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8岁与35岁帅哥旅行,89岁获奥斯卡,90岁拍电影,她的一生优雅如少女

来源:乐活记(ID:lokwooo)

如果到了耋耄之年,

正常应该是安养晚年、含饴弄孙,

再也没有精力折腾,

可这位90岁老太太也许能打破你的认知。

88岁,

和35岁帅小伙JR结伴旅行,

遍访法国村庄,

为偶遇的普通人拍照,

拍成的纪录片获奥斯卡提名。

89岁,

获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成为了第一位获得奥斯卡荣誉奖的女导演。

90岁,

她拍了一部《阿涅斯论瓦尔达》,

回顾自己的一生的影视创作,

送给自己当生日礼物,

她就是瓦尔达。

©《阿涅斯论瓦尔达》

01

如果不是因为好玩,

谁想活到90岁?

90岁高龄的瓦尔达,

没有半点老人的沉闷样子。

大大圆圆的灰色眼睛,

蘑菇头,衣着鲜艳。

她无法忍受单调的颜色,

所以无论是妆容还是日子,

都过得明艳快活。

年近90的她保有着一颗年轻开放的心,

她的脑子里总有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想法。

“难道我是想抓住飞逝的过去?

不,我只是为了好玩。”

所以,正是为了好玩,

她与年轻人JR的旅行开始了。

一个顶着双色蘑菇头的80岁老少女,

一个戴着墨镜的35岁帅小伙,

一对有趣的灵魂,

一辆能即即时照冲洗的小货车,

就是旅行的全部。

走遍法国各个村庄,

给偶遇的普通人拍巨幅照片,

贴在墙上,

展示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旅途中,

这对年龄相差半个世纪的老少组合,

却没有一丝隔阂,

瓦尔达甚至比JR还要跳脱。

在卢浮宫坐着轮椅,

让JR推着她在名画中飞驰,

致敬老友戈尔达的电影《法徒之外》,

瓦尔达就像少女奔跑在花田中。


©瓦尔达与JR在卢浮宫

©《法徒之外》

在小卡车上听到喜欢的歌曲,

和JR一样手舞足蹈。

岁月在她的脸上只留下了皱纹,

她的心永远如孩童般明亮快活。

她不喜欢JR整日戴着墨镜不以真面目示人,

为了让他脱下墨镜,

老太太耍了好几次小脾气。

©《脸庞,村庄》剧照

35岁的JR面对88岁的瓦尔达,

不是对待老人的那种毕恭毕敬,

更多是对待朋友的尊重和喜爱。

他们相处起来也非常轻松愉快,

像两个大孩子。

得知阿涅斯有眼疾,

JR拍下阿涅斯的眼睛和脚的照片,

把他们贴在火车上,

代替她去往已无法到达的远方。

瓦尔达去拜访老朋友戈尔达却吃了闭门羹,

为了安慰这个感伤的老太太,

JR摘下了墨镜,

瓦尔达露出如愿以偿的笑容,

“其实我也看不清了,

但我终于看到你了!

我们看海吧。”

他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拍,

不设剧本,

却收获了一路的惊喜与感动。

02

小渔村里走出来的新浪潮教母

瓦尔达生于1928年,

童年是在巴塞罗那度过的。

二战爆发,

全家人被迫逃亡到法国,

一家人在小渔村里艰苦度日。

为了填饱肚子,

十几岁的她学会了修补渔网。

可是很快

小渔村困不住她想出逃的心。

©瓦尔达在拍摄《短角情事》

18岁,她孤身来到巴黎,

没有钱交租金,

她就住在废弃的宅子里,

没有暖气,没有淋浴,只有一个简陋的厕所,

那是瓦尔达梦开始的地方。

为了谋生,

瓦尔达学习摄影,

帮别人修补照片,拍自己的邻居,

在自己的院子里开影展。

©瓦尔达在拍摄《短角情事》

电影都没有看过几部的瓦尔达,

萌生了拍电影的想法。

想到什么就去做了,

只为了把脑子里的事情表现出来,

强烈的表达与分享欲,

是很多优秀导演必不可少的潜质。

在1954年她自编自导首部电影短片

《短角情事》大获成功,

她也被称为「法国新浪潮电影之母」,

从此开启了她不平凡的导演生涯。

回忆往事时,瓦尔达感叹:

“如果当时知道有那么多伟大的作品,

我可能这辈子都不敢拍电影。”

实现梦想除了努力和汗水,

还需要一点挑战的勇气和不知者的无畏。

1962年,

瓦尔达执导的《5点至7点的克莱奥》

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这两部作品足以让瓦尔达留名影坛,

但她怎会止步于此?

在她超过60年的导演生涯中,

共执导三十多部作品

虽说不是部部经典,

但她在导演界的地位至今无人可替代。

©《一个唱,一个不唱》影片中的女权主义游行

她从19岁起就成为了女权主义者,

身体力行为女性权利奔走。

1971年,

她与同伴联署《343荡妇宣言》,

要求法国政府将堕胎合法化,

在1975年获得成功。

她用一生的作品为女性发声,

回应着那个时代的女性主义话题。

《创造物》(1966)、

《狮子、爱、谎言》(1969)、

《女人之声:我们的身体,我们的性》(1975)、

《千面珍·宝金 》、《功夫大师》(1988)

......

©《千面珍宝金》剧照

她的电影广受关注,

但她被迫卷入到不同女性主义文化语境

对其电影文本的撕扯、利用、

批判与质疑之中,

但她也从未停止过战斗,

做正确的事情她有坚持的底气。

03

我对你的爱藏在声色影像中

一提到瓦尔达,

人们总会联想到她的丈夫雅克·德米,

同样出名的法国导演。

电影史上从来不缺耀眼的荧幕伉俪,

但像德米和瓦尔达这样厮守长久的导演夫妻,

恐怕找不出第二对。

©阿涅斯与丈夫德米

两人共同生活在热爱的电影里,

细水长流,相濡以沫,

育有一儿一女,家庭幸福。

电影是时间的魔术,

但电影人未能被时间赦免。

上帝选择了带走德米,

德米患了病,将不久于人世。

©瓦尔达与德米生前的最后一张合照

雅克·德米在病床上写下回忆童年的文字,

德米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她知道留不住丈夫了。

即将天人两隔,

痛心之余,瓦尔达想为丈夫做点什么。

“如果我拍下了你的童年,

你会不会开心一些?”

“会的。”

于是就有了这部《南特的雅克·德米》,

这部电影就像一部情书,

讲述了瓦尔达对相伴她40年的男人的爱。

她把对丈夫的欣赏、

浓浓的爱融入声色影像中,

电影里所有人物对雅克的爱,

都是瓦尔达对丈夫的爱。

在拍摄过程中,

两人也是难舍难分,

时时刻刻都不忘秀恩爱。

瓦尔达坐在监视器前牵着患病的德米,

紧紧地握着他的手,

仿佛在炫耀:

看,这个我在拍摄的优秀的男人,

是属于我的。

德米对瓦尔达报以同样的深情,

常常望着在片场运筹帷幄的瓦尔达,

看得出神。

仿佛在说:

看!眼前这个优秀的女人是我的妻子,

我是她一生中最爱的人。

瓦尔达以这样的方式重回丈夫的童年,

那是一种绝伦的深情。

德米最后还是在影片完成前一周离开了,

影片最后,

镜头轻抚过德米发皱的皮肤、干枯的手指、

病变的斑痕和花白的头发。

没有眼泪,没有哭声,

只有深情而无声的想念。

©《南特的雅克·德米》剧照

尽管有纪录片的留念,

瓦尔达还是很难释怀德米的离世,

深爱过的人没有那么容易放下。

她拍摄结婚40多年的夫妇,

镜头下的夫妇生活在爱与和睦中,

她好羡慕,

如果德米没有去世,

他们也能幸福地一起变老。

她好心痛,

德米竟然就这样离开了,

连同那段幸福的生活也一同带走了。

©年轻时的瓦尔达与德米

德米的所有东西,瓦尔达一件都没有扔掉,

她不舍得。60多年来,

她依然住在那个巴黎达盖尔街上的小院里,

那里有她和德米的回忆。

©年轻时的瓦尔达与德米

没有你的日子,

我不会过度忧伤,

但我还是会时不时想起你。

我会好好过生活,

你在那边也要好好的,

终有一天,我们会重逢。

04

有趣的灵魂是对抗衰老的良药

德米去世后,

瓦尔达消沉了近十年,

除了接连拍摄了另外两部怀念米德的作品,

再没有新作。

衰老、病痛和死亡对她而言,

也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

年龄渐长时都会选择逃避

岁月给自己带来的痕迹,

有人害怕皱纹,所以选择拼命保养,

有人害怕年龄,所以拒绝过生日,

害怕所有的一切都在提示自己衰老不可避免。

但衰老确确实实不可避免,

要坦然地接受岁月的痕迹,

直面生死,很难。

©《脸庞,村庄》剧照

“80岁时感到恐慌,

时间像火车一样向我疾驰而来。”

所以瓦尔达又拍了很多影片回顾自己的一生,

可在她90岁生日面对媒体时,

她看着摄像机,举起双手,大喊:

“我90岁了,我不在乎!

©阿涅斯对年轻的自己做鬼脸

当衰老可承受时,

人们才会恐慌、抱怨、逃避,

而当突破了某个临界点,

你就不再选择对抗年龄,对抗衰老,

反而变得坦然从容。

瓦尔达最终选择直面自己的衰老,

在《拾穗者》里,

她记录腐烂的土豆

和自己衰老的皮肤、布满老年斑的手,

看着心形土豆从圆润饱满到、抽芽、皱缩,

就像看到生命的皱缩。

©《土豆乌托邦》

“我喜欢皱纹和手掌。

我对于一只手能发生什么变化有兴趣,

那可能会是一幅可爱的图画。

所以我很享受自己的衰老,

也喜欢看到事物自然而然地、渐渐地被毁掉。”

她选择尊重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的所有痕迹,

以玩味的心态直视生命中的每一道皱纹,

与其做无力的抵抗,

她选择享受。

©《土豆乌托邦》展出时穿着自制土豆服的阿涅斯·瓦尔达

90岁时,媒体问她还有梦想吗,

“我想在平静中死去,

在我这个年纪,

死亡的确就是我的梦想了,

不是因为意外,不是因为病痛,

而是在平静中不知不觉离开。”

活太久有时候也是一种痛苦,

看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开自己,

掰着手指头数自己剩下的时日,

瓦尔达有点想念德米了。

©《脸庞,村庄》剧照

她的猫茨古古也比她先走一步,

她把茨古古埋在花园里,

为它做了一部定格动画,

在它的墓上洒满鲜花和贝壳。

死亡不应该是一件沉痛的事情,

她的猫也不例外。

©阿涅斯《茨古古的坟墓》

好像事先预知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发布完最后一部影片《阿涅斯论瓦尔达》

瓦尔达说:

“我确实要准备说再见了。”

在为60年的执导生涯交上最后一份答卷后,

瓦尔达也即将走向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梦想,

平静地离开。

万千浩渺,

我们只是很短暂地存在着,

然后在沙尘和狂风中找寻到宁静,

并最终在模糊中消失。

“所有死亡都将我引回雅克,

每一滴泪,每一束花,

每一支玫瑰,每一朵秋海棠,

都是献给雅克的花。”

瓦尔达一生挚爱德米,

她正一步步走向她的爱人。

©JR让一束彩色气球带着瓦尔达升上空中,

以一种童趣的方式怀念他的老伙伴

2019年3月28日,

上帝带走了这位可爱的蘑菇头老少女。

时隔28年,

终于,她与德米重聚。

有趣的灵魂永远无惧衰老,

死亡也不过是与旧人久别重逢。

漫漫人生,

有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

日子过得单调无趣。

有人80岁,依然眼里有光。

愿你我都能成为后者,

日子过得明艳快活。



*本文授权转载自乐活记(ID:lokwooo),有型生活,乐活无限,乐姐带你看尽世间趣闻乐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师影像】童心未泯的新浪潮老祖母《阿涅斯的海滩》 (2008)
全世界最可爱的老奶奶,不差这一座奥斯卡!
最伟大的女导演,承认自己根本不是电影爱好者
阿涅斯·瓦尔达(法国)-再见,最伟大的女导演
梦幻岛 | 阿涅斯·瓦尔达:“可爱”让她始于摄影,而不止于摄影
《阿涅斯论瓦尔达》:我将消失于混沌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