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实现从技术骨干到管理精英的华丽转身

    感谢阅读,本人共16054字,预计阅读时间大约需要40分钟。如果一次性无法看完,可以点击上方蓝字“亮哥圆桌派”关注我们,也可以点击右上角的●●●收藏此文章

    为了方便您的阅读提前列出本文的章节:

    1.角色转变:新手上路困难重重

    2.艰难但必须跨出的第一步:获得团队认可

    3.负重前行:打造一支自我驱动高效运转的团队

    4.自我修炼:成为让人信赖愿意跟随的领导

    5.格局放大:向上管理 向下赋能


    你好,我是一名程序员出身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敏捷教练,长期致力于软件项目开发、互联网产品开发、团队管理、敏捷和精益思想领域的知识分享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

    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 


如何实现从技术骨干到管理精英的华丽转身

    之所以选择这个主题,一方面,我个人觉得转型做管理,是当前环境下大部分技术人员会去选择的一条职业路径。
    另一方面,我自己亲身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转型过程,应该可以和你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希望这个内容对于“正在转型挣扎期”或者“后续有往管理转型规划”的同学有所启发。
    实际上,大多数技术骨干更上一层楼,一般就会成为中层管理者,像我所在的公司,很多中层都是从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不过,作为过来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跟你说,晋升管理岗之后,你只会高兴一个晚上,因为从第二天开始,你就会被各种麻烦淹没。那么,你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作为业务骨干,你工作优秀,是公司的红人,但是走上管理岗位之后,原来的那种游刃有余,那种成就感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开不完的会、加不完的班和完不成的业绩;
    • 这些下属能力真差,没有一个能打的,什么事情都干不了,最终都要我自己干;

    • 团队里好多刺头,能力强,态度差,各种找茬;

    • 下属对你没有信赖,结成小团体来对抗你;

    • 团队内部没有信任,没有协作, 各 人只扫门前雪;

    • 领着公司的工资,却干着私活,大家都是骑驴找马,找到更好的工作马上跳槽;

    • 感觉高层或老板随手指一个方向,你就得要带队造出一艘航母;

    • 这么多拍马屁的管理层,我又拍不来马屁,老板根本就不重视我。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头都大了? 其实这些问题,在我最初从技术转向管理时候,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困扰着我。
角色转变:新手上路困难重重
背景故事

    我曾经在一家专门提供服装行业软件服务的外企任职程序员,当时正好负责给鸿星尔克开发POS系统。为了保证开发时间和质量,我们在厦门鸿星尔克总部驻场开发。在当时,这可是一个大项目,由公司CTO亲自带队,可好巧不巧,在项目风风火火进行的同时,又来了另外一个大项目,CTO必须赶回上海。 那么作为团队的核心开发人员,有5年多开发经验的我就被火 线 提拔,从一个开发人员变成了项目经理。结果,在角色转换的第二天,我的工作就开始人仰马翻,什么都是一团糟。

    有遇到技术骨干找我提离职的; 有遇到项目成员不对付,天天吵架严重影响工作的;有遇到项目成员背后打小报告,告黑状的;有坐在一起不沟通,一个小问题面对面发了几十封邮件还抄送给老板;有遇到我自己只需5分钟解决的技术问题,下属花2小时解决的;有遇到客户因为一个小问题,劈头盖脸把我骂了体无完肤的; 结果导致项目进度反而变慢,团队绩效持续变低……

    这些事情层出不穷,搞得我筋疲力尽,天天疲于应付,每天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心思真正放在项目上。 时间一长,不仅我自己感觉是种煎熬,老板和高层们也很难受,感觉是我阻碍了这么一个重大项目的进展,话里话外总是带着一种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又加剧了我的不自信,让我加速崩溃。

    同样的,项目成员们也很痛苦,因为我缺少专业的管理知识、工具、方法和理论,制约了项目的进展,限制了下属的成长,反过来,下属的不信任,团队的绩效差,又让我指挥不动团队,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我当时就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煎熬着,挣扎着。我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很勤奋了,没有任何私心,一心只想把项目做好,但却是时时处处都充满了无力感,就像把车开上了高速,把油门踩到死,自己听到发动机在轰鸣,结果一看,时速还是10公里。崩溃了,为什么会这样?

    当时我真的很想跟老板谈谈,让别人去干这些活吧,让我简简单单去做个程序员好了。就在在我即将彻底崩溃的一个晚上,我给CTO打了一个电话,跟他说了这一堆破事和我的打算。他并没有马上答应我,而是耐心的和我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这确实是一种很痛苦的经历,也是一个艰难的门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不可能永远只当一个程序员,而是需要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而且人生在世总是面临着挑战和困难,如果每一次都回避,那你永远都是一个loser。等你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你就会后悔你当时的选择。所以,试一试,你就不会后悔,哪怕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

    这位CTO是我上一家台资公司的领导,我进入这家英国企业也是因为他的引荐,他对我一直算是非常的重视和照顾。其实在我眼里,他已经不仅仅是我的上级了,更像是我职业上的导师,为了不让他失望,不让自己后悔,最终我抗住压力,从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开始,从技术骨干走向优秀管理者。
分享地图
   总的来说,作为新晋管理者,面对全新的复杂情况,手足无措是正常的,转型期会经历心态、工作方式的转变,很多事情会刷新你的认知,你需要经历转型-适应-成长-修炼-更上一步的过程,逐步从一名技术骨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精英。
    我将会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案例来告诉你:
    • 真实的从开发人员转型到项目经理,会经历哪些烦恼和痛点,又该如何去解决,以及在这些挑战背后的个人经验;
    • 你应该如何跨出艰难的第一步,获得团队认可坐稳新晋管理者位置?
    • 如何负重前行,打造自我驱动高效运转的团队?
    • 如何自我修炼,成为让人信赖愿意跟随的领导?
    • 如何将格局放大,发挥领导力让团队自我成长?

    不管你是自己选择的管理岗位,还是像我一样是“被动选择”的,或者有意愿将来 想 往管理方向发展的,如果你也遇到了上面的这些困境,并且正在寻求解决办法,那么希望我的经验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帮助。 

艰难但必须跨出的第一步:获得团队认可

困局

    在前面说过,当我们晋升管理者后,面对的困难有很多方面,但是最棘手的其实是来自团队内部,攘外必先安内,你想要坐稳管理的位置,第一步必然就是要先获得团队的认可。
    为什么这么说呢?管理者,顾名思义,你肯定是有需要管理的人或团队了,那么首要的难题自然就是如何“管”住这些人,当然这个管字需要打引号。 不管你接手的是你原先的团队还是空降到一个新的团队,你都是所有人的焦点,一切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 既然是焦点,同样也就会成为团队矛盾的集中点,你必须使出浑身解数才能快速地梳理矛盾,解决问题;其次,肯定会有部分人不服气,为什么提拔是你而不是我,我能力也不差啊,我倒要好好看看你哪里比我强。另外就是团队成员的不信任,你到底有没有能力带领我们走下去,做好工作,交付好项目,拿到满意的奖金。
    这三个困境也是我刚从技术直男转变为管理者时,最为头疼的,那么,如何才能快速破局,获得团队的认可呢?你首先就是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要转变思维模式呢?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对比来看。
    比如说在一个项目中,有一个工作任务是开发“用户权限”模块。
    从开发人员的思维出发,会想到需求是怎么样的、表结构是怎么样的、这次用哪种开发语言。
    但是项目经理的思维是什么样的呢?这个模块对于项目整体的意义 或 价值、实现这个模块的工作量大小、这个模块在项目工作包中的优先级、这个模块要的完成标准、验收标准如何制定、安排谁来做……

    从这个对比中你可以看出什么?是不是技术人员往往更多关注的是个人的工作任务,或者说关注的是项目中的某个点;而项目经理往往关注的是由点到面,每个点对项目整体的影响。所以说,新晋管理者首先需要转变思维。

破局

    那么,转变思维模式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转变职责范围。从对分配给你个人的工作负责,转变为对整个团队的目标负责。
    从人的方面说,达成目标不能只靠你自己了,而是要靠团队;从事的方面说,你要完成的不再是具体任务了,而是一整个目标。举个很形象的例子,原来你是一支足球队的主力前锋,就是负责接到传球,把球射进门里就行,但是现在你变成了教练,不能亲自下场了,但你却需要在后方指挥协调,保证球队最终赢得比赛。
    再比如说,我上一节和你提到的这个鸿星尔克的项目,前一天CTO还是跟我布置详细的开发任务,第二天就直接扔给我一份项目进度计划,要求我在三个月之内,带领团队完成这个项目,并且要按照进度完成每一个里程碑。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从对个人分配工作的负责,转变为对整个团队的目标负责的例子。
    第二,转变工作技能。从关注业务能力变成关注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资源为项目所用。
    你可能也发现了,这里其实是有逻辑关系的,因为成为管理者后,你的职责和聚焦点变成了团队目标,你的工作技能和自身能力,自然就要从业务能力转变为管理能力。那什么是管理能力呢?管理的基本定义就是对组织所拥有的人、财务、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决策,来达到组织既定战略目标的这么一个过程。你看管理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有能力,对人、财,物、信息等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协调决策,这才是管理能力。
    这里有一个形象的例子,你说,评价一个将军是好是坏,最关键的要素是什么? 是他的枪法准,力气大,跑得快,还是杀掉的敌人人数多?这些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能力。我们要评价的应该是他的战略谋划能力、调兵遣将能力协调后端供给的能力、正确判断对手时局的能力。这些能力才是真正一个将军应该具备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他个人的业务能力。
    比如我现在部门里面的新晋项目负责人,我对他的能力里面最为关注的,不是他个人本身的编码能力,而是他如何有效安排人员,合理分配任务,当资源有冲突时如何协调,如何给团队成员赋能的能力。 这才是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
    第三,转变控制方式。坚决不能让自己来处理具体问题,要从直接控制变为间接控制,培养下属处理问题的能力。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可能很多的管理者都曾经面临过的场景:明天要上线一个功能,但是快下班的时候突然测试出几个新的BUG,这个时候怎么办? 第一个办法,自己改。你只需要半个小时后就可以改完,大家早点下班。 第二个办法,交给下属修改。但是他可能需要加班三小时,而且改完还需要测试一轮,你也需要加班陪着他改,可能会折腾到半夜。
    很多新晋管理者通常都会选第一个办法,但要注意的是,一旦你自己动手,那就意味着你以后可能会一直继续动手,永远没有人能够接替你这个工作。你一个人能力再强,一天可能也只能处理10个问题,但是如果你选择第二种方式,经过几次痛苦之后,员工就被你培养出来了,他可能不如你一天处理10个问题,但是如果有10个员工,每人每天去处理8个问题,这效率是不是就远远高于你一个人了。
    所以说,做一个管理者不要总想着直接控制、直接上手、直接搞定,你认为这样效率最高的,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一定要想办法变成间接控制,让你手下的员工在一次次的折磨和修炼当中成长起来,然后就会培养出十个甚至上百个你这种员工,你的团队就会越来越强大。
    第四,转变评价方式。作为管理者,不要去跟下属抢功劳,不刷存在感,也不能甩锅 。
    过去你作为员工的时候,所有的评价中,你最在乎的是个人绩效的评价或者叫自我评价,但是你成为一个管理者之后,你更应该关注团队整体的绩效,或者是组织的绩效。
    就像之前我提到的,我现在部门里有个技术骨干,他刚成为项目经理的时候,总是喜欢去和团队成员抢功劳,任何场合逮着机会了,都要刷自己的存在感。 但是当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又是甩锅甩的最快的,甚至会把团队里比较弱的,或者有点小问题的成员迅速推出来挡枪,如果你曾经背过锅,那肯定更有感触了,这就会造成团队氛围非常差,大家对这个项目经理的意见很大,最终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度和绩效,这其实就是评价方式还没有转变的表现。
    我们在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问题,或者需要为一些事情负责,这个时候很多新晋管理者喜欢说:在我们的团队中,谁谁谁的能力非常弱,他拖了我们整个团队的后腿,就是因为他的原因,造成了我们这个月业绩没有达成目标、任务没有完成、进度被拖延等等。
    但是其实这些借口都是无效的,你知道他不行、能力弱、不适合这个工作,那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员工留在你的队伍里?那你为什么不好好提前培训他呢?那你为什么不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助他提升业绩?
    其实这些都是你这个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人会把一个团队的失败归咎在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上,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下属有功我有功,下属无功我有过。如果下属干得不好,那一定是你这位管理者的原因,而不是这个员工的原因。你是这个团队的管理者,你就要对整个团队的最终结果负责。
    所以说从个人绩效到团队绩效评价方式的转变,实际上对于很多刚刚走上管理岗位的人来说,更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你的心理,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当你是一个优秀的骨干时,你有很多机会是站在聚光灯下,有高层给你戴小红花,有同事给你鼓掌。 但是你成为管理者之后,你的成就感就不是来自于自己的那朵小红花和聚光灯了,而是来自于你有几个下属能够上台去领小红花、上台去站在聚光灯下。所以说,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在这个转变当中来挑战你的心态,你要习惯从聚光灯下走到后台,默默地为你的团队,你的下属高兴,为他们鼓掌喝彩。

总结

    那么我们来总结一下,当你成为管理者之后,不管是接手原有团队,还是空降到一个新团队,你都不能等,一定要主动出击,快速的重新去认识团队,识别、发现、分析和解决当前团队面临的问题。

    可以通过职责范围、工作技能、控制方式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的转变,把自己从领头羊变成牧羊人,从主力前锋变成优秀教练,从对个人工作负责转向对团队负责和目标导向,从台前走向幕后,为团队赋能。 你成为管理者之后,成就感和价值感不再来自于自己获得冠军的喜悦,而是来自于你的团队,当他们一个个获得冠军之后,你由衷的喜悦和欣慰,这同样也是你的价值和被需要感。 同时呢,你也需要关注教练和辅助他人、制度和流程管理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有效合理的目标三个点上面,只有这样,你才能快速的获得团队的接受和认可,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艰难,但必须跨出去。
负重前行:打造一支自我驱动高效运转的团队
    作为新晋管理者,在我们获得团队的初步认可和信任之后,下一步肯定是要把业务干好,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要把事情做好,那么自然需要一支高效运转的团队。

    其实对于如何打造一支高效运转的团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组织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行业,甚至不同的区域都有自己的经验总结,在这里我结合敏捷的理论、原则和价值观,以及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来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困局

    我在刚成为管理者的时候,陷入了一个误区,是什么呢? 那段时间,为了让团队成员支持我,我不敢分配难得、辛苦的任务,宁愿自己去承担; 团队成员破坏了规则,我也不好意思轻易地去指出和批评,只想说一些正面的鼓励性的话,甚至对于工作成绩不好的人也不敢严厉批评。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同样还是在这个英国公司做过的一个项目,是开发日本OPA百货中国首店的收银系统,因为当时合作的都是大型跨国企业,硬件由Toshiba东芝提供,对接的甲方也都是刚刚从日本直接派来中国的,极难沟通。 而且当时涉及的相关方非常多,项目组的成员也是来自多个相关方,当时我也是刚刚转型项目经理不久,说实话,心里还是很虚的,而且也不太自信,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宁愿自己干,不太敢去严格要求。
    时间一长,一系列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团队成员工作消极倦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慢慢悠悠、缺乏责任感、没有协作,进而造成产品质量差、工作效率低、团队绩效差。 这种结果反过来又会加剧团队内部氛围变差、不喜欢沟通、目标不明确、各自干各自的活等等,总之就是又陷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虽然跨出了第一步,但却是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是坠入深渊。 虽然你现在获得了团队初步的认可,但如果没有后续的巩固夯实,团队还是很容易分崩离析。

破局

    那么我们怎么办呢,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透明,就是所有的信息对于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公开透明的。比如通过看板、大屏展示团队目标、各种工作状态、项目进度、每个人的任务以及讨论的细节等等。目的就是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清楚自己的任务、迭代的内容和团队的目标,不需要让下属去猜测。
    为了做到透明,我根据我的实际经历,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 分别是背景、目标、任务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关键词:背景。这是什么意思呢? 假设一下,你当前所在的公司正在进行一个战略转型,需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那么可能第一个项目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要快速占领市场,这就是背景。你就需要让完成这个项目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明白这些背景信息,有哪些先决条件、限制条件、制约因素等等。
    比如当时疫情期间我负责的一个项目,是需要把一个出入安全的系统,改造成一个检查健康码的系统,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加班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我只是简单粗暴通知:接下来我们要赶工,至少要加两周的班。 你可以想想大家情绪会怎么样?肯定非常不好,各种不配合,对吧?
    但当时我是怎么做的呢,我把做这件事情的背景交代清楚,告诉团队这不仅仅能让公司成为当地第一个推出防疫系统的公司,快速占领市场,同时也能为防疫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那大家的感觉都不一样了,积极性非常高,情绪高涨,结果就是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
    第二个关键词:目标。我在前面和你说了 ,我们需要关注目标,那么目标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我们作为项目经理,其实同时也是组织的战略落地者,需要把组织的整体战略逐级分解,分解成一个个产品或项目,你的项目团队承担了哪个项目或产品,那么你的目标就是实现或完成它,来帮助组织达成战略目标。

    那么怎么去制定一个 有效且合理 目标呢?这里就可以利用到SMART原则了。什么是SMART原则呢?简单介绍一下:

    •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还是拿刚才这个防疫系统举例子,那这个项目的目标就非常明确, 需要在两个星期内,将原有安全出入系统改造成可以支持刷身份证/人脸返回健康码信息的系统, 很简单的一句话就体现出了SMART的五个原则。

    第三个关键词:任务。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团队有了目标,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分解,变成每一个人的任务,把任务分配最合适的人,我们要清楚的告诉他要做什么,什么时候需要完成,完成的标准是怎么样的。说到这个其实你作为项目经理就很熟悉了,比如软件项目,制作好了WBS,或者说在敏捷里面制定好了产品待办项,通过一个个迭代来交付成果,直到最终完成。

    所有的这些背景也好,目标也好,任务也好,都是公开透明,每个人都知情,共同参与。所以说团队建设透明是第一步,核心是尊重,尊重每一个人,真正的以人为本。

    第二个要做到的,就是培养自我驱动能力。自我驱动是一个高绩效团队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的自我驱动能力呢?

    首先通过激励理论,比如像马斯洛需求理论、期望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等,分析团队成员目前的需求和他们的期望,将他们的需求、期望、目标和团队或组织的结合一起来,实现共同成长和相互成就。这么听着你可能觉得有点虚,没关系,等下我会结合案例给你详细讲解。

    其次,在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期望、目标之后,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他们达成这些目标,满足这些需求,当然前提是他们需要付出的相应的努力啊。 让下属看到公司能给他们的还有更多,同样的要让他们知道你希望他做些什么,告诉他的岗位责任和岗位的意义,以及公司战略、团队目标和个人任务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扔给他们的一个个任务。 我把这个过程叫做建立心灵契约。

    最后就是在前面的基础上,鼓励承诺。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被人信赖、被人肯定、被人需要的人,而你要做的就是放大这些,去鼓励他们做出承诺并确保他们完成这些承诺。

    我现在部门里面有一个主力前端开发,他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人,聪明、接受能力强、爱学习新技术、会思考、能独立解决问题,缺点是太自我、自视甚高、固执、爱发牢骚。那么我就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和他进行了灵魂的交流,了解他真正的想法和需求,他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 原来啊,他家庭条件优越,也就是不缺钱,暂时呢也不想成家,自己也认为自己比较优秀,想在技术上和工作上更进一步,想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很典型的马斯洛需求里面的尊重需要的层次嘛。

    我同时也在我们团队进行了DISC性格分析。DISC性格分析是什么呢,简单介绍一下,DISC性格测验是企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人格测验,用于测查、评估和帮助人们改善其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工作绩效、团队合作、领导风格等。

    那么我根据分析结果中他的“I”和“D”的结果,也就是说具备治理、教导、领袖、帮助人的性格特征,发现他有管理类岗位培养的潜质,那么我就告诉他我对他的期望,承诺在他达到条件后,给他前端技术主管的岗位,与此同时还告诉他我对这个岗位的要求和期待,用交易代替管理,建立心灵契约,我们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我代表公司满足你的需求,你用努力工作来作为回报。 所以,他不仅能够强烈的进行自我驱动,还成为我建设团队非常好的助力。

    第三个就是营造团队协作氛围。 其实协作这个词你大家听的耳朵都起老茧了吧,其实,通常越是协作差的团队,越会把协作挂在嘴边。 但是在我看来,协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动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氛围。 先做到前面说的透明和自我驱动,那么在团队或组织内部,自然就会开始形成协作氛围。

    这里就需要用长板理论和T型人才理论,鼓励在某个领域有专长的人。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比如可以像我前面提到的,通过马斯洛需求理论对需求进行分析,DISC或MBTI进行性格分析,让每个人都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也方便我们对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有更好的了解。

    同时,你也要制定好团队规则,明确各岗位职责,也就是第二节中提到的依 靠 流程和制度,这也是协作的基础。

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当你晋升成为管理者后,如果你处在一个大型企业里,你是不是要充分地去理解公司的文化、使命、战略呢?如果你在一个小微公司,那就更要充分理解老板的想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分解战略形成目标链条,最终与团队一起共同制定一个有效且合理的目标,进而一起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对团队做出承诺,达成心灵契约。

    你也要开诚布公的告诉所有人,公司的战略、老板的想法、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规则、每个人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充分的透明。同时你也要告诉每个人的你最喜欢的工作方式、最欣赏的品质、还有不能容忍的底线,不要让别人来猜你,这里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

    那么当你引导大家做到了这些,大家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完成心灵契约而自我驱动,形成一个螺旋向上的循环,那么我们需要带头在团队内部建立一个开放、尊重、信任、勇于承诺、勇于承担的氛围,以身作则,从我做起,一定能够将团队打造成一支自我驱动高效运转的团队。
自我修炼:成为让人信赖愿意跟随的领导
    在前面我和你讲了新晋管理者会碰到的困难,以及如何通过思维意识的转变,获得团队认可; 如何利用一些好的机制和方法,打造自我驱动高效运转的团队。 但是做到这些,我们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并且带好团队了吗?其实还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你还要不断做好自身的修炼,展现出你领导的魅力。

困局

    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当你一次次的把项目保质保量地交付完成时,不止会收获一个好团队,你在组织当中和公司高层心中的分量也会越来越重要,当你进入到更高一级的管理层,要“管”的人会变得更多,要同时处理的事情、协调的关系、思考的内容、做出的妥协会呈数量级式的增长,一个不小心,很可能就是阴沟里翻船,所以这个时候呢,你的聚焦点又需要回到自己身上,要进行自我修炼,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同时,持续学习提升专业度。
    当我刚刚从项目经理晋升成CTO的时候,同样也是面临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因为没有及时处理好,就对一个项目造成了严重影响。 是怎么回事呢? 当时我晋升CTO之后,原本手上的项目就交给了一个技术能力很强的同事去负责,但其实他在当下并不具备一个项目经理的专业能力,不过因为多年共事的交情,出于私心我还是希望给他一个机会,所以让不专业的人去做了专业的事情。
    就这样,导致后面项目团队成员怨声载道,项目进度严重拖延,差点失败。 最后我自己不得不亲自参与,最后虽然延期了,但是好歹是完成了。 公司从鼓励的角度出发,也发放了项目奖金,但是我这个同事可能为了报答我对他的关照,和最后帮助他完成了项目,居然把我也算在项目奖金的分配名单里面去了,虽然我自己全程不知道这件事,但还是让团队成员对此非常不愉快,他们觉得,你一个CTO怎么还来和我们分项目奖金呢?
    就这样,因为我在一开始没有处理好和团队的关系,对大家的情绪和后续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打击了团队的积极性,更要命的是,因为分配奖金的事,让有些人对我的人品开始怀疑,还让CEO对我领导管理能力有了疑问,进而觉得我能不能胜任CTO的工作。

    你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决定,居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所以说,当你成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需要时刻注意培养自己好的品格,修炼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

破局美编标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让人信赖、愿意跟随的领导呢?首先是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我觉得至少需要具备三种品格。
    第一个品格就是公正。 要做到公正,最重要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不管技术好还是技术差都一视同仁,不搞小团体,不听小报告,特别是对待关系户和私人关系好的,要求越是要高。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很多时候,管理者都以为自己做到了公正,但是公正的标准不是你自己是不是问心无愧,而是你的团队成员是否感受到了公平,那么怎么做呢?就是兼听则明,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多角度、多维度的去看,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全面的看清楚一个事物。
    我给你举个很典型的例子,当你成为管理者之后,肯定会有下属经常过来跟你报告一些事情,你是不是听完了,针对他说的事情马上做出判断,哪个人有问题,哪个人是优秀的?如果是这样,那我告诉你,这种判断百分之一百是错误的。你要想办法听更多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的描述和判断,当你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综合性去思考和决策,才能让大家感受到公平,这就是兼听则明。
    第二点就是矫枉过正,你可能会说这不是贬义词吗?是的,在这个场景下,我认为矫枉必须过正,为什么呢?要知道,在团队中私人关系总有亲疏远近,比如说跟着你时间久的老下属,或者老板的、高层的、老领导甚至你自己的关系户,这些人相比其他人,自然和你有更亲近的关系,但越是这样的关系,越是要严格的去要求他们,如果不这样做,我之前那次任人唯亲的经历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我也是从那之后,对待他们更加的严格要求。前段时间,我一个前公司同事想进入我们公司,我让他走正式招聘的流程,严格按照面试标准,在入职之后,直接公开宣布是老同事、老相识,但是对他却有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工资和跳槽前相比没有提升,所有的考核标准还要高一级。当然,我在做这些事情之前,肯定是要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这就是矫枉必过正,结合上面的兼听则明,这就是公正这种品格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第二个品格是无私。 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叫“财聚人散,财散人聚”,意思是如果你把财聚集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就没有人跟随你,人们就会像水一样离开。但是如果你把财散给其他人,那这些人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是不是很形象?
     放到管理工作里面怎么理解呢?这个时候,我们把这个“ 财 ”字拔高一点,分为三个维度去理解:第一个就是空间维度,你不能把自己和下属放在一起去分配利益,你自己的利益要交给老板去分配,要不然,我又要提起上面那个例子了,一定是财聚人散。
    第二个维度呢,就是时间维度。 在奖金福利的分配上,要比他们的期待快半拍,或者说以为没有的时候,你又帮他们争取来了。其实在管理岗位上,你可以利用的资源很多,比如说涨工资、分奖金、提升职位、重要授权等等,有些公司可能一年涨薪一次,那么你不一定要等到12月31日那天,公司自动去涨薪,可以提前几个月,比如九、十月份,就找他谈话,对他的工作表示满意,为鼓励他更加努力的工作,期待他在未来有更好的表现,提前进行加薪,虽然仅仅相差两三个月,但是他会受到巨大的鼓励, 超出他们的预期会带来巨大的激励效果。
     第三个维度就是内容维度。 前面说了 ,我们要把这个财拔高一下,不仅仅指金钱、利益,同样可以是情感,茫茫人海里,我们有缘相识成为同事,并且还建立了心灵契约,也同时在对方的心里开设了情感账户,那么你帮助了他一次,就相当于在他那里存了钱,你兑现了一次对他的承诺,同样就是存了一次钱。 时间长了,我们在每个人的情感账户里面进行了良好的投资,一定能给你带来高额的回报,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中国人有句老话,人情债最难还,中国人重感情、重义气,在国内环境做管理,人情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第三个品格就是以身作则。 我相信这个词你同样听到的也是非常多了,因为这同样是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要做到的。

    前面说了,一个团队能不能有效运转,需要制度和规范,但是如何去确保这些制度和规范落地呢?不是靠各种各样的督促、检查、监督甚至罚款什么的,最重要的其实是你这个团队领导、规则制定者的以身作则,才能够确保制度规范有效执行落地。

    在我的团队里,我们使用的开发方法是敏捷,每天要开每日站会,有一次我在开车上班途中被人刮擦而迟到了,虽然这不是我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迟到,也是一个非常正当的请假理由,但我不仅没有同意他们为了等我而延迟站会,还在第二天按照团队规则做了十个深蹲,而且我还因为自己是领导,加倍做了二十个,哪怕我有腰肌劳损的老毛病,也没有接受他们的劝阻。 从那之后,几乎没有人因为各种理由随意请假,缺席每日站会,这就是非权力影响,我并不是利用我手中的权力,组织的地位和授权去强行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去影响他们,保证团队的执行力。

    如果说当我们做到,或者说拥有了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这三个品格呢,已经开始建立起了初步的人格魅力,接下来呢?就像前面说的一样,不能原地踏步,我们仍然需要持续学习,自我修炼,提升专业度,并且学以致用,执行合一,比如多组织学习分享会,认真听取团队的意见,认真思考及时反馈等等。

    还是以我个人为例子啊,从我转型开始,我一直有在学习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从一开始在网上找资料,到买实体书学习,包括到后面加入到光环大家庭的学习中,其实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最初的想法是想学习敏捷,也就是ACP,为了解决我做软件开发项目当中碰到的各种问题。
    但是当我开始深入学习敏捷的时候,发现我其实对于项目管理知识、理论等等本身掌握的却是非常粗浅和凌乱,所以我又重新去学习PMP和Prince2,然后才去学习敏捷。这个时候,也就是在学习敏捷的过程当中,又接触到很多精益的思想,包括工作当中需要很多产品的知识,所以我又去学习了NPDP,可以说一直是在学习当中。

    当然,这些都是专业方面的,其他方面的话,我会读一些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研究包括阳明心学、公理化思维、查理·芒格思维模型、甚至量子力学等等,慢慢的你会发现,学习的越深入,其实很多道理、理论、定律等等都是相通的,没有什么难题是解决不了的,那只是因为你的知识和智慧不够罢了,那么就让我们努力学习更多更好的知识,帮助我们击败困难,提升自己。

总结

    我们最后再来回顾一下这一节的内容。 在这一节里,我和你说了我自己因为没有处理好团队关系,最终阴沟里翻船的故事,目的是想告诉你,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让团队成员信赖并且愿意跟随,持续 的 自我修炼、提升个人魅力是必不可少的。
    要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领导,首先需要具备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这三种品格,在 建立起了初步的人格魅力后,不能原地踏步,我们仍然需要持续学习提升专业度,毕竟,只有足够专业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的绝对权威。

    当然,个人品质上的磨炼和完善只是基础,虽然在这里只说到了3点,但是其实要做到的不止是这三点,其它比如创新、诚信、宽容、勤勉、真诚、强烈的目标感、责任感等等都是需要你去主动学习并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同时持续不断的学习,自我修炼,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和思想厚度,迭代更新你的思维框架,不仅仅会成为一个受人信赖的人,也同样会成为团队的定海神针,组织的中流砥柱,高层心目中稳定的基石。

格局放大:向上管理 向下赋能
回顾

    经过前面四节的讲述,相信你已经对于如何从技术骨干转变为管理精英有了一个整体的框架,我们再来一起梳理一下:

    在第一节里,我首先和你一起探讨了从技术走向管理的新手PM会碰到的一些困难,比如凡事亲力亲为,忙得焦头烂额,上司却嫌效率太低;不能有效分派工作、领导团队,不善于使用管理工具与方法等等,这些问题让刚走上管理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疲惫不堪。 另外,还分享了自己技术转型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故事。

    第二节,我们讲了面对前面说的重重挑战,想要跨出艰难的第一步,快速融入并获得团队认可,转变思维模式是首要任务。第一,转变职责范围,从对分配给你个人的工作负责,转变为对整个团队的目标负责。第二,转变工作技能,从关注业务能力变成关注管理能力,协调组织资源为项目所用。 第三,转变控制方式,从直接控制变为间接控制,培养下属处理问题的能力。第四,转变评价方式,作为管理者,不抢功劳,不刷存在感,也不能甩锅。

    第三节,我们讲了如何负重前行,把团队打造成高效运转。 在获得团队的初步认可和信任之后,下一步肯定是要把业务干好,那么自然需要一支高效运转的团队。首先要做到所有的信息对于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公开透明的。其次就是培养团队自我驱动能力。最后,做到前面说的透明和自我驱动,那么在内部自然会开始形成协作氛围。

    第四节,我们讲了如何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自我修炼,成为一个让人信赖且愿意跟随的领导。先是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至少需要具备公正、无私、以身作则三种品格,同时,持续学习提升专业度,毕竟,只有足够专业才能保证自己在工作上的绝对权威。

格局放大

    那么我们在最后一节里面,把格局放大,跳出团队,站在组织的角度来看待自己,作为一个管理精英,优秀的领导,我们还需要做到向下赋能向上管理

    首先我们来看向下赋能。 前面我和你提到了,要打造一支高效运转的团队,最重要的是让团队能够自我驱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由一专多能成员组成的自组织团队。

    赋能这两个字近几年被提得特别多,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赋能的理解。 我是怎么理解赋能的呢?在我看来,赋能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扁平化的特点,打破垂直管理的缺陷,让处于核心外围的业务能够发展壮大,使他们自身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反过来也能够壮大核心的整个生态体系。

    借用这个理念,我们同样可以为团队赋能。你可能要问了,怎么才能更好地为团队赋能呢? 这里要注意,绝对不是简单的培训,也不是找几个老师上几堂课就完事了。而是需要一整套机制,让团队成员能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学以致用、落地实践、知行合一,当然这个机制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你作为管理者,不是发号施令就行,而是要站在幕后,当好教练,做好指导,扶君上马,再送一程。

    那么该如何去建立赋能机制? 这里我再举一个我现在团队的例子。 要想建立赋能机制,首先当然就是方向赋能。就像上面说过的,我们要明白组织和团队发展的方向,让团队做正确的事,朝着组织整体要求的方向和目标努力,这就是使命感,需要定期去宣贯,这些东西是我在每次的迭代回顾会当中,都会重复说的。

    然后就是目标赋能。 有了方向,团队就需要一起来设定一个业绩目标,就是需要达到一种什么状态或者取得什么成绩,也就是正确的做事。这就需要团队一起制定团队规则,比如协作流程、分工职责、奖惩机制、沟通机制等等,大家共同向团队承诺做到每一点,这个同样可以放在迭代回顾会中去进行共同回顾。

    再然后就是成长赋能。 通过辅导、教练、培训这些方式,为团队中的每位成员的成长提供方向和帮助,然后通过充分授权、让他们参与决策,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和自主决策的能力,多方面促进他们的成长,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驱动实现目标。这个方面就需要我们作为管理者,作为领导更加主动的时时思考并执行。

    接着就是思维赋能,也可以说是观念赋能,我会在团队里宣导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思想思维和知识理论,来影响团队成员们的认知与观念,帮助他们学习,促进他们的成长。比如定期每周来分享一个好的思想、技能、工具、理论等等,我也经常督促团队里的一些小年轻来考pmp,多学习系统的知识。

    当然了,团队赋能是有前提的,就是团队成员之间要有共同的目标。 如果团队领导和成员之间没有相同的目标,所谓的赋能哪怕有点效果,也只是造就一支团伙而不是团队。那么就共同的目标而言,我在这里梳理了四个要点:

    第一要营造协作氛围。 这是刚刚第三节里面提到的,通过做到透明、自 驱 来形成我们的协作氛围,心往一处想,力才能往一处使,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要打造绩效机制。同样也是第三节里面提到的,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建设好了团队,就是为了团队能够高效运转,产生好的绩效,这是组织最为显而易见的成果。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如果没有绩效,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第三要辅导共同成长。随着我们努力去实现一个个目标,每一个人都会成长,同样团队也会获得成长。这中间的重点依然是你,就像前面讲到的一样,你需要带头学习,让大家感受到你的成长,然后站在幕后,教练他们、指导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第四要培育传承文化。如果说前三点是显性的,那这点相对来说就比较隐性,这点也是团队文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用PMP的话来说可以也叫作组织过程资产,在敏捷环境下也可以叫做迭代回顾会,不管形式如何,核心还是一样,把我团队在一次次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好的做法和想法、优秀的实践和方法总结出来,保持下去,形成我们团队的一个标签、一种文化。

    说完了向下赋能,来说一说向上管理。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向上管理,我是管理者,我是领导,我只要管好我下面的人就好了,高层和老板的事还是不管为妙,最好也别来管我,还想着管理领导,是嫌弃职位太稳定还是工作太少了?

    其实我想说,这种想法真的太错误了。 我前面也说过多次,你不管是作为一个项目经理也好,团队负责人也行,包括更高一些的项目总监、CTO等等,目标都是以公司的战略或者老板的想法为基础,分解分析而来的,你不去跟高层和老板沟通,不去充分理解他们的想法,你不亲身去参与到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落地执行里面,怎么去制定一个有效且合理的目标?

    不要害怕向上管理会得罪人,因为真正得罪人的,是辜负高层和老板对你的期望和信任,会让他们觉得提拔你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同样,也不要把向上管理简单理解成溜须拍马,想尽办法去和老板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我们是商业社会、市场经济,公司是商业组织,在大部分组织里面靠溜须拍马只能生存一时。高层和老板需要的管理者是能够充分理解他们想法,进而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拥有同一种视野,为共同的目标和绩效而努力的人。

    还有一个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把管理看成了权力。 但是就像我在第二节中说过的,管理的本质,不是权力、头衔和地位,而是资源的争取与调配,我们在一个组织当中,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你不去争取,自然就会被别人给拿走,没有资源肯定就达不成目标,完不成业绩,那么你怎么体现价值? 换句话说: 要你何用?

    彼得·德鲁克说过这样一句话: “任何能影响自己绩效表现的人,都值得被管理”。 也就是说,能证明你价值的人,都是值得被管理的对象。你想在职场走得更远更好,就必须掌握更多的资源,而更多资源的分配权力大多在高层和老板手中,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高层和老板的想法,理解公司的战略,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从而获得更多更优质的资源。

    《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这不是拍马屁,也不是唯上论,向上管理恰恰是一个管理者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职场人自我增值和实现价值的必要手段。再说了,一个人能帮助别人成事,能被别人需要,这本身不也是在证明你的价值吗?

    好的,说了这么多,课程到这里也进入了尾声。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不管是在技术上深耕、还是转型到管理又或者创业,职业发展路线是多样的,作为我个人来看,如果能一直做自己热爱的工作和喜欢的角色,应该都是最好的状态。

    但是不管走哪一条路, 有一些能力是共通的 ,比如: 技术规划、团队建设、沟通、时间管理等。管理作为一种通用的素质,希望你能够技多不压身。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团队管理能力?
“组织解码”- 激发团队潜能实践一二三
团队管理技巧:团队一盘散沙的情况下如何管理
世界500强成功管理者技能:十项全能管理者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
从技术高手到管理高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