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家具是如何诞生的?

  研习君语 

现代家具,逐渐偏离了古典家具的主线,发展出以设计和简约为主的风格,同时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和各路流派及思潮的撞击,使得现代家具更加多元而丰富。


- Western Furniture -


第五章 | 西方现代家具
(公元19世纪末至今)

纵观西方家具发展史,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和此前任何时代都不相同。几千年里,家具一直依靠手工完成,家具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材料,需要工匠的高超制作手艺。所有高档家具都只属于贵族、神职人员和富人等上层人士,我们习惯称之为古典家具。

到了维多利亚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对生产技术的改变前所未有。制作家具的工艺更有效率更经济,机器可以很快完成对木材的切锯、成型和涂饰,完全不用重复此前的手工加工过程。

维多利亚后期的资产阶级生活富足,攀比的消费主义热潮应运而生。历史学家希格弗莱德·吉迪恩称之为“堕落的渊薮”,这种心态遍布社会各个角落。

富人家里摆上什么,穷人家里就会用便宜的复制品代替,大理石的雕像换成石膏的,粗制滥造的家具模仿高档的家具,诸如此类。
工艺技术进步了,但家具的设计并没有改变,甚至功能简约被看作保守的表现。这合理吗?当然不。现代家具的萌芽就在令人奇怪的反差中产生。



现代家具的诞生
能够代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家具发展最高水平的,应是索耐特家具。创立者奥地利设计师迈克尔·索耐特被看作是现代主义的先驱。

他出生于木工世家,年轻时就熟练掌握了各种木工和细木镶嵌技艺。他设计的家具最具特色之处,是对曲木技术的应用。

迈克尔·索耐特
Michael Thonet(1796~1871)

1842年6月,索耐特的“用化学、机械法弯曲脆材的技术”在维也纳获得了专利。1852年,托耐特经过研究以后发明了加金属带使中性层外移的曲木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原理现仍用在很多曲木机上,并将其称为“索耐特”。

索耐特通过改良技术,成为第一个把曲木技术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人。

1853年11月,托耐特兄弟公司成立。从1859年开始生产托耐特家具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14号椅子(也称维也纳椅,Vienna Chair )到1930年已累计生产5500万件,而后仍在继续生产。


▲奥地利设计师迈克尔·索耐特被看作是现代主义的先驱,第一个把曲木技术用于大批量生产。图为他最著名的设计14号椅及其组装部件示意图,简洁得无以复加。这把椅子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疯狂追捧,问世百年间,卖出了将近5500万件。它不仅被认为是第一件实现现代化大批量生产的椅子,还被认为是19世纪最完美的设计之一。

索耐特有限责任公司 博物馆
(THONET GmbH)

用这种技术组装的椅子,耐用、灵活和便宜,从椅子的造型就会联想到人坐在其上那种悠闲自得、其乐融融的心情。可以说这件作品是灵活应用曲线造型的典范。

蒸汽弯曲的山毛榉框架,外加软包座面或者藤座面,简洁得无以复加。

这把椅子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疯狂追捧,无论是上流社会的沙龙客厅,还是路边的咖啡馆,随处可见,真正打破了所谓的阶级壁垒。


▲列宾1882年的名画《意外归来》中,流放的革命者走进家门,客厅一旁就放着索耐特14号椅,可见已远销到俄罗斯。

▲两张老照片,Thonet 14曲木椅的普及非常迅速,在清末也出口到了中国。看来喜欢一张好椅子是不分东方西方,也没有时代的界限。

▲欧洲街头咖啡馆里的Thonet 14曲木椅,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情调

迈克尔·索耐特的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900年,公司拥有约6000名员工,一天能生产4000件家具,直到现在仍在现代家具行业中处于领军地位。


▲Thonet维也纳工厂的老照片,世界第一个工业化批量生产家具的工厂。

▲一个立方的体积内可以装进36把Thonet 14曲木椅


▲ Thonet 14曲木椅分解图

工艺美术运动
1850年至1920年的工艺美术运动,是一场关系道德、社会、工业、美学等一系列问题的思想运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确定为一种风格流派。

它的宗旨是:鼓励艺术家和工匠合作,但又反对批量化机械生产,认为一旦批量生产,就会出现重复单调,无美可言;任何建筑或物品都应是被愉悦地创造出来。


约翰·拉斯金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最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是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奠基人。而工艺美术运动另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国的画家、诗人威廉·莫里斯

莫里斯希望践行拉斯金的理念,主张回归到中世纪的传统,反对机器美学,提倡复兴手工艺,生产具有美学特征、工艺精良的产品。

▲ 莫里斯设计的椅子


1861年莫里斯和朋友创办了“莫里斯商行”,接受委托业务,制作雕刻、织物挂毯、家具等。莫里斯本人很少设计家具,他一生设计了超过600幅墙纸、织物等的图案。莫里斯商行有一款韦伯设计的苏塞克斯椅,一度很流行。

莫里斯的理想是为大众提供能买得起的、有品位的产品。但遗憾的是,他对于机器生产的绝对抗拒,使得最终的手工产品其实仍是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


工艺美术运动在英国后继有人,“艺术工人协会”“手工艺联合会”等组织将其发扬光大。并在20世纪初的美国传播很广,代表人物有斯蒂克利和格林兄弟

斯蒂克利继承了莫里斯的主要观点,但不同的是,开始使用机器制作产品。他设计的“使命派”家具,一种主要由橡木做成的坚固厚重的家具,因其比例匀称,工艺上乘风行美国。

格林兄弟则通过芝加哥举办的世界博览会认识了中国、日本的家具,从中吸取养分,形成自己柔和线条和贴切装饰的独有风格。

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家具中细节“关门钉”近乎狂热地运用,成为其标志之一。


▲ 1907年,美国格林兄弟设计的扶手椅。格林兄弟是工艺美术运动在美国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们对东方设计心驰神往,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家具中细节“关门钉”近乎狂热地运用,成为其标志之一,在这把椅子中也有体现。
工艺美术运动,连同此后的新艺术运动、艺术装饰运动,影响遍及欧美,一起催生了20世纪现代主义家具的形成。


“风格派”
1917年在荷兰,诞生了“风格派”,这是一个由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为主要成员的集团,将画家蒙德里安和万杜埃士堡在绘画中创造的具有清新、自由的风格、空间几何构图应用于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中。

他们认为无论是绘图、雕塑、建筑或室内设计,都有着明确的可视化的形式秩序,垂直、水平、方、圆、交叉、平行等的“元素”,才是组成作品的基本点。

他们致力于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即纯粹抽象。

▲ 1930年风格派的画家蒙德里安,1930年的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画面上只有线条构成的大小矩形与三原色。蒙德里安认为,自然的丰富多彩可以压缩为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


▲最能体现荷兰“风格派”精神的家具,莫过于1917年里特维尔德设计的红蓝椅。椅子由13根互相垂直的方木条组成,各构件间用螺丝固定而非传统的榫接方式,整个设计具有雕塑形态的空间感。椅子的框架涂成黑色,端头涂黄,红色的靠背,蓝色的坐板,几乎是对蒙德里安的代表作《红、黄、蓝的构成》的立体再现。红蓝椅的标准化构件,也为日后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有人将它看作是现代主义在形式探索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这件名作并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样:只考虑艺术效果,实际上红蓝椅非常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坐起来很舒服。

包豪斯学派
现代主义兴起中,最主要和备受争议的问题之一便是,究竟是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生产——“艺术能够大规模生产出来吗?如果能够的话,那它还是艺术吗?

包豪斯学派,协调了工艺美术运动与现代工业设计这两个对立的主题,不但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教育体系,同时培养了一批现代主义设计大师。

包豪斯被称为是现代设计教育的摇篮。该校创造了一整套新的“以新技术来经济地解决新功能”的教学和创作方法。


▲ 包豪斯图书馆门前矗立的巨型椅子

1919年4月,包豪斯学校成立,由德国魏玛艺术学院的魏玛工艺学校改组成立,名字“Bauhaus”是格罗皮乌斯自创的词汇,在德语中“Bau”的意思是“建造”,“haus”指“房子”。
包豪斯学派的三个基本观点是:

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设计素质的培养。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欧洲一些激进的艺术家都来到包豪斯任教,流行的艺术思潮在这里汇聚,包豪斯因此被誉为“欧洲发挥创造力的中心”


▲ 钢管家具是包豪斯风格中最被广泛接受的家具。马塞尔·布劳耶在1925年设计的“瓦西里椅”,来自老师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的名字。在这件作品中布劳耶引入了他在包豪斯所受到的全部影响,将钢管与皮革相结合,其简洁大方令人耳目一新。“瓦西里椅”此后诞生了无数的变体形式。


钢管家具是包豪斯风格中最被广泛接受的家具。钢管椅已成为现代主义的标志,跻身20世纪最持久的设计形式之一。

另外柯布西耶的LC4躺椅、密斯的密斯扶手椅等,皆是钢管家具中的经典之作。

▲ 1928年 柯布西耶设计的LC4躺椅,由可拆解的两部分构成,除去下部生铁架,弯曲钢管的上部还可当作摇椅使用


▲ 1927年,密斯设计的弯曲钢管扶手椅,又称“先生椅”,是密斯早期家具设计的典型代表作。


▲ 1928年,密斯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1929年,他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以及巴塞罗那椅,使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设计师。

包豪斯影响之大,毋庸置疑,如今被尊为天才的苹果设计之父乔布斯,也是其忠实的拥趸。但对其的批评之声也从未间断。

包豪斯对功能的极致追求,主张与传统决裂并提倡几何构图,事实上消除了设计的地域性,对于各国文化传统产生了冲击。跟风复制、千人一面的“国际式”风格,也让一些人开始厌倦包豪斯理性的工业设计,呼唤设计中的个性和人情味。
北欧现代家具
北欧五国在19世纪初享受了长时期的和平生活,都具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一方面有农民传统,另一方面又有中产阶级文化作为基础。家具敦实而舒适。由于北欧地处亚寒带地区,对住宅以及室内用品极为重视。

北欧森林覆盖率高达60%—70%。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技术,较高的审美水准,设计师、工匠以及家具公司的紧密合作,整体效果与局部细节同样被重视。
也许出于市场的压力,也许如一些人所推测的:斯堪的纳维亚漫长寒冷的冬天,人们需要比富有棱角、极简的包豪斯更具暖意的家具。

▲ 1941年尤尔设计的沙发


二战后千百万人流离失所,亟待建造便利廉价的房子,与这种强调实用的公寓式住宅相匹配的,势必不会再是昂贵费工、装饰性强、体大笨重的家具。

轻巧简洁、容易维护,具有多功能的北欧家具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木材是北欧家具所偏爱的材料,此外皮革、藤、棉布织物等天然材料都在设计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北欧也用镀铬钢管、ABS、玻璃纤维等人工材料,但就整体而言,采用天然材料是其家具别具人情味的原因之一。

中国人最熟悉的北欧现代家具品牌,当属瑞典的宜家。其以平易近人的“民主设计”和新颖的营销策略,在全球遍地开花。


北欧家具并未遵循激进的道路,仍按原来的传统设计,加以现代化。丹麦的设计师凯·保杰森曾说过:“让线条带有一丝微笑”,道出了北欧家具简约严谨之中优雅别致的真谛。

丹麦现代家具的开山鼻祖当数凯尔·柯林特。他最突出的设计原则就是取法传统,仔细分析了此前无数的家具产品,研究它们的比例和人们所需要的尺寸,用以设计现代家具。

凯尔·柯林特(kaare klint)

1933年,柯林特设计了一张涂蜡抛光的折叠式躺椅,带有缩进式的搁脚板,是20世纪最新的设计样式。

建筑大师阿诺·雅克比松,也是丹麦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家具大师之一。他的家具最具创新意识,“蚁椅”“天鹅椅”“蛋椅”,无一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

“蚁椅”是把经蒸汽模压处理黏合在一起的九层胶合板,固定在三条镀铬的管状钢腿上,上半部滚圆,下半部形似“臀部”,中间腰部变窄纤细,造型极具现代感。

丹麦著名的家具制造商汉森公司,最初不相信它能批量生产,结果销售量惊为天人。


▲ 阿诺·雅克比松设计的“蚁椅”

“蛋椅”“天鹅椅”,完全像是一种雕塑艺术品,不仅因其激动人心的曲线形式,而且还在于非同寻常的面料,这种新发明的化学合成材料可制成海绵泡沫状,向外延展,椅座可以在四脚海星状抛光铸铝底架的镀铬钢柱上旋转,很快风靡全球。


▲ 阿诺·雅克比松设计的“天鹅椅”,不仅因其激动人心的曲线形式,还在于非同寻常的面料使用

▲ 阿诺·雅克比松设计的“蛋椅”,独特的造型,在公共场所开辟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特别适合躺着休息或者等待,就跟家一样
丹麦设计大师云集,极具醒目风格的,还可提及汉斯·威格纳、维纳·潘东等。威格纳与中国椅子渊源深厚,一生近500种设计中1/3与“中国椅”的主题有关。

▲ 汉斯·威格纳1949年设计的“古典椅”,曾被评论家称为设计史上最漂亮的椅子,将中国明式圈椅简化到只剩最基本的构件,每—构件又被推到“多一分嫌重,少一分嫌轻”的完善地步。


▲ 汉斯·威格纳改良传统的“温莎椅”的“孔雀椅”,椅背由实心槐木制成,像孔雀开屏般舒展,即使没有上色,仍极为传神而典雅清丽。

威格纳尤其强调一件家具的全方位设计,认为“一件家具永远都不会有背部”

他这样教别人买家具:“你最好先将一件家具翻过来看看,如果底部看起来能令人满意,那么其余部分应该是没问题的。”

▲ 汉斯·威格纳坐在自己设计的中国椅上

潘东1958年的锥形椅和1960年的潘东椅(以单件材料一次性压模成形),完全可称为“丹麦设计怪杰”之作,属于北欧现代家具中叛逆大胆的一支。他对色彩的极端使用,对最新材料的尝试都富有启示。

▲ 1958年的锥形椅和1960年的潘东椅


1974年美国《纽约》杂志牵头,联合电视台报社等单位,主办了一次声势浩大又别开生面的家具设计竞赛。

评选标准只有一个:切切实实的舒适度。

从纽约商场中上万件椅子里最后选出18件椅子,其中既包括柯布西耶、伊姆斯等名家的经典设计,也有无名设计师的作品,反复测试后打分排序,获得头奖的就是库卡波罗于1965年设计的“卡路赛利418椅”,正式得名“最舒适的椅子”。


▲约里奥·库卡波罗1965年设计的“卡路赛利418椅”,在1974年一场只以舒适度为评判标准的大型家具设计竞赛中获得头奖,正式得名“最舒适的椅子”。他强调人体工学、生态学及美学的设计。
原则,早已成为当今北欧设计学派的宗旨。


二战后的现代家具

1945年二次大战后,现代家具发展迅速,到了50年代,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现代家具体系。

一方面是北欧的家具异军突起,从默默无闻变得誉满全球,形成现代家具的北欧学派;另一方面,美国有机家具的超前设计,意大利现代家具异彩纷呈,德国、日本迅速崛起,形成了灿烂辉煌的现代家具成熟阶段。


▲ 伊姆斯设计的躺椅

美国的哈里·贝尔托亚的“钻石椅”、伊姆斯夫妇最著名的休闲椅670号、乔治·马豪瑟的“椰壳椅”、埃罗·沙里宁的胎椅、“郁金香系列”;意大利吉奥·庞蒂的“superleggera699号椅”、奥斯瓦尔多·博萨尼的P40型轻便双轮椅、D70号沙发,皆是载入史册、值得一再回味的独特设计。

“钻石椅”

“椰壳椅”

“胎椅”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家具形形色色的设计风格和流派此起彼伏,令人目不暇接。随着现代工业,尤其是航空业、塑料和有机化学业的迅速发展,家具制作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出现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胶合板、层积木、玻璃纤维、合成树脂、钢管、合成金属、塑料等人工合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家具的设计制造。

特别是塑料,体轻、价廉、色彩鲜艳,成为现代工业设计最热门的材料。物料的更新换代,也催化家居设计的异彩纷呈。

泡泡吊椅

Gyro 椅

20世纪6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设计风格,无疑是波普艺术。波普应和着战后一代价值观的娱乐化倾向,追求通俗的趣味,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色彩,在设计界引起强烈震动。

比如通过视觉上与别的物品的联想,来强调其非功能性,把沙发设计成嘴唇状,或者做成一只大手套形。

1969年意大利扎诺塔家具公司推出了波普风的“沙发椅”,像一只口袋,内部填塞聚丙烯粒子,外形无定型可任意变化,风行一时。


思潮的反叛永不停息,有设计就有“反设计”,有现代主义,就有后现代、新现代主义。
芬兰设计师艾洛·阿尼奥创造了其作诞生十年里最著名的设计:1965年的地球椅。地球椅是一个支撑在矮胖底座上的巨大半球,现代感的玻璃纤维椅的内部是泡沫软垫,再覆以暗红色的织物,形成一个幽暗如胎盘的隐居地,则是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之作。


▲ 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之作,艾洛·阿尼奥1965年设计的地球椅

家具设计通常是孕育它们的社会形态与生活方式的表达。

回溯近一个半世纪中现代家具的变迁,如同一首澎湃史诗,赞颂着人类的智慧与匠心。步入信息化社会,家具的发展又会是一番新的天地。



参考资料:
韧雾著《功能与简约 西方现代家具的设计精神》
胡景初、方海、彭亮编著《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
许美琪《西方现代家具史论》
莱斯利·皮娜《家具史:公元前3000-2000年》
董玉库编著《西方家具集成:一部风格、品牌、设计的历史》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豪斯一百周年,我无法想象世界没有它的样子
作为启蒙的设计——包豪斯
包豪斯100岁纪念LOGO发布,是世界顶级设计?还是low到爆炸?
怎么区别包豪斯和 MUJI 的设计风格? |
《50把改变世界的椅子》(上)
无处不见的“包豪斯”产品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