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0岁的代官山,为什么魅力不减


外来者眼里充满魔力的艺文街区,不管来了几次都不腻;创意人们眼红不已的 ' 别人家的办公室 ',业务再过硬的事务所也得排队入驻。这里的居民却日复一日,在东京奔腾的节奏里保有清净,虽同样身为 ' 都市动物 ',却背靠着温暖又上进的 ' 村落情谊 '。

你敢相信吗,代官山已经 50 岁了!

12 月,一场纪念代官山 HILLSIDE TERRACE 竣工 50 周年的大展刚刚落幕,92 岁的建筑大师槇文彦再次叙述了自己花 30 年构筑的都市梦想。趁此机会,我们来聊聊为什么这片街区始终不老。

逐渐消失的「奥」

我之所以不放弃建筑,

对建筑保持希望,

可以归功于 HILLSIDE TERRACE,

归功于槇先生。

——隈研吾

1965 年,37 岁的槇文彦卸任了哈佛大学城市设计系的教职,归国成立自己事务所。两年后,他与代官山的土地持有者朝仓家相遇,开始了 HILLSIDE TERRACE 的设计。31 年里,这片最初仅有几栋建筑的狭长坡道,渐渐蜕变成了全世界最舒服好住的艺文街区之一。

从 1967 年第一期的设计启幕,到 1998 年最后一期的建筑落成,代官山并非一气呵成,自身也在随着东京这座城市一起不断生长,包蕴不断更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1969 年建成的 A 栋

1973 年建成的 C 栋

1992 年建成的 F 栋

虽身为普利兹克奖级别的建筑师,槇文彦对这条街道的设计保持谨慎,不一昧迷信 ' 现代建筑 ' 的表面功夫,而是悉心探索场所的历史和精神,使它作为小渔村的昔日面影不至于消失。

槇文彦从 70 年代起,深感高速发展的经济为城市带来的病症,相对于均质无趣的中心对称式构造,他期待着一片有着「奥」的柔软街区。在他看来,这样的「奥」也曾存在于日本传统建筑和村落中——「如细胞不断分裂飞散,在小小的空间里栖息着多样的形态。」

『HILLSIDE TERRACE 1969-2019』展上的街区模型

photo_Shin-ichi Yokoyama

他试着在代官山以现代建筑的语言,重构都市里逐渐消失的「奥」。尽管每一期的建筑设计都有所侧重,有一些却始终如一:内外空间的生动对话;表情多变的路面风景;开放的空间里,时而夹杂着幽静的秘密庭院。相对楼下的亲和好逛,楼上的住宅部分则保持着独立和内敛,共同组成街区动静相宜的性格。

『HILLSIDE TERRACE 1969-2019』展上槇文彦的设计手稿

photo_Shin-ichi Yokoyama

知性的都市村庄

代官山的文艺与时髦并非只为外来者精心营造的商业风景,这里确实存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脏。每年秋天的固定节目「猿乐祭 代官山 Festival」是始于 1976 年的街区传统,由居民、上班族、店主们结成的社区,在属于自己的街道上一年一度的狂欢。

1976 年~1983 年间的「猿乐祭」雏形「代官山交欢市集」

人与人的交流渗透在代官山的日常里:全年无休的艺术展、音乐会、各类公共议题的论坛;艺术家川俣正始于 1984 年的街区艺术项目《工事中》引发了将艺术带离白盒子的讨论;街区里的欧洲诸国使馆带来了关于艺术活化地域的先锋观点;新邻居茑屋书店则会在每周日早上举办市集,贩卖面包和蔬果,扎根本地生活之外,也引入更多外来活力。

川俣正《工事中》(1984):在建筑外侧使用废材做的艺术装置,最先在底层被隔壁的店家投诉,2017 年后移到 A 栋的屋顶

川俣正《工事中》(2017)

槇文彦琢磨了三十多年的 ' 柔软街道 ' 为代官山带来了包容性格。「住户、上班族、来访者都能轻易地在一楼相聚,由此催生出相遇和社区意识,也试着让周边的地区也变得更好。」

介绍代官山魅力的杂志《代官山 HILLSIDE TERRACE 通信》

对街区的敬意

2011 年,茑屋书店〈代官山 T-SITE〉刚搬来隔壁时,被希望尽量保留高大的树木,他们照做了,此外, T-SITE 还有大到叫人惊叹的停车场,10m 以下的建筑高度……创始人增田宗昭说,这是出于他们对「朝仓家和槇先生所创造的代官山的敬意」

「如果说 HILLSIDE TERRACE 是‘静’,那〈代官山 T-SITE〉则给人‘动’的印象,同时继承了 HILLSIDE TERRACE 的优点。」,槇文彦认为茑屋书店便是 HILLSIDE TERRACE 作为城市设计影响周围环境的例子。

艺术策展人北川富朗是 1984 年最早一批被邀请入驻 HILLSIDE TERRACE 的业主之一,以这里为据点,大地艺术祭、濑户内海艺术祭先后诞生。他这样描述代官山给他带来的启示,「现代的街区是消费的街区,而与之对抗的,不仅需要音乐、艺术、市集,还需要图书馆。一时的人气不过是在消费地域的力量。若要传播地域本质的特色,少不了广泛而深入的、不断学习与讨论的日常。」

《代官山客厅》,从 1998 年起举办了 8 次的代官山户外装置展上的艺术作品,被设计在了通常禁止入内道路隔离带上

代官山 HILLSIDE TERRACE 內部的学习俱乐部

即使在发生地震后,代官山也是东京人最能安心前往的街区,它所构筑的信赖关系超越了一般居民和使用者,连偶然经过的人也被包括在内。如图书馆一般包容开放,不断精进,也许是让代官山超越流行,持续维持魅力的核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成风俗之日剧探店
尺度
La Ronde / Hubmann Vass
去住一下隈研吾的8个艺术酒店
【青岛记忆】2010,观象山北麓·那些悄然逝去的老建筑
世界十大艺术街区 领略艺术风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