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邦达:鉴赏书画首先要懂艺术标准,好作品艺术水平高。丨私享艺术

徐邦达给学生上鉴定课

徐邦达先生谈书画鉴定(之一)

徐邦达口述 薛永年记录整理

古代传世绘画的「鉴」、「考」

书画鉴别解决作品的时代、作者问题,看来容易,但解决要综而观之。这对文物博物馆工作、出版工作都非常重要。头一步做不好,底下便出漏子。

中国古代绘画传世作品越往后越多,南宋以后易于识别,以前不易识别,东西愈多,愈易识别。东西很多,不仅可识别出时代、作者,还可识别出是某人某个时期的作品。

早期作品主要解决断代问题、不是真伪问题。古画多无款,不知作者。解决时代,是分别是非,不是辨别真伪。宋以后,画上多题名,题为「沈周」,要看是否真是沈周,这是辨真伪。

断代可从画本身解决,叫「鉴」,也可找旁证,叫「考」。

鉴看形、构图、用笔、用墨、用色,纸绢之色也可包括在内。看画本身,也包括题款,纸绢的气色。

旁证包括别人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收藏印、鉴藏印,质地,文字记载,著录书籍。元以后着重画本身,愈早愈要靠旁证,因看本身难,只有一件两件孤本在,无法比较,要看旁证。

看本身(「鉴」),先要懂艺术标准,好作品艺术水平高。脑子里没标准,便很难判断。古画时代不同,作风不同,不同派别有不同好处,全要懂。每人的好处,每个人不同时期的好处,都要懂。要多看东西,从实物中熟悉了解。

构图可以模仿,不易解决「鉴」的问题,用笔则最容易流露本人特点,用笔是辨别真伪最重要方面,是学习时必须理解的。工笔画个性流露少,写意画个性流露多。

画家的一生,本人也有变化。王翚传世作品很多,可分别早中晚,早年摹古,老 年沉着,死前枯老。

要懂得同,同中之异;异,异中之同。

用实物比较容易,用记忆比较困难。

难,促使人记忆力加强,条件好了,容易涣散。条件好了,还要像条件不好时 一样。

工具不同,影响到效果。生熟纸不同,熟纸可多用水分,习惯于用干笔的,在熟纸上也要多用些水分;善于用湿笔的,在生纸上也要干一些。笔好坏,效果不同。作者的情绪好坏,对画也有影响。因情绪或条件没画好,但本领还表现得出来,这与没有本领的人不一样。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题款的字也有变化,早、中、晚年不同,也因情绪、条件而变化,所以有款的画,更给我们一个便利条件。写字一笔是一笔,不可涂改,容易流露个性。元以后的画流传多,给我们更多有利条件。

宋元不大流行押图章。图章印色、质地、篆法、印泥,也辅助鉴别。

画本身的问题,大概这几方面。要把这几方面全部熟悉、理解,联系起来,鉴别才容易准确。

把书本和实践印证,实践非常重要。

旁证(「考」),时代近的,通过本身解决容易,不须旁证。元以上,要靠证。

题跋,也可以假。题跋人同画家关系,人事关系,会使题跋者对画评价不准确。

如果题跋在边上,可以是裱工移的,作假的可能就大。如果无骑缝章,就要考 虑。有画真题假、画假题真之别。

题跋本身也有真假,要憐书法,愈是大名家愈有一套。本领差的人,容易学像。本领大的人,个性流露多。本领大的人,早年往往因为经济问题也做假画,王石谷早年做假画,晚年功力更深了。

鉴赏章,宋画如有真的宋徽宗之章,可以断定时代。也有收藏印比画稍早的,是盖在装裱部分的白纸上,后来画的。

质地问题,是最科学、最可靠的。纸是宋朝的,画也可能是明朝的。旧绢不好画,死靠质地是不成的,纸除了几种特殊的之外,不易分时代。有的地区不同比时代不同更厉害,困难是没记载。宋元双丝,明清单丝,也不一定。

文献问题,真假不光是看著录书,历史、地理都有关系。学问广博的人,起作用就大。

避讳,宋画遇宋皇帝之名便要缺一笔。作假的人,一般不会顾及太多。懂得愈多,鉴别愈有利。

据记载,南宋马和之画诗经,高宗赵构题,目前流传并见于著录者有十余卷。要是高宗写的,至多避讳到高宗前,可是既避了「构」(按高宗为赵构),也避了「慎」(按孝宗为赵眘),马和之生卒不详,如有可能题字是孝宗,但「慎」字(再以后为宁宗、理宗),则不可能。一画可知非马和之作。

考,不仅考真伪,也要考作者之技巧、方法。必须实事求是,有证据可靠才能下断语。

有四个必要:

(一)懂得艺术水平标准,各种各样的好处,特点。

(二)懂得书法,篆刻。书法更重要。

(三)多读书,知识愈广愈好。

(四)懂得各种法门,方法,人事关系,活知识。

还有四忌:

(一)忌门户之见。画画的容易犯门户之见。懂得乙、丙、丁,可以帮助解决 甲的问题。不能轻易放弃。

(二)忌臆断无据。唐名书家孙过庭有《书谱》并《景福殿赋》。我们认为前 真后假。有人认为后真,他以为孙应有独创,不守二王法,这是没根据的臆想。

《书谱》是守二王法,而《书谱》本身也有独创性。

首先要看水平。其次看到《景福殿赋》避了宋代「让」、「构」之讳。

(三)忌抓一点。只管画不成,要看其他方面有何漏洞,只看避讳也不成,一 定要全面地看。

(四)忌好即真、坏即假的看法。

头脑冷静,不着急,不要有先入之见。

要能承认过去的看错。

时常矫正头内水平,不过,亦不不及。

不要草率,多查,多对,越是老手,越要注意。

旁证等于「保人」,保人本身必须经过检查。题跋可作旁证,我们首先要从题 跋之字是否真为某人之字入手。有些题跋是凭空造出的,造伪者往往水平不高,故此可能与文献记载不符。也许题跋是真的,但作品是假的,这是因为题者认为是假的,但因所有者的要求不得不题为真。这种情况往往是词句迷离,指涉含混。名人不一定都是鉴定家,但往往善书、能诗,亦往往题跋,这种题跋的作用只能用于断代。弟子跋老师的画,也可能老师的画不是真的,冒襄认为一幅伪作是董其昌真迹,因为冒某不懂画。不能只抓旁证,要综而观之,各方面都熟悉,都想到。

收藏印,说明某画某藏过,某画某见过,一般可解决断代问题。因收藏水平不同,辨别真伪能力也不同。项子京收藏最富,有一定鉴赏水平,但也有假的。梁清标鉴别能力很强,所收藏的东西大多为珍品。

图章也有真伪之分,规矩的易作伪,粗旷写意一些的较难作伪,易于僵板。同时印泥也有不同,元以前用水印,用朱砂和蜜,不容易打准,以后用油印,油有好坏,天有冬夏,盖出的效果也有干湿、粗细的不同,但笔的轻重,地位不可易。一般每人只用一两种印泥,比如项子京有两种印泥,一种浓一些,一种淡一些。

有人有时讲真话,有时不讲真话。

故此,利用旁证时先要认识人,此人能力、行为等等。对文献资料也不要全部相信。比如看著录时先要了解这部著录如 何,可信程度如何。不仅评论会有出入,传记部分也有不同处,要辨真伪。

要多看多记,积累经验,积累材料, 积累知识,综合运用。

文献记载中有「澄心堂纸」,说这种纸光滑,然真正印证起来就很难。纸绢新 旧,未必新即是真。南宋院画绢不黑。

小的问题也是不能放过的,小地方解决大问题。

清画不题名的少,元则有题与不题的,如果看某一个人题款的作品多了,不题款的也能辨出。

作假的六个方面:

(一)摹。先拷贝,再对临。部位、笔墨容易像,工笔画尤易抓住。古人摹没有今天条件好。任仁发《二马图》乱真性达百分之九十九,写意画则难摹,容易摹死。

(二)临。写意临容易自然,功夫不够的不像,本事大的有自己风貌。

(三)仿。更易流露本人风貌。有款画行笔不能摹,容易写死。

(四)凭空臆造。书上记载一些大名头的画,大名人而作品不传。有人钻空子,无法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

1.绘画作品的时代风格;2.款字也有时代风格;3.纸的气色,图章气味;4.从文献记载上来看。外行不会画得太怎样,黄道周,大名人,书法好,但画几笔,只是文人画,不太好。因此认识人,要认识他这个人及其水平,通过文献认识。

作假的人还抓住作者早年一般不成熟,造这一阶段的画。

(五)改头换面。把画款挖掉,换成前代的或名人的,假画配真款、真题跋,如只看字就会上当。有时题跋上有印,原作无,有时题跋真,印真,画上印假。

有陈白阳《花卉》卷,画后有诗。第一段签名、盖印,后面是画,不太好。我们知道,陈无代笔,证明造假证据不足。但也有一疑问,是字在前。打开看,前后字大小一样,才知道「道复」二字下「白阳山人」后另起了一行,因此造伪者截下,在「白阳山人」下作假印二。其间空纸一块画成了画,巧妙得很。

(六)代笔。不是每个画家都有代笔,往往是作者高年,地位高,弟子多,有代笔,也有朋友代的。有的是学生画了,老师来改,看多了能解决。明董其昌、清王石谷代笔也不少,要靠对作者本人熟悉才能辨别。元人以上解决不了,明清看多了一些,故可以看出。

水平高的人没画好,失败是局部。画不好的人,成功是局部。

文徵明几个学生画得乱真。

顾恺之,六朝画绝迹了,了解顾要靠唐宋摹本。今存国内者《洛神赋图》两本、《列女仁智图》和《斫琴图》。《洛神赋图》有沈阳本(按即辽宁省博物馆藏本)、故宫本(按即故宫博物院藏本)。故宫本技术水平低,较真实。沈阳本是南宋摹本。我们未见顾原迹,如何知道?是根据早期文献记载描述当时的画风,但符合记载画风,也不一定就是顾恺之画的。故宫本明人认为是宋摹顾恺之本,可能有据。题跋皆假,包括赵子昂书赋,画上无宋代印。

东北一件(按即辽宁省博物馆藏本)近乎临,一定不是照原样摹的。临者水平很高,技巧接近南宋马和之,用兰叶描笔法,马被称「小吴生」。故宫一件用笔粗细一样,写洛神赋的字很像宋高宗写的,或南宋初期学南宋高宗学得很好的人写的,且避宋帝讳,不是二人书、画,也是二人系统中的人书画的,又该画整幅绢新而破处多,南宋人周密在《云烟过眼录》中说南宋皇宫中作复制品打窟窿翻刻旧印。我认为这很有可能是马和之画高宗题的。

《列女仁智图》气息早,比《洛神赋图》早,字体也比南宋早。这是摹本,摹时原作已不全,但有宋刻本,是全的。画的不全,裱的又颠倒错乱了,「漆室女」对面原应是「邻妇」,现在是男的。纸未断可见摹时是糊涂的,原作可能已裱错,这是个死证据。开始题「顾恺之列女仁智图」与写篆字的是一个人。人的形象古式服装不是晋的,唯女人头上钗等与顾《女史箴图》相似,可证明是摹的宋早期的本子,后有南宋人题,不是配的,也非大鉴赏家的,他虽说是真的,我们不能太相信。

《斫琴图》,《石渠宝笈》著录为宋,我们同意。《宣和画谱》有著录,宣和印翻刻,衣纹细,画魏晋人。

(以上为第一次、 第二次授课内容。未完侍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说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书画本身
中国收藏网
通过“画外旁证”鉴别齐白石草虫画(一)
黄慎字画顶 尖收藏家的鉴赏黄慎字画技巧,一招学会,终身成行家
古字画鉴赏秘要和鉴定诸要点
鉴赏古书画要从一字二画三印章入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