奇怪,但牠們向來少襲民居,近日竟從密林走到民居附近,翻垃圾桶找食物有之、咬傷人有之,原來有人給野豬餵飼,改變了牠們的飲食習慣。有愛護動物人士反對獵殺野豬,而曾遭野豬騷擾的人卻認為安全不保。野豬與人能否共存?在中大文物館看到豬文物,了解一下人豬相處的歷史,感覺很有意思。

  早在四千萬年前就有豬的存在,化石顯示豬常在森林和沼澤活動,豬很早已被人類馴服。家豬可能來自亞歐兩洲,數千年前的中國社會,豬已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是古代中國人重要的經濟來源,豬肉對人有食用價值。豬不挑食,豬也可以給農田提供肥料。

  農耕社會愛溫馴家豬,北方偏遠外族匈奴卻喜愛野豬。野豬獠牙外露,可作武器,也可挖地。斯基泰藝術有野豬紋金飾,展覽中的「金豬噬人飾件」,顯示一頭野豬正在咬人,豬後面被另一人纏着,反映征服者與被征服者搏鬥,對匈奴勇士來說,這是力的考驗,代表勇猛。

  中國古代社會有與豬相關的佛教神靈故事,起初源於古印度婆羅門教,說豬是一個名為摩利支,又名摩利支菩薩或摩利支天的天神,故事在六朝時傳入中國。摩利支騎着金色豬,受群豬圍繞。後來,道教也談及豬。職業畫家鄭重的長絹水墨畫《白描摩利支天手卷》,也在「己亥說豬」展覽上出現,畫作來自崇禎十四年辛巳(一六四一年)。鄭重以繪釋道題材的畫作傳世。清代嶺南畫派代表畫家居廉的《豬頭和尚》,描繪一名和尚開懷大吃豬肉。有學者認為,居廉居於對外通商的廣東地區,思想開放,有此畫作,是想說明人不妨衝破傳統框框,和尚吃肉也無不可。

  「豬」字最初出現於戰國晚期的秦簡中,有學者認為初時應是口語,東漢以後才成為書面語。「家」字由「宀」和「豕」組成,東漢時有「灰陶屋」文物,有豬在屋中,正是「家」的最好詮釋。另外,人們常見的「豚」字,由「豕」加「肉月」組成,是謂「肉豬」或「小豬」。古時養豬可以致富,豬的別稱為「烏金」,把豬與金相提並論,可見豬何等重要。漢代也有玉豬文物,那是用刀在玉石上刻上豬形狀。

  唐玄奘取經的故事最初並沒有豬八戒,這個形象大約在元代後才開始進入《西遊記》中。豬八戒懶惰、好色、愚笨,但對唐僧忠心。

  豬在古人心中既是很好的肉食,也是可愛的動物,更與天神扯上關係。中國藝術講求「形神兼備」,道釋二家重視「天人合一」。觀豬文物展覽,談古論今,人與豬的關係將如何發展,對港人應是個好課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富貴窯 (豆瓣)
民间故事:勇斗武僧
心善一切善(元自實的修心故事)
小故事 - 新思維
莊子的三個故事
小故事分享 - 新解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